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球物理調查中心路彥明

2020-12-25 房天下

路彥明

博士後、高級工程師

中國地質調查局

地球物理調查中心主任、黨委副書記

自然資源部

科學技術獎和高層次人才評審專家

中國地質調查局

地質調查項目技術類專家和預算類專家

自參加工作以來

長期從事區域成礦和金多金屬找礦勘查研究工作

先後主持參與重大科研任務20餘項

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出版專著1部

作為負責人承擔首批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

在四川川西、西藏藏北、新疆卡拉麥裡、甘肅西秦嶺等區發現10餘礦產地為後續找礦突破奠定基礎

近5年研究工作向應用地質領域拓展

作為總負責人帶領團隊

承擔應用地質領域試點任務12項

以10優2良優異成績

通過專家組評審驗收

形成了系列標準規範體系進行推廣應用

作為總負責完成應急保障任務3項

為後續完成此類任務奠定了技術和組織基礎

帶領的

應用地質研究與應用創新團隊入選為

自然資源部

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科技創新團隊

牽頭組織編寫的

《新疆東準噶爾成礦帶金、銅礦床綜合研究和勘查突破成果報告》

獲原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二等獎

參與完成的

《基於數據和專家知識 驅動的數字地質圖編圖技術項目》

獲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

科技進步二等獎

工作以來

榮立三等功3次

曾獲黃金部隊優秀科技幹部標兵稱號

享受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三類崗位津貼

原國土資源部

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突破先進個人

入選自然資源部

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

喜歡本文,就點擊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國自然資源報社微信公眾號「i自然全媒體」獨家編輯。未經授權,謝絕媒體(包括公眾號)轉載。轉載請在醒目位置標註來源:i自然全媒體。i自然投稿郵箱:izrqmt@126.com。電話: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體

編輯:李卓聰陳君怡

審核:蘭聖偉審籤:趙曉濤

相關焦點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王宏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王宏 2021-01-04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呂志成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呂志成 呂志成,博士 2003年至今 在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劉曉春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劉曉春 2020-12-24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所屬13個專業...
    繼2020年8月28日,由原武警黃金部隊轉隸組建的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在京掛牌後,9月22日至28日,由原武警黃金部隊(現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所屬總隊、支隊(研究所、教導大隊)轉隸而成的13個專業地質調查中心陸續掛牌,並召開成立大會宣布了領導班子任職通知
  • 中國地質調查局:1∶25萬霞浦縣幅區域地質調查結果
    本文來源於《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 摘要:1∶25萬霞浦縣幅以當代先進的地質地球物理調查技術為支撐,以海、陸聯合調查為手段,以全面獲取高質量地質地球物理資料為目標,以實測資料為基礎,以前人數據資料二次加工為補充,緊緊圍繞著「環境、災害、資源及基礎地質問題」開展工作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劉成林
    劉成林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就職於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聘任自然資源部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2003年入選國土資源部「百人計劃」2007年「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7年獲國土資源部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稱號2016年入選青海省「高端創新人才計劃」領軍人才2017年入選中國地質調查局傑出地質人才計劃2010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第四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2005年獲柳大綱優秀青年科學技術獎獲國土資源部「十一五」科技工作先進個人
  • 美國地質調查局是如何做現代地質調查的?有什麼借鑑意義?
    近期,倫敦地質學會出版了一期題為《地質調查機構的角色演變》的專輯,介紹新時期背景下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地質調查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採取的新舉措。這篇文章介紹了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探索以整合科學的方法應對和解決社會發展面臨的複雜問題,第一作者是USGS原局長Suzette Kimball,任期為2015~2017年。
  • 中國地質調查局:研討加快推進事業轉型升級
    12月1日~3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舉行幹部職工全員培訓,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持續推進中央巡視整改落實,全面總結「十三五」地質調查工作,深入分析《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地質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強調全局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加快推進地質調查事業轉型升級,著力提升支撐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和水平
  • 中國地質科學院將啟動國家地球深部探測中心建設
    從日前召開的中國地質科學院2018年工作會議上獲悉,中國地質科學院今年將重點打造「科研特區」運行模式,採用創新思路和舉措,出臺鼓勵專業技術人才創新「一攬子」特殊政策,瞄準地球深部探測科學發展前沿,啟動國家地球深部探測中心建設。
  • 中國地質調查局廣海局海洋地質調查成果耀眼
    2017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堅定不移執行黨中央和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決策,圍繞國家重大能源戰略需求,服務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立足現實,瞄準前沿,堅持創新,狠抓落實,強力推進「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和2017年「兩重」工作落實,在海洋地質調查和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為國家海洋強國戰略提供了支撐。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建奇功。
  • 2020中國地質調查局瀋陽地質調查中心招聘野外駕駛員公告【招25人】
    中國地質調查局瀋陽地質調查中心(東北地質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正局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承擔東北地區地質調查、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和相關綜合研究工作,承擔區域內地質調查項目管理和監管工作,承擔地質調查成果、資料和數據的社會公益性服務工作。
  • 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中心辦公室主任梅巖輝被調查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自然資源部紀檢監察組和河北省監委消息: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辦公室主任梅巖輝、勘查技術室工作人員馬勇勝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自然資源部紀檢監察組、河北省監察委員會) 原標題: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辦公室主任梅巖輝、勘查技術室工作人員馬勇勝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責任編輯:鄭莉莉
  • 「新一代高精度南海地質地球物理圖系編制」入選2016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附南海圖系誕生記)
    相關閱讀:南海圖系誕生記近日,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編制的《南海地質地球物理圖系》(比例尺1:200萬,中英文版)已正式出版。在開展南海地質科學研究、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方面能發揮什麼作用?南海地質有哪些新的認識?七年磨礪,成就全新圖系《南海地質地球物理圖系》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組織編制。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楊勝雄是圖系的主編之一。在他的辦公室裡,記者第一次看到這套圖系的模樣。
  • 2020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預算標準出爐,你們還在用2007嗎?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適應一級預算單位管理要求,全力支撐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精準服務局重點工作任務,根據財政部關於進一步做好支出標準體系建設的工作要求,按照地質調查工作新的定位,中國地質調查局以建成覆蓋"陸海空"全域、適應新形勢地質調查預算標準體系為總體目標,組織開展了現行預算標準全面制修訂工作。
  •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部綠色發展研究院成立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部綠色發展研究院成立 2020-12-21 16: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華東院應邀赴中國地質調查局煙臺海岸帶地質調查中心開展森林資源...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1月24日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森林資源調查工作部署培訓視頻會議精神,按照《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於開展2020年度全國森林資源調查工作的通知》要求,11月17日,華東院副總工聶祥永等一行7人赴中國地質調查局煙臺海岸帶地質調查中心開展了森林資源調查技術培訓
  • 地表地下連起來 地質人才強起來 ——東華理工大學新工科建設探索...
    「我們要始終高舉核、地兩桿大旗,充分發揮該新工科專業『頭雁』效應,扎紮實實推進新工科建設,為服務國防建設和江西發展提供人才與科技的強大『核動力』。」東華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柳和生表示。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261大隊能源礦產院副院長姚亦安說到三維地質模型時異常興奮,與此項技術結緣是在2013年,該隊在開展找礦項目時遇到了技術難題,因為探測至基底界面時,發現含礦條件並不好,他們曾一度失去了信心。 此時,東華理工三維地質調查與建模科技創新團隊為他們帶來轉機。依據地球物理探測數據和大隊多年鑽孔資料,該團隊利用三維地質調查與建模技術建立了三維地質模型。
  • 地磁北極「離家出走」去俄羅斯,英國地質調查局專家解密
    美國國家環境信息中心和英國地質調查局預測,這一移動過程將繼續,但速度會有所減緩。磁極「離家出走」是否會引發不可預知的後果,備受關注。 地磁北極的「異常」移動 早在17世紀初,人們就已經知道地球上存在著巨大的磁場。這一磁場可以保護地球生命免受宇宙射線的傷害,還能阻止太陽風接觸電離層。
  • 我國地質調查重要新聞報導一年回顧
    在本段航程中,「海洋六號」船綜合運用了多種地質地球物理調查手段,全程進行了「海馬」號深海遙控無人潛水器下潛7次、多波束測線7582千米、淺地層剖面測量2014千米、海底攝像547千米、地質取樣269個測站、環境調查111個測站。在富鈷結殼資源調查、新資源調查、環境與生物調查以及海洋新技術裝備應用等方面取得了5項創新性成果。
  • 與地質專家面對面,解鎖地球的秘密
    9月4日至5日,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博物館和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的數十位專家組成的科技服務小分隊走進懷化市、沅陵縣和麻陽縣等地的中小學課堂,為這裡的學生們帶來了一系列關於地球科學、地質災害的科普講座,使廣大學生對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和人一樣,地球也是有體溫的。」9月4日下午,來自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李啟東對懷化市宏宇中學的同學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