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狀元之鄉美譽的順德,包攬了廣東九大狀元的三分之一。在順德學子「青雲直上」的佳話背後,是一段歷經350年的青雲傳奇:青雲文社與青雲塔的名字好似雙胞胎,也確實有段淵源!
▲青雲塔,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順德發布
青雲塔是四百多年前順德知縣倪尚忠為興盛文風而建,「平步青雲」的好意頭,寄託了縣長大人對順德學子「大魁天下」的期盼。在這裡,誕生了神秘而偉大的公益性文教組織——青雲文社。
初出茅廬的它缺銀少糧,弱小、可憐又無助。年復一年,隨著地方士紳們一兩金、一畝田的積累,青雲文社有了捐資助學的底氣:寫字買不起筆墨咋辦?念書交不起學費咋辦?趕考木有路費咋辦?統統找青雲文社!從生活到學習全部包曬,學霸們安心念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科舉經費啦!
▲青雲文社不但資助學子上京赴考,更會給予中舉學子不菲的「花紅」獎勵。陳恆春繪
幸福生活淹沒在炮火聲中……
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順德大良失守。順德縣長周之貞,是一位與孫中山先生共謀革命的有識之士。
他勇擔「保元氣、存國脈」的重任,在四會江谷鎮佛仔堂創立青雲兒童教養院,先後搶救、安置難童800多人,周縣長變成了周校長。院名冠「青雲」二字,以示不忘青雲文社撥款支持的意義。
▲四會市佛仔堂青雲紀念館
▲抗戰時期,周之貞創立青雲兒童教養院,先後搶救、安置難童。圖為難童順江路線
▲青雲兒童教養院復原圖,陳大展繪
在戰火中為祖國花朵撐起一片天空,當年的小小學童長大後成為了工程師、經濟學家、企業家、慈善家、大學教授等,比如慈善家李偉強先生、企業家譚炳文先生、中山大學教授方溢華先生、工程師利民先生等等,還有許多在各行各業表現出色的青雲校友。
如今的青雲校友會會長就是兒教院的第一期學生李偉強,廣東省「慈善之星」、傑出企業家、公司董事長的頭銜下是鄉賢的質樸,他以「建立事業,幫助別人」為座右銘,倡導成立了「青雲中學教育基金會」,興學育才、回報母校、造福鄉梓,高舉青雲精神的旗幟。
▲李偉強先生以「建立事業,幫助別人」為座右銘,興學育才、回報母校、造福鄉梓。
1945年抗戰勝利,青雲兒教院從四會遷回順德陳村定名青雲中學。周之貞作為青雲中學第一任校長,開啟了文教事業的新一輪徵途。數十年間,青雲中學幾經更名,巖野學園、順德縣第二中學、陳村中學,直到1979年恢復原校名。青雲中學,正是青雲文社數百年文教事業的最後延續!
1、回遷
2、順德縣第二中學
3、陳村中學,圖為1972年初中1班畢業留影
4、青雲中學,圖為1985年高中畢業班留影
5、現今的青雲中學
一路追尋與守望,從青雲塔、青雲文社到青雲兒童教養院、青雲中學的一脈相承。漫步陳村,青雲路、青雲中學、青雲小學、青雲紀念館……「青雲」二字的烙印處處可見。
從當年捐贈田產與四處籌款建校的地方社會組織,到現在已成為頗具現代化規模的政府公辦學校。之貞堂、周之貞紀念館靜靜屹立,「正德厚生、立業助人」的青雲精神薪火相傳。
▲青雲小學
▲青雲中學的校史長廊
接過這一棒,青雲人在21世紀的教育大潮中書寫新的精彩: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教職工文化建設示範基地、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佛山市特色高中創建學校……
▲獲得不同的榮譽。
350年的曲折
在《隱沒的青雲文社》中為珠三角文化拼圖
補回缺失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