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7月2日消息:朝陽區將陸續建設由520畝的廢棄荒地和自然水面組成的綠色休閒度假溼地郊野公園、綠色生態園、農事體驗園等10個都市農業項目。
京承高速路朝陽區段兩側昔日的荒坡、荒地,如今已變成了寬達30米的綠化帶和6處綠色景觀,形成了「景不斷鏈、綠不斷線」的綠色大道。
這僅是朝陽區建設都市型農業走廊的開端。這裡將陸續建設由520畝的廢棄荒地和自然水面組成的綠色休閒度假溼地郊野公園、綠色生態園、農事體驗園等10個都市農業項目。城市居民將可在這裡體驗到農產品採摘、垂釣、農業觀光等新型都市農業所帶來的愉悅享受。
11.7公裡綠色走廊
京承高速路朝陽區段總長11.7公裡,涉及到來廣營、崔各莊、孫河3個鄉和大屯、望京、東湖3個街道,道路兩側1公裡範圍內的3.25萬畝土地。
今年年初,朝陽區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區長劉希泉為組長,農委、發改委、規劃分局、國土分局、綠化局以及來廣營、崔各莊、孫河鄉為成員的京承高速都市型現代農業走廊建設領導小組,並對整個朝陽段綠色走廊進行摸底調查和研究制定實施方案。
朝陽區委書記陳剛和區長程連元先後3次到現場調研,提出了「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高水平保障」的要求來建設綠化帶(朝陽區京承高速路兩側30米)。產業項目和環境美化三項工程,將京承高速兩側建設成為生產、生活、生態、展示功能為一體的都市型現代農業走廊。
今年「五一」前,京承高速路朝陽區段兩側30米綠化帶綠化新植和改造率先完工。共清運填埋垃圾渣土120萬方、整理地形地貌75萬平方米,實施綠地建設99.9公頃(其中綠化改造82.9萬平方米、綠化新植17萬平方米)、節點景觀6處,共植樹10.2萬株、花灌木20萬株;拆除破舊建築物2.2萬平方米,進行牆麵粉刷3.5萬平方米,整治廢舊水坑240畝;重點針對季節性裸露農田進行春季播種共計500畝;對走廊範圍內果園進行林下生物覆蓋,播種紫花苜蓿、三葉草等共計2000畝。
為確保走廊建設順利推進,取得實效,朝陽區鄉兩級已投入建設資金4890萬元用於拆遷、清運土方、綠化、節點景觀、粉刷和水利設施建設。
11個項目年收入2.6億元
「朝陽區計劃在京承高速兩側1公裡範圍內規劃建設11個產業項目。」朝陽區農委的一位負責人表示,目前,孫河郎棗綠色循環生態園、崔各莊千畝櫻桃休閒體驗園、北京朝來樂採摘園等項目已初具規模。沙子營溼地生態園等其他8個項目已經完成選址、規劃設計和可研方案的制定。8個項目的可研報告和規劃方案已報市有關部門,待審批通過後立即實施。
按照規劃,這11個項目總佔地7517畝,主要包含精品蔬菜果樹花卉種植、溫室大棚、灌溉設施、農產品加工車間、景觀綠化、新技術和新品種引進、農產品認證和品牌建設,以及必備的附屬服務設施等。
預計,總投資將達到5.4億元的這11個項目建成後,可實現總收入2.6億元,安置農民就業2330人,將極大促進當地農民就業增收。
溼地公園將成生態大氧吧
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是「地球之腎」。可見溼地對於一個城市的重要性。
今年4月,北京市出臺的《北京市溼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2007-2010年)》更是加大了對溼地保護的力度,並通過形成完善的溼地監測網絡體系和保護宣傳教育網絡體系,使北京溼地得到有效保護,使全市溼地生態功能進一步提升。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孫河鄉沙子營的520畝由廢棄荒地和自然水域改造成的綠色休閒度假溼地郊野公園顯得尤其難能可貴。
溼地郊野公園將「文化藝術」與城市溼地原生態相結合,集休閒、觀賞、藝術創作、雕塑公園、景觀設計等功能為一體,形成包括湖面水域區、生態密林區、生態溼地區、濱水休閒區、核心景觀區等在內的生態大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