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5.0與未來教育發展

2021-03-06 原點教育

培養未來需要的人才,首先需要判斷未來社會是什麼樣,還需要明確未來人才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技能。但如論如何,在未來人才培養上,雖然教育發揮著關鍵作用,但更需要教育與社會其他部門之間的配合。

對未來教育的思考目前主要有兩個維度:技術維度和社會維度

前者指的是教育如何利用新技術(如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來發生轉變。這一維度對教育來說,有一定的主動性在裡面,即不是因為不利用新技術就無法繼續開展教育活動,而是因為利用新技術可能會使效率提高,也就是說這一維度所要解決的更多是教育的「發展」問題。例如,雖然出現了電子白板,但並不意味著原來的粉筆+黑板不能用了,而是因為使用電子白板可能會使教學的效率更高。

後者指的是教育應對社會發展變化而發生轉變。由於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是教育的一個重要功能,所以如果社會發生了變革,人才需求可能也會隨之變化,這時教育就不得不做出轉變來應對這樣的變化,也就是說這一維度對教育來說,有一定的被動性在裡面,其解決的更多的是教育的「生存」問題。當然這兩個維度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可以結合起來進行思考,如探討如何利用新技術來更好地培養符合未來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目前,從學術界的探討來說,從技術維度來思考未來教育的相對居多,如我們之前推送的《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走向》即是其中代表。從社會維度來思考未來教育,相對而言不是很多。鑑於此,本文從這一維度出發,圍繞下面三個問題,通過梳理編譯本月歐盟發布的《工業5.0:邁向可持續的、以人為本的、富有彈性的歐洲工業》(Industry 5.0:Towards a sustainable, human-centric and resilient European industry)報告和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提高技能:實現共享繁榮》(Upskilling for Shared Prosperity)與《構建工作技能共同語言:全球分類學》(Building a Common Language for Skills at Work: A Global Taxonomy)報告來對此進行一點嘗試性的思考。



了解未來社會將是什麼樣是教育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人才的一個基本前提。那麼未來社會將是什麼樣子的呢?歐盟新近發布的《工業5.0:邁向可持續的、以人為本的、富有彈性的歐洲工業》報告為這一問題的回答提供了一個參考的視角。

該報告認為,工業是歐洲經濟的最大貢獻者,但面臨著不斷的挑戰,而應對挑戰只有持續不斷的創新才能實現。目前指導歐洲工業發展的是「工業4.0」的概念,但「工業4.0」主要是一種技術經濟觀點,較少關注社會公平和可持續性的原始原則。它表明了通常起源於非工業環境的更普遍的技術(數位化和人工智慧驅動的技術)進步將如何影響工業價值鏈,以及它們將如何改變工業的經濟地位。它描述了工業將如何利用技術更好地應對不斷變化的世界和經濟,這方面確實也做得很好。

然而,報告指出,工業變革的浪潮將產生漣漪效應,遠遠超出工廠的技術變革。轉型後的工業也將對社會產生變革性影響。對於工業工人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他們可能會看到自己的角色發生變化,甚至受到威脅。角 色的轉變和對複雜技術的依賴將需要新的技能。

為此,該報告提出了「工業5.0」的概念。它強調了將工業置於未來歐洲社會的決定因素,這些因素不僅是經濟或技術性質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環境和社會方面,它包括三個核心要素:以人為中心、可持續性和富有彈性

以人為中心」是指工業中要將人類的核心需求和利益置於生產過程的中心,而不是以新興技術為出發點及考察其提高效率的潛力。這就意味著:不是問我們能用新技術做些什麼,而是問新技術能為我們做什麼;不是要求工人調整自己的技能以適應迅速發展的技術需要,而是利用技術使生產過程適應工人的需要,例如指導和培訓工人。另外還意味著要確保新技術的使用不會侵犯工人的基本權利,如隱私權、自主權和人的尊嚴。

可持續性」指的是工業要尊重地球的邊界,要再利用、重新目的化和循環利用自然資源,減少浪費和對環境影響。這意味著:要減少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避免自然資源的枯竭和退化,確保當代人的需要而不損害後代的需要。

富有彈性」指的是需要提高工業生產的穩健性,使其更好地抵禦幹擾,並確保它能夠在危機時期提供和支持關鍵的基礎設施。地緣政治的轉變和自然危機,如Covid-19大流行,凸顯了我們當前全球化生產方式的脆弱性。應通過發展具有足夠彈性的戰略價值鏈、適應性強的生產能力和靈活的業務流程來實現平衡,特別是在價值鏈服務於基本人類需求(如醫療保健或安全)的情況下。

該報告繼而指出,這一新的發展理念對歐盟很多方面都有好處,是歐盟未來社會發展的一個願景。為此,歐盟也正在採取一些措施積極推進這一願景的實現,其中在教育方面的一個重要行動就是更新「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年)」,該計劃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高數字技能。之所以如此,報告指出,教育、培訓、技能再培訓和技能提高培訓是適應產業數位化轉型時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因為合格的人力資本對於實現這一目標至關重要。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接受再培訓,因為有些工人甚至可能缺乏繼續教育和培訓所需的最基本的數字技能。

歐盟所提出的「工業5.0」發展理念下的社會願景雖然不一定是未來社會的走向,但至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想像的空間。



對於未來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或者說未來社會的人才需具備什麼素養,目前眾說紛紜。所以有必要就未來人才素養進行一個分類學的梳理。世界經濟論壇新近發布的《構建工作技能共同語言:全球分類學》就是來解決這一問題的。該報告提出了一個全球技能分類框架,它側重於快速變化的勞動力市場中日益相關的技能,其目的是通過允許用戶對照這個框架交叉使用他們的分類法,作為現有分類法在學習供給和需求方面的「通用適配器」。

該報告援引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未來工作報告2020》指出,到2025年,50%的員工需要重新培訓,預計未來5年,現有工人的核心技能將發生變化。

報告提出的技能框架分為5個層級。其中1-3級為基本框架保持不變,第4層級可隨著技能格局的不斷變化而進行調整;第五層級由最終用戶(即僱主、學習提供者和政府)自己決定,可以「插入」自己的分類法。


世界經濟論壇的這一全球技能分類法為人才識別、評價、培養等提供了一個對標工具。例如,報告建議,對於用人單位,可以利用該分類法來更新職位描述,使之成為一個宣傳各種技能的職位,而不是有特定學位要求的職位。而且研究發現,使用以技能為基礎的招聘方法預測初級員工的工作成功率是學位要求的五倍。以後在招聘過程中,學位要求可以完全取消,僱主可以與技能評估平臺合作,根據他們的特定技能對潛在候選人進行評估。

再如,職業技術教育機構和高等教育機構可以與僱主合作,利用這一分類,以確保就業人員具備在勞動力市場取得成功所需的特定技能。課程和學習路徑可以調整為專注於特定技能的發展,而不是針對角色和學位。

另外,報告還建議中小學教育機構在制定課程時應參考該分類法,以確保兒童學習符合未來就業技能的要求。



世界經濟論壇新近發布的《提高技能:實現共享繁榮》報告為這一問題的回答提供了一個全局的視角。該報告首先通過實證研究指出,到2030年,大規模的技能提升投資有可能使GDP增長6.5萬億美元;增長最快的是那些技能差距更大的地區和經濟體,而且通過與新技術相結合的技能提升潛力最大;到2030年,提高技能可能會淨創造530萬個新工作崗位。這說明,技能提升對未來經濟發展具有顯著的回報,那麼該如何做呢?該報告提出了四個關鍵領域的建議:

1.所有利益相關者:建立一個強大和相互關聯的生態系統,致力於全面提高技能的議程,並給人們參與的機會。

描繪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預測未來的技能需求;

共同確定一套衡量行業、國家和地方各級就業質量的指標;

建立一個共同的研究框架,以了解勞動力市場和技能不匹配的動態和預測;

確定成功引導勞動力市場轉型和提供良好就業的政策槓桿;

2.政府:採取靈活的方法來推動國家技能提升舉措,與企業、非營利組織和教育部門合作。

3.商業:將提高技能和勞動力投資作為核心業務原則,並作出有時限的承諾。

4.教育提供者:擁抱未來工作,將其再造人人終身學習正常化的源泉。

總之,培養未來需要的人才,首先需要判斷未來社會是什麼樣,對於這一問題可以從多種視角去思考,歐盟的「工業5.0」提供了一個經濟學的視角。另外,還需要明確具備什麼樣技能的人才是未來社會所需要的,雖然在不同的國家和經濟體可能會有所差異,但世界經濟論壇提出的全球技能分類提供了一個對照參考的框架。最後,在未來人才培養上雖然教育發揮著關鍵作用,但是更需要教育與社會其他部門之間的配合。


參考文獻:

1.European Commission.Industry 5.0:Towards a sustainable, human-centric and resilient European industry[R/OL].(2021-01-04)[2021-01-28]. https://msu.euramet.org/current_calls/documents/EC_Industry5.0.pdf

2.WEF.Building a Common Language for Skills at Work: A Global Taxonomy[R/OL].(2021-01-25)[2021-01-28]. 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Skills_Taxonomy_2021.pdf

3.WEF.Upskilling for Shared Prosperity [R/OL].(2021-01-25)[2021-01-28].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Upskilling_for_Shared_Prosperity_2021.pdf

相關焦點

  • 未來大學教育如何應對工業4.0的發展?陳金樑教授談未來大學之道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數位化技術給學習和教育帶來不少的幫助,人工智慧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未來大學教育除了傳授知識,應該如何應對各種教育和學習模式的變化以及工業4.0的發展?從「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以及儒家文化裡所提倡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到工業4.0時代對大學教育和科研的影響,陳教授引導現場觀眾重新思考了「大學」的含義以及思考在人工智慧時代,大學如何培養真正具有大學精神的人。
  • 未來大學教育如何應對工業4.0的發展?香港中文大學陳金樑教授談...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曹文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數位化技術給學習和教育帶來不少的幫助,人工智慧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未來大學教育除了傳授知識,應該如何應對各種教育和學習模式的變化以及工業4.0的發展?從「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以及儒家文化裡所提倡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到工業4.0時代對大學教育和科研的影響,陳教授引導現場觀眾重新思考了「大學」的含義以及思考在人工智慧時代,大學如何培養真正具有大學精神的人。
  • 中國未來教育發展趨勢淺析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研判中國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對於今日中國教育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根據國家發展的總體安排、社會的變化、世界教育的發展趨勢和教育自身演變的規律,可以預判未來中國教育將有十大重要發展趨勢。一、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更加廣泛到目前為止,人類歷史上一共發生了四次產業革命,第四次產業革命以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為標誌。
  • 未來教育領域的發展趨勢?
    教育是祖國發展大計的重中之重,時至今日以往擁有重大非凡的意義。根據國家的發展安排、社會情況的變化,以及世界教育的進步發展,從演變的規律上可以預判出未來的一些發展趨勢。可以預見中國未來的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必將加以調整。
  • 建築工業機器人技術未來發展的趨勢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機器人產業技術已經進入了全新的2.0時代,對機器人的研發以產業化應用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研發水平和未來製造業發展前景的重要參數之一。就目前而言,面向建築領域的工業機器人已經開始逐漸發展為一種具備自我感知和具有一定執行能力的機器,能有效解決安全事故頻發、勞動生產率低下、勞動力短缺等問題,故而建築領域中的工業機器人能推動建築生產水平的提升,為建築業未來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被稱為「建築業皇冠上的一顆明珠」也不為過。
  • 工業4.0時代下工業自動化控制的未來發展前景
    1760-1860年工業1.0時代,主要標誌是水力和蒸汽機,實現了機械化;1861年-1950年工業2.0時代,主要標誌是電力和電動機,實現了電氣化;1951-2010年這段時間工業3.0時代,主要標誌是電子和計算機,實現了自動化;而如今智能化、信息化、個性化標誌著我們已經進入了工業4.0時代,自動化技術在國內的蓬勃發展。
  • 淺談工業乙太網交換機在國內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走勢
    當下,網絡技術不斷發展,工業控制領域對網絡的工作性能的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因此,乙太網的出現為工業控制領域注入了新的血液,形成新型的乙太網控制網絡技術。我們知道,自動化是目前全球工業製造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一系列自動化設備產業市場迅速擴大。一個完整的自動化生產線都包括PLC、系統控制軟體、工業機器人等,而這些組成部份都需要工業乙太網相聯,構成統一的整體。
  • 未來教育是啥樣?
    、流水線式教育能否適應未來的世界?在近日召開的首屆東錢湖教育論壇上,來自國內外教育、科技、文化、經濟、商界等領域的專業人士齊聚一堂,直面教育問題,探討更好的教育如何發生,以期凝聚智慧,啟迪未來。幫人應對變化的教育《瞭望》:教育天然承擔著為國家未來發展培養人才的重任。在你眼中,新時代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 工業生物技術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美國能源部、商業部等部門預測:生物催化劑將成為21世紀化學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工具,生物催化技術的應用可在未來的20年中使傳統化學工業原材料、水和能源消耗減少30%、汙染物排放減少30%。世界經合組織(OECD)指出:「工業生物技術是工業可持續發展最有希望的技術」[3]。 2001年,OECD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進行了生物技術用於改造傳統工業的21個試驗。
  •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工業工程學科發展論壇舉行
    10月9日上午,作為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20周年系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工程學科發展論壇在清華大學舜德樓舉行。
  • 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新經濟·新未來·創新驅動·創業發展...
    ———第十四屆中國MBA聯盟領袖年會———新經濟·新未來創新驅動·創業發展2020年12月12日,以「新經濟·新未來·創新驅動·創業發展」為主題的第十四屆中國MBA聯盟領袖年會創新創業分論壇在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廈隆重舉辦。
  • 藍牙5.0標準正式宣布 加強傳輸速度和距離
    6月28日,第三屆網易未來科技峰會將在北京國貿大酒店舉行。就在6月16日藍牙技術聯盟(SIG)正式發布了藍牙5.0標準,據悉,相關設備的支持將會在今年年底或是2017年年初完成。無處不在的藍牙標準終於進行了更新,相比前幾代著終於功耗方面的改進,藍牙5.0的種種特性非常讓人振奮,說不定在未來藍牙音箱、耳機就可以全面實現無損傳輸了。
  • 藍牙5.0最終版公布 速度翻倍/4倍覆蓋範圍
    【天極網網絡頻道】今年6月份,藍牙技術聯盟(SIG)公布了藍牙5.0標準,稱新標準不僅速度更快,傳輸距離更廣,而且還增強了對信標的支持並且進一步降低功耗,這對於藍牙在室內導航和物聯網領域的應用十分有利。現在藍牙技術聯盟公布了藍牙5標準的最終版本。
  • 盤點2020年網絡5.0發展:IP創新成果豐碩,明確未來規劃
    比如,網絡5.0技術的創新發展,需要經歷試驗驗證、測試評估、設備開發、初步商用以及大規模商用等環節。聯盟成員一致認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是未來非常重要的場景。在技術應用方面,聯盟成員更加認可,未來網絡必須具有強大的可擴展性及內生可信安全的新特性。
  • 一站式娛樂平臺 手機迅雷5.0視頻搜索
    近日,手機迅雷5.0重磅發布,強大的搜索功能是最大的亮點,搜盡全網視頻、小說資源,找片、看片、下片一氣呵成,試圖撕開競爭激烈的視頻娛樂APP市場,加速迅雷移動端一站式娛樂平臺的發展。 手機迅雷5.0首頁搜索 手機迅雷產品負責人表示:「隨著手機尺寸的增大,用戶行為也將發生改變,手機的功能將會與PC越來越相似,用戶會在手機上進行內容的搜索和下載。
  • 一個平臺 兩大商業模式 小度助手5.0帶領合作夥伴「掘金」智能語音...
    人工智慧的發展,賦予了萬物發展的新機遇,「AI賦能」正在讓一切成為可能。語音多輪交互教育、互動遊戲超強沉浸感、精準直達主播房間……作為中國對話式AI的先鋒和引領者,小度助手5.0(DuerOS5.0)帶給開發者、內容資源方和品牌更多商業前景。
  • 工業時代之下,電機行業的未來將如何發展
    打開APP 工業時代之下,電機行業的未來將如何發展 超聲波電機徐生 發表於 2020-12-16 10:37:53 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電機作為機械運動的核心部件,更顯得尤為重要了。
  • 瞭望丨我們需要怎樣的未來教育
    幫人應對變化的教育    《瞭望》:教育天然承擔著為國家未來發展培養人才的重任。在你眼中,新時代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孫尚傳:我們已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初期階段和工業5.0的萌芽階段,隨著人工智慧進一步發展,絕大多數大學生學的邏輯、模型等智能化早期的過渡性知識技能將被人工智慧替代,再往前走就必須培養能夠創造、使用和治理人工智慧的高級人才。    《瞭望》:培養適合時代需要的人才,呼喚什麼樣的教育?
  • 桂林未來有大發展的轄區,工業發達,不是象山區和秀峰區
    桂林目前在廣西省內經濟排名中排名第三,僅次於南寧和柳州,從全國來看還不夠,但隨著交通不斷的規劃、旅遊業的發展,桂林未來發展的潛力依然非常大,特別是下轄各區縣各有優勢, 秀峰區是桂林的金融、文化中心,商貿、物流發達, 象山區以象鼻山聞名,礦產資源豐富, 七星區有桂林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交通非常方便, 疊彩區農業、種植業發達, 臨桂區桂林是政治經濟的中心,工業發達
  • 教育的本質與未來發展
    他們就教育的本質、童年與閱讀、家庭教育、素質教育、創新與未來等多個領域進行了深度的思維碰撞。從他們的對話當中,既能讀出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觀念上的差異,也能品味出世界教育發展演變的共同脈絡。童年成長與家庭生活除非迫不得已,我國的家庭很少會在孩子很小時就讓其離開父母,到學校裡過寄宿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