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六旬聾啞老太走失滯留救助站 5年後終與家人團聚

2020-12-24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首席記者 劉廣超 通訊員 楊光 文圖

「我母親5年前走失,期間我們四處打聽尋找,沒想到她竟然一直在漯河市救助管理站生活,我們全家人都很感激救助站的工作人員。」10月23日,向記者說起自己走失5年的母親,漯河市民高紹民激動不已。

記者了解到,高紹民的母親是聾啞人,今年66歲。2012年,高紹民一家從位於漯河市郾城區裴城鎮梁莊村的老家,搬到了市區海河路西段居住。「2012年6月1日,婆婆用手比畫著說家裡麥子快要熟了,我也給她比畫說,等幾天咱們一起回去,但第二天早上卻發現婆婆不見了。」高紹民的妻子郭喜紅告訴記者,他們擔心老人是一心想回老家坐錯了車或者迷路,一家人四處尋找,卻一直沒有發現老人的蹤跡。

「這麼多年,家人到處打探我婆婆的消息,有人說在商橋鎮,有人說在孟廟鎮,我們還到過舞鋼市和鄭州市,只要聽說有聾啞老人就一定會去看看。」郭喜紅說,公公經常風餐露宿尋找婆婆,找不到就傷心哭泣,如今一隻眼睛幾乎睜不開了。丈夫高紹民經常一個人喝悶酒。

今年10月,得知郾城區商橋鎮養老院有個聾啞老人,高紹民就帶著妻子去看,但發現不是自己的母親,在和院長聊天時得知漯河市救助管理站也收留流浪人員。10月16日,高紹民拿著母親的身份證來到漯河市救助管理站。「我查找原始檔案,發現2012年6月確實救助過一位聾啞老人,但老人如今是滿頭白髮,和身份證上的照片不一樣,我抱著試試的態度拍了張照片,高紹民一眼就認出是他母親。」漯河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楊書宇說,10月17日,一家人終於團圓。

記者了解到,2012年6月10日晚,老人在郾城區孟廟鎮被發現,由民警送到漯河市救助管理站,由於無法溝通,就按照滯留人員送到了安置點。「老人穿的比較乾淨,不像流浪人員,我們也曾找過其家人,但沒有消息。」楊書宇說。

10月23日上午,高紹民一家來到漯河市救助管理站,送上一面錦旗表示感謝。「能找到媽媽,我們一家人都感謝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高紹民說,有老人在身邊,一家人能夠在一起,生活才算完美。

來源:大河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滇黔兩地救助站接力 男子離家16年後終與家人團聚
    水城縣一名男子,23歲時與家人走散流浪至雲南昆明。經滇黔兩地救助站聯手接力救助,男子在離家16年後終於與家人團聚。該男子王勇(化名)是六盤水市水城縣龍場鄉麻窩村(原茅草地村)一名智障人員。2004年的一天,與家人外出時失散,由於找不到回家的路,幾經輾轉流浪到昆明,在昆明流浪了多年,好心市民報警將其護送到昆明市救助站。王勇失蹤後,16年間,家人一直四處尋找,但都均無任何結果。今年12月4日,根據王勇自述的家庭住址信息,昆明市救助站聯繫到六盤水市救助站,水城縣救助站接到信息立即與龍場鄉聯繫,將尋親資料和視頻發給王勇家屬,得到初步確認。
  • 湖北聾啞女失聯近5年 流浪白河被救助和家人團聚
    近日,在安康白河縣中心敬老院內上演著感人的一幕,一位走失近5年的聾啞女孟某在縣民政局和公安的幫助下,終於與父親孟某鋒團聚。孟某鋒介紹,他是湖北孝感人,和妻子在十堰以打工為生,女兒孟某是一名聾啞人,患有精神疾病,2015年的一天晚上,他們因加班,晚上十點才回家,發現女兒不在家中,連續尋找兩天無果後,他們選擇一邊報警,一邊繼續尋找走失的女兒。
  • 他走失多年,家人以為這輩子再也無法相見,直到一個電話響起……
    多年來,救助站積極通過網絡推送、報紙刊登尋人啟事等手段嘗試為其尋找家人,一直無果。2017年永州市公安局與依圖科技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成立聯合實驗室。永州公安採用依圖科技技術,建成了國內首個「市縣所三級聯動」的城市級人像大數據系統。
  • 老人獨自離家19年終與家人團聚(組圖)
    大江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張璐報導:「我們找了18年,我媽媽終於回來了,謝謝你們!」近日,離家19載的71歲老人曹某,經九江市救助站及武寧縣救助站的愛心接力,老人的家人趕到九江救助站,失散多年的一家人終於團聚。
  • 走失43年後,她回家了
    12月17日傍晚,在鄂州市華容區民政、公安、救助站等部門護送下,70歲的胡銀娥婆婆與家人相認後,回到闊別43年的家鄉。至此,湖北華容與江蘇睢陽間,一場跨越近800公裡的網上網下愛心大接力劃上圓滿句號。吳福珍一邊與寶貝回家志願者及當地救助站取得聯繫,一邊向自已的微信朋友圈、華容區各微信群推送消息,開始網上接力。「睢寧走失婆婆可能叫胡銀娥,為華容區臨江鄉人,娘家在華容區華容鎮胡鋪村桃胡嶺灣。」當晚8時,服務隊成員胡柳英傳來消息。很快,胡柳英又線下走訪胡鋪村上了年紀的老人,找到了婆婆的家人。
  • 寧波象山:當百歲老人走失後……
    不知道老人具體住址和情況,胡警官就扶著老人往派出所方向走,而這僅僅三百米的路程,老人走了近半小時,馬岙離這裡5公裡,老人怕是第二天早上也走不到家。把老人安頓好後,民警忙不迭地開始聯繫。這位老人姓鄭,已是97歲高齡。據鄭老太自己所說是敬老院逃出來的,從她走過來的方向,附近只有賢庠敬老院,而民警與賢庠村敬老院聯繫後對方稱沒有這個人。
  • 30多位外地流浪者滯留台州 市救助站急尋方言翻譯
    浙江在線06月11日訊他們來自外地,不會說普通話,不識字……  他們有些是流浪到台州,有些是在台州和親人走失了……  他們被台州市各級救助管理站收留。  因為無法溝通,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無法幫他們找尋親人和回家的路。
  • 大眾網尋親記|女兒聲聲呼喚「媽」 母親走失兩年終與家人團聚
    我是老大,她是老二……」12月11日,在青島市珠海路派出所,走失2年的張鳳芹坐在椅子上,大女兒蘇鳳蘭摟著媽媽的脖子,二女兒蹲在地上,一遍又一遍重複著這句話……而此刻的張鳳芹,臉上表情似乎也有些激動,但依舊如往常一樣不說話……「2018年4月13日晚上她走丟的,當時我們白天都上班,她自己在家,沒想到那次走丟之後找了半年都沒找到,當時我們貼了500多張尋人啟事。」
  • 河南漯河大量動物滯留物流園死亡:快遞活物屬違法,當地開放領養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周思雅)河南漯河大量活體動物滯留物流園後,出現批量死亡。28日,新京報記者從漯河畜牧局檢疫服務中心獲悉,當地已對動物屍體進行無害化處理。召陵區商務局副局長楊愛華表示,關於快遞滯留的原因,當地公安部門已介入調查。物流園內大量滯留的動物快遞盒。
  • 老母走失男子貼尋人啟事 寫「只有畜生才會撕」
    昨日,家住大渡口區松青路三木花園小區的楊先生看到了一則尋人啟事———尋找一位走失的患有重度老年痴呆的60歲老太,啟事末尾加了這樣一句話:「只有畜生才會撕」。  有心幫忙尋人  遭一句話傷了心  楊先生說,昨天早晨他上班時,看見小區門口張貼牆上多了一張尋人啟事:一位60歲患有重度老年痴呆的老太走失了,家人很擔心,希望知情者提供線索。  「誰家都有老人,何況這名老人還患有老年痴呆,一家人肯定很著急。」
  • 鞍山:聾啞男嬰被棄救助站倆月
    鞍山:聾啞男嬰被棄救助站倆月 作者:於金來 2017-12-26 10:31   來源:千山晚報   負責照顧男嬰的救助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孩子的各項體徵都不錯。  10月30日中午12時30分左右,救助站值班保安發現,一輛黑色轎車停在了救助站大門口。隨後,兩名男子一前一後下了車。「他們都拎了不少東西,我還以為是來捐贈的愛心人士。」保安告訴記者,以前也有好心人留下衣服、奶粉之類的東西,不留名放在門口就走了。保安發現後,立即從保安室出來。可此時,黑色轎車已經開走了。
  • 老人在外流浪30年泗陽救助站助他與家人團聚
    家人在何方?因為患有精神方面疾病,三十多年前他從家中出走,輾轉多地,四處流浪,終於在這個冬天,踏上了溫暖回家路。能不能認識我,認得,我叫什麼,你剛剛說王義才是誰,我弟弟。從黝黑的臉龐、粗糙的雙手中,仿佛能夠看到他這些年的心酸與辛苦。近段時間,他流浪到了泗陽,在泗陽二橋下找了個落腳處,一些要來的被褥,一個小平臺,就是他臨時的家。
  • 家人走失了怎麼辦?聽聽YALI的說說
    也第一次體會到家人走失後的絕望感…太可怕了!所以想把這次突如其來學習到的尋人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任何人都不要再經歷。 1、對於有老年痴呆的老人千萬要提前佩戴定位器,家庭住址、監護人電話,如果有老人像我爺爺一樣拒絕佩戴定位手錶,可以購買那種紐扣形狀或者掛件,掛在老人出門一定會帶的東西上,比如乘車卡,鑰匙。
  • 寶應一智障老太走失10個多小時,幸好遇到……
    近日,魯垛鎮魯莊村村民周先生找到記者反映,他的母親早上出門後迷路,多虧了魯垛鎮中心衛生院兩名醫生發現及時,將他母親送回家。他非常感動,希望藉助媒體表揚這兩位不肯留下姓名的好醫生。
  • 失散31年後,流浪老人與親人團聚
    1專題專欄/col/col83/index.html講文明樹新風專題/col/col345/index.html 失散31年後,流浪老人與親人團聚 來源:市政務公開辦
  • 河南汝州:雙胞胎姊妹貪玩走失、網格民警助力與家人團聚
    雙胞胎姊妹日前,市區兩歲多的雙胞胎姊妹,趁外婆不備偷偷從家溜出玩耍時走失,汝州市公安局洗耳河派出所網格警快速處警,助力兩姊妹與家人團聚。5月16日16時許,洗耳河派出所網格民警在開展疫情防控巡邏走訪工作時,在北馬道路邊發現兩名兒童在哭泣,身邊無人看護,周邊的商戶也不認識。網格民警根據兩孩子的衣著特徵,立即將情況發送至「一村(格)一警」網格微信工作群和朋友圈。同時在沿途街道開展調查走訪、排查搜索孩子家長信息。
  • 在青島走失兩年的母親終回家,尚有16名走失人員盼「照亮回家路」
    今年5月4日,青島市救助服務中心正式啟動「照亮回家路」專項行動,為走失人員尋親歸家,半島進行了持續關注和連續獨家報導。據了解,截至目前,共成功尋親30人,還有16人等待著與家人團聚。跑出去後,張某芹會滿大街撿些破爛,大多數時候都能自己返回家。也有兩次從家中跑出去後,走失了,最後是蘇二華的丈夫在附近的七級鎮上將她找回。這一次走失,是2018年4月13日。蘇二華的丈夫記得很清楚,當天下班他最先回家,一回家看到租住處院子的大門又被弄壞了,丈母娘張某芹從家中走失。他趕緊通知家人,四處尋找。但是眼看著天黑了,也沒有找到張某芹的身影。
  • 六旬老太「忍氣吞聲40年」起訴離婚被駁回,法槌落地只是「上篇文章」
    年過六旬的老夫老妻,打起離婚官司。近日,陝西延安一起離婚訴訟引發了不少關注。據報導,六旬老太稱婚後丈夫非打即罵,其忍氣吞聲40年,如今兒女均已成家立業,因此向法院起訴離婚。法院認為,該夫婦雖因瑣事發生矛盾,但並不足以導致夫妻感情徹底破裂,駁回了原告老太的訴訟請求。
  • 越南老人語言不通在上海地鐵走失,2號線全線人工搜尋終找到
    越南老人語言不通在上海地鐵走失,2號線全線人工搜尋終找到 澎湃新聞記者 陳逸欣 2018-05-20 22:02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