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呂錦明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於日前發布的《中國內地及香港IPO市場2020年回顧與2021年前景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IPO融資額排名前五位的交易所分為別:納斯達克、香港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同時,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還對2020年和2021年中國內地和香港首次公開招股市場進行了分析與預測。
因「螞蟻」缺位港滬交易所屈居二三
德勤預計,至 2020年底時,內地市場將錄得388隻新股融資4645億元人民幣,而2019年則有201家公司上市融資2491億元人民幣,新股發行數量與融資額將會分別上揚93%和87%。其中,上海市場會以228隻新股融資3382億元人民幣領先,而深圳預計將會有大約160隻新股融資1263億元人民幣。
德勤同時預計,截至2020年12月31日,香港市場會有145隻新股上市融資大約3973億港元,而2019年則有164隻新股融資3155億港元。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香港資本巿場華南區合伙人陳旻分析稱,「這意味著新股數量下跌12%,而新股融資額增加26%。98%的融資額是來自內地企業,當中包括有16隻新股,每隻融資最少78億港元,其中也包括6隻第二上市新股。」
德勤中國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根據預計將於2020年12月31日新股融資所得的金額計算,納斯達克將會成為2020年領先全球新股市場的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將會取得第二位,上海證券交易所緊隨,預計深圳證券交易所將會取得第五位。
陳旻在回答《投資者網》提問時表示,從融資規模看,如果螞蟻金服在今年早些時候能夠順利登陸滬港證券市場的話,那麼2020年全球交易所IPO融資額排名將會重新排列,「相信上交所和港交所會藉此IPO項目成功奪得2020年全球交易所IPO融資額排名的冠、亞軍。」 陳旻同時表示,「雖然螞蟻金服IPO活動中止對投資市場帶來一定的影響,但也表明監管層希望通過加強監管促進內地及香港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決心,是一件好事,相信將有利於兩地股票市場的長遠穩定向前。」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伙人歐振興則表示,雖然今年11月一家中國金融科技巨擘尚未能於上海和香港作同步上市,但是香港市場的表現仍然勝於其他證券交易所,並且突破2019年的融資金額。「德勤很高興能夠見證2018年實施的上市制度改革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再進一步的呈現,並且促進香港新經濟業生態圈的發展。與此同時,市場對於美國總統大選或帶來不穩定與不確定性的憂慮亦已消除,令市場情緒和投資風險偏好得到改善,助力推動更多和較大型的新股項目於第四季度內完成上市。」
2021年A股港股新股融資有望保持漲勢
德勤中國認為,在新經濟新股上市、美國對海外發行人監管監督改變所產生的情緒,以及各式各樣改革的推動下,尤其是上海科創板的穩健發展、為紅籌企業回歸優化上市規則、將第二上市和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恒生指數、推出恒生科技指數、創業板推行試點註冊制等令到內地和香港新股市場於2020年邁向高峰,香港市場將尤其受惠於來自不同國家推出疫情相關的金融寬鬆措施所帶來的充裕流動資金。
德勤中國表示,基於兩大因素,預期這些趨勢將於2021年得以延續:一方面,新股註冊制促進更多新股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或會伸延至於主板和中小企業板推行;另一方面,市場對美國於海外發行人更嚴謹監督所產生的情緒將會促使更多中概股尋求於香港作第二上市,或考慮香港或內地為其上市的首選地。
德勤中國的研究指出,預期2021年內地新股市場將會進一步擴容,雖然大部份發行人仍然會以中小規模為主,但是預計每個市場均將迎來更多新股發行與募集更多資金。上交所科創板的預測為有約150-180隻新股,融資約2500至3000億元人民幣;140至170家企業會於創業板上市,融資約1400億至1700億元人民幣;主板和中小企業板很大機會會有大約120-150隻新股,融資約1300至1700億元人民幣。
德勤中國審計及鑑證合伙人馬強輝表示,「隨著新股註冊制於科創板及創業板試點推行,有關機制或會擴展至主板及中小企業板,而更多紅籌企業回歸上市,並且將建議中的退市機制付諸推行,我們期望可以目睹更多佳績。最重要的是,中國內地確實正在建立一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能夠支持栽培不同類型、規模和行業的企業成長和發展。」
德勤中國全國A股市場華南區主管合伙人李渭華表示,儘管市場對美國即將對海外發行人實施更嚴厲的監管感到關注,然而2020年仍將會有更多中國企業前赴美國市場上市,並且募集更多資金,新股數量將會增加9%至35隻,而融資額將會躍升267%至137億美元,這些增幅是由電動汽車製造商、一家科技金融企業和一家在線房地產平臺的巨額融資項目所帶動,並且顯示來自部份行業的中國企業仍然可以於美國覓得融資機遇。
德勤全國上市業務組預計,2021年香港會有超過10隻新股來自第二上市項目,並將融資最少1000億港元。這些項目包括知名的科技和新經濟企業,當中部分企業擁有法團身份不同投票權受益人的架構。再者,另有4至5個來自新經濟公司的巨額新股上市項目預計會完成,每隻新股最少融資100億港元。連同包括生物科技業在內的生命科學及醫療企業的新股上市,內地經濟復甦令到估值的提升,以及因更多類型更豐富的投資產品而帶來的市場擴容及更多海外資金為尋求更高回報而整體帶動市場流動性的影響下,預料香港於2021年會有大約120至130隻新股融資逾4000億港元。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香港資本巿場華南區合伙人陳旻認為,香港擁有生態圈與絕佳條件,可於2021年致力刷新上市融資額的紀錄,其上市環境亦對新經濟企業的融資活動變得越來越有利。由於新有限合夥基金制度的緣故,更多投資基金也於此地設立。」
「恒生科技指數推出、將不同股權架構和第二上市股票納入恒生指數、法團身份的不同投票權受益人諮詢意見總結、推行無紙化上市及認購機制的市場諮詢、以及美國監管環境的改變所產生的情緒將會為來自創新產業於美國上市的中國發行人帶來更多推動力來港作第二上市。最重要的是,一個有效率的第二上市程序、更佳的股票流動性,以及公認的融資能力均有助吸引更多中概股來港作第二上市。」 陳旻補充道。(思維財經出品)■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