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是親,罵是愛」媽媽對我的愛,是「打」出來的

2020-09-04 辰幾裡說情感

文|辰幾裡

我的媽媽,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應該就是「打是親,罵是愛」了。

01.「打是親,罵是愛」

每次被媽媽打完,她總是孜孜不倦地對我說,「打是親罵是愛啊!哪有爹媽不打自己孩子的。」雖然不知道這是道理還是歪理,但是這對那時候的我來說還是無法辯駁的。

而在我的認知裡,從小被媽媽打罵就是家常便飯,尤其是在我犯錯誤的時候。

02.痛之初體驗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鄰居讓我去他家裡幫忙看家,當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我就把電風扇開了起來,結果最後走的時候太急促電風扇也忘記關了。

鄰居回家一看發現自個家的電風扇都開了,還以為是進賊了,連忙跑到樓下大喊:「來人吶!我家招了賊呀!」

不一會兒左鄰右舍都給驚動了,紛紛走出家門,看到鄰居在那裡大喊大叫有的上前詢問還有的一副手叉著腰看好戲的樣子。

鄰居好像突然想到了什麼,跑到我家來問我電風扇是不是我開的,我回答說是還說我走的時候應該也關掉了。那你關掉了電風扇為什麼還在轉呢,難道說真有小偷到我家來偷東西了?我媽這時碰巧聽到了,用很嚴厲的眼神瞪著我,「說!是不是你偷的!」

我身體一陣哆嗦,「媽,我什麼都沒偷……我只是去他家裡開了下電風扇,太熱了……」

我媽沒等我說完,對鄰居說看看少了什麼東西沒有,少了一樣我給你賠一樣!

然後我媽便拽著我去樓下站臺那裡,我掃視了周圍一圈門口站著的都是樓棟裡的鄰居,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只不過此時,他們變得好陌生。

「你現在給我說清楚來,你到底去她家裡拿沒拿東西?!」

我小聲地說了句沒有,我媽卻裝作沒聽見一樣,「快說!大點聲!到底有沒有!」一邊說著還用巴掌狠狠打了我屁股幾下,「啪、啪」清脆的聲音在站臺上迴蕩著,也深深刺痛著我的耳膜。

「沒有!我真的什麼都沒有拿!」我哽咽著吼了出來,淚水已經在我眼眶裡打轉。我媽沒有說話,只是繼續用手狠狠拍打著我的屁股,「一下」、「兩下」、「三下」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打了多少下,屁股那火辣辣的痛加上心裡無以復加的委屈終於我繃不住了哇哇大哭起來。

媽媽這時候的手才稍微緩和了下來。

「沒有少!什麼東西都沒少。」鄰居的聲音傳了過來,雖然不大,但是迴蕩在我心裡異常地響。

媽媽這時才作罷,朝鄰居的方向點了點頭,再轉頭看了看我,用手擦去了我臉上的淚水。「痛不痛?」媽媽的聲音此時也變得異常的溫柔,我看著她,發現她的臉上也留了好幾道淚痕,她那打我的手也因為充血而變得血紅。我沒有應,任由媽媽抱著我回家。

到家以後,媽媽趕緊把我的褲子脫了下來,看到我腫了一圈的屁股,頓時流下了一行清淚。

「都怪媽媽,下手太重了……」媽媽一邊說著一邊用熱毛巾把我屁股腫的地方敷起來。

「你知道嗎?媽媽其實早就知道你沒有拿東西,媽媽這樣做是給那些人看的。」

「可是媽媽我是真的沒有拿啊!也沒有少東西只是電風扇沒關又能說明什麼呢?」

「孩子啊,這些媽媽都知道,可是如果我不這樣做,他們那些人會信嗎?你要是長大了就會懂的。」我愣了一下,好像是想到了什麼,媽媽沒再說了,我也沒再問。



03.媽媽對我的愛,是「打出來的」

多年以後,和我媽聊起那段往事的時候,我還有點嗔怪媽媽當時下手也太重了。

其實相比一個人的清白,這點痛又算得了什麼呢?

她那個時候也沒有多想,只希望她的兒子是清清白白的,哪怕是她自己誤會了我也不願別人來污衊我。

要打要罵也只能是她親自來,因為我是她的兒子而她是我的媽媽。

所以媽媽她對我的愛,的的確確是打出來的。也因為她的「打」讓我更好地成長,更好地去懂得愛。

04.結語

其實有時候打罵孩子不一定說是壞事,也不見得就很好,因為孩子的個性不同適應力不同,所造成的環境也不同。

有的孩子可能長期遭受家庭暴力,性格變得扭曲,有可能還會記恨父母一輩子。甚至前段時間,有個小男孩竟然親手弒母,簡直是難以想像。

總的來說,教育孩子,是父母們一生必修的功課。

因為有時「打得好」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打得不好」也可能會令自己煩惱一生。只有找到其中的一個平衡點加以打磨,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孩子的打法。

最後,我們不要為了「打」而去說愛孩子,應該要因為愛再去「打」孩子。

你的父母會因為什麼而去打你呢?評論下方說說你的故事,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辰幾裡,書寫溫度,留下溫柔。

有任何的情感問題,請諮詢我給你一一解答。

辰幾裡說情感|給你帶來不一樣的辰式溫柔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打是親,罵是愛,情侶間相互打罵的感情真的會越來越好嗎?
    打是親,罵是愛,情侶間相互打罵的感情真的會越來越好嗎?情侶之間相處,難免少不了肢體之間的接觸,這其中可能就會去打對方。有時候看到對方的一些行為,還會去罵對方。打罵已經成了情侶之間相處的必備要素。正所謂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打是親罵是愛」,難道情侶之間真的相互打罵感情就會越來越好嗎?我們一起聽聽網友怎麼說。網友:我想這不是愛之前有相處過一段男孩,不過後來兩個人分手了。本來以為兩個人可以好聚好散,誰知道結果卻是讓人不堪入目。
  • 闢謠:打是親,罵是愛?父母虐待孩子的心理和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我很感謝小的時候爸媽打我,要不然我就不會有今天。」「孩子小的時候不管教,絕對不行。愛孩子就要管教他。」看來,很多人小的時候都受過父母的「管教″,而現在長大了還特別感謝父母呢。這讓我想起了我國的兩句名言「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
  • 「打是親,罵是愛」騙了多少父母,毀了多少孩子?
    ,被我爸連踢帶踹的「送到」了學校。我好像天生就是那種特「肉」的人,我爸踢我一腳,我就翻幾個滾兒,然後爬起來蹲在那,等著他再踢,我再滾。你無法想像,300米的距離,我爸用了多少腳,我滾了多少個滾兒。 這一幕,多少年了,印在我的腦子裡每每想起,清晰在目。我當時充滿恐懼和委屈,但我我一滴眼淚沒有掉,因為我知道哭也沒用,不上學肯定不對,可就是不想去,因為害怕被同學嘲笑。挨打對我來說,都麻木了。
  • 「打是親、罵是愛」?原生家庭的打罵對孩子究竟有多大影響?
    以愛之名打罵孩子,孩子真的會感受到愛嗎?不聽話打罵、成績不好打罵、發洩情緒打罵,簡單粗暴的方式真的有用嗎?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問題,人之所以不同於動物,是因為動物靠的是武力解決問題,而人是用大腦思考的能力成為了高級動物,打罵孩子,或許在孩子的眼中,你不是父母,而是一隻野蠻不講理的野獸。
  • 「打是親、罵是愛」的準確心理學解釋
    其實戀愛中的這種狀況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類似,「打是親,罵是愛」,這是很多老一輩家長的教育理念,如今受到很多人的排斥,但從家長的動機來看,他們確實是因為「愛」,才會「打罵」。與戀愛一個道理,孩子是父母的親生骨肉,他們將孩子撫養長大,孩子的一切成長他們都看在眼裡,他們在親子關係中的捲入度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
  • 【解讀歐爸88】 打非打,罵非罵
    我認為:打、罵,都是人為的挫折,如果運用得好,完全可以是科學有效的教育措施。這一論斷,被長期掩蓋。好在,我們有歐爸。他在關於「愛與挫折」的論述中,將這個問題解釋得一清二楚,他在教育實踐中做出了有力的證明。如果繼續有「愛的衛道士」非要控告我的觀點不合主流意識,我只能能呵呵一笑,告訴他「愛要倒過來!」
  • 育兒路上最可笑的強盜邏輯:打你罵你是愛你
    裡面有這樣幾句歌詞 我有一個好爸爸哪個爸爸不罵人哪個孩子不挨打/不害怕打是親來罵是愛哪個不是好爸爸爸爸 爸爸打你罵你很平常,打你罵你是好爸爸——這有毒吧?從理論來講,這首歌「有毒」!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幼兒期的孩子進行擊打或者言語辱罵,會給他們內在帶來巨大而難以處理的恐懼感。
  • 為什麼我打你罵你兇你,你還要粘著我?寶寶的回應讓媽媽淚崩了
    我是個暴脾氣的人,火上來了,完全控制不住!娃不聽話的時候,我很生氣,一生氣就容易失控。我們家大寶二寶都被我打過、罵過、兇過。我第一次動手打二寶的時候,二寶才10個月。那時候我工作上遇到了重大的打擊,心情本就不好。白天上班又忙了一天,回到家還要照顧兩個娃。
  • 媽媽不愛我,只打姐姐不打我!家有二胎,如何平衡兩寶之間的關係
    近日,廣東河源的一個8歲小姑娘竟然覺得媽媽偏心不愛她,離家出走了。「媽媽只打姐姐不打我,媽媽她不愛我了。」「我就覺得她只愛姐姐!她不打我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麼錯,不打我就是不愛我!」毋容置疑,小女孩內心真正想要的,不是母親的打,而是母親的關注和愛。這樣的事件也是屢見不鮮。
  • 家暴未成年女友,逼其懷孕又墮胎:愛她,就把她打到腦震蕩?
    可得知消息的小澤廉第一句話卻是:「這是我的孩子嗎?」隨後便讓A去墮胎。A很不忍心,說自己不需要錢,會把孩子生下來的。但憤怒的小澤廉隨機對懷孕的A施暴,拳打腳踢還不算,甚至故意毆打腹部,目的不言而喻。還會和女友講很多道理,聆聽女友的苦惱,做出深愛對方的假象。這樣一來,受害方就感到十分迷惑和痛苦,不知道對方到底是根本不在意自己,還是只是「打是親,罵是愛。」很多在愛情中被「打是親,罵是愛」洗腦的受害者,很有可能在童年時就被父母用這樣的話洗腦過。
  • 凍千秋要謀殺親夫,藍軒宇被打成豬,藍瀟很激動:打是親,罵是愛
    只見藍軒宇拉住即將放開他的凍千秋,在她的臉上親了一下,然後對著全場的男生們說:凍千秋是我女朋友,不服來戰。要知道,他倆一道廣場上的時候就已經是全場焦點,男生們眼裡直冒火,恨不得把藍軒宇給燒成灰。這一下,徹底點燃了男生們的怒火。不過,其他人倒是很快平靜下來了,因為凍千秋比他們更火。
  • 打是親罵是愛?別再拿著愛孩子的名義,打孩子了,當心會「上癮」
    「打你是為你好」、「打是親罵是愛」,很多人的童年都是圍繞著這兩句話度過的,或者說在很多家庭看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行為是對的。為了讓他聽話,起初媽媽批評嚇唬他還能有點效果,但是現在他完全不服「管」了,於是媽媽忍不住打了他。有了一次就有了無數次,媽媽總是一邊後悔莫及一邊繼續打孩子,於是最後演變成並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本能地打孩子上癮。
  • 老師群內罵學生弱智,家長:打是疼,罵是愛
    近日,泉州泉港區一小學教師在班級微信群裡「罵學生弱智並對學生家長惡言相對」,引發網友關注。「弱智的該去打殘疾證明得去打!純粹來拉班級分數!」記者搜索發現,公開資料顯示,這名老師曾被評為山腰中心小學2017-2018年度「優秀教師」。此外,她還曾在當代教研論叢上發表文章——《淺談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作用的發揮》。
  • 「你打吧,反正也沒人愛我。」體會不到愛的孩子多可憐。
    這是個真實的例子,說出這句話的孩子就在我現在所輔導的託管班。小蔣是一名五年級的男學生,學習成績不好,據說學校老師也逐漸放棄了他,家長沒有辦法教導,所以只好送到託管班來。他倆我們託管班寫作業時,我時常發現他開小差,做作業拖拖拉拉。又一次看著他發呆走神,佯裝生氣說:「你再不好好寫作業,我打你嘍!」他滿不在乎:「打吧,反正挨打也挨慣了。
  • 謎一樣的隔代親:小時候我犯錯我被打,現在我兒子犯錯還是我被打
    都說隔代親,什麼叫隔代親,就是:小時,我犯錯了,被我媽罵,搞不好還男女混合雙打;現在,我兒子犯錯了,我只是批評了一下,就被我媽打了。說說我的遭遇吧:場景一:兒子磨磨蹭蹭不肯好好寫作業,我才吼了一句,我爸就臉上笑眯眯眼中寒冰意地推開門,表示要和我談談,於是我後背一涼,心中一驚,趕緊表示孩子作業沒寫完,懇請等會再談,卻再也沒吼兒子。但是,爸爸難道您忘了嗎,我像他這麼大的時候寫作業,一旦不合您意,您是會打我的!
  • 【花想容】|每一位媽媽都值得被愛
    但上面的這些媽媽,好像都是別人的我的媽媽好像是這樣的下面是我和我媽的故事:記得那年高考前一天的晚上我媽幫我減壓:「放輕鬆,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考差了又怎麼樣,不能讀好的大學又怎麼樣呢?大不了我沒你這個兒子!」因為長時間沒有談過女朋友,家裡七大姑八大姨竟然懷疑我是gay,我媽這時候站出來說道:我兒子怎麼會是那個?
  • 二胎媽媽,把時間給姐姐,把愛留給弟弟
    這幾天家裡雞飛狗跳的,為了逼迫姐姐認真寫作業,媽媽喊得嗓子都疼了,也打得手都疼了。在打罵姐姐時,她那種眼中帶恨的眼神著實刺激到媽媽了。媽媽其實也不想動輒打罵的,但是在每晚花費大量的時間陪姐姐寫作業時,她那不認真的態度真的挺讓人上火的,火氣一上來就罵了,再不聽就打了。靜下來的時候,媽媽心裡挺難受的。媽媽其實真的想和顏悅色的對待姐姐的,就跟對待弟弟一樣,眼裡只有愛。
  • 爸爸媽媽,你們不愛我了嗎?
    但讓人心疼的是現在的很多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嚴重缺愛,這種缺愛的現象往往會從孩子的表現中看出來,爸爸媽媽們一定要重視,細心觀察孩子是不是有以下的情況。其實這是孩子缺愛的一種表現。我家的小糖果有一段時間也是這樣子。自從女兒來了之後,可能我和夫人的注意力大部分放在了女兒的身上,忽略了小糖果的感受,小糖果心裡也感覺所有的愛都給妹妹搶走了,爸爸媽媽都不愛他了。突然間我發現怎麼小糖果最近老是喜歡搞怪,照相也好或是在別人面前也好,總是喜歡扭曲自己的表情來贏得別人的關注。
  • 「打是親罵是愛?」,從小被「打大」的孩子,將來會成功嗎?
    俗話說"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打是禍害"。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都一定被父母管教過,這個管教不僅包括口頭說教和嚴厲批評,還有"武力攻擊"。對於三觀正在形成的孩子而言,家長教育和引導的重要性不能忽視,大部分的家長在對於管教孩子方面都是點到為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會給予他們一定程度的自由。
  • 「媽媽,你總打姐姐,一定是很愛她吧!」
    廣東河源市的一對姐妹深夜離家出走,民警找到後問她們原因,8歲的妹妹答道:「我和媽媽說過,你不要總是不打我,你不打我我就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媽媽只打姐姐,我覺得媽媽只愛姐姐,只管姐姐,不管我。」原來,媽媽會因為姐姐總是回家晚而打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