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放出來了!
六年前的那場校園霸凌案中倖存下來的陳泗翰出獄了。
一個15歲的少年,本應該在學校裡好好讀書,本應該去衝刺考取理想的高中與大學,就因為發生在學校裡欺凌與鬥毆事件,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到監獄裡去服刑。
服刑期間,陳泗瀚共獲得兩次減刑——分別為減刑6個月和8個月。
2020年8月25日,農曆七月初七,歷經了六年多的監獄生活,少年陳泗瀚獲假釋回家。
離開時,是一位乳臭未乾的15歲少年;歸來時,已是一位歷經滄桑的21歲壯小夥。
2014年4月30日,陳泗翰被李小東等人在校毆打兩次,放學後又被強行拉到校外「單殺」,結果一死一傷。
最近,網上就陳泗翰是否是因為保命正當防衛展開熱議,根據現場觀察,當時兩個孩子的「決鬥場景」有互毆的跡象,是否是「正當防衛」尚無定論。
不管是死去的李小東,還是在監獄裡度過六年的陳泗翰,這兩個孩子的青春算是徹底夭折了。
真讓人扼腕嘆息。
一年前上映的《少年的你》,讓我們看到了校園霸凌對一個孩子的極度摧殘,對人生的危害幾乎是毀滅性的。
也讓我們見識到了哪怕是孩子,他們的惡之花,也足夠令另一個孩子於萬劫不復。
他不是目標者,
他只是倖存者
作為倖存者,陳泗翰的自責從來沒有停止過。
走出未管所的那一刻,他沒有開心的感覺。他很想忘記過去,卻不知如何重啟人生。
他在獄中的時候,給家裡人寫了一封信。
他非常自責,表示自己沒資格去埋怨別人,只能怪自己,做事太衝動,才導致走上了這條不歸路。
陳泗翰給父母的信
這就是校園暴力的危害,不管是施暴者還是倖存者,雪花崩潰時,沒有一片是無辜的。
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案發當時,陳泗翰是貴州甕安四中的一名初三學生,成績優良,常考進班級前十。
陳泗翰小時候
小時候的他給自己的定義的是「一個聽話的小孩」,現在的他只想安分守己地過好自己的生活。
陸續走出來50個刑滿釋放人員,陳泗翰是最後一個。
剛出大門,他就被帶去一側的司法車上。父親陳善坤急了,不顧阻攔地跑過去問,才得知兒子作為假釋人員要先到福泉司法所辦理手續。
這是陳泗翰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父親發白的雙鬢,他心疼又愧疚,主動去拉父親的手。
事情已經過去了六年,這六年,對陳泗翰來說,是無比痛苦的六年。
他從未管所出來的時候手腳冰涼,他看到來接他的心急如焚的媽媽,不知道說什麼好,他心裡只想趕緊回家。
雖然出獄了,但是人生的沉重並不會因此而消弭。也許它只是變了形式,譬如,當年被霸凌的時候傷,雖然傷口已經痊癒了,但是每每想起,還是如夢魘般輾轉難測。
它不再壓在他的心上,而是在夏風中翻動紙頁,沙沙作響。
人性最大的惡是什麼?
昨天,周冬雨憑藉《少年的你》獲得第35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她飾演的陳念就是一個飽受校園霸凌的女孩子。
陳念是單親家庭出身,而且母親被追債,常年不在家。
在學校,她一心放在學業上。成績優異,從不惹事,典型的好學生。可為什麼還是被人欺負?因為一個舉動。
有一天,她的同學胡小蝶跳樓自殺。同學們用看熱鬧的心態,圍觀了一場悲劇。
只有陳念默默走上前,用校服蓋住了胡小蝶最後的樣子。
胡小蝶曾經也是校園暴力的受害者。她的座椅被人倒過紅色墨汁,在廁所被人拿用過的廁紙扔了滿臉。沒有人幫她,沒有人站出來為她說話,她不堪重負,縱身一躍。
就這樣,陳念對胡小蝶的同情,讓她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她被人堵在回家的路上拳打腳踢,上排球課被同學集體孤立,下樓被狠狠推下臺階,被剪光了頭髮,被拍裸照。
幸運的是,陳念有小北保護,但不是每個被霸凌的孩子都有一個「小北」。
很多孩子,根本沒有求助的機會,就被迫跟這個世界說了再見。
「他還是個孩子,千萬別放過他。」這是網友在大連14歲男孩殺人案下的評論。
2019年10月20日,大連市內一名11歲女孩淇淇(化名)被一名14歲男孩殺害,判決結果是因為男孩未滿14歲,被收容三年。
10月20日下午3點左右,大連11歲的女孩淇淇,在上完美術課回家的路上,被14歲男孩蔡某以需要幫忙為由哄騙到家中。
蔡某強行摟抱淇淇,並欲行不軌之事,遭到淇淇拒絕反抗。
蔡某惱羞成怒,拿刀捅了淇淇7刀,將她殘忍殺害。
事後,蔡某還將淇淇遺棄到自己家對面的灌木叢中。
爸爸媽媽在淇淇不見後就開始尋找,可是找到淇淇的那一刻,看到淇淇衣衫不整的慘狀直接崩潰。
更讓淇淇父母崩潰憤怒的是,因為蔡某未滿14周歲,不能追究刑事責任,只能被收容教養。
電影《告白》中有這麼一句臺詞:
「因為是未成年人,殺了人也會受到少年法的保護,不會被判死刑的。」
也許你可能回想,這種校園暴力可能就只存在電影和新聞中,可是這種孩子之惡卻實實在在存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
同樣是去年,同樣是14歲,不同的是一個是施暴者,一個是受害者。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這位甘肅隴西的14歲少年,僅僅因為一副耳機,遭同校5名同學圍毆,被活活打死。
這群孩子,下手極其狠毒,這個死去的少年全身遍布重傷:
後腦勺頭蓋骨被打破,
左側眼角處骨頭骨折,
背上一根肋骨骨折,
下體腫成兩個拳頭大。
最後,警方出具的屍檢鑑定意見書上寫著,這個男孩死於顱腦嚴重損傷。
看著這些描述,我的心不禁揪了起來,這個孩子該多疼啊!
可這個傻孩子,既沒有跑,也沒有還手。
被打完之後還走回了教室,沒過多久,他開始嘔吐,送往醫院後陷入了昏迷,最後不幸去世。
人性最大的惡是什麼?
是孩子內心的殘忍和對別人生命的漠視。
拿什麼拯救,我們的孩子?
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校園暴力和欺凌》數據顯示,32.5%的學生遭到過校園欺凌。這其中,30%的人選擇沉默。
2017年中國人民法院數據顯示,59%的學生在看到他人受到欺凌時,選擇沉默,相當一部分校園暴力事件只能由教育機構內部處理。
救救孩子吧!
已經刻不容緩了!
2018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於開展中小學生欺凌防止落實年行動的通知》。
各地政府相繼出臺治理校園欺凌的地方性法規。每個人、組織、機構,都想讓我們的孩子更快樂地成長。
其實,拯救孩子,我們做家長,需要做到位,因為,父母,又叫監護人!
第一、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正確引導孩子分享學校生活點滴。
首先,要跟孩子保證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在我們面前是能夠感受到是安全的和被愛的。
然後,有耐心地引導孩子分享學校的生活點滴,留意一些陌生的名字和反常事件。
第二、定期檢查孩子身體,留意孩子精神狀態。
如果孩子不幸遭受了校園霸凌,身體上一定有痕跡,情緒上也一定會有徵兆。
這就需要家長定期檢查孩子身體有無異常,情緒是否莫名抑鬱或不開心,防範於未然。
第三、跟孩子保持聯結,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支持
《悲傷逆流成河》影片中,當易遙想跟媽媽說得病的事時,還未開口,媽媽就先把她罵了回去。以至於易遙不敢再跟媽媽提,只好自己硬著頭皮想辦法應對。
最後,當媽媽得知了真相,毅然決定帶著孩子去醫院治療時。那種保護之情頓時讓易遙感受到了媽媽的關心和愛。在那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易遙都能勇敢的抬頭面對同學,因為她知道,她的背後有媽媽的愛支持著她。
可以看出,父母的關愛與信任,對孩子來說,是多麼大的力量啊。
第四、教孩子對校園暴力說「不」
如果孩子真的遭受了校園暴力,我們要第一時間告訴孩子不要害怕,堅決對校園暴力說「不」,為孩子撐起信心。
爸爸媽媽永遠在身後保護你,遇到了欺負不要害怕,第一時間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會幫你解決。
我們也要開始有意識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負同學,更要保護自己。
為人父母,我們有義務讓孩子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要有不被傷害的氣場。
孩子,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喜歡今天的文章,請點「在看」。
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
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筆芯~
*作者:教育編輯部秦一。來源:教育致力於為0~15歲兒童打造前沿、權威的家庭親子教育平臺,通過解讀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跟進教育部政策,為家長提供有指導價值和意義的內容。本文由教育編輯部原創,轉載請聯繫微信號(ID:judushu)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