截至12月,共發布11期微心願(其中2018年發布7期),累計徵集微心願898個,已被愛心人士認領891個,已幫助實現心願887個。這是團鳳陽縣委日前向社會交出的一年多來微心願扶貧的答卷,每一個數字都見證了該縣打好扶貧攻堅戰,助力貧困戶「拔窮根」「摘窮帽」。
2017年8月,團鳳陽縣委聯合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縣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縣網際網路宣傳辦公室等部門精心策劃發起「點亮微心願 我來幫實現」貧困家庭微心願認領活動,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號召全縣人民參與到脫貧攻堅中來,奉獻愛心,積極認領微心願,幫助貧困家庭解決實際困難。一年多過去了,該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實際效果,也受到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高度認可,其中第六期微心願認領活動被中國扶貧雜誌社微信公眾號發布。「圓夢微心願」活動獲2017年安徽省網絡公益「年度創新」提名獎,2018年8月被中國扶貧微信公眾號作為「脫貧攻堅100計」第九計向全國推介。
從認領者到組織者的身份轉換
12月5日,記者到團鳳陽縣委時,副書記張瓊正在電腦上梳理新一期的微心願情況,每一戶,每一個心願,她都仔細核實、認真錄入。作為「圓夢微心願」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張瓊多次參與了微心願的收集、發布、認領和實現等環節,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早在第一期微心願發布時,彼時尚在該縣殷澗鎮政府工作的張瓊已加入到微心願認領隊伍中。
「當時我是作為熱心網友來參與的,看到倡議書後,就想著怎麼盡一份自己的力量來幫助他人,所以第一期微心願發布時,我認領了兩個書包」。張瓊說,後來因為工作繁忙,自己未能將新書包送到貧困戶手裡,而是委託朋友轉送的。
兩個月後,因為工作調動,張瓊調至團縣委任副書記,每個人都有扶貧任務。「我那會剛生完寶寶,所以在分配扶貧任務時,我更傾向於去幫扶那些貧困的孩子。令我沒想到的是我的幫扶對象竟然就是之前我認領微心願的小男孩」。張瓊笑著說,在隨後的定點幫扶時,她經常到小男孩的家宣傳國家的各項幫扶政策,目前該戶已順利脫貧,但逢年過節時,她依舊會帶上寶寶一起去看望這位「有緣」人。
「現在國家從上到下都在狠抓扶貧工作,我們能做些什麼?大的項目參與不了,能夠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圓一個小心願,算是盡力而為了」。有了第一次的參與,張瓊越發感到「圓夢微心願」活動的重要,並將這種使命化作前行的動力。
化繁為簡實現微信一鍵認領
「廣大社會愛心組織和愛心人士,當我們暢享美好生活的時候,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兒女、弟弟、妹妹快樂成長的時候,您可曾想過還有這樣一個無助的特殊群體——貧困家庭的孩子們。一本書、一床被子、一雙鞋、一件衣服……也許對我們來說都是那麼微不足道,但卻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嚮往和期待……」
在團縣委負責人的手機裡至今還保留著去年8月發布的第一期微心願認領倡議書,全文570個字,但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他與同事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反覆推敲、認真打磨後敲下的。團縣委負責人說,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作出的莊嚴承諾。近年來,團縣委積極響應團中央號召,把參與脫貧攻堅戰納入「凝聚青年,服務大局,當好橋梁,從嚴治團」四維工作格局,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化動員與社會化動員優勢,從小處著眼,從細處著手,組織動員全縣各級團組織和團員、青年發揮力所能及的力量,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事業。
「我幫扶五戶貧困戶,在日常走訪幫扶中發現,政府各部門的扶持政策側重於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解決產業、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等大的方面問題,但一些微小的如家中需要一個電飯煲做飯、學生放學回家需要一個書桌寫字等需求,因貧困戶家庭收入不高捨不得買,往往得不到滿足。各級政府、企業及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工作轟轟烈烈,個人參與扶貧的渠道卻不多」。團縣委負責人說,在這種背景下,團縣委萌發出搭建一個人人可以參與的公益平臺的想法,實現社會幫扶資源與精準扶貧需求的有效對接,營造人人參與扶貧的良好氛圍。2017年8月,隨著第一期微心願的發布,這一想法得到實現。不到兩天的時間,首批50個微心願被認領一空。
有了第一期微心願,緊接著第二期、第三期……越來越多的微心願被收集、發布和認領,與線上一片火熱現象不相匹配的是前期工作中的一些問題開始凸顯。「剛開始是通過電話或微信留言等方式認領微心願,從收集、發布到認領、實現,環節多,效率低,工作量大」。團縣委負責人說,好在後來在縣新媒體公司微鳳陽APP的協助下,微心願認領平臺亮相,可以通過微信實現一鍵認領,活動開展起來方便多了。
在簡化認領程序的同時,團縣委負責人和他的團隊在思索著如何讓微心願認領更有針對性。「考慮許久,我們決定以主題的形式發布微心願,而不再像之前那樣一鍋端,這樣,我們的幫扶更有目標、更有力度」。團縣委負責人舉例說,去年「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平臺就發布了一期面向家庭經濟困難婦女的微心願認領,因為角度新穎,該期微心願認領活動被中國扶貧雜誌社微信公眾號發布。
縣委書記兩度點讚微心願認領活動
「大家以鳳陽事為己任,感佩。」6月20日,第八期微心願剛發布沒多久,下面的一條11個字的留言引起了後臺工作人員的注意。原來這名落款「原動力」的網友並不是別人,正是縣委書記徐廣友。在5月31日發布2017年度微榮榜的那期,徐廣友就已經悄悄在下面留言點讚了。
「我印象很深刻,第一次留言時字數不多,沒有長篇大論,沒有居高臨下,就像身邊的長者一樣,平靜地給我們點讚」。在張瓊的手機上,記者看到那條留言:我們都窮過,2017年大家從點滴做起,讓世界充滿愛。三句話,簡潔有力。張瓊說,自己與同事們都沒想到縣委書記一直在默默關注著「圓夢微心願」活動,他的兩度點讚是鼓勵,更是鞭策,自己將和同事們努力將「圓夢微心願」辦得越來越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助力脫貧攻堅的路上,帶給大家感動的不止徐廣友的點讚,還有更多縣領導的參與,用行動給予滿滿的支持。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王連俠一直關注著「圓夢微心願」活動,一年多來參加過五期微心願認領活動,共認領了八個微心願,其中有好幾個都是自己親自為貧困戶送去的。
10月17日,國家第五個扶貧日、第26個國際消除貧困日來臨之際,團縣委聯合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首次將線上的微心願認領活動搬到了線下——在縣政府廣場搭臺,現場認領。不成想,原計劃只作為當天眾多主題扶貧活動之一的微心願認領活動得到縣委、縣政府,以及縣直各單位的高度重視,縣委書記徐廣友、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賈培洋、縣委副書記伍春泉,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王連俠,以及縣直各單位、各鄉鎮(園區)主要負責人接連到活動現場。
「一開始,大夥還以為縣領導們是常規地出席一下活動,沒想到的是縣委副書記伍春泉、副縣長李文書直接拿起筆,在心願牆上籤下名字,帶頭認領微心願」。縣政協主席楊登峰雖然外出開會依然安排政協辦公室人員幫忙認領了兩個微心願。事情過去一個半月後,再回想起來,張瓊依舊覺得「有點小意外」。當天上午,不到一個小時內,30個待認領微心願被認領一空,不少領導在當天下午就與認領人對接,及時將愛心物品送到貧困戶手中。
小小的心願裝載著沉甸甸的關懷
鄭大姐,棗巷鎮低保貧困戶,村口一棟破舊的紅磚瓦房就是她和三個孩子的棲身之地。丈夫因病去世後,鄭大姐一個人撐起了一個家,獨自撫養三個孩子,如今三個孩子兩個上初中、一個上高中,家庭生活相當困難,孩子們最大的心願是擁有一輛自行車,當志願者將愛心人士購買的自行車送到鄭大姐手上時,她在感謝黨和政府關懷的同時,不忘教育孩子們:你們要認真讀書,不要辜負這麼多好心人對我們的關心,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想要一個玩具娃娃」是官塘鎮三歲的小安安的心願。說這話時,因為不幸患上腎母細胞惡性腫瘤,小安安只能躺在冰冷的病床,與病魔鬥著。當扶貧幹部和志願者一起將愛心網友購買的玩具娃娃送給她時,小安安開心地說:「有了阿姨送我的娃娃陪著,下次看病就不怕了。」
殷澗鎮洪山村的龐先生的妻子有智力殘疾,喪失勞動能力,龐先生為了照顧生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不得不放棄去外地打工的機會,只能在家門口找些零活,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不幸的家庭卻因為微心願活動有了自己的小幸福,8月26日,愛心人士朱敏為其子送去了一輛嶄新的兒童自行車、一個新書包和新文具。看到兒子高興地合不攏嘴,龐先生連連道謝:「感謝社會上這麼多好心人還惦記著我們這些貧困人口,在很多人看來,這個微心願活動實現的是小願望,但在我們看來是沉甸甸的關懷。」
在當天的走訪活動中,這樣的小故事還有很多,每一個被點亮的微心願背後,燃起的是一個家庭的希望。這些認領者中有默默支持、傳遞愛心的各界人士和單位:一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向府城鎮捐贈了價值五萬元的微心願物品;一家旅遊公司負責人個人掏腰包,拿出九千多元認領了黃灣鄉全部60戶貧困戶的微心願;在上海市發展的賈培井情系家鄉,一口氣認領了14個微心願;劉府鎮的李仁雙、微信網友逝去的童謠、微信網友童童幾乎每期都認領微心願。
為了表達這群愛心人士的支持與參與,今年5月31日,鳳陽縣發布「愛心微榮榜」讓認領心願的愛心網友和社會團體榮登「微榮榜」,通過公布愛心單位或人士倡導扶貧濟困精神,引導更多的人參與到奉獻愛心、扶貧濟困中來。截至目前,已有一百六十餘人登榜,其中有二十多人系活動的「鐵粉」。
「能力有大小,愛心無厚薄。慈善和公益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人人都能參與其中。幾十元、幾百元就能辦到的事情在很多人看來不值一提,但正是這種微愛,點亮了貧困家庭心中的微心願,照亮了他們的大夢」。張瓊說,當前進入扶貧攻堅的關鍵時期,「點亮微心願,助力脫貧攻堅」項目能讓更多的社會網友可以參與到扶貧攻堅行動中,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助人為樂、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積聚網絡社會正能量,也為身邊的困難群體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團鳳陽縣委副書記張瓊
凝聚青年力量 打贏脫貧攻堅戰
作為團幹部,我想說,「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共青團工作的主線。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作出的莊嚴承諾。廣大團幹部理應響應團中央號召,發揮力所能及的力量,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事業。「圓夢微心願」公益活動就是一個匯聚青年力量的載體,讓全縣廣大青年都能參與到脫貧攻堅戰中來。
作為幫扶人,我想說,「微心願」是人人可為的善舉,也是事事可做的志願。一本課外書可以讓孩子們露出滿足的笑容,一個電飯鍋能讓整個家庭吃上熱乎乎的飯;一臺電風扇能在炎熱的夏天帶來清涼;一件禦寒的冬衣能讓整個冬天不再寒冷……心願雖小,夢想很大。心願雖小,暖的卻是人心。當這些微小的心願被認領時,愛就開始在這個社會中湧動。
作為參與者,我想說,「圓夢微心願」公益活動給所有普通人搭建了奉獻「愛心」的平臺,讓每一位愛心人士都可以參與到脫貧攻堅這件國家大事中來。實現了社會幫扶資源與精準扶貧需求的有效對接,營造了人人參與扶貧的良好氛圍。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脫貧路上每個人都可參與,「圓夢微心願」期待更多人的參與。
扶貧路上,扶貧幹部不忘收集微心願
嶄新的自行車圓了孩子的夢
許多愛心人士帶著孩子一起加入進來
愛心人士將新書包送到貧困戶家
□本版稿件由本報記者程榕娟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