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祖國你都在,萬裡馳援你最快。」疫情之下,這應該是大多數「打滿全場」的海外僑胞最真實的寫照。
旅希僑胞當然也不例外。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在希臘的中資企業、華僑華人、新移民和留學生團體積極投身兩國抗擊疫情的戰鬥。在中國防控形勢最為吃緊之際,他們慷慨捐贈、支援國內。當前,面對希臘日益嚴峻的防控形勢,他們又秉持守望相助、命運與共的精神,四處奔走、多方採購,籌集醫療防護物資捐助和回饋當地。在2020這個「多事之春」,譜寫了一段「萬裡互馳援,同心共戰疫」的佳話篇章。
圖說:希臘雅典華人區中國城。圖片來源:中希時報(下同)
希臘華僑華人歷史與現狀:
發展歷史較短,危機後創新重生
希臘,地處歐洲東南角,西臨愛奧尼亞海,東瀕愛琴海,它由3000多座島嶼共同構成,全國人口約1100萬,國土面積約13萬平方公裡,是連接歐亞非的戰略要地。這片悠久的歷史、絢爛的文化的土地,見證了歐洲最早的文明。
由於希臘語言比較難學,加上當地政府早前限制外國移民入境定居等原因,在歷史上中國移民人數屈指可數,華人大規模移居希臘從上世紀末才開始。1998年到2004年,是中國移民的起步和創業立足階段;2004年到2009年,是華商在希臘高速發展的時期;而2009年末至2018年,旅希華人則與希臘人民一起經歷了八年漫長債務危機的「黑暗時期」。直至近兩年,隨著希臘經濟觸底反彈、逐漸復甦,華僑華商才再次啟動了「創新重生」模式。
迄今,希臘華僑華人已經走過了二十年風雨歷程。在最高峰時,旅希僑胞總數一度達到3萬人左右。而目前,加上2014年希臘「購房移民」黃金籤證政策頒布之後進入希臘的新移民,總數大約也就1-2萬人。
圖說:希臘華二代踴躍捐款
疫情上半場,希臘僑胞馳援祖國: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我們在一起!
2020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牽動萬家,舉世關注,讓中國這個庚子鼠年的春節顯現得那麼不平凡。
從1月下旬開始,疫情持續蔓延,祖國同胞告急,時時刻刻都在牽動著希臘華僑華人的心。他們雖身在異鄉,但仍與祖國休戚與共。面對疫情,旅希僑胞立刻開展捐贈活動,大家紛紛伸出援手,捐資捐物,為抗疫盡力,為同胞祈福。
一封封為抗疫捐贈款物倡議書從不同的僑團、機構發起;一個個微信群、朋友圈的捐款接龍,不斷刷屏著僑胞們的手機屏幕;一筆筆款項,一件件物資,滿載著希臘僑胞對祖國人民的祝福和抗擊疫情的堅定決心,不遠萬裡,馳援祖國。
在當地藥店中,華人身影頻繁進出採購;在華僑社團裡,捐款登記、物資打包,人人忙的不亦樂乎;在當地華媒《中希時報》社,編輯們每日加班,為讀者第一時間奉上最新資訊;從國內返回希臘的僑胞也紛紛主動居家隔離,不走親訪友、不與外人接觸。
在雅典中文學校,2塊、5塊、10塊……不斷投入捐款箱內,華二代孩子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獻出微薄愛心。有一位學生這樣說道,「這是我的零花錢,只有5歐元,但我希望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多買幾個口罩,讓病毒不要再傷害他們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希臘僑界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架起了愛的橋梁。
圖說:希臘中企和華人華僑捐助當地政府防控物資
疫情下半場,華商回饋「第二故鄉」:
數十萬醫療物資打「飛的」支援希臘
陽春3月,國內的新冠病毒疫情有所緩解,然而與此同時,海外很多國家卻不容樂觀。隨著義大利疫情大規模爆發,歐洲鄰國也不可避免的接連「中招」。當地時間2月26日,希臘出現了該國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
7例、31例、228例、695例……截止當地時間3月29日晚,希臘累計確診人數已達1156例,死亡38人。當地政府採取了硬核有力的防疫舉措,而且不斷「加碼」,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希臘政府還緊急調撥100億歐元,先後出臺多項緊急措施,學校、公共場所關閉,國際航班停飛,3月23日還頒布了「全民禁足令」,目前希臘全境已處於「半封閉」狀態。
疫情除了令當地旅遊和商業大受打擊外,希臘華商店鋪、中餐館等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疫情當前,一罩難求。希臘各大僑團立即調配物資、同心互助、攜手抗」疫」,數十萬個口罩、消毒液等醫療物資分次分批打「飛的」抵達希臘,向當地華僑華人、商區店鋪、教會、餐館、旅行社、留學生、中文學校等單位機構免費發放。這些無私的愛心行動,贏得旅希華社高度讚揚。
當地時間3月19日,中資企業和華人華僑捐助希臘政府防控物資儀式在中國駐希臘使館舉行。中國駐希臘大使章啟月向出席儀式的希臘衛生部長基基利亞斯轉交了捐助清單。捐贈物資包括醫用口罩、防護服、額溫槍等抗擊疫情急需的物品。此次捐贈體現了在希臘疫情防控形勢日益嚴峻之際,中資企業和華人華僑回饋當地社會、服務當地建設、助力中希關係發展的友好情意,也是兩國友誼的真實寫照。
圖說:華人「大廚們」展示手藝。
希臘「全民禁足」之下
華僑華人「宅家」生活豐富多彩
疫情之下,華人的生活方式悄然發生著變化。疫情初期,當地很多人並不重視,聚會、吃飯、海灘曬太陽均是日常,而很多華僑華人當時就很注意自我保護,很少參與聚眾活動。希臘頒布「全民禁足令」之後,待在家、多洗手、勤消毒、囤物資、戴口罩更已成為大家的「標配」。
3月中旬起,希臘所有學校和培訓機構紛紛發布通知,宣布立即停課,以在線課程取代。留守希臘的華二代孩子們,普遍和家人待在一起,所以有回國打算的還在少數。可是,在家上網課也不那麼輕鬆。每天課程安排得都比較滿,英文、希臘文、數學、科學、機器人、體育、音樂一個也沒有少,其上課的頻率已經超過了在學校時的速度。
學校的課程還不算夠,各色培訓學校紛紛推出在線課程。希臘的中文學校也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採取了停課措施。一時間,生活在希臘的孩子們便無法再接受專業的中文課程。非常時期,雅典中文學校攜手北京四中網校,利用網際網路智慧教學平臺,創新教學模式,把中文課堂「搬回家」,學生們足不出戶便可以使用電腦、平板、手機,和班級小夥伴們一起體驗名師課程。
對於那些有舞蹈愛好的朋友們,「在家隔離」期間依然在勤奮練舞。在舞蹈老師的遠程教學下,他們在自己家完成舞蹈作業後發給老師。對舞蹈一腔熱血的他們,到哪都是展示自己的舞臺。
還有一群隱藏在希臘民間的華人「大廚們」紛紛在各自的朋友圈中嶄露頭角。中餐、希臘餐、西式甜品、中式面點,一時間僑胞們的廚藝得到了火速提高。在這場「個人爭霸賽」中,那些製作耗時長的面點成了受到最多「選手」的青睞。
在這段時間裡,練習書法也成了近百名旅希僑胞的選擇。他們組建了微信群,由書法老師在線指導,大家互相學習點評。書法是一種書寫的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對於生活在海外的同胞而言,它更是寄託了對祖國的思念,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一筆一划,勾勒一份情。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人居家自行防護,由於有了更多空閒的時間,而且春天也來了,有些人開始利用起自家的花園種花種草,更有人開始種菜,一方面是打發時間,另一方面綠油油的植物也能給人生機勃勃的希望。
結語:風雨過後,一定會是晴天!
疫情風暴中,病毒成了檢驗一個國家和人民品格及擔當的試金石。疫情「上半場」,中國人民作出巨大犧牲,為國際社會抗疫爭取了寶貴時間。到了「下半場」,中國在自身仍然困難的情況下,宣布向近百個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非盟提供援助。
「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旅居全球的海外華人,此次更是擔起了社會重責,守望相助,抱團取暖,同舟共濟。病毒是全人類的敵人,但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共同抗疫,風雨過後,一定會是晴天!
作者 汪鵬
本報圖文綜合微信公眾號「中希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