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數課上,老師正在講臺上「口沫橫飛」講著積分中值定理。
臺下的同學們也正在努力地聽著,由於聽不太懂,整個教室鴉雀無聲,氣氛有點凝重!
突然,教室某個角落傳來了非常有魔性的聲音,「O泡時間到,給我O泡給我O泡,O泡果奶要要要……」。
然後,整個班級都沸騰了,同學們都抑制不住大的笑。
此時,不明覺厲的老師一臉懵啊!
這,怎麼回事,誰搞得,趕緊給我關了!
而發出聲音的學生,趕緊握住手機,使勁按著關機鍵,按住音量鍵,想把聲音減小一點,哪怕關機也行。
不幸的是,像是「見鬼」了一樣,手機突然不聽使喚了,越按關機鍵聲音越大。
中招的同學,只能臉紅脖子粗,拿起手機往外跑。
至此,釀成了「課堂教學事故」。
這就是很多高校相繼爆發出來的「O泡果奶」事件。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啊,有好事者搞了一個APK惡作劇應用程式文件。
APK,即AndroidPackage的縮寫,就是Android安裝包(apk)。
然而,最讓人「抓狂」的是,這位好事者還給該APK起名為「一份禮物」。
「一份禮物」,看名字就讓人忍不住點開,特別是那些好基友,好閨蜜發過來。
然後,一點就會「中招」。
再然後,就會傳出,「O泡果奶」魔性的聲音,然後,中招者就會產生「社會性死亡」。
什麼是「社會性死亡」呢?
社會性死亡,網絡流行詞,其含義多為在公眾面前出醜的意思,已經丟臉到沒臉見人,只想地上有條縫能鑽進去的程度,被稱之為「社會性死亡」。
那麼,一個小小的apk,為何有如此魔力呢?
主要原因就在於中招以後手機會不受控制,比如:
關機鍵失效,好像還被替換成了音量鍵
在情急之下,中招者可能會想到「關機大法」,卻不曾想,越關機,聲音越大,這真的是夠可惡的。
耳機孔失效
有同學中招以後,可能想著趕緊把耳機插上,但是,不好意思,耳機孔失效了,居然是強制外放,啊~
聲音被強制調到最大
為了防止別人聽不到,好事者通過程序將手機聲音調到了最大。
這也意味著你只要打開,就會以最大音量播放魔性「O泡果奶……」。
看得出來,這個惡搞APK可真是夠可惡的。
那麼,為何很多高校都會相繼「淪陷」?
其實,這種APK的傳播有點類似於「病毒」。
可能,最開始的好事者只是想惡搞一下自己的同學,也可能想將自己所學用來練練手。
然後,開發了這麼一個看起來很有意思的APK,然後就發給了同學或者好基友,只是在小範圍內傳播。
結果,同學中招以後,當然不能止於此,於是,他肯定也想惡搞一下他的好同學。
於是,就這麼一個傳兩個,兩個傳四個,……在很多高校中傳播開來。
以至於很多高校都「淪陷」了。
如此,越來越多的高校課堂上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那麼,面對這種防不勝防的「惡搞」APK,我們如何才能防止中招呢?
首先,需要收起自己什麼都想看看的「好奇心」。
「好奇心害死貓」,很多情況下,好奇心太重簡直就是「作死」。
這一次「O泡果奶」事件還算是比較仁慈的惡搞,在去年,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噩夢般的「927事件」,那聲音才叫不堪入耳呢。
很明顯,這些惡搞APK的始作俑者正是利用了大家的好奇心。
其次,不要隨便下載、安裝來歷不明的各種APK。
提高警惕,儘可能不要去下載來歷不明的各種App以及Apk應用程式。
特別是自己的好基友,平時就不太老實的同學甩過來的各種不明應用程式。
要下載應用,最好去正規的手機應用商店下載。
除此之外,手機必須要安裝殺毒軟體,有危險提示的軟體與應用別安裝。
其實,最讓人擔心的並不是這種惡作劇應用程式所造成的學生「社會性死亡」。
而是被不法分子在這些軟體中植入木馬病毒,然後造成個人信息丟失或者手機中毒,後果將會更嚴重。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玩歸玩,鬧歸鬧,要有個度,要適可而止!
此次「O泡果奶」事件,你是否「中招」了呢?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文章就點讚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