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短線作業系統
1
緒論
一個交易策略僅僅是一個每個已按照規則被決定了的設置,一個交易者使其發展並用來指導他的交易。對於交易者來說,發展自己的交易策略有以下的好處:
它去除掉了交易決定中的情緒因素。一個交易者應當遵循交易策略,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無論市場如何變化。一個沒有交易策略的交易者嘗試在市場開放的時候做一個決定,同時他容易受到情緒上的幹擾。他們可能經歷恐慌和掙扎在市場沒有按照他們預計的那樣運行的時候,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對此情況的對策。
節約時間。一個發展中的交易策略有一個優勢是努力工作。無論如何,一旦發展的交易規則能夠容易的自由的進行交易從全天的觀測圖表中,允許有時間發展更深層次的交易策略。在這個文章中我們將考察每個舞臺在發展交易策略的過程中,從確定一個可能的交易機會到寫下來的交易策略。按這樣的方法我們將發展出一個對每日Dow Jones指數交易簡單的策略。
2
時間周期
決定我們將要工作方向的時間結構在我們的系統中,是非常重要的。這真實的取決於多少時間我們準備花費在交易上,和多麼主動我們要求這個系統在一個周期中的交易次數。廣泛的說來,有四個主要的時間結構: 時間結構 交易長度 使用的資料
長線 月 盤後資料
中線 周 盤後資料
短線 日 盤間資料
日交易 接近一天 盤間資料
系統1 每次交易平均產生250點的收益但是一年只交易4次。
系統2 每次交易平均僅產生10點收益但是一年交易200次。
系統1產生1000點收益一年,然而系統2產生2000點收益一年。無論如何如果我們允許每次交易5點用做佣金以及滑動誤差,那麼系統1花費20點/年反之系統2 花費1000點/年。
兩個系統產生相似的淨利潤從整個一年來看無論如何有一個數字要牢記的是:
在一年只有四次的交易的系統一中,每次交易都很重要和必須被把握。可能大部分的收益將來自一次的交易之中,因此這次交易絕對不能被錯過。在系統2 中產生的一個新的信號,並不依賴個別的交易。
系統1將要求有巨大的資本做基礎因為交易不得不承受寬幅的震盪。
系統2要求更多的操作對於交易因為日內資料不得不被監控。
系統2在交易中對心理上的要求更低因為淨資產下降的時期將更少,設計良好並且穩定的日交易系統罕見虧損月。 交易的頻率是任何交易系統的精華元素,我們選擇的交易周期將幫助我們來決定它。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桉到底何種策略適合個體的交易者。鑑於本文的目的,我們將關注一個發展中的日交易系統。
3
選擇一個交易工具
當開始設計一個交易系統時,我們需要做的下一件事是,決定我們該如何來達到我們的。現在有大量的交易工具適用於從股票,貨幣市場,到金融衍生物如期貨和期權。
比方說,對於道瓊30指數來說,有以下幾個不同的交易渠道來操作這隻指數:
1、 指數中獨立的個股。
2、 一個ETF基金
3、 期權
4、 期貨
5、 套利(註:英國金融衍生物交易免稅)
以上的每一個交易工具都可以進一步的細分,目前現在有3個道瓊30指數 ETF,和2個期貨品種。每個工具都有它自己的優點,以及或多或少有些不同的交易特性。 本文的目的是發展一個道瓊指數的日內交易策略,我們在一天內開平倉,同時遵守我們使用的交易工具的規則:
1、 低成本手續費。 由於交易頻繁,因此手續費必須最低,交易個股時除外。
2、 流動性。 要有足夠的成交量使我們的單子能進出自如,不會有追不進和砍不掉的情況出現。
3、 委買、委賣價格間不能差距過大。 普遍來說,在一個流動性好的市場中,委買、委賣價格間距都不大。本交易適用於委買、委賣價格間距不超過5-8pts 。 道瓊指數迷你期貨(在CBOT電子盤中交易)正好適合本文的交易系統所需要的規則和交易目標,至少日均100000口成交量,委買、委賣價格間距不超過1點,平均每口合約價值,道瓊指數每點價值5美元。為了發展此日內交易系統,對我們想進行交易的獲得歷史資料並加以測試是非常重要的。
4
交易系統的建立
因此我們決定發展道瓊指數期貨的日內交易系統,下面我們需要分析市場特性,並在建立我們交易時得到統計優勢。建立系統就是設置標準化條件,使我們能分辨出可能贏利的交易。一旦有利於我們得到優勢的市場特性明確出現,系統設置的條件就將起作用。 讓我們舉了例子:
區間突破是一個非常流行的交易方法,這個理論的背後是市場將在我們開始交易的日子前出現極度的波動(無論高點還是低點),這種理論有多大的可靠性?用迷你道瓊指數期貨做測試,2004年1月到2004年6月,共128個交易日,我們得出下面的結果:
第一次區間突破 價格已存的高點,低點: 總體比例(124天):
15 minutes 41 33%
30 minutes 57 46%
45 minutes 78 63%
60 minutes 86 69%
75 minutes 91 73%
90 minutes 95 77%
105 minutes 103 83%
120 minutes 105 85%
135 minutes 112 90%
150 minutes 112 90%
165 minutes 113 91%
180 minutes 115 93%
在測試中可以看到1/3(33%)的日子裡,15分鐘線的高點和低點都被突破,而突破1小時線的日子有2/3(66%),突破3小時線的日子多於90%。 以上可以看出此統計很有意義。假如我們用60分鐘的高低點突破進行交易,並把止損設在反方向突破時,我們全部交易中有69%不會被止損。然而我們還需要檢測我們的資料有多少否符合以下現實,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日內波動發生在開市時,只給予我們少量的空間入場獲利。
下面我們看下高低點突破區間在全天的區間的比例
第一次區間突破: 日波動百分比
15 minutes 24%
30 minutes 33%
45 minutes 43%
60 minutes 47%
75 minutes 52%
90 minutes 55%
105 minutes 58%
120 minutes 60%
135 minutes 62%
150 minutes 64%
165 minutes 66%
180 minutes 68%
我們必須假設在這些日波動百分比上來設置止損,否則我們交易的原則(突破交易法)將變的有缺陷。我們從交易中潛在的獲利能力,通過日波動平衡來體現出來 。舉個例子,用30分鐘線交易,33%被止損掉了,還有67%有獲利潛力。第一個表格中顯示,我們也有46%的機會不觸及止損。
我們通過公式計算這些表格後,得出的最大贏利期望是:
最大贏利期望 = (Pw x (1-Al)) – ((1-Pw) x Al)
Pw 是 = 第一張表格中,未觸及止損的日子百分比。
Al 是 = 第二張表格中,觸及止損的日子百分比。
第一次區間突破: 計算出的最大贏利期望:
15 minutes 9%
30 minutes 13%
45 minutes 20%
60 minutes 22%
75 minutes 21%
90 minutes 22%
105 minutes 25%
120 minutes 25%
135 minutes 28%
150 minutes 26%
165 minutes 25%
180 minutes 25%
我們看到 區間突破和獲利的最好組合發生在135分鐘,在此處的最大贏利期望有28%。必須記住這只是最大的可能獲利,此時我們已經違反了,在日內反向區間突破點(正確的高點、低點)止損的。 這個測試的目的是,用來證明區間突破 能成為交易系統建立的基本組成部分。從第三張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通過測試,每個時間段都有獲利的可能,且這些時間段在開始3個小時內的第一次突破沒有什麼區別。等止損的百分比減少時,獲利同時也被減少了,這導致了在各個時間段中的區間突破對我們的獲利來說沒有什麼不同,但從統計角度來看,135分鐘的獲利潛力最大(東部時間9:30~~11.45 ),因此我們就選它!
5
入市規則
現在我們來確定我們的交易結構,我們必須嚴格決定何種情況我們將進入開始交易一旦遇到標準的結構。
我們的交易策略的結構是十分迅速有效的,我們將一直等待直到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1點45分,然後進入市場做多如果開盤(上午9點30分到11點45分)的高點被突破或者進入做空如果開盤的低點被突破。最容易的確定這個方法是設置一個靜止的命令在市場上買入在最高價格上一個變動價位的範圍,一個靜止的命令在市場上賣出在比最低價格低一個變動價位的範圍。
就如這樣一個例子,看看 2004年1月2日的交易日。開盤範圍給出一個最高價格10510在上午10點58分,一個最低價格10462在上午10點。在上午11點45分我們放置
如下命令:
買入預留在10511
賣出預留在10461
當市場價格接觸到其中一個預留價格而開倉交易,我們將在市場中繼續留著另一個預留單作為我們最初的止損價格。如果那個止損價格被達到,那麼我們進入市場的理由也將是有問題的。
我們的入市規則是相當簡單的但是我們可能著眼於改變這些規則在兩種情況下:
1, 我們可能幾乎不能等到更多價格變動在突破開盤範圍之後而在開始我們的交易之前。舉例來說,我們可能設置我們的預留價位在比最高價格高5點以及最低價格低5點的範圍,在上面2004年1月2日的例子中就是在10515的價格買入和 10457的價格賣出。這樣設置的理由是來防止出現市場行情剛剛觸及我們的預留價格,就是剛剛超過最高或者最低價格就立即反轉。我們可以檢驗這個理論通過觀察最大限度順勢行情在每次被觸發的交易中,那就是最大限度的數量整個日內行情在我們願意看到的情況下。
最大限度有利的行情 沒有交易 成本節約 規避代價 淨贏利/(虧損)
0 2 40 107 (67)
1 2 40 214 (174)
2 6 168 309 (141)
3 9 203 400 (197)
4 11 238 490 (252)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市場行情2次觸及我們預留價格然後立即反轉,總共產生40點虧損在一天的交易結束以後。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我們採取用2點來代替1點來制定交易入市點。無論如何,總共有109次交易因為樣板和每次入市交易加上的一點將花費額外的107點對於剩下的交易,淨虧損67點。 我們可以做出如下結論,等待大於1點的機會入市交易減少了系統整體的收益率。 二者選一地,一旦設置被觸發我們應當等待一個回調在入市前。例如,在2004年1月2日,一旦10462 的低價被突破,我們開始一個限價賣出指令在,說,5點更好在10467。這裡的威脅是我們可能錯過最大的趨勢變動如果價格不出現回調的話。無論如何,我們將關注那些那樣做。我們需要檢查最大變動價格不利于于我們入市價格:
MAE 沒有交易 錯過的交易 節約 淨利潤/(虧損)
0 5 305 0 (305)
1 6 348 103 (245)
2 9 534 200 (334)
3 11 634 294 (340)
4 15 717 376 (341)
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等待一個回調在入市交易之前減少了整體的收益率,因為大多數有利可圖的交易被錯過了。 為了我們的策略,我們將堅持入市交易通過買預留或者賣預留在超過開盤時間範圍的最高(低)價格1點的價格。
6
止損規則
我們的策略已經由了一個自然的止損 這個策略的目的是在那些出現高低點的日子裡獲利,(跳空的高低點不算?)。如果我們在高低點突破時入場交易,然後市場卻經常性觸及止損,我們的交易就會遭到損失。這種情況我們在前面的測試中,佔總時間的10%。 下面我們增加幾條止損的條件:
1、當我們得到一定數額的贏利後,移動止損點至突破的地方。然而,為什麼以及如何使市場有利於我們的突破點所處的位置?
2、當交易逐漸贏利時,移動止損價,保護贏利。
3、設置一個固定數額的最大止損量(比如35pts)。固定點數贏利是應該避免的,他們在市場的波動中不會帶來帳戶的改變,也不會帶來系統成功的證明。
4、設置止損為區間的一個百分數。當市場繼續在價格趨勢上前進,並且最終觸及我們的首次止贏前,價格會有一定強度的回調,這時這個止損理論就有了存在的前提。
在我們設計系統,並且為了在實戰中求得比測試時要好的多的預期回報,區間突破止損的幅度可以相對的放大,如日波動率的62%。因此,當日波動為200點時,我們的平均止損就在124點。許多交易者因為心理方面原因而喜歡非常緊湊的止損方法,然而,據我們在區間突破發現的情況來看,越緊湊的止損與越低的贏利率聯繫緊密。
讓我們通過在區間突破上試用不同的止損幅度,來測試上面的結論。註:假設市場在收盤後繼續交易。區間突破止損百分比% 止損交易佔總交易的% 被止損的交易平均損失 非止損交易佔總交易的% 被止損的交易平均贏利 每次交易的期望
10% 84% 6.53 16% 44.41 0.95
20% 74% 12.35 26% 36.79 0.59
30% 58% 18.19 42% 29.70 2.26
40% 50% 24.26 50% 27.05 1.73
50% 41% 28.76 59% 23.45 1.53
60% 31% 35.18 69% 23.51 5.60
70% 25% 40.30 75% 20.35 5.14
80% 21% 44.04 79% 18.43 4.92
90% 16% 45.76 84% 15.80 6.33
100% 11% 48.00 89% 13.15 6.42
交易的預期贏利公式是:(%W*Av W) – (5L*AvL)上面的表格是124天測試期間的109次交易的結果。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當止損率變小時,平均損失也小了,但虧錢的次數增加不少。當止損為區間突破的20%時,我們平均損失只有12點,而贏利有37點;風險回報率為13。然而當期望損失平均少於1個點就止損時,我們有74%的時間都會被趕出局。 把止損放置在入場點的反面,就是區間的另外一邊時,上表最後一行顯示,我們只有11%的交易被止損出局,平均損失48點。然而佔總成交量89%的贏利交易,平均只賺13點。這是許多交易者應該提防的高風險回報率,3.5:1,同時有更多的交易者在89%的交易中不止盈出局,導致了平均贏利只有6.42個點。
結論:通過檢查 贏利、損失交易次數對比,和贏利、損失點數對比,我們不認為風險回報率會影響贏利的那部分交易。我們將繼續把止損放置在區間的另外一邊。
7
止盈
我們目前的止盈規則只是:在一天內的最後交易時間出場,如此簡單的原因就是我們發展的是日內交易系統,而不是做隔夜單。一般來說,道瓊指數強勁的日內趨勢(我們所企圖抓住的贏利點)一般會在最高/低點處收盤,因此可以在最好的市場感覺中出場。
然而,經常有些日子裡,市場向一個方向突破前進後,在收盤前突然反轉。如果我們固定等到市場收盤在出場,那麼本次交易掃弄。
最常用的止盈規則是:
1、 跟蹤止盈。
2、 確定目標價位止盈。
我們在道瓊系統中檢查上面這2項規則,先從跟蹤止盈開始。從區間交易的另外一邊開始止損,我們將隨著市場走勢改變止盈點位:如果我們有了10點贏利,則止盈提高到10個點。當然,跟蹤止盈只能移動至我們的贏利處,不可以也不應該更遠。跟蹤止損在市場中每次交易平均都能得到5.55的淨利,相對我們不用跟蹤止盈時有6.5的贏利。在這個獨特的系統中,跟蹤止盈效果看起來要差於每次交易的獨立止損。確定目標價位止盈效果又如何呢?為了證明這個情況,我們通過檢驗這個市場的波動率,測試確定目標價位止損的效果。因此我們使用區間波動來代替確定目標價位止盈。
確定目標價位止盈在區間內佔的百分比 觸及止盈的交易佔總交易量的百分比 觸及確定目標價位止盈時的平均贏利 未觸及止盈的交易佔總交易量的百分比 未觸及確定目標價位止盈時的平均贏利 每次交易的預期利潤
10% 88% 6.47 12% (19.00) 3.43
25% 72% 15.26 28% (20.29) 5.15
50% 45% 28.29 55% (17.57) 3.05
100% 21% 51.30 79% (8.03) 4.49
150% 9% 73.00 91% (3.11) 3.87
200% 6% 91.67 94% 0.50 5.52
250% 3% 116.00 97% 2.61 5.73
300% 1% 108.00 99% 5.09 6.03
未確定目標價位止盈 0 100% 6.42 6.42 通過設置 確定目標價位止盈 我們希望增加贏利的機率,同時減少平均贏利點數。我們可以看到設置一個少量的確定目標價位止盈,如區間的10%,則88%的交易會被觸及止盈。只要心理素質過硬,我們在每10次交易中有9次都能贏。可惜的是當未觸及止盈的交易佔總交易量的百分比是12%時,我們交易平均贏利是6.47,而損失卻有19點。 由於設置確定目標價位止盈將會減少系統的性能,我們將繼續持有頭寸直到收盤前。
8
交易過濾器
下面有2種方法提高每次交易的的贏利:
1、 限制損失,讓利潤奔跑。這是我們在前面試圖通過使用止損,和確定目標價位止盈實現。
2、 通過設置交易過濾器,來減少損失的交易的次數。這是我們在本段中要達到的目標。
設置系統過濾器的3個原則:
1、 季節性因素,在一周內的特殊日子裡,系統會表現的更好,或更差?
2、 市場在經過了大波動之後經常盤整鞏固,我們如何迴避這些盤整的日子?
3、 我們應該只關注當前趨勢的方向麼?
首先,讓我們看看在一周特定的日子裡交易的結果。
一周交易次數 贏利交易比例 平均贏利點數 平均損失點數 每次交易的預期利潤
Monday 19 53% 39 21 10.47
Tuesday 26 46% 44 25 6.77
Wednesday 23 57% 52 24 18.83
Thursday 22 32% 26 32 (13.32)
Friday 19 58% 32 20 9.74
一周內除了週四外,每天的交易贏利次數都相差不多。週四是贏利次數百分比最少的日子(只有32%),同時平均贏利也是最低的(只有26點),平均損失是最高的(32點),實際上基本上週四都是虧損的。我們不得不指出,我們簡單的一周特定日子測試中,基本上贏利期望都沒有超過20點,但週四實在太差了,是矮子裡的殘廢。 通過避免在週四交易,我們就可以把平均贏利的點數從6.42增加到 11.41。
其次,市場在經過一個大波動都會趨向與盤整或社區住宅間波動,我們希望的我們的突破系統能夠避免這樣盤整的日子。讓我們假定我們交易的日子裡,除非價格的區間波動大於過去5天的平均真實波動區間的X倍,否則我們不交易。真實波動區間是指高點(較過去的高點更高)和低點(較過去的低點更低)間的距離,下面我們測試變化X倍數後的不同。
X的值 交易次數 贏利交易比例 平均贏利點數 平均損失點數 每次交易的預期利潤
1.1 65 43% 43 23 5.38
1.2 71 45% 44 23 7.15
1.3 82 46% 44 25 6.74
1.4 86 48% 43 25 7.64
1.5 91 49% 42 25 7.83
1.6 96 51% 42 25 9.17
1.7 99 52% 41 26 8.84
1.8 101 51% 40 26 7.66
1.9 104 50% 40 25 7.50
2.0 107 50% 40 25 7.50
2.5 109 49% 40 26 6.34
觀察上表,我們可以看到在X數值在1.6處或者更大,當減少交易數量則可以把贏利次數比例從49%到51%,從平均40點贏利增加到42點,同時從平均26損失減少到25點,增加每次交易的預期利潤到9.17點。
第三,其他流行的交易過濾器只留下符合現在趨勢方向的交易。我們對「 現在趨勢」進行定義,非常簡單,比較最近的收盤價格和X天前的收盤價,如果最近的收盤價高,我們就認為趨勢向上,只做多頭交易;如果最近的收盤價低,我們就認為趨勢向下,只做拋空交易。
我們測試下面我們測試變化X倍數後的不同,通過X天前的收盤價做例子。X 天 交易次數 贏利交易佔總交易比例 平均贏利點數 平均損失點數 每次交易的預期利潤
1 57 46% 49 25 9.04
2 50 42% 45 27 3.24
3 55 45% 50 26 8.20
4 48 42% 57 26 8.86
5 60 40% 47 26 3.20
沒有過濾器 109 49% 40 26 6.34
1、如果我們把方向性指標設在1天,3天,4天,我們將提高我們每筆交易的預期利潤,但是如果我們用2天、5天的話,我們將很快減少預期利潤。這表明了過濾器對於我們用於測試的資料用處不是很大。
2、當我們設置1天為過濾器,交易的次數就下降至原先的一半多一點。交易頻率很重要,既然我們減少了一半的交易次數,那麼我們就應該增加1倍以上的交易預期利潤。
以上幾點原因就是我們放棄,選擇趨勢方向性的交易過濾器,來保護我們的系統。
最後,我們使用以下2個交易過濾器:
1、 我們在週四不做任何交易。
2、 當昨天的平均交易頻率高於過去5天的平均交易頻率的1.6倍時,我們也不交易。
然後測試交易過濾器的效果:
交易次數 贏利比例 平均贏利點數 平均贏利點數 每次交易的預期利潤沒有過濾器 109 49% 40 26 6.34有過濾器 80 54% 43 23 12.64使用過濾器後,我們減少了29次交易,並幫助我們的贏利率從49%增加到54%,平均贏利點數從40點增加到43點,而損失從26點減少到23點,每次交易的預期利潤從6.34點增加到12.64點。
9
資金管理規則
一旦我們發展了實用的交易規則後,就面臨著另一個深入的,重要的,值得考慮的問題:每次交易能冒多少風險。 好的資金管理能達到以下2個目的:
1、 在系統進入合適的行情前,能使交易帳戶遭受的損失最小化;
2、 當行情十分合適操作時,系統產生最大的利潤。
許多交易商錯誤的認為可以使用緊湊的止損價格減少頭寸的風險,但止損應該根據當時的市場結構,狀況來確定(資金管理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固定的)。當那些我們不認同的止損(特別是盤整時)發生,並導致損失時,我們應該儘快減少頭寸數量,而不是使用緊湊的止損。使用緊湊的止損在交易過程中會增加虧損交易出現的次數,同時使交易系統整體性能減弱。換句話說,就是資金管理是用來控制風險的,而不是用來下達止損指令的。
為了建立適合這個交易系統的資金管理模式,我們需要檢查它在曆史行情中是如何運做的。
測試時間段: 2004年1月到6月
全部贏利點數 1012點
全部交易次數 80次
Allowance for Slippage/Commission (3pts per trade): (240)
淨贏利 772點 (一次)最大損失 181點作為關注資金管理的效果,我們應對最大損失給予關注。道瓊迷你期貨交易一個點值5美元,因此1個合約最大損失是:181*5美元=905美元。在1張單情況下,為了交易成功度過這段測試時間,我們需要增加905美元到最少的帳戶資金2000美元上(經紀人開戶最少要2000美元), 905 2000=2905美元。
然而,在實戰中,我們的交易系統的效能不會像測試時那麼有效,因此我們需要更加保守的策略。設置資金管理時請記住我們的目標:最少的損失機會以及最大的贏利可能。萬一我們出現2倍於歷史最大損失905美元的話,那麼我們需要增加1810美元到,到最低帳戶資金標準2000美元裡,則總帳戶有3810美元。因此如果我們在4000美元帳戶基礎上開始做1張單交易,出現2次歷史測試中的最大損失後,系統還是有一定的資金可以繼續運行下去。當然這種情況一般是不太可能出現的。如果我們止損50點或者250美元,我們要冒失去總資金的6.25%,一般來說許多書裡都宣稱最大損失頂多為總資金量的1%,這樣看來我們的每筆交易的風險看起來都很高了?不然。請回憶資金控制的目的,是為系統贏得最大的利潤。 小資金帳戶能夠達到這樣目標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容許範圍內冒最大的風險,上表顯示了即使我們再提高風險等級,也不會暴倉。如果只冒1%的風險,那麼做一張單,帳戶裡至少要25000美元,即使最高封頂才905美元的歷史損失。
一旦我們建立的最小的能啟動交易系統的資金帳戶,我們需要檢查在帳戶資金增長時,我們能增加多少手,下面有2個選擇:
1、固定資金量增加手數。這裡我們的資金量每達到一個等級,就增加手數。比如:帳戶每多4000美元,則增加1手,如此計算,8000美元,我們下2手, 12000美元,下3手。注意:如果帳戶資金開始減少,我們則下降手數。需要的資金量手數
4,000 1
8,000 2
12,000 3
16,000 4
20,000 5
24,000 6
28,000 7
32,000 8
36,000 9
40,000 10
固定資金量增加手數,是流行的一種資金管理方法,但它有較為明顯的缺陷。顯然,它在不同下單手數時,對贏利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從1手增加到2手,我們需要通過這1手得到4000美元的利潤;而從2手到3手時,我們只需要通過那2手得到4000美元的利潤,難度大為下降!!上面的例子意味著小資金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增長,而大資金的下單手數在某時,則會出現爆炸性增長。(40000美元下10手贏利4000,美元,對比4000美元下1手贏利4000美元!!) 所以說固定資金量增加手數既不適合小資金,也不適合大資金。
2、固定比例增加手數。通過增加了計算的彈性彌補了,固定資金量增加手數的缺陷。計算時的變量—variable(或代爾塔△—delta)是下單手數躍至下一個等級的評判標準。把delta降低就可以擴張下單手數,增加系統的攻擊性。
固定比例增加手數公式:上一個交易等級所必要的下單手數 (下單手數 *delta)=下個等級下單手數。
例子:我們使用4000美元作為第一交易等級,把delta設定為1000美元,我們得到下面的結論:
必須的帳戶規模: 下單手數:
4,000 1
5,000 2
7,000 3
10,000 4
14,000 5
19,000 6
25,000 7
32,000 8
40,000 9
49,000 10
觀察上面的表格,顯示出帳戶資金越小,所冒的風險越大(我們可以更多的下單),但是隨著資金量的增加,風險則開始下降。比如當帳戶為10000美元時,我們可以下4手單,而固定資金量增加手數則只能做2手。而當帳戶為40000美元時,我們只下9手單,固定資金量增加手數下10手。只要帳戶低於4000美元時,上面2種方法我們都交易1手。
固定比例增加手數的方法,容許我們在小資金時有更強的侵略性,在資金逐漸增加時反而減少了帳戶的風險。
10
結論
經過這篇文章,我們建立了一個針對道瓊迷你指數的交易系統,並使用2004年1月到6月的資料做測試。從開始的通道突破交易法開始,我們使用數學手段逐步測試並發展這個交易系統的各個部分。值得注意的的是,我們的系統是基於某段資料,並根據這些資料來進行優化設置,因此對系統的有效性要有所覺悟。如果進行過多的優化設置,我們將發現用其他時間段進行測試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過度優化的特徵是:
1、 數量過多的特殊參數。
2、 某些參數有特別的效果。比如, 47能獲得利潤,而46,48卻不能。
3、 不同的市場,同一市場的不同時間段,使用不同的參數。
4、 使用固定的數字,如,35點固定止損,不管現在的市場的波動率如何。
5、 系統在測試時間段內有出色的贏利,但在其它時間卻有顯著的損失。
讓我們回顧我們的系統,看看它有沒有被過度優化:
市場: 迷你道瓊30指數,一份合約5美元
交易時間: 交易時間:東部時間9.30am – 11.45am
入場點: 區間高點突破做多, 區間低點突破做空
止損: 區間入場點的另外一邊
止盈: 收盤出場
其它規則: 週四不交易
昨天的平均交易頻率>過去5天的平均交易頻率,不交易我們的區間交易是135分鐘的。然而我們把45分鐘到180分鐘都進行了測試,記錄下了不同效果。週四不交易是特殊的規則,同時也是我們對所測試的資料進行的優化。 對其它歷史資料的測試:對系統的最後測試,就是測試它在其它歷史資料下的效果。下面是容許3點交易費用下,對其它歷史資料的測試。
季度 淨贏利點數 交易次數 每次交易贏利點數
2003年1月到3月 393 39 10.08
2003年4月到6月 210 36 5.83
2003年7月到9月 387 38 10.18
2003年10月到12月 214 41 5.22
2004年1月到3月 416 42 9.90
2004年4月到6月 359 35 10.26
2004年7月到9月 60 43 1.40
2004年10月到12月 215 37 5.81
2004年1月到6月作為我們的測試時間段表現優異,然而我們也經歷了2003 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類似測試時間段的優異表現,這暗示了我們的系統並沒有在特定的時間下有過度優化設置。
損失(draw down)在測試期間,我們經歷的最大損失為181點,但下面表格顯示其它資料測試中,有4次超過了我們最大損失。
日期 點數
19 Feb 03 234
10 Jun 03 254
19 Aug 03 215
27 Sep 04 189
部分文章推送時若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並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