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運動起源於英國,最早是貴族們在晚餐後起來活動,用香檳酒的軟木塞削成球,拍子就是煙盒板,在餐桌打起來乒桌球乓地響,於是稱為桌球(見圖1)。20世紀50年代,賽璐珞製成的桌球跳上球檯,桌球運動才真正普及起來;而桌球拍的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還有了國際標準:球拍選用結實又輕捷的材料,其中天然木材要佔85%;正反兩面逐漸覆蓋顆粒膠皮、或海綿膠加顆粒膠皮,顆粒膠皮厚度不得超過2毫米,海綿膠加顆粒膠皮總厚度不得超過4毫米(見圖2)。
桌球第一次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是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選手就得了冠軍(見圖3)。2008北京奧運會的桌球館是北京大學體育館,它的建成也極具特色,為了門口的那棵百年古樹,就幾次修改圖紙(見圖4)。 書英/文王思思/圖
資料提供: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
「北京奧運科技之光」欄目已經刊出了10期,前面的內容分別是《奧林匹亞從這裡出發》、《科學檢測純潔奧運》、《遊泳項目古老高新技術武裝》、《神槍手瞄準奧運會》、《奧運火炬點燃希望之光》、《火炬點燃科技之光》、《拳擊運動有新科技》、《體育場館彰顯高科技》等。明年,本欄目將繼續介紹奧運科技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讀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