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改革政策正式頒布,以上海、浙江為試點區,2017年全國逐步推行。政策改革的同時,也給學校帶來嚴峻的挑戰:
文理分科改為選科選考 → 走班選排課難
學科分層走班 → 行政資源管理難
科目分數變化 → 日常教學管理難
總分差值變化 → 綜合質量評估難
2014年之前,些許高中開始探尋生涯教育。在上海,我們去過七寶中學做講座,到過大同中學進行師生互動;在外地,我們也為有服務招生需要的華中師大一附中、武漢外國語學校等等開過生涯課程。那時我很敬佩這些學校的校長老師們,自發在業績評價之外啟迪學生們對未來的思考。
當時我們還是認為中國生涯教育的主戰場在大學,因為高中生面對高考沒有選擇;即便在香港工作期間,城市大學的陳棨年老師一再介紹他在中學的生涯教育實踐,大家還是認為生涯教育在大陸高中只不過是奢侈品,只能是中學名校教育的錦上添花。
新高考改革一改原有簡單的文理分科化身學科選擇決定專業方向;同時高考科目改成3+3模式:
分數安排則是進一步加強語數外基礎課程的教育(保留原始各150分)
重視學生多學科教育的均衡發展(選3科)
並激發學生發現自我學科特長(選科成績按人群排隊給分)
這些安排客觀上促使學生必須在高一年級必須綜合考慮選科,也就是所謂的規劃,所以使得大家認為生涯規劃成為必需,由此高考改革先期政策出臺就像推倒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高考新政一出臺,上海浙江出現進入新高考試點的第一屆高中生。從滬上最為知名的四大高中名校,到極為普通的一般高中;從各地區教育學院再到各類中學協作組織都在積極地挖掘生涯教育的資源。另外,我門也看到了不少原本服務於大學生涯教育的培訓機構直接將培訓大學輔導員的生涯培訓引入中學市場。因為各地教育主管部門也出臺抑或醞釀文件要求各校展開中學生生涯教育。
<2>
從2014年之前高中生涯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來看,主要是以職業認知和體驗為主,比如很多中學都相繼舉辦相應的講壇講座,邀請職場人講述行業或學科發展趨勢、職場狀況;外部社會資源豐富一些的學校,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訪或與高校合作讓學生體驗大學實驗室,也有在校內開設少量結合專業認知的課程,當然也包括邀請長期參加招生的高校教師做一些專業分類、學校介紹等相關的宣講。
然而,高考新政出臺之後各個學校的生涯規劃關注點開始發生變化,比如中學更為關心兩類問題:
•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科目選擇
• 高考新政實施後的分層走班管理如何實施
我們認為其一是顯性的生涯教育問題,是和之前相關專業選擇相通的更為深入問題;其二表面上看是中學教育的現實管理問題,其實也涉及到學生生涯教育的內涵問題。
總結這一發展歷程,在結合美國中學生的生涯教育和華人世界較早開展生涯教育的臺灣地區的經驗來看,我們認為當前高考新政背景下青少年生涯教育的核心問題是:
面對各種升學通道的適合選擇和面向社會發展認知的適性發展。
由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教育開放,學生升學可以選擇高考通道中的綜合評價或裸考;選擇旨在未來出國升學的國際教育學校;或是直接選擇出國就讀高中。這裡包含兩個問題:
• 如何理解國內外教育的差異及所需要付出的相關成本
• 選擇適合發展方向的學校專業並儘早做相應準備
目前,隨著創新2.0的逐漸到來,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正在衝擊人們的生存觀念和生活方式,畢竟學生的生涯特別是職業生涯是未來時。因此如何幫助學生從現實中認知現在的場景,再結合自我對未來發展趨勢的理解、選擇自己以未來職業類型和生存形態為主要內涵的社會發展認知教育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翼生涯|
中國生涯教育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者
翼生涯項目是遠播教育研究院自主研發分中國青少年生涯整體解決方案。項目以國內高考改革為背景,借鑑國內外及港澳臺多年生涯教育成果經驗,整合全球優質資源打造翼生涯系統平臺,生涯課程、師資培訓、家校講座,協同學校、家長為青少年提供從高考擇科、擇校進而到未來擇業的決策支持,共同指導青少年探尋科學的生涯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