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科學,你會想到什麼,是科研人員穿著白大褂在實驗室裡擺弄各種高端儀器,還是各位精英們在研究所裡對著一系列公式和數據唇槍舌戰。
對我來說,一提起科學,腦海裡就會想起讀書時老師在講臺上或是實驗室裡,帶著我們一起做實驗的畫面。
科學,不同於語文那樣需要大量背誦,也不像數學那麼枯燥,而是包含著各種有趣的小實驗,各種看似普通的物質混合在一起,就能碰撞出奇妙的化學反應。因此,我在讀書時就對科學很感興趣,大學報了跟科學相關的專業,有了孩子後,家裡也是買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科普繪本。
這不,最近就又入手了一套好書——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的《科學也瘋狂》。
這套書一共12冊,分別為《地球崛起》《瘋狂進化》《超強大腦》《極限生存》《致命溫差》《奇幻未來》《鳥鳴蛙叫》《恐龍爭霸》《叢林驚奇》《奇異爬蟲》《弱肉強食》《水下霸主》,從每冊的書名就可以看出,每冊書對應的是不同的主題。
剛開始拿到這套書時,心裡還有點打鼓,畢竟在我印象中,科普書一般都是蠻嚴謹的,透著一股老幹部氣息。而這套書,無論是書名《科學也瘋狂》,還是這狂野不羈的封面,都在明明白白地告訴你,「我不是一套普通的科普書」。
這套書的作者是尼克·阿諾德,英國著名的科普作家,喜歡創作「瘋狂」的科學作品。他喜歡用懸疑故事、幽默漫畫、趣味實驗、智力問答等有趣的方式來講述科學知識,風格獨樹一幟,受到孩子們的「瘋狂」追捧。很多孩子都是從閱讀「科學也瘋狂」開始探索科學的興趣之旅。
這套書的繪者則是託尼·德·索雷斯,英國著名兒童插畫家,繪圖風格幽默搞笑、別具特色,在全世界青少年中「吸粉」無數。
由兩人合作完成的《科學也瘋狂》系列叢書多次榮獲國際科普圖書大獎「安萬特青少年獎」,在25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累計暢銷超2000萬冊。
那這套書到底有什麼特點,能俘獲萬千青少年的心呢,讓我們一起翻開書本看看吧。
首先我們來看下目錄,以《超強大腦》為例,這本書分為5個板塊,前三塊內容構造差不多,都由稀罕故事、苦難的科學家、震撼的科學、千奇百怪4部分組成。
稀罕故事主要是講述與主題相關的故事,誇張的漫畫風格,幽默風趣的語言,以及時不時出現的一些梗,妙趣橫生,大人都樂得停不下來,別更說孩子了。
苦難的科學家板塊則會介紹幾位與該部分內容相關的名人,可以拓寬孩子的知識面,比如在《孤膽特工》這個板塊中,苦難的科學家部分裡就介紹了眾多歷史上有名的間諜,這其中就有為全球無線通訊技術做出突出貢獻,被稱為「CDMA之母」的——海蒂·拉瑪。
震撼的科學介紹了一些與間諜有關的計謀、技巧、設備等內容,看看這幅名為間諜計中計的圖,來切身感受一下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間諜,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不看旁邊的解釋,你能看出幾個間諜來呢?
千奇百怪則介紹了一些與偽裝有關的奇怪物件。
總的來說,這套書在內容方面活潑有趣,非常適合用來給青少年拓寬知識,讓孩子們能暫時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脫離,享受閱讀的樂趣。
內容嚴謹性方面也是毋庸置疑,由多位中科院院士推薦,數位各領域專家承譯。
從知識體系角度來說,這套書打破了單一學科的禁錮,為孩子搭建通識教育架構。還記得我們讀書那會兒,不同學科的知識之間相互都比較割裂,楚河漢界一樣涇渭分明,導致大家學的知識都很死板,沒法靈活運用。
而《科學也瘋狂》這套書則致力於打破各學科間的界限,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融合到一起,幫助孩子更好地在知識上通匯貫通。
知識面拓寬了,動手能力自然也不能落下,畢竟學習的目的最終還是實踐嘛。
在每冊書的瘋狂實驗模塊中,都有5個小實驗,我們可以根據書上的提示,製造自己的秘密代碼,嘗試成為偵探去探案,以及製作一封秘信……
而在腦洞大開模塊中,則是幾個難度更高一些的智力遊戲,你要像一個間諜或偵探那樣尋找線索來解決問題,不過不用擔心,書上都是有答案的~
總之,最後兩個模塊的設計初衷,就是讓孩子能夠自己動動小手,享受動手實驗的驚喜+知識問答的樂趣+智力考驗的刺激。
充滿求知慾的孩子對於偵探解密類故事一向非常喜歡,還記得我們讀書那會兒,一本大多是字,偶爾幾幅圖的《冒險小虎隊》都能讓我們津津有味地看很久,而這套《科學與瘋狂》既包含科學知識,又有各種吸引人的故事,有趣又有料,寓教於樂,一定能夠俘獲您家孩子的心。
就像中國科學院院士、光學儀器專家王家騏評價的那樣,「科學也瘋狂」中的好些故事都在告訴我們,科學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