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裡有句話:
「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
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
我們在意的一切,
放到更廣闊的天地裡,
不過是滄海一粟。
2020年,最大的感觸:
人生無常,珍惜當下。
疫情最嚴重時,
居家、口罩,大多計劃取消,
旅行,相聚,逛街都是奢求,
那一刻,突然發現:
「非常時期,最為珍貴是平常。」
從前,我們對平凡的日常,不以為意,
當它消失時,才終於懂得,
那些日常才是生活最好的樣子。
01
做個平凡人,過自己的小日子
梁曉聲在復旦讀書時,生活拮据,
一天早上,他空腹去醫院驗血,
回去的路上,實在太餓,
就進了一家麵食店吃陽春麵。
煮麵的是一位大嫂,
閒聊中,梁曉聲得知,
大嫂每月工資二十四元。
8分錢一碗的陽春麵,
大嫂煮了很多年,
卻從未吃過一次。
臨近畢業,要作別上海時,
梁曉聲又去那麵食店吃麵,
那大嫂居然認出了他。
她說,她漲了四元工資,每月掙二十八元了。
她臉上那知足的笑,
給他留下極深極深的記憶……
這就是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智慧,
不管外界如何風雲變化,
都能淡定地守望著自己的生活。
這個世界上90%的人都是普通人,
9%的人有小成,1%的人能大成。
所以,對絕大多數人而言,
走向平凡,就是我們最終的結局。
我們的一切努力,
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去過平凡卻幸福的生活。
人若能夠隨遇而安,
那麼不管身在何處,皆為樂土。
做個知足的平凡人,
過自己的小日子,
也是一種成功。
02
人生無常,只過平常的生活
有個小和尚,
做什麼事都力求完美。
一天晚上,師父見小和尚還在擦地板,
忍不住問道:「你怎麼還在這裡幹活呢?」
「師父,我覺得地板不夠乾淨,所以要把它擦乾淨。」
師父一摸地板,很乾淨呀:
「除了擦地板,你還做了什麼。」
小和尚說:「什麼都沒做,我一直在認真地擦地板。」
師父拿起手中佛珠,
在他頭上重重敲了三下:
「你為擦地板錯過了多少事?
擦得再乾淨又有何意義?」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這個世界永遠都有缺憾,
無常是人生的常態。
就像這個擦地板的小和尚,
為了把地板擦乾淨,卻錯過了更多。
無常之苦無處不在,
我們能做的,不是想方設法去逃避,
而是在無常世間努力安住自己。
「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
把生命的苦樂看作日常,
安然活在其中。
03
修得一顆平常心,笑看世間萬般事
快節奏的生活,
把每個人逼進四面透亮的櫥窗,
被比較,被審視,
折射回來的信息,
又放大了自身的焦慮。
賈平凹對此深有體會:
「世上的事,認真不對,不認真更不對,
執著不對,一切視作空也不對。
平平常常,自自然然。」
是呀,人要懂得給自己鬆綁,
萬般煩惱,因念而生,
太過執著,就會患得患失,
若能看開一切,心無掛礙,
就會無所畏懼。
平常心一種自然流露的心性和修養: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以平常心看待;對自身的一切遭際、悲喜苦樂,保持淡然心境;行走於世,不急不緩,不慌不亂,無論身外的一切如何風雲變幻,都是一樣的姿態,一樣的心境。
人生之路不必慌張,看清方向,
於塵世紛擾中,持一顆平常心,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愛我所愛,惜我所惜。
04
平常的日子最美
很喜歡的一段話:
人總要沉下心來過一段寧靜自省的日子,
整理自己。
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茶,
吃不求飽的點心。
與日常瑣細共有一種呼吸的節奏,
在自身的情感起伏中積蓄力量,
收穫不需要理由的快樂。
行走於滾滾塵世,
所求不多,惟願過平常的日子,
能安心睡,快樂吃,歡喜笑,健康活,
做好當下的事,過好尋常生活。
不急不緩,安住於當下,
飢來食,困來眠,一切隨順自然,
哪裡還會不幸福,不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