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生態環保工作機制 切實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大任

2020-12-24 華聲在線

生態文明建設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以「四個一」闡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基本方略,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

山水是湖南最靚的名片,生態是湖南最大的資源。湖南應如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湖南日報》特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呂文明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四個一」,進一步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表明了我們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強決心。

2018年4月,習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再次強調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此前他在嶽陽考察時強調湖南的使命是「守護好一江碧水」。

近年來,湖南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推進「生態強省」戰略,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但汙染防治攻堅戰仍任務艱巨。湖南加快「生態強省」建設,必須大力創新生態環保工作機制,衝破各種不利於科學發展的觀念束縛和制度羈絆,切實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大任。創新生態環保工作機制體制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建議重點創新以下三大機制——

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長效機制

實施生態保護補償是調動各方積極性、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必要手段,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2014年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對這一制度予以了明確規定。

我省近年來在推進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總體看,生態保護補償仍然範圍偏小、標準偏低,保護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動的體制機制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成效。突出表現為:一是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不健全,在生態補償主客體界定、補償標準及計算方法、補償方式選擇等方面缺乏省級層面的統一要求與指導;二是補償資金來源過於單一;三是生態補償相關法律體系不健全。

我們要充分認識長效機制對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釐清健全生態環保長效機制的基本方向和抓手。應探索建立分領域、涵蓋「一湖四水」的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與相鄰省份共同建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並依靠法律保障長效機制有效實施。

建立健全區域協調合作機制

建立區域協調合作符合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長遠需要。實現以長江為代表的大江大河流域管理方式現代化,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具有深遠意義。

近年來,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合作機制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流域治理現代化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機制上的新老問題相互交織:一是涉江管理碎片化,跨區域聯動協調力度仍不夠,亟待建立健全流域統一管理體系;二是在不改變現有區域競爭方式和財稅體制、政績考核等情況下,沿江產業協調合作仍有較大難度;三是需加快理順沿江岸線利用,儘快形成岸線資源統一管理開發的新格局;四是協調合作的決策機制及方式需要轉型,合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需要大力提升。

鑑於此,應更好發揮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統領作用,在生態環境、產業空間布局、港口岸線開發利用、水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明確要什麼、棄什麼、禁什麼、幹什麼。湖南應主動加強與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特別是長江中遊城市群的聯動,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長江大保護體系。

建立健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

為讓長江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我們要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明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空間管控單元,建立健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做到「治未病」。

當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系統治理存在明顯短板,協同聯動的保護機制尚未建立健全。一是長江流域水汙染「底數不清」。我們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面臨最突出的瓶頸是說不清楚岸上對水裡的影響,拿不出全面的生態環境風險等問題清單;二是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現象。因眼光局限、機制匱乏,長江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常常缺乏系統性。比如沒有建立水質預報預警體系,在水質下降時不能及時反應。或者忙於治標,導致重點環境問題反覆出現;三是跨區域汙染防治責任不明。導致區域間聯動協作和協同共保意識不強,跨區域汙染問題得不到解決。

因此,我們要下大力氣落實監測預警辦法,構建完善長江水質監測聯動預警體系。要紮實做好岸上調查,摸清摸透長江流域水汙染防治「家底」;釐清水汙染防治責任,準確評估水生態保護成效;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機制,對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域和生態脆弱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行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評價。

推動生態環保工作機制創新見實效,需要各地看全局、謀長遠、算好生態帳,保持定力轉換新舊動能;需要各級領導幹部提高站位,在環境保護、環境監管、環境執法上出硬招、嚴問責、敢擔責;需要在各領域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實現法律法規的「生態化」。與此同時,要完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和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制度,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的法治宣傳和法治教育,營造遵規守矩的良好氛圍。

(作者系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張璐]

相關焦點

  • 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習水縣生態環保工作,這樣抓!
    全縣上下要凝聚思想共識,在新的起點上再出發,以創建「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和爭創「中國百強縣」為目標,縱深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向承強強調,全縣各級各部門要深刻認識到沒有一勞永逸的環保工作,也沒有發展不了的綠色經濟,堅決扛起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重大政治責任,堅定信心、戒驕戒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以更加堅強的組織領導、更加有力的保障措施,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建設更加天藍地綠、山青水淨、生態宜居的美麗習水。
  • 昌寧縣:扛起環境保護責任 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扛起環境保護責任 助推生態文明建設——昌寧生態環境分局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典型材料昌寧縣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守護好昌寧的藍天白雲、綠水青山、良田沃土是「環保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 我區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實效
    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大自然的恩賜,也是萬州人對生態文明建設不懈努力與積極探索的回報。近年來,我區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戰略定力,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加強加快建設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打造山清水秀美麗萬州。全區上下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到突出位置,出實招、務實功、求實效,大興擔當實幹之風,堅定不移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
  • 以政治建設為統領 堅定不移打造生態環保鐵軍
    作為生態文明理念的踐行者,生態環保人要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堅定的政治定力,過硬的技術和本領,保持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和行動力度,直面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嚴峻形勢和多重挑戰,增強從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將自己打造成生態環保鐵軍。
  • ...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生態環境是深圳競爭力關鍵因素
    建設「無廢城市」是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和強國城市範例的應有之義及重要舉措,是打造生態安全、環境優美的美麗灣區的必然要求,是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必由之路。深圳抓住機遇,在「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上勇當改革創新排頭兵,將更好地發揮示範引擎作用,從而為全國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模式。
  • 撫州市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撫州樣板」
    近年來,撫州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更高層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不斷推進創新型政府建設,著力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大力實施「綠色崛起」戰略,努力建設全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市,全力打造可複製、可推廣的美麗江西「撫州樣板」,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 生態文明視閾下中國環保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第1章 導論1.1研究背景與意義1.2研究思路、方法及創新之處1.3研究內容框架1.4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第2章 生態文明視閾下的環境-經濟關係分析2.1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提出的時代背景2.2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思想的經濟學解讀
  • 袁光平:高質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確保儋州生態環境變得更好
    袁光平指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是海南自由貿易港「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之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海南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專門印發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全市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海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刻認識保護海南生態環境、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大意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持問題導向,以百日大督察為契機,推動生態環保領域突出問題整改,推進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建設,助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 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這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和最高準則,是對特區生態環境事業發展的高瞻遠矚謀劃,也是我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生態環境各項工作的行動綱領。 以深化改革為突破,紮實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記者:深圳貫徹落實中央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釆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亮點工作? 劉初漢: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我們進一步辦好經濟特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 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 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2020-08-25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省不斷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科技支撐能力
    、金」合作機制形成,不斷加快構建生態文明科技創新體系,科技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撐得到進一步加強。    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積極構建符合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科研活動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    根據國務院出臺的《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山東省科技廳積極推動省科技計劃體系的管理改革,將現有計劃資源整合為面向基礎前沿研究、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自主創新與成果轉化應用、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的四大科技計劃類型,建立起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
  • 「長短結合、軟硬兼施」抓好生態文明建設_省府要聞_海南省人民...
    省政府工作組到文昌調研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反映問題要求 「長短結合、軟硬兼施」抓好生態文明建設 本報文城8月8日電 (記者周曉夢)8月8日,省政府工作組到文昌調研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反映問題,並召開專題會議,了解文昌市在新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中有關工作情況以及存在的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等
  • 廣州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2016—2020年)
    國土空間管制、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生態修復、生態補償、資源節約保護與開發利用等領域的法規、規章不夠完善,汙染物排放控制與監管力度不強,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考核體系和獎懲機制尚未形成,環保責任追究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有待建立,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生態保護的激勵機制亟待創新,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的價格、財稅、金融等激勵政策和約束機制亦亟需健全完善。
  • 浙江全面打造「重要窗口」生態環保鐵軍
    一個個榮譽的取得,體現著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全面推進「打造『重要窗口』生態環境保護鐵軍,深化建設清廉機關、創建模範機關」工作的決心和力度。  深化「雙建」工作勢在必行,制定《方案》部署落實  「在接受黨風廉政教育的同時,還能感悟生態環保工作的價值,切實增強了作為黨員幹部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 在線訪談 | 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圍繞生態環境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工作...
    歡迎大家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我們將認真聽取,誠懇接受,強化措施,積極整改,深入推進生態環境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工作。  主持人:請介紹一下我省生態環境領域體制機制改革的總體情況。  肖軍:我省是中央確定的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福建等試驗區要突出改革創新,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在體制機制創新上下功夫,為其他地區探索改革的路子」。
  • ...生態環境局嶗山分局:切實開展「三述」工作 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4月26日訊(通訊員 樊進學)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嶗山分局黨組切實開展「三述」:「述理論、述政策、述典型」,堅持政治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三結合,提高政治站位、增強黨性修養、嚴明紀律規矩、提升業務能力,把疫情防控、促進企業復工復產、全面從嚴治黨、生態環境保護業務工作
  • 強化公共財政支持生態文明建設職能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創新性地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等一系列重要生態文明思想,科學地回答了「為什麼要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麼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新時代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動指南。
  • 溧陽生態文明建設再升級!從國家生態市,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生態環境部日前在中國生態文明論壇上,公布並授牌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溧陽成為全國第二批45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之一,由此實現由國家生態市向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的新跨越。
  • 貴州2019年度9市州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結果通報
    (二)體制機制創新和工作亮點情況。各市(州)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中積極主動開展改革試驗,因地制宜開展具有地方首創精神的亮點工作。如貴陽市以工程建設為抓手,重點圍繞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修復、產業「騰籠換鳥」築牢「兩山」轉換基礎,六廣門、貴醫全下沉式再生水廠創新了中心城區汙水處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