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很喜歡吃一樣東西的時候,你不會每天一日三餐都會去吃它,因為你知道如果每天不間斷的享用,總會有覺得膩的時候,當這一刻出現的時候,便是你徹底失去這個食物的時候。
喜歡一個人,內心是盲目且霸道的,總覺得多說一點,就能多愛一點,然而那些距離太近的關係,卻總是很難走到最後。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靠彼此聯繫建立起來,但之後卻並不是完全依賴聯繫來維持,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因素的支撐,才能讓感情保持持久。
因此,喜歡一個男人,不需要每天聯繫,做好這些更能「套住」他。
一、太過頻繁地聯繫,會加速降低彼此的期望值
假設一個場景——有兩袋餅乾,口感、配料、保質期完全一致,價格也相差無幾,一袋裡面有十塊餅乾,一袋裡面有兩塊餅乾,在同等價位的情況下,你會覺得哪袋餅乾更好?
很多人會給予只裝有兩塊餅乾的食品更好的評價,因為人們覺得它這樣少,一定是物有所值的道理。
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以稀為貴的現象,也是心理學中的「稀缺效應」。
人們總是會對稀少的物品或者是得不到的物品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認為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而「稀缺效應」往往能夠更加激發出一個人對於得到某些事物的渴望。
將「稀缺效應」放到兩性關係中,你會發現,在那些每天保持密切聯繫的關係中,往往剛開始有多熱烈,最後就會有多慘澹。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會存在一個期望值,彼此聊天的過程中,就是對對方興趣愛好的探索,頻繁的聯繫早就讓對方對你了如指掌,哪還會有繼續了解的欲望呢?
期望值降低了,那麼雙方之間的再聯繫也就沒有必要了。
二、男人用眼睛戀愛,注重外在形象至關重要
《初戀那件小事》中的夏淼淼一開始集膚色黑、土氣、形象欠妥於一身,即便她內心是一個很善良的人,也沒有異性願意去了解她的品性。
後來,因為想要得到學長梁又年的傾心,於是夏淼淼開始在變美這條路上越走越遠,雖然過程很艱苦,很難熬,但當她膚白貌美、姿態挺拔的站在所有人面前時,那些過往所吃的苦全都是值得的。
這時,夏淼淼不用樂於助人,也不用熱心的幫同學佔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討好任何人,她什麼都不用做,只是站在那裡,也依舊有異性說她一定會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姑娘。
這是個看臉的時代,雖殘忍,但卻現實,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光鮮亮麗的,更何況是用眼睛談戀愛的男生。
楊瀾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人願意通過你邋遢的外表去了解你高尚的靈魂。」
即便你妙筆生花,即便你妙語連珠,如果你的形象欠佳,無論你的品格有多麼高尚,無論你每天回覆信息多麼積極,對方都不會對你傾心。
因此,在兩性關係中,一個人的外在形象至關重要,正如巴爾塔沙·葛拉西安說的那樣:「衣著,是靈魂的外殼。有些人靈魂優美,自然優雅,再配上出色的著裝,便如錦上添花,魅力倍增。」
三、學會合理利用二次吸引,事半功倍
愛情裡,最先說愛的一方,其實在一開始就將自己擺在了這段感情的劣勢中,如果僅是一味地討好付出,那麼卑微的形式不會發生任何改變,甚至還會愈演愈烈。
因此,想要讓一段感情朝著自己預想的方向發展,就需要在彼此相處的過程中,將自己慢慢地迴轉成和對方勢均力敵的同等地位,或是更高一層的主導地位。
這時,學會利用二次吸引就顯得尤為重要。
所謂二次吸引,就是在彼此相處的過程中提高和展示自身的價值,勾起對方對你的興趣,然後讓對方對你有需求。
關於二次吸引,主要分為外在和內在兩種形式,外在可以通過改變形象,注重著裝,提升衣品來實現。
內在則可以通過多讀書,提升涵養;多努力,實現經濟獨立等方式來提升自我價值。
每個人都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假如當彼此的第一次聊天讓對方覺得你是一個胸無城府的人,那麼於他而言,哪怕每天和你聊滿24小時,也不過是浪費時間。
面對這種你情況,如果你真心喜歡對方,這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通過二次吸引來顛覆「首因效應」帶來的不好體驗。
什麼是首因效應?通俗一點,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第一印象」。
至此,可以去改掉不足,改變第一次導致印象偏差的因素,在對方面前呈現之前所沒有呈現出來的價值,以此來改變對方對你的認識,重新喚起對方想要繼續和你相處的欲望。
愛情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結果,而是一朝一夕用心經營才能呈現出它最美好的結果。愛情始於聯繫,但不終於聯繫,以聯繫為主,其他因素為輔,這樣的愛情在運行起來才能有最令人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