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在詩中寫道「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因為它總是謙遜地低垂著它的綠茵。」帶著對葉的事業執著的追求和嚮往,十五年前,楊超老師無怨無悔地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平凡的事,他始終把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當作自己從教的最高準則,為了他們甘願付出自己無私的愛。
站在三尺講臺上,楊超老師感到無上的榮耀,看到臺下一雙雙渴求的眼睛,他渾身充滿力量,這是一個特殊的職業,他不敢有任何的怠慢和鬆懈。自工作以來,楊超老師一直認認真真,兢兢業業,積極備課,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積極向老教師請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不同的孩子他都因材施教,使他們各自成長為最好的自己。有人說,教師是一個枯燥乏味的職業,要耐得住清貧,熬得住滄桑。但他不這樣認為,教師是一份具有生機和活力的職業,是一個幸福指數極高的職業。
看到孩子們一個個可愛的面龐,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楊超老師心裡由衷的高興,他們也促進著老師的成長。楊超老師是一個熱血青年,愛感動,當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伴著國歌冉冉升起時,他會激情澎湃;當教師節聽到學生們的一聲「老師節日快樂」時,他會熱淚盈眶;當孩子偷偷地把「金嗓子」放進他的抽屜時,他會心生感動。楊超老師希望能把這種感動永留心中,永遠做一個熱血青年,他認為自己適合教師這一職業,堅信自己的選擇沒有錯,他說「我選擇,我喜歡,我堅持,我無悔!」
從教以來,楊超老師一直堅持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對孩子的教育,他很注重教師親身示範的作用,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先做到,要求學生遵守的,教師要先遵守。2017年冬天的那場雪下得很大,天氣異常的寒冷,路面結上了厚厚的冰,車子不能開,電動車也不能騎,公交車暫停,家離得遠,為了第二天能早早的到校,晚上楊超老師就睡在辦公室,簡單的躺椅,薄薄的被子,寂靜的教學樓。室外,北風呼嘯,守著辦公室,他的內心卻十分安寧。第二天他早早地站在班級門口,遲到的學生內心十分的愧疚,在以後的兩年多裡,不管天氣如何惡劣,孩子們都盡力做到不遲到,這就是老師標榜示範的作用。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孩子們在他的示範下形成了良好的習慣,而那個冬天,離家較遠的他,多次住在辦公室,每次枕著微弱的星光入睡,頂著熹微的晨光醒來,心裡無比的幸福。
教育如果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不能稱其為池塘,這樣的教育不能稱其為教育。到了高三,學生更需要老師的陪伴,而孩子漸漸長大,也需要父母的陪伴,這無形之中就會形成矛盾,這時楊超老師往往會舍小家為大家,老師應該出現的時候,我絕不會缺席。三歲的二寶似乎理解爸爸的選擇,特別乖巧,高三下學期的一個星期天早上,天氣微涼,他早早的起床,看孩子還在睡夢中,就偷偷溜出家門,心想到學校看看學生,很快就會回來。但到學校後一直忙到近十一點,這時才突然想到孩子還在家,那天愛人要上班,大寶學書法,家裡就二寶一人。他慌忙奔向家,心想孩子肯定要哭很長時間了,畢竟孩子還小,只有三歲多,當走到家門口,並沒有聽到聲音,他更害怕了,急忙打開門,看見孩子光著屁股在門口的小板凳上坐著,哆嗦著身體,眼巴巴地瞅著家門,見他回來了,孩子說:「爸爸,我沒有哭,你一會兒就會回來」。聽到這他的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當時感覺自己真是一個不合格的父親。現在周末或放假在家,楊超老師就多陪伴孩子,以彌補以前的不足。現在回頭看看,學生們個個都成人成才,他內心感覺到無比的幸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付出真心,才能收穫幸福。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使之甦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使之消融。
教育是一場溫暖的修行,是一個用生命溫暖生命,用真心激發動力的過程。付出真心,守望幸福,以後的教育之路,楊超老師會不遺餘力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