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7上映以來 ,《星球大戰》毫無疑問成為了科幻電影的領頭羊,43年來星戰更被廣大影迷讚譽為「太空歌劇」。其實這部左右世界電影史的鴻篇巨製,並非我們想像那樣直觀和普世。
宏大世界觀的背後,所隱藏的「哲學」辯思,更讓《星球大戰》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而正義戰勝邪惡的表面,神秘學和東方哲學的力量,更給《星球大戰》籠罩著一層深不可測的面紗。
尤其近幾年漫威科幻系的興起,《星球大戰》更被國產電影市場逼上了角落。
相對於新科幻IP的資本豪橫,星戰在國內最終淪落到了曲高和寡的境地,這讓許多老科幻迷為之惋惜。
其實拋開影響力不談,關於《星球大戰》背後的世界觀探討,甚至可以從中國道家尋到源頭。
道與原力
老子的《道德經》中有句名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在老子看來,道可以看成宇宙萬物大法,是一切生命規律的源頭。道生一中的「一」可以理解為生命最初的元氣,更可做混沌元氣解釋。「一」放在《星球大戰》中,便代表了宇宙原力最初的形態。
在中國的樸素哲學理念中,宇宙最初便為一團混沌元氣,萬物皆由元氣孕育而出。元氣再分陰陽,便是我們俗稱的「陰陽二氣」。
《道德經》說:道者,萬物之注也。這證實了「宇宙原力」既是生命能量的來源,更是生命的最終歸宿;而陰陽二氣則代表了原力的正反兩面。
在盧卡斯的改良下,陰陽二氣以宇宙兩種能量的形態,被恰當放置了《星球大戰》中後,便是我們看到的光明和黑暗的宿命對決,也這是推動《星球大戰》發展的核心要義。
其實,早在盧卡斯本人在對《星球大戰》的闡述中便說到:
「宇宙有一個巨大的能量體,其中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我們是原力的一部分,因為我們能製造讓原力存在下去的力量。我們死後,變成原力的一部分,作為原力組成部分繼續下去。」
盧卡斯的話,更印證了他遵循的東方哲學理念。在他的眼中,世界本為一個無法真正總覽全貌的能量場,這與道家混沌元氣的本質不謀而合。
此外,盧卡斯把原力歸劃分為光明和陰暗兩面,用星戰的話束來說便為「絕地」和「西斯」。萬物負陰而抱陽,二者的相互衝突、依存和消亡,無限的鬥爭構成了星戰宇宙的永久平衡。
道生萬物和生命原力
在《星球大戰》的宇宙觀中,除了宇宙原力之外,更有生命原力一說!這層辯證,是解讀星戰哲學的關鍵,生命原力對應的,則是萬事萬物個體內在的能量。
既然原力作為宇宙中不滅的存在,那麼由原力派生出的個體,同樣可以在原力中尋找到生命的源頭。
對照《道德經》,則是萬物「衝氣以為和」的恰當解釋。《道德經》中還記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宇宙原力賦予了每個生命原力,而在生命消亡後,原力又再次回歸到了宇宙整體。個體和宇宙的不斷分解融合,如此循環往復、周行而不殆,正是道循環不息的依存。
當然,道和萬物間的關聯放置在星球大戰中,則看做宇宙原力和生命原力的辯證統一。
《道德經》說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生命原力和宇宙原力同根同源,而在此誕生出的絕地武士和西斯武士,正是原力轉化的最好例證。
甚至從大的層面來看,每個人的誕生皆由原力而起,因原力生出的個人,可以利用生命原力,更可以煉化原力。
盧卡斯更通過歐比旺大師的口中,再次講述了自己的宇宙觀:
「原力,這是一種能量場,由所有生物創造,它圍繞著我們,穿透我們,將宇宙連接在一起。」
而對於原力的修煉,尤達大師在指導後輩時,更多以「感受」二字做引導。在電影中,尤達的原話為:你必須感覺到它,感覺到那股流動,感覺原力就在你周圍!
如果進一步解讀,且用東方思維來表達,則是人與「天地相通」。個人內心和天地的依存和平衡,成為了獲取原力的關鍵。
而這與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相互印證,用《道德經》「道法自然」的理念解釋,可謂相當吻合。
陰陽學說和原力平衡
前面已談到,原力在《星球大戰》的宇宙中被劃分為了光明和黑暗兩面。而二者由「一」而生,經過不斷分化,且構成世界的兩極。
理念外化在電影中,則以西斯武士和絕對武士恆古不斷的永久對抗為標誌。
43年來,光明和黑暗的對決構成了《星球大戰》的總章。而光明和黑暗的永久存在,則決定了星戰宇宙的無限拓展。
與對抗中不斷觸及原力本質,這既是電影的願景,更是星戰系列延續的動力來源。
其實按照道家的學說無論是代表光明力量的天行者,還是代表黑暗力量的帕爾帕廷,原力的存在更是他們存在的唯一原力。
黑暗和光明的對抗,在《道德經》中又回到了「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的理念中。
按《易經》關於陰陽的定論,有如下:孤陰不生,孤陽不長;交通成和,萬物化生。
所以說,無論是光明和黑暗,它們皆無法離開彼此獨立生存,黑暗不存在,光明則蕩然無存。只有在「道」的依存下,二者才得以永生。
《星戰大戰》傳導的價值,也非一方消滅另一方。畢竟黑暗光明皆來自原力,所以以光明平衡黑暗,以黑暗維繫光明,才是電影最核心的議題。
其實我們不妨回到《星球大戰》電影本身,以道家學說來看整個劇情。
在《魅影危機》開始之初,絕地武士委員會代表的光明面掌控了絕對的力量;而神秘西斯武士的突然出現,在打破原有態勢之外,更如陰陽平衡下的必然。
直至《西斯的復仇》之後,黑暗面成為了絕對主導,阿納金成為黑武士,是道家陰陽轉化的最好例證。
阿納金以父親身份找回了一絲殘存的人性,陰陽之原力在外力下得到了二次轉化,更見「萬物負陰而抱陽」的至理。
後面包括盧克的誕生,更如宇宙原力傳承的必然,與原有黑暗面相對的,便是維繫平衡的光明面。
力量的此消彼長,即便帕爾帕廷被消滅、雷伊成為最後的絕地武士,黑暗面必然會因原力的永恆存在而再次出現。
清靜無為和原力感知
到這裡,我們也會思考:既然光明和黑暗存在皆為合理,那麼依託任何一面是否也無關緊要呢?
實則不然,畢竟你的言語會撒謊,但內心卻不會。
以《道德經》來說:人法道、道法人。如果把生命原力回歸到個體來看,可見原力的修煉和煉心息息相關,個體與外在的感應皆由心起。
所以,比起對原力的掌控,對內心的感知才是絕地武士的力量之源。而對原力使用者內心的判定,成為了判定光明和黑暗的核心依據。
可對原力的借用,除了感知宇宙外,另一個核心便為自我慾念的把控。天性和人性之間的抉擇,成為絕人和原力聯結的核心議題。
就拿由正義逐漸黑化的阿納金來說,他的變化是內心無法掙脫欲望的表現,包括對公主的情慾、對死亡的憎恨、對母親的情愫以及對陰暗面的渴望。
尤達大師曾說過:「對你害怕失去的一切學會放下。」無形中,執念逐漸吞沒了他原有的任人格,而阿納金投身西斯武士,正是內心變化所引起的力量外化導致。
我們再回到《道德經》,老子說道: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所以,如何消除內心的恐懼、破除欲望的束縛,以至內心與天地同根同氣,成為了掌握生命原力的關鍵。
天地正如一個熔爐,宇宙原力和生命原力的互通,賦予了個體追求大道的無限可能,對原力的修煉正是天人合一理念影像外化的典型。
這一點從表面上看是天性和人性的對抗,實質正是道法自然和自身欲望的對抗。
同樣,道家的清靜無為則反映在絕地武士的身體力行當中,從早期對達斯·摩爾泰然處之,到帕爾帕廷的逼迫,尤達的通透和不爭,更更體現於方方面面。
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對世界萬物的坦然,除了自身修養外,更是尤達對原力平衡理念的遵循。生死在他看來,更如一道魂魄,最終還是要化為宇宙原力的一部分。
結語
《星球大戰》風靡將近半個世紀,並成為全球影迷頂禮膜拜的經典,除了以上產出外,它包含的思維深度遠非一個哲學體系可概括。
尤其《星球大戰》所呈現出的東西方思維的交融互補,更傳達了人與宇宙的平衡和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