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中亞農業合作現狀及展望

2021-01-08 網易

2020-09-07 06:38:29 來源: 早晚聽書影子

舉報

  中國與中亞農業合作現狀及展望
梁丹輝1 吳 聖1 李婷婷2
(1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農業部農業信息服務技術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081;2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 要:中亞是中國著名 「絲綢之路」的貿易通道,在 「一帶一路」戰略下農業合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一帶一路」建設為背景,介紹了中國和中亞農業的合作現狀,從貿易、科技、投資等方面對中國和中亞農業合作的相關研究進行了梳理。中國和中亞未來的研究方向應放在農業投資和農業援助的綜合效益評價方面。此外,畜產品互補性及貿易流量預測也是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中國;中亞;一帶一路;農業合作;貿易;科技;投資

  

  
Abstract:Central Asia is the terrestrial trade channel of the famous Silk Road in China,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agriculture cooperation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the Belt and Road,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and reviewed the literatures about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rade,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investment.Inthefuture,weshouldstrengthentheresearchoncomprehensivebenefitevalua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nd agricultural assistance,what's more,complementarity and trade flow forecastoflivestockproductswillalsobetheresearchdirection.
Key words:China;Central Asia;the Belt and Road;agricultural cooperation;trade;science and technology;investment
0 引言
中亞位於亞歐大陸的核心地帶,自古就是 「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在中亞五國中,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與塔吉克斯坦三國與我國新疆接壤,其他兩國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與我國也較為鄰近。自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來,雙邊和多邊經貿合作不斷展開。本研究的中亞國家包括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以及蒙古國。目前,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國,蒙古國是上海合作組織的觀察國。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了共建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得到 「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廣泛響應與支持。2015年,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國均籤署了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
中亞地區農業較為發達,農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佔比較大,一些農業科技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部分農產品在世界農產品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1]。中亞各國基本都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跟中國在很多方面存在相似性與互補性。中亞擁有豐富的土地和光熱資源,在旱作農業、棉花種植等方面擁有很大優勢,農業發展潛力巨大。中國與中亞開展農業合作具備歷史傳統和地緣文化優勢,前景十分廣闊。
中國與中亞農業合作是當前我國農業 「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得到國內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本研究從農業投資、農產品貿易、農業科技合作等方面,針對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農業合作現狀進行研究,為 「一帶一路」發展建設中中國與中亞農業合作提供思路和建議。
1 中國與中亞農業合作
1.1 農業投資合作
中亞五國是我國在 「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合作區域,但中國與中亞五國的農業投資合作環境尚未完善。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發展,農業國際化戰略需及時調整,以適應國際多元化環境,從農業投資角度來說,需要構建多元化的農業投資平臺[2]。
李悅等分析了中國對中亞五國的投資現狀,歸納出我國對中亞投資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政府層面、企業層面的建議,指出在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在中亞的投資企業中,對吉爾吉斯斯坦的農業投資重點將集中在糧食生產方面[3]。
汪晶晶等從政治和法律、經濟和對外開放、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農業生產等4個環境層面構建指標,使用改進模糊Borda法的組合模型進行評價分析;結果表明,上述4個環境指標,除去政治和法律環境,其他指標均是影響中亞國家農業投資環境的主要方面;此外還提出,在空間維度上,目前哈薩克斯坦農業投資環境最好,烏茲別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兩國次之,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居末位,在時間維度上,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三國農業投資環境總體呈好轉態勢,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投資環境較差,呈不穩定情況[4]。
汪晶晶等在總結中亞農業所處的政治穩定性、法令阻礙、市場機會、經濟發展成就、貿易便利化、腐敗程度、基礎設施、農業資源條件等八方面環境情況的基礎上,採用 「冷熱」國對比法分析中亞五國農業投資環境,發現中亞五國投資環境之間有明顯差距,哈薩克斯坦最好,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兩國次之,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兩國表現最差[5]。
1.2 農產品貿易
在農產品貿易方面的研究,有針對中國與中亞農產品貿易特徵和影響因素的研究,也有針對中國與中亞具體國家農產品貿易的研究。
王淑漪等運用修正的引力模型,通過需求因素、供給因素與貿易阻力因素,對中國與中亞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國國內因素、中亞五國經濟發展水平與國民購買力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與中亞之間的農產品貿易;農產品的易腐性、鮮活性等特點決定了運輸距離對農產品貿易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中國對中亞五國的技術援助決定了農產品貿易額與兩國關係緊密度呈負相關關係[6]。
盛彩嬌等指出,在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中國與中亞農產品貿易發展勢頭強勁,在產業結構、資源稟賦等方面互補性較強,其中,產業結構存在階梯性差別,資源要素稟賦各具優勢;推進雙邊貿易深化發展、增加有效需求、提高資源利用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不斷深化中國與中亞五國農產品貿易合作、拓展貿易機會,對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 「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7]。
張曉倩等研究認為,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農產品貿易正朝著體現兩國農業資源稟賦特點和農產品比較優勢的方向發展,但兩國農產品貿易也面臨嚴峻挑戰,主要表現為哈薩克斯坦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與中國農產品進口貿易互補性指數較低且處于波動狀態,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農產品出口與哈薩克斯坦農產品進口貿易互補性指數並沒有隨兩國農產品貿易額的增長而顯著提高[8]。
陳儉等指出,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農產品貿易仍以基於產品互補性的產業間貿易模式為主,但產業內貿易模式也開始有所發展[9];買買提熱夏提·肉孜等利用近幾年的貿易數據分析了兩國之間農產品貿易的現狀及特徵[10]。
1.3 農業援助
從歐盟、美國等對中亞的援助情況看,目前援助項目涉及領域主要集中於交通、能源、環境、教育、邊境、政策等方面,對農業援助的項目相對較少,我國對中亞援助也集中於交通、能源等領域,對農業主要是採用合作方式。
馬斌研究了冷戰後美國對中亞的援助活動,總結美國對中亞援助項目主要在4個方面:國際開發署及其前身的經濟援助,農業部提供的糧食援助和技術援助,國務院提供的兒童生存、全球健康、防愛滋病、防毒等援助及其他經濟援助。其中,農業部的食物援助和技術援助規模僅次於國際開發署及其前身的經濟援助,在美國對中亞援助中佔據重要地位,是援助重點項目,對中亞及美國經濟均具有積極推動作用[11]。
石婧總結了中國對中亞的援助發展歷程,介紹了中國在中亞的交通、能源、電信等領域的援助項目,分析了援助項目存在的突出問題,並給出相關建議,提出目前我國可適當拓寬援助領域,削減國際上的猜疑等不和諧因素[12]。
1.4 農業技術合作
竹效民總結了在不斷加快、加深的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趨勢下,從合作領域逐漸拓展、合作方式多種多樣、合作規模不斷擴大3個方面介紹了新疆與中亞五國經濟、技術合作現狀,得出新疆與中亞五國經濟技術合作前景充滿機遇,在各合作領域極具潛力[13]。
李海鵬等通過分析中國與中亞五國農業貿易現狀,得出我國應將對中亞農業貿易從農產品出口轉向農業技術出口,同時分析了中國對中亞農業技術出口存在的政治環境、人文環境、出口前景、中亞的農業發展政策,然後對我國在中亞地區的農業優勢技術進行了分析,並就民營農業企業、政府、中小型農業項目、非政府間的技術交流、新疆與其他省份的聯繫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及建議[14]。
張芸等認為農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是農業技術,其會直接影響到農業生產力,並從農業集約化水平、農業科學技術和農作物單產3個方面比較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的農業技術水平,得出中亞五國因受自然條件、傳統習慣、經濟發展等限制,農業生產技術與中國相比還較落後,現處於低投入、低產出的狀態,化肥、農藥等農資供應不足,其中,果蔬、農畜產品加工等勞動和技術密集型農業生產落後,以「靠天吃飯」為主,生產粗放,單產水平普遍低於中國,並提出要加強深化中國與中亞五國之間的多項農技交流與合作的建議[15]。
1.5 人力資源合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專家顧問組總結了新疆開展教育國際交流的現狀及開展人力資源教育培訓遇到的挑戰與機遇,指出當前新疆對培訓的重視度不足,沒有整體規劃且辦學規模較小,缺乏資金引導與支持,尚未建立完整且以漢語國際推廣為中心的人力資源教育培訓體系,提出了關於新疆開展以漢語國際推廣為中心的人力資源教育培訓的對策建議,並對人力資源教育培訓的效益進行了分析[16]。
李放滔等分析了新疆對中亞勞務輸出人員在技能培訓上的現狀及存在問題,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在培訓內容上要緊跟形勢,勞務輸出人員的業務和語言技能培訓要並重,在培訓方式上要注意靈活性,同時政府要給予政策支持和財政方面的投入,加強對勞務輸出培訓基地的建設等[17]。
申建良分析了高等教育與經濟增長之間關係,並利用協整理論和Granger檢驗方法,驗證了1979—2011年中國教育的財政投入和經濟增長存在長期協整關係,概述了新疆與中亞五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狀況及合作的優勢和機遇,透析了高等教育合作中的問題,給出了合作過程中的經驗與啟示及後續戰略構想,就新疆與中亞高等教育合作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18]。
2 未來展望
學者們從農業投資、農產品貿易、農業援助、農業技術合作、人力資源合作等角度對中國與中亞農業合作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農業投資方面,分析了中國與中亞五國的農業投資合作環境,歸納出我國對中亞投資存在的問題,並從政府層面、企業層面分別給出建議;在農產品貿易方面,學者們通過需求因素、供給因素與貿易阻力因素,對中國與中亞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並從貿易互補性指數、產業內貿易模式分析了中國與中亞農產品貿易的特徵變遷;在農業援助方面,學者們總結了援助重點項目,分析援助項目存在的突出問題,並給出相關建議;在農業技術合作方面,歸納了中國在中亞地區農業技術優勢,分析了農業技術合作的潛力,並對民營農業企業、政府、中小型農業項目、非政府間的技術交流、新疆與其他省份的聯繫等方面提出意見及建議;在人力資源合作方面,學者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人力資源教育培訓體系、新疆對中亞勞務輸出、新疆與中亞五國高等教育合作等領域。
近幾年,隨著 「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和亞投行項目的實施,中國對中亞農業投資力度加大,不斷在中亞投資,建立農業企業和農業示範區。未來的研究方向,應該放在中國農業投資和農業援助的綜合效益評價方面。此外,中國與中亞農產品貿易方面,尤其是畜產品互補性及貿易流量預測都是未來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陳儉.中國與中亞五國農業經貿合作模式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14.
[2]沈瓊.「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中國與中亞農業合作探析[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16(1):140-146.
[3]李悅,楊殿中.中國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14(21):62-75.
[4]汪晶晶,馬惠蘭.基於改進模糊Borda法的中亞農業投資環境組合評價分析[J].乾旱區地理,2015(5):1069-1076.
[5]汪晶晶,馬惠蘭.基於「冷熱」國對比法的中亞農業投資環境評價[J].產業觀察,2015(21):135-137.
[6]王淑漪,梁丹輝,李志強,等.中國與中亞農產品貿易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展望,2014(12):65-69.
[7]盛彩嬌,郭靜利.「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與中亞農產品貿易及展望[J].農業展望,2016(12):81-86.
[8]張曉倩,龔新蜀.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農產品貿易結構變化趨勢、比較優勢及互補性分析[J].世界農業,2014(10):128-135.
[9]陳儉,陳果果,布媧鶼·阿布拉.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農產品貿易模式分析[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4):107-112.
[10]買買提熱夏提·肉孜,布媧鶼·阿布拉.中國與塔吉克斯坦農產品貿易現狀分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4):27-30.
[11]馬斌.冷戰後美國對中亞援助政策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1.
[12]石婧.中國對中亞援助狀況分析——以中國援助中亞國家重點項目為例[J].新疆社會科學,2009(4):50-53.
[13]竹效民.建立中亞自由貿易區的構想[J].伊犁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9):70-74.
[14]李海鵬,張俊飈,雷海章.中國對中亞地區農業技術商品出口分析[J].新疆農墾經濟,2009(1):27-30.
[15]張芸,楊光,楊陽.「一帶一路」戰略:加強中國與中亞農業合作的契機[J].國際經濟合作,2015(1):31-34.
[1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專家顧問組.面向中亞西亞國家開展人力資源教育培訓的建議[J].決策諮詢通訊,2007(5):74-75,91.
[17]李放滔,朱峰,朱倩,等.對新疆面向中亞勞務輸出人員技能培訓的思考[J].經濟論壇,2012(10):30-32.
[18]申建良.中國新疆與中亞國家高等教育合作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14.
(責任編輯 吳 培)
Status Quo and Prospect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Liang Danhui1,Wu Sheng1,Li Tingting2
(1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 of Agri-information Service Technology of MOA,Beijing 100081;2Institute of Food and Nutrition Development,Ministr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0081)
收稿日期:2017-07-24
基金項目:農業部軟科學研究項目(D201737)
作者簡介:梁丹輝(1983—),男,河南洛陽人,博士,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業展望、農產品貿易。E-mail:liangdanhui@caas.cn;通信作者李婷婷(1987—),女,山東濰坊人,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食物與營養。E-mail:litingting@caas.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河南與中亞五國在農業領域開展產學研合作
    中新社鄭州11月27日電 (記者 劉鵬)中國(河南)—中亞五國農業國際合作論壇暨中國—中亞五國養殖與動物疫病防控國際合作高端論壇27日於河南省會鄭州開幕。論壇由中國工程院、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開展,旨在進一步推進中國與中亞國家在農業、畜牧業等領域的實質性合作。    河南省政府副省長霍金花當日在致辭中說,中亞是連接「一帶一路」東西部國家和地區經濟的重要樞紐。
  • 中國與中亞農業合作穩步推進:開拓農產品貿易 強化農技培訓交流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中國與中亞農業合作穩步推進(國際視點)核心閱讀中國經濟加速恢復,為中亞擴大對華農產品出口注入強勁動力。與此同時,雙方的農業科技合作也在穩步推進,為中亞農作物產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保障當地糧食安全提供助力。
  • 中俄攜手前景廣農業合作正當時 來自中俄農業地方合作遠景展望圓桌...
    黑龍江日報7月12日訊 在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取得前所未有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機遇深化農業合作,促進中俄農業快速發展,實現優勢互補,滿足百姓餐桌需求?11日,在第五屆中俄博覽會框架下的中俄農業地方合作遠景展望圓桌會議上,中俄政商界人士緊握合作之手,共同探索農業產業合作遠景。
  • 中國海洋大學與泰國農業大學籤署合作備忘錄
    雙方就推進建立中泰海洋和水產科教發展中心事宜進行了深入交流,並舉行了兩校合作備忘錄籤署儀式。  泰國農業大學校長Chongrak Wachrinrat會見了中國海大訪問團一行。Wachrinrat校長在致辭中希望以合作備忘錄籤署為契機,加強兩校間的交流與合作。
  • 哈薩克斯坦總統:所謂「中國在中亞擴張」不符合實際
    來源:參考消息網據塔斯社努爾蘇丹6月3日報導,哈薩克斯坦總統託卡耶夫在6月3日刊登於《共青團真理報》網站上的專訪中稱,中亞國家和中國都對發展經貿合作有興趣,關於「中國在該地區擴張」的論斷不符合實際。▲託卡耶夫資料圖託卡耶夫指出:「中亞和中國自古以來便積極相互貿易,開展精神和知識交流。因此,絲綢之路成為地區的歷史象徵。中亞的地緣戰略位置和巨大潛力吸引了國際社會,當然也包括中國的目光。」
  • 中國生態農業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在政府扶植、農業技術不斷革新以及食品安全意識逐漸提升的背景下,以環保、生態為主要特徵的新農業已經成為創業投資界的「新寵」。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生態農業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認為,實踐證明,生態農業是解決我國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矛盾的有效途徑,它實現了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 智力支持與理論參考——《中亞的石油、轉型與安全》導讀
    中亞地處歐、亞地區的交界處,為世界地緣政治的核心區域,在「一帶一路」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節點,也是連接中國與歐洲的陸上大通道。從某種意義上講,「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成功與否,首先看中亞。在此背景下,需要對中亞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外交等有比較全面而準確的認識,也需要對中亞地區面臨的各種問題與挑戰有充分的了解,為我國中亞外交與經濟合作戰略提供智力支持。
  • 2020-2026年中國農業機械製造及服務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
    、農業機械製造及服務市場供需、農業機械製造及服務重點企業等現狀進行深入研究,並重點預測了農業機械製造及服務行業市場前景及發展趨勢。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農業機械製造及服務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揭示了農業機械製造及服務市場潛在需求與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銀行信貸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 2020年設施農業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 中國設施農業行業現狀分析與...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設施農業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2020年版)認為,**年,我國設施蔬菜播種面積達到了5,841萬畝。綜合以上因素,我們預計,**年我國設施蔬菜播種面積將達到5,900萬畝,未來**年(2017-2021)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25%,**年將達到6,200萬畝。
  • 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我國有機農業發展雖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中國地域遼闊,傳統農業基礎好,勞動力資源豐富,又有生態農業、生態建設的基礎,發展有機農業具有較低的成本優勢和品種豐富的優勢,面臨快速增長的國際市場和已經開始啟動、有巨大潛力的國內市場,中國有機農業發展前景光明。
  • 青島農業大學與中國農科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召開合作座談會
    學校與中國農科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就組建「前沿植物醫學組學研究中心」召開座談會12月12日上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錢萬強研究員一行人來訪青島農業大學,雙方就組建「前沿植物醫學組學研究中心」進行座談。
  • 西北師範大學主辦第四屆中國與中亞人文交流與合作國際論壇
    12月18日-20日,第四屆「中國與中亞人文交流與合作國際論壇」在中國蘭州舉行,來自哈薩克斯坦塔拉斯國立大學、吉爾吉斯國立大學、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國立東方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60多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與會,共同圍繞「絲綢之路文明交流
  • 2021-2027年中國設施農業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2021-2027年中國設施農業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對我國設施農業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設施農業市場發展動向作了詳盡闡述,還根據設施農業行 業的發展軌跡對設施農業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設施農業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 2020年設施農業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 - 2020年版中國設施農業市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設施農業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截止**年年底,我國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710.9萬公頃,較上年同期下降13.2%。  2020年版中國設施農業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對我國設施農業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設施農業市場發展動向作了詳盡闡述,還根據設施農業行 業的發展軌跡對設施農業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設施農業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 2021-2027年中國農業專業合作社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2021-2027年中國農業專業合作社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主要分析了農業專業合作社行業的市場規模、農業專業合作社市場供需狀況、農業專業合作社市場競爭狀況和農業專業合作社主要企業經營情況,同時對農業專業合作社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了科學預測。
  • 2020年都市農業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 2020年中國都市農業市場調查...
    《2020年中國都市農業市場調查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對都市農業市場的分析由大入小,從宏觀到微觀,以數據為基礎,深入的分析了都市農業行業在市場中的定位、都市農業行業發展現狀、都市農業市場動態、都市農業重點企業經營狀況、都市農業相關政策以及都市農業產業鏈影響等
  • 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北京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北京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張平文和中國農科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日報9月8日電(記者 王曉東)9月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北京大學戰略合作座談會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舉行,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原校長、中科院院士許智宏,中國農科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等出席會議。
  • 《中國科技網》第四屆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合作論壇在波蘭舉行
    《中國科技網》 2019年10月14日  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發起成立的第四屆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合作論壇近日在波蘭舉辦,來自中國、波蘭、塞爾維亞、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國家和地區的35所大學、聯盟和科研機構、企業的140餘位專家學者參會,35名中外專家作了專題報告,研究通過了9家新成員入盟
  • 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有機農業包括所有能促進環境、社會和經濟良性發展的農業生產系統。這些系統將提高土壤肥力作為成功生產的關鍵。通過尊重植物、動物和景觀的自然能力,達到使農業和環境各方面質量都最完善的目標。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認為,近年來,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在100多個國家得到了推廣,有機農業的面積和種植者數目逐年增加。
  • 2021-2027年中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市場現狀調研與行業前景分析報告
    《2021-2027年中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市場現狀調研與行業前景分析報告》通過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研究團隊多年對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的監測調研,結合中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一手的調研資料數據,對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現狀及趨勢進行全面的調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