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資質、假廣告、詐騙 朋友圈招生暗藏「5個坑」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沒資質 假廣告 假產品 霸王條款 傳銷詐騙

  微信朋友圈招生 暗藏5個坑

  根據相關統計,2016年每天約有7億多人登錄微信。在自媒體盛行的年代,微信成為溝通交流、發布信息的重要工具,而微信及朋友圈也成為各種招生培訓廣告的發源地。在朋友圈裡拜師學藝,通過微信報班學習,成為很多人的選擇。但這裡也隱藏著諸多微信營銷的「陷阱」,需要消費者或者學藝者格外小心謹慎。

  訴訟

  法院認可朋友圈師傅帶徒弟

  陳女士曾經接受過按摩師凌丹的服務,因此加了對方的微信關注。去年初,陳羽從凌丹發的微信朋友圈裡看到她發帖招收徒弟。陳女士得知做這行每月收入可達到四五萬元,就主動向凌丹拜師學藝。「當時承諾4個月傳授護理和按摩技術,收取學費1萬元及兩年內的後續支持費2萬元,並承諾學完後每月給予免費技術支持一次,共24次。」陳女士說。

  2016年3月,陳羽正式成為凌丹的徒弟,交納了3萬元學費。期間凌丹在酒店的客房內教授陳女士等人按摩的相關知識及技術,並實際帶領陳女士等人入戶進行實操練習。1個多月後,凌老師告知陳羽所授課程完畢,可自行出去找活幹。但陳羽發現,以她的水平,並不能考取國家認可的證書,更不用說每月四五萬元的收入,她多次要求凌丹發給學習證書,但是一直沒有得到。

  「教學中,凌丹所授內容為百度搜索或網購圖書的照本宣科,我認為她不能傳授正確的醫學知識,沒有教學資質。」陳羽認為自己上當受騙了。和她有類似感受的還有幾名學員,紛紛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凌丹退還2萬元後續支持費。

  凌丹對此說法不認同,她表示:「現在陳羽她們是找不到活兒幹,才回來找我。我收的都是學徒費,沒有支持費,因為她們的糾纏,我退了部分學費,事情已經得到了解決。」

  法官認定,凌丹的招徒行為不同於一般專業培訓機構的招生,凌丹有基本的婦幼保健資格和按摩技術。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方式由來已久,其生源主要依靠教學者的專業技能及其在同行業的口碑,對其是否具有專業教學資質法律並無強制性的規定,故凌丹帶徒收取學徒費的方式,並無不當。關於學習後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問題,凌丹系個人招收徒弟、傳授技術,無法提供證書理所當然,陳羽對此理應提前預見。現陳羽以此為由要求退費,亦無法律依據。陳羽交費記錄和收據上均由其書寫交納學費或學徒費,並未顯示支持費。陳羽在雙方達成和解後再訴至法院要求凌丹退費,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

  法院最後判決駁回了陳羽等人的訴訟請求。

  現象

  微信營銷圈裡有的是各種專家

  隨著微信社交作用的擴大,目前微信營銷已經成為眾多機構及個人招生、招學員的重要工具,各種專家頻繁出現在微信朋友圈裡,而傳授微信營銷的攻略也充斥網絡。

  有的微信營銷機構號稱「6年不發一張傳單,僅靠微信傳播就擁有數百名學員」。這類營銷號召經營者要精心打造朋友圈裡的專家形象,營造優質的朋友圈內容等,設計點讚送禮等互動活動,以吸引大量的轉發和報名。

  有人曾計算,如一個擁有200名學生的培訓機構將招生信息發到微信平臺,假設每個微信朋友圈有30人次的曝光度,如200名學生家長同時在微信朋友圈轉發培訓機構的招生信息,將會有200×30=6000人次的曝光。

  記者從微信上搜集到諸多培訓班招收學員或會員的廣告,按照培訓內容可分為幾大類:

  第一類是投資類,學習如何炒股、炒匯等;第二類是醫療服務業,包括推拿按摩、針灸、口腔醫療等;第三類是整容業,包括文眉、微整形等;第四類是教育類,培訓英語、書法、寫作等;第五類是藝術類,如學習繪畫、樂器等;第六類是健身類,如武術、太極拳等;第七類是技能類,如學習烹飪、化妝等。還有一些是另類培訓,比如傳授如何交友的情感培訓。

  這些招生培訓的廣告承諾都非常誘人,而且圖文並茂,但收費金額不菲,大部分在每次培訓萬元以上。

  提醒

  防範微信招生的「5個坑」

  和線下的社會招生培訓一樣,微信朋友圈的招生培訓也埋藏著諸多陷阱和問題,如交費容易退費難、虛假承諾等,要防止上當受騙,報名者需要提高辨別真假的能力。

  招收學員的主辦方

  並沒有相關培訓資質

  目前在社會和朋友圈裡活躍的很多培訓機構均未經過教育主管部門的審批,有的只是在工商部門註冊,打著「教育諮詢」的旗號開班。有的培訓班規模不大,培訓雙方之間只能視為民事合同關係。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龐理鵬律師建議,消費者選擇教育機構時,最好先查看對方的資質,儘量到正規的教育機構報名,籤訂合同前,核驗對方是否有合法有效的《營業執照》、《辦學許可證》等,並仔細校對資質證書是否過期,名稱與網上不符等容易混淆受騙的內容。

  培訓機構擅定

  「霸王條款」

  比如預交全部課程費用或開課後不得退費等。有的培訓主辦方甚至連合同都不提供,只有口頭協議,僅提供交費收據。

  但這種霸王條款並不受法律保護。龐理鵬律師建議,消費者在繳費前需謹慎查看培訓機構提供的籤約合同,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發布含有

  虛假內容的廣告

  比如學員可提前參加重點中學面試,或師資力量是名校名師,或各種執業資格考試能「保過」,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報名者在花了大價錢之後才發現,這些承諾都是假的。

  龐理鵬律師建議,雙方在籤訂教育培訓合同時,應就雙方的權利義務進行明確約定,最好將培訓機構的口頭承諾寫進合同,或將口頭承諾或宣傳內容進行書面備註。

  此外從2016年9月1日起,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網際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實施,規定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在自媒體發布廣告均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無論是自發的還是轉發的微信廣告,包含虛假內容的均要承擔責任。

  借培訓招生名義

  售賣假冒產品

  很多微信招生廣告名義上招收會員培訓,甚至號稱免費學習,實際是利用培訓向會員推銷商品,比如減肥藥、保健品等。但這些商品很有可能是未經批准生產或進口的,屬於假冒產品。

  龐理鵬律師建議,在參與培訓項目時,如遇到與招生廣告不符的收費,就需要多加注意,如認為其推銷的產品名不副實,甚至為假冒產品,可先自行留存證據並及時報警。

  利用微信培訓

  進行傳銷詐騙等違法犯罪

  除了常見的利用微信開展傳銷、非法集資等違法活動之外,近年來微信上還出現了一種「空手套白狼型」的培訓詐騙。騙子首先建立一個充滿虛假信息的朋友圈,基本每天都會發送自己出國旅遊或者名車名包的照片,目的是為了營造富豪形象。騙子建立好朋友圈後,通過陌陌主動和人打招呼,然後吸引對方在微信上加關注。之後騙子會在朋友圈或微信聊天中發布招收學員的廣告,稱可傳授快速致富的方法,比如提供低價蘋果手機的貨源,但學員需交納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的學費。騙子在此過程中會提供各種聊天截圖,證實確實給很多學員提供了賺錢機會,但真相是,這些截圖也是虛假的,學員交過學費之後,便會遭遇對方的各種推諉,直至微信拉黑,杳無音信。

  龐理鵬律師建議,個人應儘量選擇合法投資渠道,增強風險防控意識,不要被「低風險、高回報」項目所蒙蔽,謹防落入傳銷或欺詐陷阱。

相關焦點

  • 私立學校招生朋友圈廣告新玩法
    傳統的學校招生往往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口碑宣傳,間接地吸引學生家長報名。然而相較於名氣較大的學校或者是公立學校來說,部分不太出名的私立學校在招生過程中就會顯得比較地困難。一方面,沒有太好的口碑效應來學校宣傳;一方面,尋找不到良好的宣傳方式來讓更多人認識學校,進而招生報讀。在這個時候,騰訊朋友圈廣告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為什麼要選擇朋友圈廣告?
  • 朋友圈代購有些全靠演技 真真假假眼花繚亂騙局您看好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各種海外代購日益活躍,如今誰的微信朋友圈沒有幾個代購賣貨的?可你知道這些海外代購可能也暗藏風險嗎?近日,一位北京市民因擔心同小區「外國代購」回國後未被隔離,便向警察報警。然而不到兩小時,社區民警就回復了該居民:這個在鄰居群裡的「外國代購」並未出國。
  • 百度正式回應被坑用戶搜出「假德邦」:系誤判,將加強審核
    對於引起大眾關注的用戶用百度搜索「德邦物流」,其第一條官網信息卻出現「假德邦」事件,百度方面正式做出了回應。 近日,百度在其發布的聲明中稱,該事件是「由於在推廣資質審核和授權關係方面的誤判,導致此次違規推廣行為」。
  • 坑了全國近200萬人,騙了3.16億,最新網絡詐騙套路曝光
    他在同學群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具體內容是:招聘539個視頻平臺作品點讚員。點讚一單0.5-2元,日薪80-150元。於是,陳先生通過廣告上的聯繫方式,加入招聘群,隨後開始下載「微信息」「微助手」軟體進行註冊。註冊後,接待人員告知陳先生需交納118元會員費,還表示「2個小時便能賺回來」,陳先生同意了。
  • 朋友圈「9塊9」網購水果,有人被坑40萬元!詐騙成員角色扮演...
    安徽的周女士最近在朋友圈裡添加了一名所謂的客服,可以9.9元網購水果,不但可以貨到付款,而且可以先試吃後付錢。這本來應該是件高興的事情,卻最終損失了一萬四千塊錢。怎麼優惠的水果到最後卻變成了苦果?前不久,警方揭開了這背後的詐騙圈套。9塊9的便宜水果 引出800萬元的朋友圈詐騙案!
  • 假「聯通流量卡」現微信朋友圈 聯通公司稱系詐騙
    京華時報訊(記者常鑫施志軍)近日,微信朋友圈出現售賣聯通無限流量通訊卡信息,稱只需月租15元,即可使用無限制流量套餐。購買此卡需先支付500元開卡費,後還要充值2000元激活,但消費者支付上述款項後,客服便消失蹤影。
  • 5元錢包裝的「豪華朋友圈」:誤導、欺騙、給詐騙「遞刀子」
    浙江杭州臨安警方近日破獲一起靠朋友圈包裝實施集資詐騙案件,此外,中國裁判文書網也披露多起涉及朋友圈包裝的詐騙案件。△以「朋友圈曬富圖為關鍵詞,可在電商平臺搜索出許多賣朋友圈包裝素材的商戶。截圖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多家電商平臺及社群充斥著買賣朋友圈包裝素材的人,5元甚至百餘元即可購買近千種圖片和文案,然後通過虛擬定位軟體發到朋友圈。同時,還有人在網店評論區分享自己購買這些素材,在朋友圈發布後吸引異性、獲得宴請的「戰績」。律師表示,商家隨意盜用他人圖片進行售賣構成侵權,若使用者以此行騙可能構成欺詐甚至詐騙。
  • 坑你沒商量!韓國醫美坑太多 十個廣告四個假
    韓國美容每年吸引了大批外國人慕名前往,不過,隨著大量美容院的興起,韓媒提醒,小心非法美容整容廣告,因為十個廣告四個假! 近日,韓國保健福祉部通過調查美容專業網站發現,在2400多件美容廣告中,有1058個廣告違反了醫療法。違法比例佔到了44%,相當於十個廣告中就有四個違法。
  • 警方提醒:高考招生階段警惕詐騙
    然而每年到這個時候,就有不法分子伺機實施詐騙。有數據顯示40%發生在入學前後一個月。考生家長該如何精準識破不法分子的騙局,今天我們邀請到了河北省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二級警長戴棟雲,請戴警官為大家講解高考招錄階段常見的詐騙手段都有哪些?考生和家長應該如何注意?花錢獲取補錄資格不法分子聲稱內部有關係,花錢就能上好大學。
  • 一場「國際拍賣會」全場都是演員 正規資質公司搞「假拍賣」斂財數...
    專業鑑定師鑑定 銷售人員來「洗腦」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被告人王某夥同被告人張某等人,先後成立上海某拍賣有限公司、南京某拍賣有限公司、某藏寶拍賣南京有限公司,陸續招募被告人李某等11人從事虛假代理拍賣收藏品業務並組織20餘名業務員在網上發布徵集收藏品廣告。
  • 朋友圈創意招生廣告,嘿嘿,我又來啦~
    發現了一波有意思的朋友圈招生文案,詼諧得體,大家可以看啊可能<1>xx課可以給任何課程讓路xx課可以不上,可以請假<5>老師,我們先不學了,孩子回家不複習老師,我們先不學了,時間太緊張了老師,我們先不學了,孩子現在不想學老師,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學習那麼好....
  • 警方提醒:高考招生階段警惕此類詐騙
    然而每年到這個時候,就有不法分子伺機實施詐騙。有數據顯示40%發生在入學前後一個月。考生家長該如何精準識破不法分子的招數,省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民警為你揭秘高考招錄常見騙局↓↓↓01花錢獲取補錄資格不法分子聲稱內部有關係,花錢就能上好大學。還有一類是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成立的「野雞大學」進行招生。
  • 「朋友圈假代購」?律師教您怎樣維權
    來源:貴州省法援中心疫情期間,更多人選擇「網購」來解決日常購物需求,「代購」這個行業更是風靡每個人的「朋友圈」,但是也有不少消費者反映「代購」買到假貨,正值「3·15」之際,貴州12348律師來告訴您「朋友圈」遇到「假代購「怎麼辦?
  • 微信暗藏代收驗證碼服務,被用作APP虛假註冊、詐騙
    在一個帳號交易QQ群中,暱稱為「禾盛帳號售賣中心」(下稱「禾盛」)的用戶發布了一則廣告。 禾盛在廣告中稱,世紀佳緣、珍愛網、抖音、快手等多個社交平臺的帳號均有售,作為陌生人社交巨頭的探探、陌陌和微信帳號也在他的「業務範圍」內。 「微信帶圈(即朋友圈)老號400元,探探女性帳號170元,男性帳號200元,可定製。」
  • 【提醒】警方揭秘朋友圈投票如何被詐騙!這幾種投票一定小心
    今天是最後一天,勝敗在此一舉……」「考驗友情的時候到了,投××號一票」……這樣的微信朋友圈投票信息,你收到過麼?警方提醒,有些投票背後暗藏騙局。不法分子以「投票」套取個人信息,實施詐騙!有些家長為讓孩子獲第一選擇花錢刷票,其實,你花再多的錢也永遠是第二,因為第一的數據是被控制的!
  • 【防範電信網絡詐騙】股民之殤,「股神」「老師」帶你飛向的不是...
    套路分析網絡投資詐騙:當之無愧的案值之王!我們對近千宗網絡投資詐騙案件進行梳理,儘管類型眾多,但核心手法無外乎四步:▶ 高回報誘惑投資公司或平臺打出的廣告,無一例外是超高年化收益,動輒12%以上,甚至高達30%-50%,而且穩賺不賠。
  • 高考詐騙花樣多!考生家長千萬不要鬆懈
    但騙子們從來沒有歇著,無時無刻都在利用時機行使詐騙。每年高考前後,通信信息詐騙等案件就進入多發期。高考前夕即7月5日,還登上了新浪微博話題的熱搜榜。高考結束後,騙子們又有哪些常用詐騙手段呢?考生家長們不妨認真學習了解一下:「坑」你沒商量坑洞一:提前差分,暗藏木馬考試結束後,騙子向考生或家長的手機號碼發送簡訊,謊稱可以提前查分並在簡訊中留有連結。
  • 「警方提醒」高考招生階段警惕此類詐騙
    然而每年到這個時候,就有不法分子伺機實施詐騙。有數據顯示40%發生在入學前後一個月。考生家長該如何精準識破不法分子的招數,省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民警為你揭秘高考招錄常見騙局↓↓↓01、花錢獲取補錄資格不法分子聲稱內部有關係,花錢就能上好大學。還有一類是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成立的「野雞大學」進行招生。
  • 人民日報曝光,浙江人注意這5所野雞大學,莫讓虛假大學誤終身
    國內被認為是虛假大學的有四類:沒有辦學資質;不具備招生資格;涉嫌非法招生;借「大學」為名實施網絡詐騙。這四類大學之所以沒有完全被取締,原因有三:一是現在很多非學歷的助學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和野雞大學相似但又有正規的辦學資質和招生資格,如藍翔高級技工學校,相關部門不好一棍子打死。
  • 如何避開假「青旅」的「坑」
    原標題:如何避開假「青旅」的「坑」   如何避開假「青旅」的「坑」   近半數受訪青年遇到過假「青旅」   如今,很多年輕人出門旅遊選擇住青年旅舍,既能省錢又可以認識同齡的朋友。但是,目前一些人用自住房辦旅館,掛上「青年旅舍」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