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印度哲學佛教學研究的展示:東京大學三位教授在北大講座

2020-12-15 澎湃新聞

2019年9月21日,日本東京大學馬場紀壽、高橋晃一、加藤隆宏三位教授主講的印度佛教專題講座在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舉辦。

本次講座活動由北京大學佛教典籍與藝術研究中心、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印度古典梵語文藝學經典翻譯與研究項目組主辦,三場講座共吸引了來自北大多個院系以及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等師生近百人次前來聆聽。

北京大學佛教典籍與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亞學系教授湛如在致辭中說:東京大學是印度佛教在亞洲研究的重鎮,本次蒞臨北京大學的三位教授是東大印度學中青年研究者中的翹楚。據悉,日本青山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系陳繼東教授促成此次講座活動,並承擔全程的翻譯工作。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馬場紀壽教授的講座主題是「巴利語世界是如何誕生的」,由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張幸副教授主持。馬場教授從歷史學的角度,以文獻學的方法入手,根據上座部大寺派的說法論述了巴利語的兩個特徵:一是包含五趣的一切眾生講原本相同的語言。二是巴利語是傳承三藏佛說的相應語言。分析了這兩個特徵的形成過程。

人民大學哲學院張文良教授作為評議人,對馬場教授講座內容作了點評,高度評價了他從巴利語演變及其與梵文關係的獨特視角入手對巴利語世界圈的形成進行的挖掘分析,認為講座線索清晰,對我們了解巴利語佛教圈與漢藏語佛教圈的異同有很大幫助。他指出季羨林教授曾提出佛陀起初是使用摩揭陀語進行傳教,並對其與巴利語之間的關係作了一些補充。

東京大學文學部印度哲學佛教學研究室主任高橋晃一教授進行了主題為「《解深密經》的思想」的講座,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紀華傳教授主持。高橋教授從文獻與思想兩個方面入手,反駁了一些學者所主張的《解深密經》是由多部小品經典拼湊而成的觀點。支持該觀點的學者多以歷史上曾有多個單品漢譯本為證據,而如果仔細考察早期譯本的形成過程,反而證明了初譯之時此經已具全本規模。從義理上看此經各品內容似有不連貫之處,但這是由於對唯識思想只作表面理解而導致的錯誤印象。此經的深層思想具有一貫性,今後對《解深密經》的研究應該基於這一觀點展開。

評議人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葉少勇副教授十分贊同高橋教授對《解深密經》構成的論述,並補充說因為《解深密經》結構性強所以窺基稱之為「經中之論」。此外還讚賞了高橋教授梵藏漢對勘的方法論。《解深密經》雖然梵本已佚而且存有玄奘的高質量漢譯本,而對其中很多概念的精準把握,只有通過藏譯返梵的方法才能實現,這對深入理解《解深密經》思想的一貫性有重要意義。

東京大學文學部印度哲學佛教研究室的加藤隆宏教授進行了主題為「跋溼迦羅(Bhāskara)研究——印度哲學研究的一個事例」的講座,由北京大學哲學系王頌教授主持。加藤教授介紹了版本文獻學和思想史的基本方法,以跋溼迦羅為吠檀多思想(Vedānta)的一個個案切入,反思了印度哲學研究的問題和路徑,強調了從印度傳統內部檢視思想脈絡的重要性。

北京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趙悠在評議環節補充了吠檀多哲學的現代研究背景,包括近世印度宗教社團的立場導向,並提出跋溼迦羅的思想特點與其社會身份的關係等問題。加藤教授由此對跋溼迦羅的立論進一步說明,指出其「別無別論」(bhedābheda)沒有受到註疏傳統的重視,與其在家的身份背景密切相關。最後,現場圍繞著吠檀多一(根本原因梵是一)與多(多樣的現象關係)等基本問題進行了討論,加藤教授補充道:一方面跋溼迦羅的理論的確有彌曼差派(Mīmāsā)實在論的傾向,反映了吠檀多思想的複雜性;另一方面,商羯羅(akara)直接引入佛教的「幻論」(māyā)和「無明」(avidyā)來消解一與多的理論矛盾,在跋溼迦羅看來恰恰沒有解決問題,尤其是在維護婆羅門教正統實踐的意義上,故而基於對商羯羅的批評,堅持多樣世界是實在的主張。

本次系列講座,日本學者與中國師生碰撞出了思想火花,不僅講評者有細緻深入的評述和批評,而且參會的聽眾也積極發問,做到了良好的學術互動。三位東京大學的教授齊聚一處發表各自的成果,與會師生通過該系列講座對印度哲學、佛教學、東西方文化交流等問題增加了認識。

相關焦點

  • 專訪東京大學佛教學教授:日本是一個佛教國家
    斎藤明(Saito Akira),1950年生於日本東京,現任東京大學佛教學教授、國際佛教學會理事,前任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理事長(2008-2014),師從高崎直道、狄雍(J.當然,現代學術意義上的佛教學研究由大谷大學的南條文雄教授(1849-1927,淨土真宗僧侶)、東京大學的高楠順次郎教授(1866-1945,淨土真宗僧侶)、大正大學的荻原雲來教授(1869-1937,淨土宗僧侶)等學者留學歐洲後,引入語文學等西方學術理念與方法,再與日本傳統的「宗學」和漢文教育相結合後形成的。
  • ...大學-東京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第三期冬季研討班在東京大學舉行
    在「批判的地域研究」總題下,與會者從文學、歷史、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各個研究領域切入展開討論,東亞、非洲、大洋洲與歐美問題均被納入討論視閾之中。22日上午研討班開始,首先是簡短的歡迎儀式,澳大利亞駐日使館公使參贊Bassim Blazey、東洋文化研究所桝屋友子教授先後致辭,表達了對會議的期待與祝願。22日至23日,六位與會教授發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講。
  • 【學術講座】早稻田大學三位教授到訪我院並成功舉辦講座
    2019年9月23日,早稻田大學法學學術院的水島朝穗教授、楜澤能生教授、文元春副教授從東京遠道而來,為全院師生帶來了一整天的學術盛宴。三場講座均於學院210教室舉行,由院長王建文教授主持。上午8時許,日本著名憲法學家、日本全國憲法研究會前會長、早稻田大學法學學術院水島朝穗教授開講。講座主題為《日本國憲法第9條與東亞的和平》。
  • 徐文堪︱千古文章未盡才 ——敬悼辛島靜志教授
    辛島先生於1957年出生在日本九州的一座淨土真宗寺廟,其家族一直擔任該寺廟的住持。年輕時,他考入東京大學,學習法語和法國文學,同時學習漢語。到了大學三年級,轉而學習佛學、梵文、藏文。在日本國內求學期間,對他影響最大的學者是漢學家福永光司(1918-2001,中國思想史和道教研究的權威)教授和印度學家原實(1930- ,日本學士院會員,即院士)教授。
  • 文學院邀請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杉野元子教授做學術講座
    新聞網訊 12月28日,文學院博文講堂第30講《夏目漱石與老舍早期作品研究——<哥兒>和<老張的哲學>解析》在文學院會議室成功舉行。此次講座由我校「東亞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和文學院主辦,主講人是來自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的杉野元子教授。
  • 【日本的大學】(二十二)東京外國語大學:外語研究教育機構的先驅
    日本的外國研究和外語教育的先驅當屬擁有近150年歷史的國立大學法人東京外國語大學(以下簡稱 「東京外大」),其英文名為Tokyo University
  • 日本著名大學名錄(三) 大阪大學
    大阪大學的校友涵蓋了日本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也誕生了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克拉福德獎得主,以及若干位蓋爾德納基金會國際獎、日本國際獎得主,其在科學研究等許多方面可謂人才輩出、享譽世界]。 辦學條件大阪大學(OsakaUniversity),是位於日本大阪府的國立研究型綜合大學,是舊制帝國大學之一。在日本通常被稱呼為阪大(はんだい,Handai)。
  • 2018年北大海外社會法學名家講座系列全程回顧
    2018年,北京大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研究所以「北大社會法論壇」為平臺,廣泛邀請美、英、德、日、澳各國社會法知名專家,舉行一系列社會法前沿講座,同時展開對話交流。 現將各期講座內容精華整理,以饗讀者。
  • 講座回顧丨巴得勝:歐洲佛學研究:從語言學到哲學與社會學
    5月20日,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東方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洪修平教授邀請,歐洲漢學學會主席、比利時根特大學東方語言與文化系巴得勝教授來我系進行學術訪問,並在哲學系314會議室為南大師生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學術講座,此次講座是南京大學117周年校慶人文社科高端講座系列的一部分
  • 【日本留學】 駒澤大學--鬧市中的梵鈴禪音,日本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人文科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商學・法學(公法學、私法學)・經營學・國際傳媒學其次也正是因為駒澤大學與佛教的關係,該大學也一直致力於將佛學的教義和禪宗的精神運用到當今的教育事業之中。所以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學校的周圍的整體氣氛,駒澤大學可以說在這方面都是領先於「日東駒專」中其他三所學校的。特色學部-佛教學部佛教學部作為駒澤大學建學理念具象化而來的學部,自然是看板中的看板。下設禪學科和佛教學科,佛教學部的學生在一二年級學習教養科目以夯實佛教知識基礎,在進入三年級後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科。
  • 日本著名大學名錄(九十六) 駒澤大學
    有專修佛教學之博士課程;有專修佛教學、哲學、國文學、社會學等之修士課程;大學部有佛教學部、文學部、第一商經學部、第二商經學部;短期大學僅設佛教科,並有附屬機關,如曹洞宗宗學研究所、曹洞宗教化研修所。在日本的佛教學研究界,駒澤大學的研究規模及成果長期獨佔鰲頭,在很多領域甚至以一校之力代表了日本的佛教研究的最高水平,為全世界佛教研究界可謂無人不知。日本的佛教學研究素有「東京的東大、駒澤,京都的京大、龍谷」之傳統格局。
  • 沒有英語成績,也可以考東京大學
    說起日本的大學,相信第一個能想到應該就是東京大學了。 在CWUR世界大學排名中心發布的「2020~2021年CWUR世界大學排名」的名單中,東京大學位列全世界第十四,亞洲第一。 作為日本的「清華」,對於普通的留學生來說好像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 木村清孝:佛教研究的意義與方法——基於華嚴思想研究的思考
    2017年11月10日上午,由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辦的「北大文研講座」在北京大學靜園二院208室舉行。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日本印度佛教學會前理事長木村清孝先生作了題為「佛教研究的意義與方法——基於華嚴思想研究的思考」的演講。北京大學哲學系姚衛群教授擔任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魏道儒教授擔任評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張文良教授擔任翻譯。
  •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講座(哲學/思想) 第一講:日本神道倫理
    我們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講座,希望通過此次不受空間距離限制的活動,能夠讓更多的朋友們從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第一講:日本神道倫理山東大學教授 牛建科主講人介紹:  牛建科: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是日本哲學與宗教,曾在日本立教大學做獎勵研究員、在皇學館大學神道研究所留學。
  • 大學之所以為大:北大哲學老教授論高等教育
    退休後的2001年,他參加了北大老教授教學調研組(亦即「教學督導組」),並較長時期任組長,深入教學第一線,聽課,做筆記,寫作課後評述,《大學之所以為大——高等教育縱橫談》一書中收錄了「中國名著導讀」、「哲學導論」、「小說的藝術」、「人類的性、生育與健康」四門課的課堂記述。他記述一位教授講授「哲學導論」:「博古通今,融合中、西、印。直接攻讀原著,讓人心領神會,曾使許多學生如醉如痴。
  • 天才雲集的東京大學&京都大學~
    「等我長大,是上清華還是上北大?」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之於日本就像清華北大之於中國,都是極難考入的高等學府,不知道日本人小時候會不會也像我們這樣糾結呢~(**) 那麼日本人是如何看待東大和京大?兩校學生眼中的對方又是啥樣?一起來看看吧~~東京大學VS京都大學由下圖可看出,東大和京大的學生人數基本一致。
  • 通知|【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心系列講座】甘立夫:《印度傳統中的母牛關懷問題研究》
    印度傳統中的母牛關懷問題研究CowCare in Indian Tradition主講人:甘立夫教授(Dr.Kenneth Valpey)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牛津大學動物倫理學研究中心終身研究員主持人:張海洋中央民族大學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心教授【主講人簡介】甘立夫教授(Dr. Kenneth Valpey),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牛津大學動物倫理學研究中心終身研究員,梵文學者,翻譯家。
  • 「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 第二季成功舉辦
    11月4日至8日,講座第二季以線上直播與線下講座相結合的形式推出,每晚6點至8點,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郭湛先生、張志偉教授、李秋零教授、焦國成教授、宋志明教授分別主講,分享他們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外國哲學、中國哲學、倫理學等領域的經年探索與長期思考,帶領大家走進哲學這座宏偉壯麗的殿堂。
  • 何歡歡︱東京大學「報銷」物語:帶哆啦A夢圖案的文具要自費
    只是喜過「洋節」的日本民眾似乎唯獨不能享受愚人節的幽默,在新年度的第一天總顯得拘謹有餘而輕鬆不足。2015年4月1日,作為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我開始了在東京大學文學部的研究工作。此前的2月中旬,申請到了學術振興會的「特別研究員獎勵費」,是日本「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的一種,相當於中國的國家社科基金等「縱向」科研經費。
  • 新世界大學排名 東京大學遠超北大
    在新一期《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東京大學排名23位,為亞洲第一,北京大學排名45,在內地高校中居於首位。亞洲的大學中,東京大學排名第23位,位居第一,東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okyo)是日本的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亞洲創辦最早的大學之一,前身是明治時期創辦的東京開成學校和東京醫科學校。明治維新初期日本政府公布了「新學制令」,為向歐美學習打開門戶,於1877年根據文部省指示將上述兩校合併,定名為東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