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麾下九太保:小說中被李存孝欣賞,歷史重要性遠超十三太保

2020-12-20 老樂說歷史

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最近這兩天,一直在寫關於殘唐五代小說的內容,其中有兩位大將,吸引了老樂的注意力。因為他們在書中,似乎不是什麼重要角色,但是,卻可以跟三天三夜沒休息的李存孝大戰兩回合不敗,兵器也沒脫手,這就是一個難得的成績了,畢竟李存孝的勇武在書中是頂級的戰神,在此戰之前,還沒有人能在李存孝面前走過兩回合以上,這使得李存孝也非常欣賞他們,並且與之結拜,招為手下副將。他們在小說中,名叫李罕芝和傅存審,但在真正的歷史上,他們二人也是有原型的,分別叫李罕之和符存審,而且他們要比小說的地位更高。所以,老樂也要拿出單獨的篇章,對二人在歷史上的真實面貌,做一個全面的介紹,繼李罕之的內容後,眼下就來說說這位符存審。

符存審是一個相對比較特殊的人物,因為他在歷史上有一個重要的身份,便是李克用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被賜姓為李,改名為李存審,排行在第九位,也就是九太保。可是,在小說中,他們是通過李存孝才加入李克用陣營的,而李存孝已經是第十三太保,那麼,這其中就有一個邏輯問題。這意味著在李存孝之前,李存審已經是他的義兄了,所以符存審在小說中,只能變成「傅存審」,因此說,堂堂的九太保,在小說中只能一分為二。

畢竟,小說是以突出十三太保李存孝為主的,其他太保中,也就是大太保李嗣源、三太保李存勖(李克用的親兒子)、四太保李存信、十一太保史敬思和十二太保康君立等幾個人還有不同價值的戲份,其他那些太保們,都只不過是背景角色,跑龍套而已。但是,因為這位九太保在歷史上地位較高,所以小說的作者,也只能將他「分身」,拿出一部分形象,充實到故事中。這才設計出了,「傅存審」用鋼叉,可以跟李存孝的禹王神槊別在一起,仗著欺負李存孝三天沒休息的優勢,傅大將軍有機會跟十三太保較力一番。

那麼,說到這裡,一個問題就來了,相比起李罕之,已經是被李克用稱為呂布一樣的大將,符存審的地位又該高到什麼程度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這一生所得——符存審在世時,李存勖已經成為後唐莊宗,符存審就得到了不少官職和爵位,食邑一千戶,在五代時期亂世,已經很難得了;等到他離世後,被追封為秦王,配享太廟,這是李存孝根本無法比肩的榮耀;而在數百年後,各位史家對他的評價更高,不單單說他是後唐頂級名將那麼簡單。

最重要的是,他是以本名本姓流芳青史的,在《舊五代史》中,他的列傳就是《符存審傳》,這一點很關鍵,因為李存孝再如何神勇,他在史書中,只能用「李存孝」,而非本名安敬思。這意味著在史家眼中,李存孝不過是李克用的爪牙,卻不能光宗耀祖。而在《新五代史》中,符存審被列入《唐臣傳》,李存孝只能寫進《義兒傳》,兩人在後人心中的地位高下立判。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符存審這位九太保,在歷史上的地位,都是遠勝過民間頂級英雄李存孝的。所以在小說中,身為九太保的他,不能掩蓋十三太保的光環,但這位響噹噹的角色,有不能泯然眾人,這才不得不變成了最特殊的那一個。當然,這種影響力,也離不開符存審那更有傳奇色彩的後代,或者說他們父子的成就是相互作用的結果。而這些內容,就不是本篇文字討論的主題了,對於符存審的子孫後代,老樂今後還會繼續跟大家介紹,謝謝大家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晉王李克用廣收義子,但沒有十三太保,李存孝只在義子中排名第二
    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便是這種情況的一種典型表現,也是殘唐五代十國時藩鎮內部重要的人際關係之一。在早期的結義關係中,結義並不是很隨便的事情,而是非常莊重的。結義的雙方或多方,需要徵得家庭和家族的同意,甚至需要在家族的族譜等法定層面進行認定。所以那時候結義的規模都很有限,一次結義兩三個人是比較普遍的,基本上不會有十三太保這種大規模的結義出現。
  • 李克用真的有十三太保嗎?不要「蝦扯蛋」了
    十三太保是指晚唐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個兒子(包含義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進、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審、十太保李存賢、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為太保而得名。
  • 車裂不死-李存孝, 這才是真正的十三太保
    ,這才是真正的十三太保小時候看電影,有一門絕學,叫十三太保金鐘罩鐵布衫,當時明白金鐘罩鐵布衫的含義,可是十三太保,小編就有些蒙圈了,而現在小編知道了為什麼會有十三太保這一說法,這位十三太保說的就是晚唐第一猛將~李存孝。
  • 十三太保與李克用,一個乾兒子就是一股勢力
    李克用更是了得,史載假子多達百餘人,目前考證出來絕對是假子的人是11個人,其中6位漢族、3位少數民族、2位暫時考證不出來民族。另外,還有5人存疑,著名的「十三太保」就是說他們。李克用待假子們也還不錯,所以,生前義子們和他關係不錯。不像李茂貞,義父殺義兒、義子打義父等。
  • 一猛將初逢李存孝,十三太保越打越想笑,直接廢其雙鐵,留其性命
    看到「一猛將初逢李存孝,十三太保越打越想笑,直接廢其雙鐵,留其性命」這樣一個標題,熟悉殘唐五代故事的朋友,應該對這個所謂的「猛將」不會太陌生吧?沒錯,此人就是鐵槍大將王彥章,提起王彥章,無論是正史還是小說中,都是一等一的猛人,特別是小說時間線的中後期,書中第一高手李存孝離世後,王彥章簡直有了一種天下無敵的架勢,靠著眾人合力,才將其擊殺。
  • 殘唐故事:鬥惡虎,披寶甲,取神槊,馴烈馬,十三太保開啟制霸!
    一年三百六十五,老樂閒聊話今古,本文聊聊殘唐五代的相關小說故事,在這個歷史背景下的民間市井文學中,李存孝一定是書中最有人氣的角色,原因很簡單,神勇。可見能跟相遇比肩的,民間最認同的就是李存孝,再伴隨著街頭巷尾津津樂道的李克用「十三太保」這種身份,李存孝的形象就越來越有特點了,因此,李存孝在小說中的登場,必然是與李克用有直接關聯的。
  • 歷史上都出現過哪些「十三太保」?他們是何方神聖?
    「十三太保」之說,始於託名「羅貫中編輯」的《殘唐五代史演義》。《殘唐五代史演義》為《隋唐志傳》續書,又名《五代殘唐》,為明代後期無名氏作品,曾為《水滸傳》批點的明人李卓吾亦曾為該書批點。《殘唐五代史演義》處處仿效《三國演義》,全書雖然劣拙不堪,但個別章節卻寫得異常出彩,其中李存孝和鐵槍王彥章的故事,就虎虎有生氣。按照書中所寫,唐末梟雄李克用收養有十三個養子,全部封以「太保」之銜,其中的打虎英雄安敬思,人稱牧羊子,改名李存孝,排在第十三位,稱十三太保。
  • 人人都說十三太保,那麼十三太保究竟是何方神聖?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老王觀歷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
  • 不僅是歷史文化名城,大同歷史上的名人也很多
    李存孝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飛狐(今大同市靈丘縣)人,唐末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李存孝,原名安敬思,粟特族,因天生神力、武藝超群,被唐末晉王李克用收為義子,成為「十三太保」中最有名的,人稱「飛虎將軍」。
  • 中國古代歷史小說演義中,最無可爭議的十大頂級英雄好漢
    中國的歷史小說很多,有許多的英雄好漢,如果點數起來的話,最厲害要數這幾個英雄好漢:1.李元霸: 隋唐第一條好漢,又稱隋唐第一傑。王侯中武藝最強當屬霸王項羽,將軍中武藝最強當屬李存孝,練武術的人中武藝最強當屬金臺(周同的師父,盧俊義、林衝、嶽飛的師祖),而李元霸二者兼有(王不過霸,將不過李),作為歷史演義中的猛將第一當之無愧! 2.項羽: 《西漢演義》和《西楚霸王》中西楚霸王項羽列歷代武將排行第一位,座駕烏騅馬。
  • 歷史上被處以五馬分屍的都有哪些名人?五馬之力不敵其中一人神力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有一種刑法非常殘酷,讓受刑之人在臨死前承受巨大的恐懼和痛苦。一般此刑法用在君王極度憤恨之下或罪犯是十惡不赦之徒。
  • 歷史上哪些名人具有千鈞之力?項羽僅排第三,第一名讓人驚掉下巴
    中國歷史上奇人異事頗多,其中一類奇人被稱為天生神力,他們大都在戰場上展現出令普通人難以望其項背的武勇,因而為後人所津津樂道著。為了紀念他們,古人還發明了相關的成語,比如「九牛二虎之力」、「力能扛鼎」、「孔武有力」、「力敵千鈞」、「一力降十會」等等。也許大家會認為古代的大力士都是藝術加工、是虛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