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塑料視點原創報導,近日,金髮科技(600143)在資本市場和口罩行業都受到強烈關注,一是上半年金髮賺了24億元,二是68億元的美國大訂單黃了。
金髮科技為什麼突然爆發性增長?它到底靠什麼賺了這麼多錢?它在防疫產品上到底賺了多少錢?或許我們可以從業績報告中獲知一二。
業績增長主因是防疫產品
金髮科技8月10日公布,2020 年上半年淨利潤為24.12億元,上年同期淨利潤5.1億元,多賺了19.02億元。
金髮科技將上半年業績增長歸因於「積極響應市場需求,研發、生產和銷售相關的防疫材料及用品」。
金髮將防疫產品分別列入兩個不同的業務板塊:
① 聚乙烯透氣膜專用料、聚丙烯熔噴材料、駐極母粒屬於改性塑料,歸屬於改性塑料板塊。
② 熔噴布和口罩則是公司改性塑料產品向下遊的延伸拓展產品,歸屬於醫療健康產品板塊。
金髮稱,改性塑料板塊產品毛利率穩步提升,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和特種工程塑料板塊產品銷量穩步增長、經營利潤提升。
同時,公司增加熔噴料、熔噴布和口罩等防疫材料和產品生產線,對業績起到積極作用。
改性料多賺15.6億,大部分來自熔噴料
數據顯示,金髮科技的改性塑料板塊,上半年實現產成品銷量61.91萬噸,同比增加9.51%,整體增長並不明顯。其中熔噴材料共銷售10.32萬噸,佔比16.7%。
金髮科技只公布了改性板塊的整體業績,對熔噴料和駐極母粒未能單列出來,所以只能做一個大致的估算。
從下表看出,2020年上半年,金髮科技改性塑料板塊營業收入為92.5億元,營業成本為62.5億元,毛利為30億元。該板塊上年同期營收77.7億元,營業成本為63.3億元,毛利14.4億元。
毛利同比多增加了15.6億元,大部分來自上半年銷售的10.32萬噸熔噴材料。
按此估算,金髮每噸熔噴材料賺取的毛利或達到1.5萬元!
5月中旬以前,熔噴料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大廠的防疫物質都被管控,實施定向供應,通過各種灰色渠道從大廠流向市場的熔噴料被炒至5-8萬元/噸。
5月中旬,金髮科技曾宣布,公司日產熔噴料達到2000噸、熔噴布50噸、口罩1000萬隻。
5月中下旬開始,熔噴布行情急劇變化,熔噴料供應壓力逐漸緩和,金髮一改只向終端工廠定向供應的銷售策略,開始向社會公開預售,其PP-91500熔噴料6月份的期貨約4萬元/噸。
當時,不少貿易商或者下遊工廠迫不及待地在高位向金髮訂貨,後來,熔噴布、熔噴料行情暴跌,到7月份甚至跌至1.1-1.6萬元/噸,這批買家遭遇一輪殘酷的悶殺,據說因此產生一些分歧,當然這是後話。
醫療健康產品,毛利達到13.5億元
醫療健康產品(熔噴布和口罩)是金髮科技今年上半年新增的業務,共實現營收16.30億元,營業成本2.79億元,毛利達到13.51億元。
其中,金髮上半年口罩類產品共銷售3.92億隻,大致估算,口罩銷售單價約為4元左右。
從金髮那筆68億元的美國KN95口罩訂單,我們也可以算出金髮KN95口罩的淨利潤率,如果合同順利履行,該筆訂單的淨利潤超過6.2億元(2019年淨利潤為12.4億元),淨利潤率為9.1%。
如今這筆訂單不翼而飛,到底是美國Redrock Partners,LLC公司忽悠金髮,還是金髮忽悠投資者?不得而知。也有媒體報導稱,海外版天眼查OpenCorporates網站顯示,共有15家名為Redrock Partners,LLC的公司,其中部分狀態顯示活躍,也有公司已經破產。不過,沒有一家公司成立於1978年,最早的一家成立時間為1999年。
《每日經濟新聞》援引投資者的質疑:「以後隨便一家上市公司公告拿到100億美元訂單,買家信息保密,過幾個月合同取消。一旦形成這種風氣,會影響市場信用。」
熔噴材料利潤不止15.6億元?
因為疫情影響,金髮部分傳統業務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其海外業務基本停滯,印度金髮銷量下降38%(虧損1019萬),美國金髮銷量下降28%(虧損1331萬),歐洲金髮銷量下降16%(虧損1497萬)。
再從分公司看,中報數據顯示,廣東金髮貢獻6.6億淨利,上海金髮貢獻5.3億淨利,江蘇金髮2.8億,珠海萬通2億,成都金髮1.7億。主要貢獻利潤的多是改性塑料生產銷售企業。
所以,熔噴料和駐極母粒貢獻15億元左右的毛利,熔噴布和口罩貢獻13億元左右的毛利,這是金髮科技上半年利潤的主要來源。
實際上,口罩業務並未給金髮帶來太多的利潤。如果按照前述美國訂單中口罩9.1%淨利潤率來計算,醫療健康產品營業收入為16.30億元,那麼對應創造的淨利潤為1.48億元,這項業務在上半年24億元的淨利潤中佔比非常小。
此消彼長,熔噴材料貢獻的利潤會更大,金髮在熔噴材料上面賺取的利潤應該超過15.6億元。
文章來源:找塑料視點。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找塑料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陳先生:zsl@zhaosul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