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萬科、寶能、華潤博弈無法繞開的金融監管問題

2020-12-15 贏商網

  牌四個交易日,萬科A股市值蒸發超過540億元。這家陷入控制權爭奪風波的知名上市地產企業,已經不僅限於萬科高管、寶能、華潤三方之間的博弈,資金來源、槓桿風險、中小股東權益等眾多新情況,指向了無法繞開的金融監管難題。

  萬科股權爭奪產生的問題誰來管?怎麼管?記者對此進行了跟蹤調查。

  萬科股權之爭不應繞開監管

  7月4日至7日,萬科股價連續兩個跌停後,於第三個交易日翻紅,7日再度下跌達4.95%。不僅萬科的中小股東損失慘重,人們更擔心這會暴露寶能買入萬科帶來的一系列風險問題。

  事實上,對於寶能買入萬科股票的這種行為,業內普遍認為只要市場行為合法合規即是中性的,但是購股資金背後的合法合規性、槓桿風險等問題,則難以繞開監管。

  根據記者的調查,在對萬科股權進行收購直至成為第一大股東的過程中,寶能系通過技術操作多途徑募集收購資金,其中的槓桿風險不容忽視。

  凱石益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研究總監仇彥英表示,無論是融資融券,還是銀行理財資金、萬能險資金,所有的槓桿都依賴於二級市場股價的上漲來實現兌付。一旦萬科股價持續下跌,或股市出現趨勢性下行,風險可能沿著槓桿資金鍊條跨市場、跨行業傳遞。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3年開始,安邦、生命人壽等保險公司頻頻舉牌上市公司,包括地產行業龍頭企業在內,低估值藍籌股成為其主要增持對象。中信證券一項研究顯示,保險資金在大地產、大藍籌企業中的持股比例下限(按照市值加權平均結果)已從2011年初的1.4%上升至2016年初的11.5%。

  多位業界人士表示,資金追逐經營穩定、成長性強的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逐步走強成熟的表現之一。但產業資本強勢介入上市公司,可能出現資本與產業之間的矛盾,存在戰略整合及經營失敗風險,引發資金「脫實向虛」的問題。

  對此,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認為,金融活動需要行為主體、買方投資者及政府三方監督。「特別是權威的第三方,即以合法強制力為後盾,在法律法規範圍內該過問就過問。」

  怎麼管?現行監管仍待破題

  既然不應繞開監管,那該如何出手監管?多位業內專家認為,萬科股權爭奪中既有資金來源的監管問題,也有監管體制本身亟待完善的問題。

  早在幾個月前,監管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對寶能資金進行了摸底。從銀證保各自領域來看,調查組沒有發現寶能資金的合規性問題。

  根據記者調查,就銀行、證券、保險等單一行業的角度而言,萬科股權之爭的確符合現行監管規定。但從跨行業、跨市場的整體角度觀察,其交易結構複雜導致風險底數不清,暴露出現行監管體制仍有漏洞。

  ——分業監管導致監管真空,穿透式監管缺失。

  在金融創新不斷提速的背景下,金融業分業經營正向綜合經營快速轉變,資金通過複雜的交易結構實現跨行業、跨市場流動。

  據記者了解,銀行理財資金在結構化資管產品的優先級配置、上市公司股票質押融資、「打新」基金中均是重要的資金來源,證券公司利用資金池參與到股權質押、定增項目中,保險公司利用各類資管產品開展長期股權投資。大量資金通過結構化產品繞道湧向一二級市場的股權投資。

  一位銀行資管人士表示,在金融業務邊界日益模糊的背景下,現行分業監管機制以及「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監管模式,令各監管部門缺乏對風險傳遞路徑的整體了解和把控,穿透式監管的缺失可能導致金融風險的積聚。

  ——「重發展、輕監管」導致監管出現逐低傾向。

  由於體制和歷史原因,我國金融監管和行業發展職能界限不清晰,監管部門傾向於以發展目標取代審慎監管目標,做大行業規模的衝動強烈,「重發展、輕監管」的傾嚮導致監管出現逐低傾向。在這一背景下,各監管部門為做大行業規模相繼批准結構化銀行理財、萬能險、券商收益互換等帶槓桿的金融產品,相關產品的槓桿規制、監管標準差異較大,加大了風險跨市場傳遞的可能性。

  ——對類金控集團的監管存在「真空」。以寶能集團為例,在對萬科股權的收購中依託不同的子公司從不同金融行業籌措資金統一運作,具有金融控股集團的性質。但在現有分業監管體制下,各監管部門無法對寶能集團整體資產負債和資金流向變化信息進行監測和評估,嚴重影響了對此類跨業、跨市場控股公司總體風險的研判。

  監管補漏需要跨過幾道坎

  「從現在的情況看,不能等整個金融監管框架改完善好了再行動。」周其仁表示。對此,必須儘快對萬科事件中暴露的監管漏洞進行補缺。

  加快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這其中還有幾道坎需要跨過?

  ——明確對資本市場併購事件的監管原則。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王軍認為,針對收購方實施槓桿併購有很多爭論,但很顯然高槓桿帶來較高的風險。風險往哪兒轉移,就需要法律和監管部門要求收購方進行更多的、更細緻、更深入的信息披露,要讓它增強透明度。

  同濟大學財經與證券市場研究所所長石建勳教授說,對於萬科股權之爭,監管者應著眼於是否合規合法,是否對中小投資者等其他公眾投資者利益形成侵害。如果其整個過程符合現行法律和監管框架,則監管部門不應對其進行過多幹預。

  日前,深圳證券交易所已對萬科、寶能、華潤各方發出問詢函,不斷督促各方規範信息披露行為,及時、準確披露信息。

  ——改革現有的監管框架,強化功能監管。

  多位專家提出,順應金融創新和綜合經營快速發展的形勢,按照金融業務行為性質,對跨市場、跨行業的金融行為實施穿透式監管,統一各類結構化產品的槓桿規制,實現監管對真空和盲點的全覆蓋。

  石建勳表示,在分業監管體制下,各監管部門應對於不同行業功能相似的業務,如銀行理財產品、保險資金投資股權制定統一的監管規則和政策,防範規避監管,進行套利。

  ——消除監管「真空」,強化風險識別和預警。

  萬科股權之爭,從二級市場看不到的增持,到寶能、華潤、萬科管理層之間公開爭奪博弈,讓一個原本不為人所知的寶能站到了人們視線中央。這對金融控股集團的監管提出挑戰。專家提出,要按照整體、關聯和系統的監管理念,制定並出臺集團整體監管框架和規則,切實降低金融控股集團監管真空對金融體系穩健性的影響。

  與此同時,為了強化系統性風險的整體識別和預警,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表示,應構建各監管機構、政府部門信息共享的金融監管體系,高度關注跨行業、跨市場的關聯性和風險傳遞,強化系統性風險的整體識別和預警,從宏觀審慎角度把控風險。

本文轉載來自:新華網,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寶能和數十萬隻「猴子」搏殺:萬科A何處去?
    華潤、萬科管理層的資管計劃、安邦等「大佬」絕非「救兵」,而公募機構又絕大部分撤離,那麼二級市場更多的可能則是寶能與一群遊資或者散戶在戰鬥,但博弈短差的散戶又能「擁護」多久。復牌之後的萬科A一路震蕩下行,近四個交易日的成交額連續縮量,換手率也逐日下降,最近的7月11日尾盤跳水,最低股價18.23元挑戰前一日新低18.21元。
  • 寶能和華潤,你們是一夥的麼
    原標題:圖文:寶能和華潤,你們是一夥的麼 萬科股權之爭持續升級,事件又有了最新進展。26日下午,萬科A發布公告,近日收到公司股東鉅盛華及前海人壽(皆為寶能集團旗下企業)發出的關於提請公司董事會召集2016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提請罷免包括王石、鬱亮在內的10位董事和2位監事。
  • 萬科猜火車 華潤372億出清股權與深地鐵入主後的三重局
    這也意味著,曾經充當萬科財務投資者、此後卻公開反對定增預案的華潤,將在萬科董事會換屆前淡出。與此同時,過去兩個月防範金融風險力度加強,寶能、恆大已先後受到限制——萬科股權之爭或許將揭開新的篇章。這場股權爭奪曠日持久,如今早已超出某一方得失的範疇,進而引申出對監管、規則、市場機制的探討。當時代的火車狂嘯過站,沒有人知道身處其中的主人公們,命運將被載往何方。
  • 萬科董事長王石神情凝重現身華潤總部 總裁鬱亮未同行
    據公開資料,上次王石拜會華潤還是在去年12會萬科停牌之後,王石於12月17日高調發言拒絕寶能系入主萬科之後,次日率領萬科一眾管理層奔赴香港,訪問華潤總部。  但有報導稱,今年以來,尤其是在3月17日的萬科股東大會之後,萬科與寶能的股權之爭日趨白熱化之際,王石數次求見華潤董事長傅育寧,傅均以「工作太忙抽不出時間」婉拒,但傅並不拒絕與鬱亮溝通。
  • 萬科獨董再發力 劉姝威建議監管部門嚴懲寶能
    劉姝威稱,寶能買入上市公司股票所需資金來自保險資金以及銀行的借款和理財資金,之所以能夠動用如此巨額資金,是因為其涉嫌獨資控股前海人壽、得到了浙商銀行違規出資,以及與華潤有所配合。  劉姝威稱,「在短時間內,寶能就能夠動用巨額銀行資金和保險資金,精準地把作為行業龍頭企業的上市公司控股權收入囊中。這僅憑寶能的獨資股東姚振華一人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
  • 萬科爭奪戰峰迴路轉,有代表性嗎
    萬科爭奪戰的劇終時刻,不僅僅是各方妥協,而應是為那些與萬科面臨同樣困局的公司找到解決路徑,為過去疏忽的制度設計打上該打的補丁。短短一天內,萬科股權爭奪戰出現了峰迴路轉的跡象。6月30日,華潤和寶能在回復深交所時,均否認「互為一致行動人」。寶能同時表示,「對萬科管理層保留了期待。」仿佛是為了作出進一步證明,6月30日中午,華潤表示對寶能系此前罷免萬科所有董事、監事的提案持有異議。
  • 寶能砸了500億入局造新能源車,so what?
    如果不是先舉牌萬科、後增持格力,寶能集團今日在資本市場上仍會是一個低調的存在。這家由潮汕商人姚振華、姚建輝兩兄弟創立起來的大型集團,雖然下轄寶能地產、前海人壽、鉅盛華、深業物流等大型公司,涉足物業開發、金融、現代物流、文化旅遊、民生產業五個板塊,但一直都保持著靜默,悶聲發大財。在萬科一役中,寶能與王石為首的萬科管理層大戰數個回合,雖然最終在監管幹涉下未能控股萬科,但卻通過增持萬科股票,在其股價上漲後獲得超過400億浮盈。
  • 地產新聞聯播|寶能在萬科上究竟賺了多少錢?在292億元-350億元之間
    監管緊盯信貸流向,逾20家銀行合計被罰沒2067萬元北京商報消息,隨著穿透式監管的逐步深入,貸款資金流入股市、樓市成為近期銀行「挨板子」的重災區。昨日,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開年至今已有23家包括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農商行、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在內的金融機構由於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市、股市被罰,合計罰沒金額達到2067萬元。寶能在萬科上究竟賺了多少錢?在292億元-350億元之間昨日晚間,萬科發布公告,寶能最新持股比例降至約5%。
  • 萬科兩大股東否認「一致行動」 寶能回復函暗含底牌:王石走人
    6月30日晚,萬科以公告的方式,對外公布了華潤及寶能對深交所關注函的回覆。雙方均否認了一致行動人的關係。   記者在上述回覆中看到,華潤和寶能均逐項例舉了《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八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下的十二項情形,並稱「經逐項對照,鉅盛華和前海人壽與華潤股份或中潤貿易之間,均不存在上述互為一致行動人的情形。」
  • 江南憤青:萬科提供了解剖現代公司治理最鮮活的標本
    那麼萬科是誰的呢?曾經是王石的創業團隊的,但在很多年前他引入了華潤,然後上市變成了公眾公司。從這個時候起,王石的創業團隊就完成了一個從所有權者到經營權者的轉變,萬科已經不是王石的了。而華潤和股民是付了對價的,不管是多少錢,總歸是當時大家協定好的價格。所以,成為公眾公司之後的萬科,已經不是王石所帶領的創業團隊的了(雖然還留有一點股份)。
  • 玩得轉萬科的「油條哥」,玩得轉觀致嗎?——上篇
    剛拿到這個關於寶能、觀致、寶沃選題的時候,我一時竟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因為其中牽扯到的關係、故事太多了,一時心中湧現出無限感慨,請容我慢慢道來。一手創辦萬科的王石曾在1988年因為個人、歷史原因主動放棄了40%的股權,後來萬科引入了華潤集團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但其持股比例也不超過15%,萬科是一個股權高度分散的企業,華潤對以王石為首的管理層也基本處於「放養」狀態。在這種沒有絕對控股和實際控制人的結構下,王石如魚得水。
  • 寶能系姚振華:當年舉牌萬科的潮汕人,現在要開始造汽車了
    姚振華22歲創業,從蔬菜連鎖超市起家,以二十餘年的戰略運作,將其掌舵的「寶能系」發展成集地產、金融、教育、醫療、農業、新能源等眾多產業的龐大商業帝國。從商業運作過程看,他眼光超前,慣於提前布局,財技一流,看似低迷時也沉得住氣。2015年8月始,原本低調不知名的姚振華一躍成為萬科大股東,和王石、華潤展開「萬寶之戰」,一時天下側目,「野蠻」論調蜂起。
  • 寶能地產:百億現實如何支撐七千億雄心?
    2018年,分手之外的姚振華還做了三件大事:賣掉萬科股票套現了257億元,大手筆布局新能源汽車,以及緊鑼密鼓地籌備寶能地產上市。在地產業務方面,除了原本的寶能地產,姚振華又設立了寶能城發及寶新實業集團。其中寶能城發主打產業地產業務,由余英掌管,而寶新實業集團專攻房地產開發。
  • 揭秘:萬科「合伙人」究竟是個啥?
    萬科股權之爭正在進入新一輪高潮,萬科管理層、華潤和寶能三方頻頻出招,從獨立董事張利平迴避表決到華生髮長文披露核心細節,從小股東舉報管理層到劉元生舉報華潤、寶能,甚至連法學界泰鬥江平也被動捲入其中。  6月23日,寶能首先在聲明中提及萬科存在內部管理控制問題,第二天,華潤以回應的方式指出萬科存在內部人控制問題。
  • 萬科第一大股東2次易主 管理層對寶能系闖入心存顧慮
    福音or劫難:誰的萬科?   有熟悉萬科的業內人士向法治周末記者透露,事實上,自寶能系舉牌以來,寶能與萬科管理層雖然有過溝通但相互了解並不多。寶能系之於萬科,到底是善意的財務投資或戰略投資者,還是惡意相向的野蠻人?萬科管理層的心裡對此還不是十分有數   資本的湖面風平浪靜,暗流卻在湧動。
  • 寶能"神來之筆"金融操盤手之一徐衛暉離任
    寶能無疑是一家話題公司,隨著深鐵牽手恆大入主萬科、寶能表態做財務投資者,「寶萬之爭」終於塵埃落定。這場一波三折的資本大戲,讓默默無聞的潮汕商人姚振華突然間變得家喻戶曉,也被貼上了「野蠻人」的標籤。不過有接近寶能人士稱,工作中發現姚是一個「5+2、白+黑」的「知識分子」兼「勞動模範」。雖然被保險業禁足十年,但隨著萬科A股價的一路飆升,如今也賺得盆滿缽滿。
  • 寶能集團:實力與格局是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前進的最重要護航保證
    本網12月10日訊 一家有願景、有目標、有使命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各方面的重要實力保證和努力堅持。中電能寶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寶能集團)用自身的努力和實力,證明了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正確的生存方式和對社會的回報方式。
  • 寶能集團的「旅遊+地產」打造怎麼樣的商業帝國
    「重啟」地產業務說起寶能集團,名聲大噪還是從萬科股權大戰開始的,當時寶能系給市場留下的印象是「激進」、「高調」,而進一步探究該公司的業務版版圖,這家成立於1992年的公司,已經悄然進入了地產、金融等多個領域。該公司官網顯示,寶能集團目前擁有綜合物業開發、商業運營、金融、現代物流、文化旅遊、民生產業等六大業務板塊。
  • 王石現身華潤總部神情凝重,鬱亮未同行
    7月2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消息人士處獲悉,萬科董事長王石今日前往華潤總部,但萬科總裁鬱亮並未與王石同行。上述人士稱,王石走出電梯的時候看起來神情比較凝重,皺著眉頭。但並不清楚此次王石拜訪華潤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