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暨公民
——上海設計學院畢業展主題解讀
這是一個全新的數字時代,萬事萬物更迭速度的加快,面對社會變革日趨急劇的態勢,設計之本體不斷地叩問著隨之而來的人類需求。「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有家國情懷,也要有人類關懷」。激情四射的國美青年們,在中國美院上海校區,又一次通過精彩紛呈的畢業展演,將張江打造成為激蕩著創意和活力的藝術現場。
時尚產品設計系以「公民與創見」為主題,由產品設計與服裝設計專業的青年力量共同演繹。他們關注新世界日新月異的生活方式,迎接層出不窮的設計問題與挑戰,發揮公民之社會責任,發揚實驗革新之精神,用設計作品表達獨創性的見解。
城市空間設計系以「公民與境遇」為主題,探討公民與城市空間的關係。人們身處的這個時代推動了城市空間的更新與發展,同時,人們的所思所想和所為也受到城市空間的影響與制約,空間環境對人們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也使得在城市空 間中的建築、景觀、室內、公共藝術等,都時刻在與日常生活的新境遇對話。
數字媒體設計系以「公民與號角」為主題,用藝術與科技跨界融合的方式叩問數字時代的諸多社會熱點。他們在設計思辨的過程中完成對設計的批判性轉化,從未來想像中對於人類需求進行反思,通過數字出版、音畫交互、數字遊戲打造出當代數字媒介的感官新體驗。
中國社會期待著青年們面向世界、面向時代發展出共同的價值,同時也期待著青年們創造出文化和藝術的多樣性和自由表現。設計教育培養的不僅是設計師,同時也是叩問時代的人。本屆畢業展體現了數字時代變革與機遇同在的境況,作為社會變革的主體,他們通過200餘件設計作品,回應新時代的生活需求和社會想像。充溢著時代責任感的國美青年們,正在用自己的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
部分作品介紹:
作品名稱:失衡生活
作者:蔡卓宏ZHUOHONG CAI 陸泳升YONGSHENG LU 徐弋洲YIZHOU XU
指導教師:於闐TIAN YU 姚鏗KENG YAO
作品介紹:在現代社會框架下,人們會慢慢陷入一種循環往復的生活結構中,看似各有選擇的生活方式卻總是逃不出某種絕對的因果進程。我們提取出青年、中年、老年三個年齡段的人,展示他們的生活節奏與在時間維度下看似平衡卻又實際失衡的生活。
作品名稱:黎終
作者:胡遠歡YUANHUAN HU 蔣亦珂YIKE JIANG 方心玥XINYUE FANG
指導教師:於闐TIAN YU 姚鏗KENG YAO
作品介紹:通過觀察身邊人事及影像作品我們發現,不同人對如何度過生命終結前最後一段時光的反應大相逕庭,我們做的是一出以臨終思考為主題的沉浸式多媒體舞劇,通過音畫交互的呈現方式牽起觀眾可能鮮有過的對這類敏感問題的自省。
作品名稱:橫店之見
作者:郎劍東JIANDONG LANG 王婧潔JINGJIE WANG
指導教師:胡曉琛XIAOCHEN HU 孫姝婕SHUJIE SUN
作品介紹:「人世間沒有真正的真人秀,只要有攝影機的介入就不會是原來的你了。「作品通過對橫店」群眾演員」的當下狀態,以及個別人物單元的生活近況進行投射。監控是真實的影像但它不是真實本身。(2018年12月5日我們來到橫店,加入「群演」,在攝像機裡虛構自我。兩個月中我們在扮演與生活,虛構與真實之下重新建立自我,以攝影機為界限尋找灰色的視差裂口)
作品名稱:玫瑰花園501 ROSEGARDEN 501
作者:張萌萌MENGMENG ZHANG
指導教師:胡曉琛XIAOCHEN HU 孫姝婕JADE SUN
作品介紹:「傑克撿到一隻葡萄,然後他遇見了遊戲、夢境和愛情。」
《玫瑰花園501》由多個碎片式的短歌構成整部動畫影像。作者通過寫作多個故事,選擇其中的詩意的段落再進行重新剪裁、拼接、組裝後傳達。
作品名稱:《404 not found》
作者:陳高GAO CHEN 畢晨SUSIE CHEN 莊舒悅SHUYUE ZHUANG
指導教師:程斌BIN CHENG 丁蔚WEI DING
作品介紹:將當代人在技術下的困頓與束縛,以人體胸像為基礎,結合信息焦慮具象元素,生成動態交互海報。同時結合kinect體感交互,加強沉浸式體驗。意揭示人與信息之間的關係、結構、模式及動態關係,並以此探討人的接收與認知、媒介和圖像意義的關係。
作品名稱:人類世——生態地理數據可視化交互展示系統設計
作者:李昕XIN LI 孫泰歌TAIGE SUN 徐丹蕾DANLEI XU 池劍瀟JIANXIAO CHI
指導教師:孔莉莉LILI KONG 廖巍WEI LIAO
作品介紹:自20 世紀後半葉起,人類文明已成為地質運動的主推動力,構造了由人類所造就的地質時代即「人類世」。人類命運共同體面臨著海平面上升、能源短缺、疾病危害、地面沉降、森林生物覆蓋率減少等現實難題。本作品通過Kinect、Processing、CINEMA 4D、Sketch up、Octane Vectron、Enscape 等數位化工具,以信息可視化和交互展示的藝術科技手段,客觀地解析人類世的現狀與可計算的未來壓力,並邀請觀眾參與新陳代謝派建築的互動模擬實驗。旨在喚醒大眾對現實世界的關注,倡導理智且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作品名稱:安境——實景虛擬實境心理調節系統
作者:高建樹JIANSHU GAO 李韻依YUNYI LI 鄒澤萱ZEXUAN ZOU
指導教師:孔莉莉LILI KONG 廖巍WEI LIAO
作品介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平均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人,一生中的某個階段受心理疾病困擾。創傷後應激綜合症即PTSD 是一種難以自愈,自殺率高的心理障礙。該人群有陷入自我封閉的症狀,故需要身邊人的幫助卻不易被發覺。 有研究顯示「自然療法」有助於PTSD 患者放鬆自我,舒緩情緒。因此,小組成員選址香格裡拉,以insta 360 onex 等設備實地採集360°全景視頻,結合瑜伽動作的交互,通過unity3D 結合kinect 構建可供平復緊張情緒與放鬆身心的虛擬交互環境,旨在鼓勵PTSD 患者邁出探索世界,親近自然,釋放心靈的第一步。
作品名稱:修然
作者:林潮CHAO LIN 卿爽SHUANG QIN 王梅君MEIJUN WANG
指導教師:段衛斌WEIBIN DUAN 章文WEN ZhANG
作品介紹:將虛擬實境運用於生活,提供人休息時的必須的沉浸性,設計光影、白噪音、氣味相關睡眠體驗產品,調動人的聯覺。造型運用竹中通外直的特點,加以不同的切割形成節奏,使其的亭亭然、 青青然、瑩瑩然傳達給人清透之感。
作品名稱:SCOBY+
作者:湯斌BIN TANG, 李敏哲MINZHE LI 孫楠NAN SUN
指導教師:卞京JING BIAN
作品簡介:此項目為菌類材料實驗與應用設計。以培養菌膜為起點,對此設立發散多種類型的開放型實驗,其中包括Scoby 本身特性的研究和實驗,Scoby 作為產品基礎複合材料的研究和實驗。項目以可循環材料產品作為基礎背景,以此探討改材料新的可能性和突破性,對可循環的生活方式進行探討和研究。
作品名稱:MILITURE 21
作者:段昺東BINGDONG DUAN
指導教師:徐治國ZHIGUO XU
作品介紹:世紀的單兵裝備中更加多元的材料、工藝運用,使裝備的關聯性和整體感更加強化,這也為軍事裝備的元素轉換到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MILITURE 將家具作為載體,探索現代單兵裝備元素向家居產品領域轉換的可能性。
作品名稱:城市延伸計劃
作者:趙廣霖GUANGLIN ZHAO 張漪清YIQING ZHANG
指導教師:王惠HUI WANG
作品簡介:以上海的老弄堂為設計語境,為改善流浪貓的生存現狀而做的系列設計。作品旨在探討人與流浪貓在城市空間中的共享關係,在實現流浪貓的庇護功能同時,也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為實現人與動物的和諧共生貢獻一份力量。
作品名稱:聲聲不息
作者:林思婷SITING LIN 周莎莎SHASHA ZHOU 黃雁汀YANTING HUANG
指導教師:廖樹林SHULIN LIAO
作品簡介:在這個偌大的城市裡,我們的身心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工作的路上。壓力和焦慮仿佛一對變態的跟蹤狂,無論我們躲到那裡,他們步步緊逼。這是一個聲聲不息的探索,我們的設計試圖使聲音在壓力問題開拓出新的減壓思路,讓減壓產品與公共設施碰撞出更有意義的火花。
作品名稱:浮生
作者:沈群燕QUNYAN SHEN
指導教師:陳潔JIE CHEN 莫宇YU MO
作品介紹:摺紙藝術歷史悠久;哥特風格繁複多變,它奇妙的設計理念與摺紙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古老而神秘的風格,滲透與各個領域,我著重研究 其在服裝設計領域,在哥特建築中獲取靈感,二者相結合,從服裝結構入手進行設計創作。
作品名稱:0
作者:李英YING LI
指導教師:凌雅麗YALI LING
作品介紹:在有限的服裝空間中,尋找無限的宏大空間。服裝即是服裝本身,無需是其它。
作品名稱:野蠻生長
作者:蘇穎YING SU
指導教師:莫宇YU MO 陳潔JIE CHEN
作品介紹:以「花」為載體,表達一種野蠻生長、逆境向上的狀態。
作品名稱:此非昔界 THE BORDER THAT IS NOT
作者: 許睿傑RUIJIE XU 華一奇YIQI HUA 宋禹麟YULIN SONG 謝啟非QIFEI XIE
指導教師:李輝HUI LI 鄧小驊XIAOHUA DENG
作品介紹:張江中區是一種封閉的城市,公司形式的多樣掩蓋了其本質的同質性。我們希望產生一種可滲透性,這個空間的特質就在於它的非正式性。交叉平臺為自發性交往提供了無限可能性,最大化了建築不同部分之間接近性和可視性。
作品名稱:交互共生
作者:汪銘銘MINGMING WANG 林陽光YANGGUANG LIN 王瑋WEI WANG
指導教師:李輝HUI LI 鄧小驊XIAOHUA DENG
作品介紹:漫步於張江科學城中,園內的服務體系仍有待完善。基於高科技園區的整體環境下,我們希望有一種模式可以作為城內戶外服務空間的代表,將其進行整合與梳理,成為園區內的元素,實現更多的交往與互動。
作品名稱:庇護+
作者:吳介舒JIESHU WU 馮澤闊ZEKUO FENG鄒婧瑋JINGWEI ZOU
指導教師:褚軍剛JUNGANG CHU
作品介紹:針對現代都市人的欲求不滿、情感冷漠、被虛擬世界束縛等問題,我們該需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庇護+」讓城市居住著理解到真實的生活,成為心靈庇護最後的港灣。這是一個新型度假模式,半開放格局下你將經歷由「生活變成生存」再由「生存回歸生活」。這是一場遊戲,不是為尋求消遣服務的有錢人,而是為熱愛生活的你們;不是為遠離喧囂,歸隱山林,而是為你消解生活的枷鎖。在過去古鎮熟人鄰裡社區的舊故事上發生新的可能,在這裡有童真、有真我、有勇者,有每一個人定製獨特的體驗路線。在勞作、市集、交往中形成社區的生態模式,與心靈最真誠的對話,交出你對生活的答卷。
作品名稱:思量無垠
作者:黃瀚民HANMIN HUANG 管健帆JIANFAN GUAN 蔡夢雨MENGYU CAI
指導教師:許月蘭YUELAN XU
作品介紹:以改變人們對於傳統墓園的刻板印象與消極態度為目的,打造一個新型的生態墓園。期望可以跨越傳統狹隘的觀念,提供一個紀念親人的同時可供休息、聚會或者簡單放鬆的共享社區公園,讓人們可以以更加活潑的方式悼念愛人。
作品名稱:痕
作者:周傳卿CHUANQING ZHOU
指導教師:任立卓LIZHUO RE
作品介紹:錢幣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是交流活動中重要的一步,尺寸不大卻將所有的人文囊括其中。通過對舊錢幣的臨摹繪畫,感受出社會時代的變遷。
編輯 |歐陽浩銘
審核 |吳小華 段衛斌 韓闊 丁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