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艦甲板)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的軍事實力有了質的飛躍。12月17日,對於我國海軍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2019年12月17日的時候,我國自主研發的「山東號」航空母艦正式入列我國海軍,它的入役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雙航母時代」。時隔一年,慶祝「山東號」航空母艦服役一周年同時,我們也來關注一下山東艦給我國海軍帶來的新變化。
據媒體報導:最近一段時間,我國海軍的「山東號」航空母艦一直都在大洋深處進行「殲-15」艦載戰鬥機的起降訓練。並且,已經完成了最大架次出動回收等訓練任務。據了解,最大架次的出動回收任務指的是,在單位時間內,航母艦載戰鬥機追求最大的降落與起飛次數。
(山東艦上殲-15艦載機起降訓練)
破除各種謠言
然而,這一訓練任務的基礎和必要條件是整個「山東號」航母編隊是全體艦機融合指戰員的高度協同作戰能力。由此可見,我國「山東號」航母編隊各部門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已經非常成熟。因此,我們可以推斷,我軍的「山東號」航空母艦已經初步形成了戰鬥力。
而據統計,入役以來「山東號」航空母艦以及進行了三次出海訓練,並且通過艦載機訓練來看,已經具備完全實戰能力,這效率已經是相當高了。可以對比一下美軍在2018年服役的「福特」號航母,該航母至今未配備艦載機,由於一些故障還要等到2024年才能實戰部署。而在山東艦服役之前,就有謠言表示由於艦載機配備以及人員培訓等一系列問題,山東艦要起碼3年才能完成部署。此外一些境外媒體甚至表示,山東艦在外執行任務不能超過十天。然而我們的國產航母通過這一年的表現,也是一掃各種謠言。那麼,這一年以來,「山東號」航空母艦又有了哪些進步呢?
(殲-15艦載機起飛畫面)
山東艦的進步之處
最大的進步之一就是它戰鬥力有所提高。「山東號」航空母艦剛服役的時候各部門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並沒有像現在這樣成熟,經過一年的各項訓練過後,各部門協同作戰能力越來越強大,配合也越來越默契。不僅如此,「山東艦」航母編隊的成員也在不斷完善,每艘軍艦各司其職,資源配比也有所優化。並且我國培養艦載機飛行員的方法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因此,這一年來,「山東號」航空母艦的綜合作戰能力也有所提高。
不僅如此,它能夠進行遠海訓練也是一種進步,它的遠海訓練代表著我國也已經擁有了遠洋作戰的能力。雖然說,我國不會使用航空母艦進行遠洋作戰,但是,這種能力是一個海軍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之一。那麼,「山東號」航空母艦的入役對於我國來說又有什麼樣的重要意義呢?
(山東艦CG圖)
山東艦服役的意義
首先,它的入役意味著我國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航母大國,這樣一來,我們就能非常有底氣維護我國海域。雖然說我國航空母艦的數量遠不及美國海軍,但是,以我國近年來「下餃子」的速度來看,雙方的差距會一步步縮小。
其次,因為「山東艦」是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的一艘航空母艦,它為我國後續製造航空母艦打下了非常堅實基礎。並且,同時也鞏固了我國的造艦技術,今後,我國的航空母艦以及各種水面艦艇將會變得更加強大。最為重要的是,「山東號」航空母艦服役之後,就能夠避免我國海軍航母的空窗期。不僅如此,「山東艦」對於我國來說還有更多重要的意義。眼下,我國的003型航空母艦正在緊鑼密鼓地製造當中,相信過不了多久它將會出現在眾人的視野當中。等到它服役之後,我國海軍的實力將會得到更進一步加強。(曲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