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6月,在洛杉磯縣立醫院的產房裡,一位患有間歇性精神分裂的婦女生下一個叫做諾瑪·瓊的女嬰。
此後的十幾年裡,她不是跟著母親在親戚家借住就是在孤兒院寄居。
母親離開之後她更是居無定所,像塊燙手山芋一樣輾轉換了12個寄養家庭。
16年那年,養母更是為了棄養她,催促她嫁給了比自己大四歲的鄰居。
那時的諾瑪·瓊,一定想不到自己會在四年後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瑪麗蓮·夢露。
如果性感有代名詞,那一定是叫瑪麗蓮·夢露。
「她出現在銀幕上的時候,觀眾必須用意志強迫自己才能把目光轉向別人。」
夢露是在工廠時被攝影師發現的,被邀請拍了一組寫真以後,這位一邊努力壓住自己飛揚的白裙,一邊用最燦爛的笑容享受風的女人,徹底一炮而紅。
憑藉著出色的外表,和性感的畫風,夢露成為了好萊塢最完美的金髮女郎。紅唇烈焰、金髮碧眼,一舉一動都可以輕易將男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只是可惜成也性感,敗也性感。
因為豔麗的外表而走紅的夢露,在很多人眼裡就是一個「只會賣弄風情的花瓶」。
「在好萊塢,人們願意花1000元交換你的吻,也不願花50美分買你的靈魂。」
這句話出自夢露的自傳。
在夢露看來,她看似明豔生輝的人生裡,其實藏滿了空虛和無助。
這種空虛和無助來自於人們對她背後的智慧和堅強毫無興趣,正如她的第三任丈夫所說:
「她是一名站在街角的詩人,試圖向爭著想拉下她衣服的人群朗誦詩句。」
在性感與名利的裙擺下,是她昭然若揭的才華與無奈、脆弱與瘋狂。
實際上,夢露很機敏,她是一個聰明果斷且對自己有清晰認知的女人。
因為成長環境的特殊性,夢露從沒系統的上過學,為了彌補基礎知識的缺失,她有空就會讀書。
而且出於對知識的敬仰,她還嫁給了一個詩人。
普魯斯特、柯萊特陀思妥耶夫斯基、託爾斯泰左拉、蕭伯納、易卜生等作者,都是她書架上的常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的一生都在揚長避短,而且她極度渴望將短板補上。
她覺得自己腿短且膝蓋外翻,就儘量一直穿著高跟鞋;她認為自己手指太粗,為了避免注意從不戴戒指;她為了讓自己擁有更好的體態,一生都在堅持鍛鍊,遊泳、跑步、舉啞鈴、做瑜伽……
夢露非常了解自己,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她也會給攝影師建議,哪個角度最好看,哪個景別最合適,她知道怎麼樣才能把自己的魅力最大化。
而這一點也很大程度上幫助她養成了非常強的決斷力。
拍攝過程中會產出無數底片,她每次都能準確地找出最好的照片,並把那些她不喜歡的統統攔腰剪斷,完全不給自己後路。
她最愛的書裡,有這樣一句話:美豔動人的外表下,更有著善於思考的獨立靈魂。
這完全是她的自白。
除了演員身份之外,她還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色——「世界電影史先鋒女性製片人」。
在同期女藝人還在靠著和自己的男搭檔炒緋聞時,夢露就意識到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
她拒絕了攝影師提出要她和電影男主角「炒cp」的要求,拒絕了千篇一律的戲約,然後創立了自己的製片公司「瑪麗蓮·夢露製片中心」,真正做到了把機會抓在手上。
雖然夢露既通情達理,又極有自知之明,但這並不意味著與她合作是件容易的事。
相反,她在片場總是習慣性地遲到。
在她為甘迺迪總統唱歌的那個著名晚宴上,主持人接連說了三次「有請瑪麗蓮·夢露」之後,她才勉強趕到。
上臺溫柔低唱著《生日快樂,總統先生》時,她的手上還戴著寶珀的雞尾酒腕錶。
有些尷尬的夢露只好自嘲說:「雖然我極其愛戴手錶,照片也經常出現在掛曆上,但我卻從不是個守時的人。」
但這又有什麼關係?
即便遲到,她也依舊是那個顛倒眾生的女子。
直到1962年8月5日,有消息傳來稱:「年僅36歲的瑪麗蓮·夢露被發現在洛杉磯的寓所裡去世。」
世人震驚、不舍卻又無可奈何,便自發的組織了很多緬懷活動。
16年在夢露私人物品拍賣會上,寶珀以22.5萬美元回購了夢露曾經擁有的這塊腕錶。
這枚腕錶的鉑金表殼上銘刻「KO 900 Plat 100 Irid」字樣,
機芯上銘刻「Blancpain Rayville Watch Co.」字樣
瑪麗蓮·夢露曾經說過,「鑽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
寶珀總裁兼執行長馬克·海耶克先生也表示:非常高興回購這枚特殊時計,它曾屬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明星所有。
如今,這枚腕錶已經回到了瑞士,回到了製造它的地方。
去年她生前最愛的寶珀,為其在紐約精品店中舉辦了一場特別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