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的「強盜育兒觀」,與馬雲不謀而合,內心強大的孩子走得更遠

2020-08-24 父母在線

每對家長的育兒理念都不盡相同,但是很多人把孩子聰明與否放在第一位,把智力作為評定孩子好壞的第一標準。這樣的做法當然是不對的,雖然中國的教育體制被很多國人詬病,但很多人仍然是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

汪涵是湖南衛視著名的節目主持人,人如其名,以有文化著稱。當有人問到他的育兒理念時,汪涵回答:我要把兒子當強盜養,野蠻其體魄,強大其內心。不得不說,文化人說話就是不一樣,如果這句話放到普通人嘴裡,可能就變成了「吃的白白胖胖,又高又壯,還有學習成績也要好。」



但是當我們深度研究,可以發現,汪涵的「強盜育兒理念」和馬雲的「智力、心力、體力共同發展」的想法不謀而合。可能有人要問了,智力和體力還能理解,但是心力到底是什麼?



簡單來說:智力決定一個孩子走多快,而心力代表一個孩子能走多遠。

那麼如何讓孩子智、體、心全面發展呢?

1、讀史使人明智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如果你看不清未來,那不如回顧過去。因為人都是大致相同的,你今天覺得很特別的一個人,歷史上肯定有相似的人,或者你今天遇到了一個奇怪事,歷史上也可能曾有同樣奇怪的事發生。

讓孩子在歷史的長河中遨遊,汲取故事裡的古人智慧,用知識塑造他的性格。


2、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讀書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讀死書,死讀書,也會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滿口之乎者也,現實只會算帳。所以現實體驗是非常重要的,你在圖書館推算數日的一個結果,可能只需要現實中一場實驗就夠了。再或者是你讀了十本書都不明白的道理,或許生活中一場經歷就能刻骨銘心。


3、強健體魄

這一點大多數家長都非常注意,誰不希望自己家孩子有個好身體不得病呢?針對現代社會的生活規律,少看電子產品,多進行戶外運動,少吃垃圾食品就差不多可以了。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小學曾發過的獎狀「三好學生」嗎?其實這三好不僅僅是指學習成績好,還包括思想品德好和身體好,我們希望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能以這三好為目標提升自己。

現代家庭,能夠發現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家長圍著孩子轉。

家中舒適的環境讓孩子深陷「心理舒適區」,過分寵愛導致孩子抗挫折能力變差。


一個能取得大成就的人必定經歷過大的挫折。所以,逆商,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時的反應能力要從小培養。1—6歲是培養逆商的關鍵期,父母應有意識地幫孩子培養「輸得起」的精神


父母教育孩子成才之前,要先成人,而不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做題目和考高分的「機器人」,在這個社會,文憑只能是找工作的一個敲門磚,是工作上的錦上添花,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個人能力。

我常常和孩子講劉震雲的一句話:「生活本沒有輸贏,但如果你一旦有了勝負心,那便是輸家。」

心力的培養,或是逆境商的培養,我覺得是當下孩子缺失的一課。

正如楊瀾所說:「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了也贏不起。」


一般來說,學歷史的孩子會有更寬闊的胸懷,正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歷史看未來,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不僅有助於培養孩子在看待不同的人和事時,預先形成獨到的見解。歷史故事能讓他們明白:一個能取得大成就的人必定經歷過大的挫折,這會讓他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有更寬闊的胸懷去看待失敗。

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套非常出彩的歷史書——《History of china,我們的歷史》,這套書由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陳麗華主編,一套針對3-10歲兒童的百科體、斷代體歷史啟蒙書。


全書薈萃上下5000年歷史精華,超2000個知識點,1600多張專業手繪圖,還特別贈送配套音頻故事。

別看它外觀像個「大磚頭」,裡面其實包含了10冊書,以及附贈了一本《100歷史大人物》。10冊書包括:


《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


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陳麗華主編

成就權威兒童歷史啟蒙書

這套書由原故宮博物院的副院長陳麗華擔任主編。陳院長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還身兼多個所長、副會長、會長等職。火遍全國的《故宮日曆》就是她寫的。


從策劃到成稿,《我們的歷史》整整歷時兩年之久,反覆修改無數次,只為將繁瑣的歷史進行通俗趣味化的演繹,並讓你耳目一新。


普及中國傳統文化,讓更多的孩子有閱讀機會

陳院長的原話是:「中國歷史是每一個中國孩子都應該了解的,只有了解本國歷史才能更加自信。建議考慮到全國各級城市的消費能力,售價別太高」。

為了普及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了全中國的孩子能更多地接觸到這套優秀的書籍, 全11冊,99元相當於三折不到的價格!


架構完整,斷代體兒童史書,薈萃上下五千年歷史精華

本套書採用斷代體朝代劃分,從上古時代講到清朝晚期,清晰地展現了整個中國古代史的脈絡。


這樣完整的架構體系,讓孩子思路清晰,不混亂,打通歷史脈絡。

以《春秋戰國》這本為例


春秋戰國,從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講解五位霸主各自的一生,七個國家不一樣的興衰。為孩子講述東周500年間的諸侯爭霸史與諸子百家間的故事。

一起看一下目錄,我們可以看出這段歷史時期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從東周開始一直講到秦國崛起。



最開始這一節叫」東周的天子「沒面子」整個一節通過「兒子是信物嗎?」、「丟面子的王」、「叔侄之戰」等6個歷史事件,向孩子講述周天子怎樣一步步從擁有權威的「天子」到最後權威盡失的。當天子權威盡散,春秋五霸就登場了。


每個朝代的歷史進程都是由一個個或大或小的事件的發展來推動的,有很多名留史書的著名事件,這些著名事件書裡都會講。

從歷史中,不僅學到古人的品德和智慧,也是積累中華文化的典故詩句,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內容豐富,百科體兒童史書,超2000個各類知識點,滿足課外拓展需求

作為啟蒙版的歷史讀物,在保持內容嚴謹的同時,這套書的知識量一點也不含糊。雖然是給3-10歲孩子設計的歷史童書,但相關的歷史知識應有盡有。

整套書有超過2000個知識點,大的方面包括王朝變更、人物、政治、經濟、文化等;小的方面涉及文學、科技發明、建築、文物、節日民俗、市井狀態甚至衣食住行等,關於歷史的各類知識應有盡有。

如在關於周朝的分封制和諸侯國的章節中,一張由上而下臺階等級圖,直觀的展示了「公、侯、伯、子、男」的等級高低:


再來看看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吳王夫差是如何誕生的。書中沒有特別多的戰爭場面,而是通過臥薪嘗膽、伍子胥出奔、美人計等組圖講述這一過程。


短暫的秦朝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滅亡的,看看「活在大秦有多不容易」就知道:


在敘述王朝興衰的同時,也將目光投向古人的日常生活,生動、精美的畫面,描繪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孩子不再是歷史的旁觀者,讓古刻板的歷史學習變得鮮活起來。

如果穿越到夏朝,不僅一日兩餐,吃的東西種類也不多。但那時候酒已經產生了,聰明的祖先已經學會了製造青銅器並用麻布開始做衣服。


我們所熟知的三國故事,不少來自《三國演義》,但這套書中告訴大家,文學作品和歷史還是有不同之處的。

到底有哪些不同,看看《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差別就知道了:


「婦好墓」是商王武丁為為他的妻子建造的,婦好不僅是王后,還是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將軍:


清代皇帝的女兒到底怎麼稱呼,《還珠格格》的叫法對不對,都會在這套書裡揭曉。


書中還穿插了其他的歷史小知識,這些看似細碎的知識點,其實也是孩子將來升學考試需要掌握的重點,一套書全部講清楚。



彌補歷史教科書的不足,為孩子今後的歷史學習建立基礎

歷史目前是初中的必學科目,這套書在創作內容時,參考了人教版的歷史教材,並邀請北師大歷史學院名師進行了圖文審定,確保知識內容準確、系統、權威、嚴謹。從兩個方面來給孩子以後的歷史學習打好基礎。

01/拓寬知識面、幫助理解、加深記憶/

比如在人教版初一歷史教材裡,有對五代十國時期的描述。



我們可以看到,關於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的介紹只有25個字。那麼韓熙載是誰?夜宴請了誰?南唐跟唐啥關係?這畫怎麼就是傳世名畫了?這些都不得而知。


但是在《我們的歷史》中,是這樣講述這張名畫的。

把「韓熙載夜宴圖」的創作過程像講故事一樣講述出來,孩子認識了一個聰敏機智的韓熙載,了解了五代十國時期南唐這個國家的處境和狀態,同時也收穫了一個難忘的歷史故事。


要想學好歷史,光把課本上的知識死記硬背下來是不夠的,一個簡單的名詞後面往往暗藏著許許多多的故事。只有通過從小不斷的知識積累和梳理才能讓這些如同拼圖一般的知識自然整合在一起。

《我們的歷史》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幫助孩子了解更多教材上講了,但是並沒講透的知識,讓孩子在正式學習歷史之前,積累足夠的歷史「百科知識」,在應試學習歷史之前愛上歷史。

有了這套書相當於敲開中國歷史寶庫的鑰匙,以後上初中學歷史,就輕鬆多了。

相關焦點

  • 汪涵:我把兒子當強盜養!逆境培養思維與馬雲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汪涵:我把兒子當強盜養——野蠻其體魄,強大其內心在某次記者提問,談及自己的育兒觀時,汪涵笑稱自己養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把孩子當強盜養——「野蠻其體魄,強大其內心」。然而較高的智力和強健的體力,確實能讓孩子在同齡人中拔得頭籌,能讓孩子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順,但是要想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只靠這兩點是遠遠不夠的。
  • 汪涵馬雲育兒觀相似:「把孩子當強盜養」,野蠻體魄,強大內心
    當今社會,什麼東西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最為重要呢?想必很多人第1答案就是智力。沒錯,智力確實影響著孩子的一生,超高的智力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不能用一句話兩句話說得清楚的。天天向上主持人汪涵,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提到,我要把我的兒子當強盜養,野蠻其體魄,強大其內心。一個父親對記者說,把自己的孩子當強盜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啊,汪涵的這個育兒觀與馬雲的育兒觀極其相似。
  • 汪涵和馬雲的育兒觀不謀而合:把孩子當強盜養,並強調這3項能力
    ,要將自己的孩子當強盜培養,野蠻其體魄,強大其內心、豐富其智力!而這又和馬雲曾提到過的要培養孩子的「三力」不謀而合,,若孩子不具備強大的智力,30年後將找不到工作,因此智力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一項。要知道當今社會的競爭十分殘酷,若是孩子沒有一顆強大的內心,那麼很容易被生活中的挫折給打敗,被這個殘酷的社會給淘汰。
  • 「把孩子當強盜養!」被馬雲肯定的育兒觀,著重培養以下能力
    文|文兒你會把孩子怎樣養?很多家長在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心裡肯定想著:還能怎樣養,當然是往好裡養?但你們知道汪涵是怎樣說的嗎?汪涵在參加一檔節目的時候說:「我要把孩子當成強盜養,野蠻其體魄,強大其內心」。當然這句中的強盜,並非是真的強盜,大家別會錯意。重要的是後面幾句,體魄和內心。現在大多數家長只關注孩子的成績,從成績好壞去教育評判一個孩子。這本身是不公平的,也不可能教育好孩子。例如,有很多孩子經受不起打擊,動不動就想不開,就是父母教育的失敗,就是父母不注重體魄和內心的教育。
  • 汪涵育兒經:我把孩子當強盜養!與馬雲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娛樂圈的明星中,也有不少模範爸爸,其中,著名主持人汪涵大家都不陌生,他一直以穩重的颱風受到大家的喜愛,他的育兒經卻有些與眾不同。有一次汪涵在節目中談到自己的教育理念,說:「我是把孩子當強盜養的。」令四座皆驚。
  • 「把孩子當強盜養」,汪涵和馬雲的育兒觀相似!注意娃這3項能力
    記得主持人汪涵曾在一次受到記者採訪的時候,提到了自己的育兒觀,他說到我要把兒子當做強盜養,強壯他的體魄,強健他的內心。馬雲的育兒觀也特別相似,馬雲在宣布辭去阿里巴巴董事一職之後,在重回課堂的演講當中曾經提到過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那就是培養孩子的「四力」,所謂的「四力」指的就是智力,腦力、體力、心力。
  • 汪涵和馬雲的育兒觀十分神似,都「把孩子當強盜養」
    巧合的是,馬雲的教育觀與汪涵的教育觀不謀而合。汪涵40歲生了一個孩子,可以說是中年得子但是他並不像其他這個年齡的父母一樣錯誤溺愛自己的孩子,他說過:「不要怕孩子經受風雨。」生孩子把它當作「強盜」,成長的經歷中,要教育孩子殘酷嚴格的鍛鍊身體,使自己的身體更加強壯,內心更加堅強。
  • 「將孩子當強盜養」,馬雲和汪涵的育兒觀相通!娃要掌握2種能力
    所以要說現在父母最看重孩子什麼?大概就是孩子的「智商」了。但卻有兩個人提出了不同的觀點。而這兩個人的育兒觀卻神奇般的相通。>和汪涵。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為何育兒觀如此相似?為何除了智力外,還有2種能力需要孩子掌握呢?眾所周知,汪涵是資深的主持人同時他的談吐知識淵博;馬雲,一個「對錢沒有興趣的男人」卻憑著當時從小破房子發家一躍有了人們知曉的「阿里巴巴」。汪涵在一檔節目裡表示:「我要把兒子當強盜養,野蠻其體魄,強大其內心。」
  • 汪涵和馬雲的教育觀一致,要把孩子當強盜"養",尤其強調這兩點
    汪涵和馬雲,一個是主持人界的大佬,一個是改變了我國購物方式的成功企業家,他們對於教育,有一些共同的見解。汪涵和馬雲都認為教育孩子尤其要在兩點上下功夫,而且要把孩子當強盜養,不要把他們當寶貝養。汪涵和馬雲的教育觀一致,要把孩子當強盜&34
  • 汪涵的育兒理念!為什麼說堅強的意志對孩子很重要?
    汪涵是湖南衛視著名的節目主持人汪涵是湖南衛視著名的節目主持人,人如其名,以有文化著稱,當有人問到他的育兒理念時,汪涵回答:我要把兒子當強盜養,野蠻其體魄,強大其內心,汪涵36歲開始第二次婚姻,40歲生第一個孩子,他在妻子懷孕期間讀了很多育兒書籍,如今他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育兒觀,他說他將把兒子培養成「強盜」,這樣他的身體和心臟都足夠強壯,足以應付他漫長一生的挑戰
  • 馬雲談孩子未來教育,這3句話句句說到心坎裡,家長應該看一看
    所以,父母一定要管理好孩子的身體,讓孩子遠離垃圾食品,幫助孩子養成健康規律的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這樣,孩子才能夠在成才之路上走得更遠。3、抗挫抗壓能力出類拔萃的孩子往往都有著一顆強大的內心2、「育」—— 和孩子共同學習知識與「教」不同,「育」更加注重的是讓孩子具備一種學習的能力,讓孩子能夠「舉一反三」。這樣,孩子在面對未來之路上的艱難坎坷時,才能夠從容應對,學會變通地處理問題,走得更遠。
  • 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不是智力,而是這個,後悔才看到
    2014年汪涵兒子小沐沐出生,汪涵40多歲升級當爸,算是老來得子,想必一定會把兒子寵上天吧!沒想到汪涵卻說:「我要把兒子當『強盜』養」,一開始以為是調侃,仔細一琢磨大有深意,咱們聊聊背後的深意。每年評選三好學生時,評選資格是體育成績而非學習成績,體育在良好(80分)以上才能有入選標準,我們家孩子班級42個學生,只有9個入圍,可見家長對體育的重視程度。想想高中時課業壓力多大,你以為只是拼智力嗎?那還得拼體力。沒有強健的身體,難以承載高負荷的學習量。
  • 看了汪涵和周杰倫的育兒觀,才知何為贏在起跑線,他們都在拼眼界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優秀的孩子拼比的是什麼,成績嗎?看一檔節目,著名主持人汪涵分享了他的育兒觀,才發現他不僅僅只是情商高、口才好,教育孩子也很有一套。汪涵的兒子叫汪十安,2014年出生,當時汪涵已經40歲了,算得上老來得子。但他並不溺愛孩子,甚至還有點嚴厲,教育觀也與常人不同。他說直到現在,自己都拒絕加入任何家長群,原因很簡單,他不想自己或孩子出現攀比情緒。對他來說,孩子的成績並不重要,第一就是學會如何做人。
  • 如何養育出內心強大的孩子,與父母做對這13件事息息相關
    當今世界,或許從來沒有一代人,像我們現在的孩子這樣缺乏應對生活挑戰所必需的內心力量。父母都想許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然而很多父母卻矯枉過正,誤以為努力把孩子隔絕在痛苦和現實之外,就能確保他們擁有成功的人生。其實,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獲得成長必備的各項技能,是面對困境不再脆弱的態度和行動。父母的養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未來,是時候重新審視和改變你的育兒觀了!
  • 當你的育兒觀被質疑時,你會怎麼做體現了你內心是否強大
    還有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經常拿她和弟弟對比,長期得不到大人的認可,推著她向和弟弟相反的方向走。今年暑假哥嫂主動把孩子接過去說要自己管一段時間。嫂子也開始學習育兒知識了。那段時間天天待在家,幾乎每天或隔天孩子以無聊為由吵我一輪。孩子哭鬧我不打不罵,給他發洩完再處理問題。他們覺得我該讓他怕我才對,孩子要打罵或者嚇唬。還有我太遷就孩子了。那段時間,我心情很低落,畢竟是來自親人的否定。我也開始懷疑我的育兒觀,會跟他們在育兒方面起爭執,網上找各種育兒資料。
  • 孩子愛讀的心理學,成就健康人格,走得更遠
    最近,孩子們都出不了門,學習、玩耍都得在家。這讓父母能時刻陪伴孩子,也發現了自家孩子身上不少問題。,因為只有心理健全的孩子,未來才能走得更遠。漫畫形式吸引孩子,語言通俗易懂,孩子一看就愛上並自願一直讀下去,才能讓他們進一步學習解決自己的心理困擾,不用旁人強迫,也能學得快、學得好、記得深。
  • "我把兒子當強盜養!"汪涵分享育兒心得,養娃就要"狠一點"
    &34;汪涵分享育兒心得,養娃就要&34;!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關注對孩子的教育,有的爸媽在孩子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買來了各種各樣的早教書籍或者是視頻來看。這反映了父母對於自己寶寶的愛,事實上,教育孩子的過程是一個複雜而又充滿艱難的過程,不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也會成長,也會受到更多的喜悅。
  • 汪涵掏500萬保護方言:孩子不能只會普通話英語
    汪涵在與身邊很多朋友的孩子交流時發現,不管這些孩子是哪裡人,他們大多聽不懂也不會說自己的家鄉話。「現在很多孩子只會說普通話和英文了,我覺得很可惜,因為每種方言都代表了一種地域文化。」每一種方言都是一個知識體系,消亡一種方言,就是消亡一種知識體系。「全世界現存6000多種語言。
  • 慢養出來的孩子,才能走得更遠
    親貝網小編經常聽到媽媽們這樣:當孩子哭的時候,急脾氣的媽媽們會甩出一連聲的吼:「哭,哭,就知道哭,煩死了!」看到孩子寫作業不專心,急脾氣媽媽立即來一大聲的呵斥:「你在幹嘛呢?!」看到孩子畫的畫不如己意,急脾氣媽媽張口就一句:「你這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很多寶媽都是急脾氣,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急脾氣是大忌。
  • 汪涵掏500萬保護方言:孩子不能只會說普通話和英語
    汪涵在與身邊很多朋友的孩子交流時發現,不管這些孩子是哪裡人,他們大多聽不懂也不會說自己的家鄉話。「現在很多孩子只會說普通話和英文了,我覺得很可惜,因為每種方言都代表了一種地域文化。」每一種方言都是一個知識體系,消亡一種方言,就是消亡一種知識體系。「全世界現存6000多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