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漫崛起的勢頭勢不可擋,幾乎每年都有幾部優秀的動漫電影橫空出世,今年疫情的影響對電影行業的衝擊可謂是滅頂之災,但就是這樣的情況下,依舊有一部國漫電影嶄露頭角,斬獲連連好評,它就是《妙先生》。
這部影片根據不思凡的同名原創短片改編的。對於不思凡的認識,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從《大護法》開始才了解到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動漫導演編輯的,《妙先生》的作者雖然不是不思凡,其電影本身也並非是《大護法》的續集,但秒先生整部作品的風格相比於大護法卻並沒有多少改變,且都是以不思凡的世界觀為基礎的。
《妙先生》的上映可謂是滿足了今年疫情下國人對優秀動漫電影的需求,且相對於其他作品,秒先生的特點主要有:
1、優秀的臺詞功底
雖然妙先生和大護法的導演並非同一人,但妙先生優秀的臺詞算是一如既往的延續了大護法的特點,優秀的臺詞加上強大的配音,單是劇中人物的互動交流對於觀眾來說已經是一種享受。
2、哲理化、暗黑概念的劇情與人物
近年來國內作品大都因為擔心審核問題,從劇本到畫面都在儘量避免暗黑類人物的劇情的直觀描寫,往往在這類問題上,製作公司都會將暗黑程度降低,甚至在結尾之時還要留下一個棄惡從善的結局。但妙先生卻毫不避諱地將人類的黑暗面血淋淋的搬上了熒幕。
3、沒有過多的感情傾訴
這點是妙先生最吸引人的地方,以往的作品在以劇情挖掘理念的過程中,總有用力過猛之感,尤其是在對世間真理與人類行為的宣洩上,總是做出生怕觀眾聽不懂的過多解讀與劇情人物對話,最終劇情上的拖拉累贅造成觀眾的觀賞疲勞。
結合以上特點,我們該怎樣評價妙先生呢!
故事奇幻充滿想像力,劇情黑暗虐心又哲理化。
故事開始,影片便向觀眾表達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觀念「殺好人,救壞人」,這樣的切入點不可謂不新奇。每一個「好人」的痛苦經歷與死去,無不撕裂著我們的心,最殘忍的莫過於他們死的自願卻並不幸福。兒子一心替父親著想,父親貪圖的確是兒子死後留下的彼岸花能實現自己的長生不老,毫不在意兒子的生死;一個十五的妙齡女子,為了替夫還債,默默背著丈夫聯繫王婆接待著客人掙錢,卻不想這本就是丈夫的算計。
他們一個個都遭遇了對他們而言世間最大的背叛,這個世間在他們臨死前給予的只有冰冷的黑暗與冷漠,痛苦成了他們內心唯一的糾纏,如此遭遇,他們卻沒有黑化,反而相信這取出自己身體裡的彼岸花,大家就都會變好,所以他們是好人,然後死了,他們死前的善良是反饋給那個世界唯一的溫暖。
取出彼岸花後大家是否會變好,眾人的惡也是否是由彼岸花造成的,劇中並沒有做任何解讀,包括這些好人的犧牲是否值得,這所有的問題作者都留給了觀眾。
權貴追逐冰婉玉,普通百姓為了錢財下湖採摘冰婉玉卻患上了苦寒症,為了治療苦寒症又瘋狂捕獵火蟬得到火蟬蛻,而火蟬恰恰又以彼岸花的種子為食,火蟬的大量減少導致彼岸花的泛濫,如此因果循環。
本以為是彼岸花造就了人們心中的惡,結果兜兜轉轉一圈發現,卻是人們的惡造就了彼岸花。
一切都是人類的貪慾引起的,彼岸花也是因為人類自己的行為造就的,或許這就是「好人」的犧牲是否值得的答案,也是現實到最讓人悲涼揪心。
父親不愛兒子,丈夫不愛妻子,他們在遭遇到巨大冷漠與痛苦的臨死前,依舊盼望著自己死後沒了彼岸花他們心中的、以前的那個他就會回來就會變好,卻不想彼岸花只是他們「惡」的理由,真正的原因依舊是他們自身的好逸惡勞和貪婪。
彼岸花只會寄宿在心地善良人的心中,而且會導致周圍人越來越惡。這是《妙先生》對彼岸花的設定。
可到底是彼岸花讓周圍的人變惡了,還是因為好人的存在,所以惡人們的惡行才有了對比被揭露出來呢?
《妙先生》毫無疑問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也是值得觀看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豐富的劇情下卻將故事線推動的過於迅速,故事發展給人一種急匆匆甚至愣頭愣腦的感覺。豐富的臺詞與深厚的哲理映射莫要說孩子,就是成人看起來都相當困難,可這卻也是它的優點,沒有過多的解說與累贅的對話,將一切留給觀眾,這才有了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