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情侶在高雄拍攝婚紗照。 |
初夏時節,臺灣高雄愛河兩旁的鳳凰木花開,滿樹火紅。
「來,和新娘對視……」「新郎笑一笑……」攝影師們使盡渾身解數調動著新郎新娘擺出優美親密的姿勢。潔白的婚紗,筆挺的西裝,24對新人身著精美禮服,臉上洋溢著幸福和甜蜜。5月25日,從北京來到高雄的24對新人在愛河旁拍攝婚紗照。
「小時候就在教科書上看到寶島臺灣,阿里山、日月潭,都是非常熟悉的地名,平時也經常在電視和網絡中看到臺灣的東西。」趙先生說自己和妻子梁女士都是第一次來到臺灣。「在印象中,臺灣風景秀麗,既浪漫,也有情調,希望能夠在臺灣為我們的愛情留下美好的回憶。」梁女士介紹說,「這次去了阿里山,體驗了當地原住民的文化和熱情,也逛了夜市,吃到了很多特色的美食,像大腸包小腸、蚵仔煎,都很好吃!」
「我和老頭是網上認識的,2011年11月11日結的婚,當時因為工作太忙,都沒有拍婚紗照,也是一大遺憾。今年是第八年了,這次和其他新人一樣,來高雄補拍婚紗照,算是圓了個夢,也浪漫了一把。」郭紅向記者分享夫妻的感情經歷,笑得很開心,她口中的「老頭」是北京飈友機車俱樂部的老闆蘇建平,「他是圈內非常資深的車友,大家都叫他平哥,但我就叫他老頭。」郭紅看著身邊的愛人,言語中滿是親暱。
「我們這次還去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看到當年從大陸運過來的這些文物在這裡保存得很好,心裡也很感動。」蘇建平說,「這也說明,兩岸同源,歷史和文化的連接是任何外在力量都無法割斷的。」
說起這次拍婚紗的體驗,新人們紛紛給攝影師點讚,「他們的服務真的很專業,不僅給我們挑選最好的拍照地點,教我們擺各種姿勢,還會想盡辦法讓我們在鏡頭前展現出最美的笑容」。
「這個行業的人才是需要慢慢培養的,年輕人剛入行要從助理做起,兩年多才能成為攝影師。」呂清正從事婚紗攝影行業已經20多年,現在在高雄經營著一家婚紗攝影公司,他的團隊負責這次的拍攝工作。他說:「愛河等景點已經成為許多新人的打卡勝地。在利好政策的影響下,我們對愛情產業也有非常多的期待,同時我們也需要提升這些景點和相關配套的品質,打造更加完善的愛情產業鏈,這樣才能讓大家在高雄體驗到美好和幸福。」
本次活動的負責人、同源旅行社總經理薛原介紹說:「這次活動籌備了三個多月,歷經很多困難,這麼多大陸情侶不遠千裡來到臺灣拍婚紗照,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最終這趟跨越海峽的愛情之旅終於成行,我們和所有新人一樣,都抱著最美的期待和祝福。」
「兩岸同根同源。不管遭遇多少幹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就文旅產業來講,兩岸更是有天然的互補優勢。在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當下,文旅融合發展將可以有更多嘗試,也有更多機會。」薛原表示,作為專注於兩岸交流的旅遊業人士,我們對高雄有祝福,對臺灣有期待,對兩岸關係有信心。只要兩岸關係持續朝穩定方向發展,未來肯定會有更多的年輕朋友來臺度蜜月拍婚紗。
(本報高雄5月26日電)
(責編:馮粒、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