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
一份送給大橋邊陌生老人的牛肉湯,讓杭州很多人認識了快遞小哥胡銘君。26歲的胡銘君在網上「紅」了。
胡銘君俏皮地回:一般般酷。
浙江警察學院濱江校區菜鳥驛站,一個40平米的簡易房裡,人來人往。
胡銘君在這裡工作。
早上9點開門晚上7點打烊,再去公司發貨,晚上9點能吃上飯,沒有休息日。一天工作至少12個小時。
入夜,沒有空調的房子很冷,胡銘君麻利地打好包,坐下來吃外賣。
對他來說,所有活都幹好了的時候就是最放鬆的時候。
1】一碗送給陌生人的牛肉粉絲湯
他說,想讓老人在寒夜裡吃到家的味道和溫暖
胡銘君沒想到,因為給老人送了碗牛肉粉絲湯,自己在網上紅了。
這兩天,經常有熟悉的人來寄快遞,順便聊上幾句。有人說,你上了新聞啊,胡銘君有點不好意思。有人說,向你學習啊!胡銘君擺擺手,呵呵地笑。
他的大學同學也看到了新聞,可以啊小哥!女朋友好找起來了。他回了一串省略號。
事實上,看到寒夜橋頭那個老人的某個瞬間,胡銘君想到了自己。
胡銘君今年26歲,老家安徽黃山。從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大專畢業到現在4年,他去過上海、河南、杭州,做了4份工作,創業了2次。
第一年到上海總部做客服和網點管理,實踐專業所學。第二年和大學同學合夥,回到杭州開網上超市。做了幾次地推活動,沒有客流,合伙人選擇退出,第一次創業也草草結束。第三年遠赴河南和人開實體超市,超市運營還可以,但考慮到離家太遠,他主動退出,回到杭州打拼,因為,「這是個美麗的城市」。
一個人在異鄉闖蕩打拼,胡銘君並沒有覺得辛苦。只是,和家人圍坐吃飯的溫暖,家中餐桌飄出的飯香,卻遙不可及。
胡銘君學會了自己做飯。他覺得,自己做的飯菜,有家的味道。
一般情況,他中午點外賣,晚上8點左右能到家燒飯。一兩隻菜炒炒很快,有時搞大的就做個火鍋。
他把做飯,看成了給自己的生活儀式感和家的慰藉。
那天遇上老人,就在他下班買菜的路上。
看到冬夜雨裡瑟瑟發抖的老人,他其實沒有多想,只是純粹想幫一下,幫一個和自己一樣,漂在異鄉的人。下單的時候,他很貼心地加了備註:不要辣不要香菜,牛肉煮爛點,外賣小哥送到後幫忙把粉絲加到湯裡面。
「就是想讓老人吃得熱乎些。」 胡銘君想,那樣一個寒夜裡,也許在冒著熱氣和香氣的牛肉粉絲湯裡,老人可以找到家的溫暖和味道。就像那天晚上他在出租小屋裡給自己做的那頓晚飯一樣。
2】一個愛雕刻草莓、「一般般酷」的快遞員
他說,「工作是我的太陽我的光」
浙江警察學院濱江校區菜鳥驛站是一個40平米的簡易房。
臺子上裝飾花哨的筆記本電腦裡,飄出周杰倫的歌《紅塵客棧》。三三兩兩的學生進進出出,拿快遞、寄快遞、說笑著。
胡銘君站在臺子後面,個子不高,穿了件灰白毛衣,露出紅色的帽衫,話不多。他一會掃碼,一會上架,一會理貨,手腳不停。
胡銘君大專讀的物流管理專業,做快遞這行算是對口了。
到這裡半年,他給小店做了很多改造。原先的貨架是並排幾列,空間很侷促。他就調整了貨架,全部靠牆擺放,中間架子豎起來擺,空間一下子敞亮了。
再觀察了一陣,發現有些人找快遞很迷,他就手畫了貨架指引圖,取件碼解析圖,最後列印出來,用大號的藍紅色字體標註在貨架上。
「我的夢想是24小時上班。」這些解析圖出爐的時候,他發了一條朋友圈。
流程再造,節省人力提高效率,胡銘君覺得那是他的專業在發揮作用。
「我愛工作工作使我快樂,工作是我的全部我的太陽我的光,我心裡只有工作,我就是愛工作,別叫我停下來,好好工作天天向上,血液裡流淌著工作的激情……」現實中,胡銘君話不多,但朋友圈裡的他,看起來活潑多了。
雙11抓不抓狂?問任何一個快遞員都要跳腳的。胡銘君說「還好」。那幾天,他請了學生兼職,提前安排好,然後「完美收官」。
其實最誇張的一次,來了350箱紅色包裝的粉筆,每一個都要手工輸入電話號碼上架。這麼巨大的工程,胡銘君先拍了個視頻,「果然很壯觀。」然後怎麼辦呢,幹唄。
快遞員幹活最傷手。他在桌子邊架子上,放了一支護手霜,還有八寶粥、柚子。
「經常打包裝麻袋,手不行就擦一下。吃的這些都是同學們拼單多出來送我的。」總是忙著忙著忘記喝水,不過他曉得忙裡偷閒吃盒草莓。吃完草莓還有心情雕刻時光,草莓小天鵝草莓玫瑰花很可愛。
晚上5點多,小店裡迎來一天中最繁忙的時刻。取快遞寄快遞的人一波接一波。
「我這裡有箱蘋果要寄,會不會破掉。」「我要寄部手機,給我弄一下」「這個幫我包好一點。」胡銘君嘴上的回答很簡單,比如不存在、好的、可以。但心裡很有譜,手腳也利索。
現在學校裡很多人知道了他點外賣的故事。有的就給他發微信了。有的直接發他三個大拇指:您太酷了。他回:一般般酷。
在認識胡銘君的人眼裡,他就是這麼一個善良有趣又有點皮的人。
3】一張精確到分的時間安排表
他說,越過一個個山丘,會有風景在等待
晚上7點多,店裡總算空了點下來。店門口掛上了打烊的牌子。
一個快遞小哥的日常並沒有隨著打烊而結束。
他還要開上送快遞的三輪電動車,去隔壁一個點收快遞,再送去公司發貨。
一天至少要工作12個小時,月平均收入七八千。
在外人看來挺辛苦的這份工作,胡銘君卻打心底裡感激。它給了他在城市立足生存的根本,也給了他可以繼續自己夢想的支撐。
胡銘君租的30多平米的小公寓,月租金2500多元。他養了一條狗,取名「奶茶」,給它準備了少女粉的毯子。
夜深人靜的時候,是胡銘君的學習時間。
他在上視頻輔導課,明年打算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以後想當個老師,我數學不錯。」
上網課之前,胡銘君自學韓語。學校經常遇見留學生,他想著多學一門外語總是好的,於是買了教材結合網上的視頻自學。
除了必要的房租吃飯狗糧等開支外,胡銘君並不亂花錢。學韓語、考教師資格證的網課,是他認為必要的支出。
胡銘君的微信頭像是他理想中的一天的時間安排表,精確到分。這裡面有帶狗曬日出、有燜飯+遛狗,有拉貨發快遞,有學習韓語,他給自己安排的睡覺時間是夜裡12點……
只是現在還做不到按照這個計劃表來。
在這個26歲的年輕人眼裡,時間總是不夠用。
胡銘君最想做的事,有點浪漫。
他開了一個叫蝸牛慢遞的淘寶店,2年時間接了100多筆單子。
蝸牛慢遞做什麼?
「就是一封寫給未來的信。」賣家寄過來信,胡銘君負責封印寄出,最短一年長則十年。有個下單的女孩,和男生分手後寫了封長信,指定1年後再寄給自己。
一個26歲的大小夥子,怎麼會想到做這麼浪漫的事?
胡銘君在上海上班的時候,總覺得這個城市的人們步履匆匆,每個人都好像被趕著擁著往前走,停不下來。他突然想到,習慣了快遞,其實生活也需要慢遞。
就這樣,蝸牛慢遞店開張了。一般一年寄出的信收15元,十年寄出的信收80元。因為沒錢做推廣,現在他的蝸牛慢遞店每月只有零星幾單生意。不過胡銘君並不急。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木心《從前慢》裡的意境,是他嚮往的。他覺得,為這種古老浪漫的情感方式買單的人會越來越多。
比起理想中的事業和慢遞裡的浪漫,胡銘君面前也有很現實的問題。胡銘君的父親在老家務農,母親在上海做家政,今年老家造房子需要他拿錢回去,二三十萬吧。「今年掙的肯定不夠那就明年吧。」
現在有句話很紅,我喜歡的我期待的,我願意等一等。
胡銘君不知道,越過一個個山丘,是否一定有風景等候。
但他仍然覺得,眼下的他是快樂的,在工作中他是最快樂的。而且他相信,今天一定會和昨天不同。
快遞小哥胡銘君的生活和未來,還有很多的可能。
這大概也是認識他的人最羨慕他的一點,包括我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