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風雨滄桑,一百年歲月崢嶸。2月19日,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隆重舉行建校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來自海內外的數千名校友雲集輔仁,暢敘師生同窗情誼,共賀母校百歲華誕。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袁飛,市政府副市長劉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輔仁中學1979屆校友魏多,市政協副主席韓曉楓,市政府辦公室調研員吳建昌,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市關工委副主任邱雪珍,市政協原副主席章一中,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原黨委書記高國強,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唐加俊,市民政局局長葛恆顯,市政協文教衛體專委會主任王珍珍,市人大科教文衛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朱惠霖等領導與嘉賓參加了活動。
1953屆校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原校長蓋鈞鎰,1959屆校友、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1960屆校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原主任許健民等為代表的一批知名校友紛紛從祖國的四面八方、遙遠的大洋彼岸趕來為母校慶生。1988屆校友、中國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孫尚武,1989屆校友、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陳路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校友也前來祝賀。
市領導袁飛、劉霞一行參觀校史館
慶祝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
輔仁高中校長張軍首先帶領與會人員回憶了輔仁百年建校歷史。世紀回望,歲月風華。整整一個世紀之前的1918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無錫同學會為回應家鄉民眾對新式中學教育的殷殷期盼,發起並籌資在書院弄劉撫院第創辦了私立無錫輔仁中學,錫城新式中學教育的歷史就此開啟。「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百年來,輔仁高中繼承「明道進德」的校訓傳統,精設課程、延聘教師、嚴格管理,不斷追求教書育人新境界,為國家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子、一代又一代國家棟梁。
輔仁1959屆校友、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院士作為校友代表對輔仁百歲華誕表達了慶賀與祝福,對輔仁辦學予以了充分肯定,對百年來輔仁為國家民族培養出一代代優秀人才表示了感謝和祝賀,並勉勵輔仁師生繼承「明道進德」的輔仁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傳承中開拓創新,書寫輔仁新百年的新輝煌。
1959屆校友、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
代表校友致辭
劉霞在慶祝大會上表示,作為一所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江南名校,百年來,輔仁高中不忘初心,薪火相傳,始終秉承「明道進德」校訓,始終堅持「因生而學,因學而生」的教育理念,鐫刻下艱苦創業、勤勉辦學的堅實足跡。回望百年教育歷程,輔仁高中英才輩出,桃李芬芳。希望輔仁高中以建校一百周年為契機,進一步堅守「人文立校、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紮實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科學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努力為全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市政府副市長劉霞在慶祝大會上致辭
唐加俊祝賀輔仁高中百年校慶,他說,進入新世紀以來,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在課程改革、校本師訓、創新德育等方面形成了新的特色,取得了豐厚的辦學成果。教育一頭連著國計,一頭繫著民生。希望輔仁高中繼續加快提高教育質量,為全市基礎教育發揮更好的引領示範作用。
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唐加俊講話
輔仁高中五任校長周建平、陳江輝、胡平、
陳曦、於志華上臺與校友見面
周建平老校長發表感言
慶祝大會上還進行了「楊四箴教育基金」揭牌儀式,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袁飛和楊四箴先生後人代表楊松榆教授、鍾修堯先生共同為「楊四箴教育基金」揭牌。
楊四箴先生是輔仁中學的創始人之一,曾任輔仁校長32年,為輔仁的發展傾盡心血,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成就了「輔仁」教育品牌,為輔仁歷代師生所敬仰。在輔仁百年華誕之際,楊四箴先生的後人發起並捐款成立「楊四箴教育基金」,設「楊四箴獎學金」和「鍾榮賡獎學金」,以此方式紀念楊四箴先生,弘揚先生高潔品質,激勵輔仁學子,支持學校育人工作。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袁飛
和楊四箴先生後人代表楊松榆教授、鍾修堯先生
共同為「楊四箴教育基金」揭牌
慶祝大會現場
慶祝大會上,輔仁退休老教師、青年教師,退休老校友、中青年校友、在校學生等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目,他們用傾情的演繹表達對輔仁的祝福和深情。
朗誦與合唱《輔仁家國情》
舞蹈《奔跑的青春》
歌伴舞《太湖帆影》
朗誦《百年輔仁贊》
秧歌與街舞《輔仁活力秀》
合唱《共圓中國夢》
精心打造的輔仁百年辦學慶典,為所有輔仁人呈上了一道引燃視覺與精神的盛宴。建校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主會場設在學校明道館,分會場設在各班教室,歷屆校友在各個教室觀看現場直播。學校還通過無錫教育電視臺微信直播平臺全程進行了直播,數千名網友在線收看了大會盛況。
校慶期間,校友們還參觀了輔仁百年辦學成果展,他們在大型噴繪——「輔仁校友」、「輔仁知名校友」牆前辨認著、討論著、回憶著、說笑著,同時欣賞著櫥窗中展示的輔仁各個學科組的教師風採和教學成果。
校友們在展板上簽名留念
校友們走進翻修一新的學校校史館,猶如淌進了一條時光長河。整個校史館由東館、西館和開放式的中廳三部分組成,充分展示了輔仁辦學歷史的演進以及新時期輔仁在德育品牌、隊伍建設、課程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成果。最具特色的當屬開放式中廳,李欣榮老師撰寫的《百年輔仁贊》,輔仁老領導徐敏南手書的「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國學大師、錢鍾書父親錢基博在輔仁的講話內容,輔仁老校長楊四箴為《輔仁二八級畢業刊》寫的序,都以各種形式呈現在中廳內,輔仁的深厚底蘊、精神文化在不經意間一一帶出。校友們看著、贊著、交流著,滿滿的回憶,滿滿的感動。他們說:「不管走到哪裡,身處何方,難忘輔仁青蔥歲月。」
校友參觀校史館
校友參觀校史館
校友參觀校史館
生日面
風雨砥礪,歲月如歌。站在百年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將進一步繼承優良傳統,在新的徵程中孜孜求索、矢志前行,實現美好的教育夢、中國夢。
1918年秋,上海聖約翰大學無錫同學會在唐紀雲、楊四箴等先生倡議下,在同學會內籌集資金,成立了私立輔仁中學。「輔仁」二字,取自《論語•顏淵》中的「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校訓為「明道進德」。開學時,上海聖約翰大學校長、美國人卜舫濟先生出席典禮並講話,希望學生「Live to Learn, Learn to Live」(因生而學,因學而生)。學校即以此為英文校訓。輔仁實行中西文分科,因材施教,這種自由開合的教學風格,為輔仁宏大的教育格局揭開了序幕。
1918年9月14日輔仁舉行開學典禮
一個世紀以來,輔仁三易其址,四更其名。學校最早租書院弄劉撫院府宅作校舍。生源擴大後,在城東蘇家弄將軍橋購地自建校舍50間。1952年,輔仁中學由國家接辦,更名為「無錫市第二中學」。1982年,學校被確定為江蘇省重點中學。1991年,學校從東門原址搬遷至南門沁園新村。其後,學校先後成為無錫市首批教育現代化示範學校,通過了國家示範高中的省級驗收,轉評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2003年恢復老校名「輔仁」。2009年7月,整體搬遷至風景秀麗、生態宜居的蠡湖之濱。新校區佔地158畝,建築面積73300平方米,總投資3.5億元,學校由此揭開嶄新的一頁。
1924年建成的校舍
2009年搬遷至蠡湖之濱
錢鍾書之父、國學大師錢基博曾在1923屆學生畢業典禮上這樣解讀「輔仁」的含義:「『輔』字從車從甫,存相互維繫之觀念;『仁』字從人從二,有二人相互之要素。須知社會人類必由人與人之互相友助,方成為仁……畢業諸君,此次出校,無論其為升學、為經商,均不能忘此『輔仁』二字,庶可永保母校之精神,存個人之人格。」輔仁先賢與後進相互砥礪,形成了「仁愛謹嚴」的校風,「務實拓新」的教風,「求真持恆」的學風。
錢基博論「學生」
輔仁學脈之上走出了大批名人,在人文科技諸方面卓有建樹:「文化崑崙」錢鍾書,「太空衣之父」唐鑫源,原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東南大學名譽校長錢鍾韓等十二名兩院院士,原中宣部部長王忍之,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國光,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北大著名教授金開誠,實業家唐宏源,「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2010年度「全球青年領袖」稱號獲得者、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陳路……
許智宏回母校
在「輔仁」二字引領之下,學校在辦學諸方面,都以人文性的新穎為體、深刻為骨,以對人本價值的發掘與關愛為魂,薈萃百年來的輝煌與厚重,兼收繼承傳統的篤實與銳意求新的膽識,使大氣之勢與淵博之質相得益彰,由此書寫了歷史的人文厚度。
「明道進德」這一建校之初確立的校訓,燭照著輔仁百年步履,輔仁始終將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作為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強調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和自主價值選擇的統一;而「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校名內涵,潛移默化地催生出輔仁教育獨有的仁愛「溫度」,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富於溫度的輔仁德育已經形成了鮮明的品牌特色。諸如以「行走蠡湖」、「宜興社會實踐」為代表的綜合社會實踐活動,以「公益音樂會」為代表的志願者活動、以「輔仁朗讀者」為代表的讀書節系列活動、輔仁大講堂、「生涯規劃大賽」、紅五月歌會、心理健康周活動、十八歲成人儀式等,早已在社會上廣受稱道。更有「崇尚文明、追求卓越」、「四國」(國史、國情、國粹、國格)教育、「爭當民族脊梁」、「三敬」(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敬同伴)教育、「知榮明恥修身立人」等主題鮮明的系列活動,全面培養學生健全的心性與人格。
洋溢著「仁愛溫度」的校本教材堪稱輔仁式的教育「秘籍」。輔仁特聘革命前輩組成德育講師團,向學生述說傳奇經歷,與學生分享人生感悟,言談記錄集結成校本教材《啟明集》,傳承革命傳統和精神;《明道進德》一書以校訓為名,深入闡釋若干道德選擇與思辨問題;《<論語>新讀》為學生對於《論語》中弘揚培育民族精神的相關格言的個性解讀;《成功的軌跡——輔仁校友故事》以年輕一代優秀輔仁學子的心路歷程與成功範例帶給學子啟迪與激勵;《職業生涯規劃》則為輔仁學子的未來職業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規劃路經。
「仁愛溫度」的形式繽紛多彩,但都以領悟主體性的「生命」為落腳點,賦予學生詩意的胸懷,引導學生在學業水平的「審智」之下兼顧行為規範的「審理」,進而深入情感維度的「審美」,從中凝視自我、發現自我、欣賞自我,進而塑造自我。
輔仁擁有名師立校的傳統,一貫選賢重才,在專業深度發展方面孜孜以求。如今,學校以這一傳統為依託,詮釋著輔仁教師隊伍的建設之道:名特優教師、骨幹教師與青年教師分層推進,和諧同行,抓住師德建設和素質提高兩個切入點,通過「職業規劃、梯隊建設、校本培訓、科研引領、共同體建設」五大舉措,通過開展讀書活動、推進青藍工程、名師工作室機制等措施,全力打造出了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
目前學校有江蘇省特級教師4人,正高級教師5人,無錫市名教師2人,市學科帶頭人20人,市教學能手20人,市教學新秀45人,市班主任工作帶頭人3人,市班主任工作能手1人,市班主任工作新秀2人,佔教師總數的49.2%。還有全國模範教師與全國優秀教師3人,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江蘇省優秀青年教師4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無錫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無錫市勞動模範1人,無錫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無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14人。
「科研興教」、「科研興校」已成為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共識,成為提升辦學品位、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核心要素和第一推動力。2017年輔仁教科研物化成果顯著,專任教師省級以上發表論文160篇,其中核心期刊22篇,市級以上獲獎論文47篇,兩項合計220篇,人均1.36篇。輔仁老師把課題研究作為專業提升的有效載體,目前,正在研究的省市教育規劃課題、教研課題達12項,在市屬院校中名列前茅。高素質的教育隊伍,高品質的教研成果,共同驗證了教師專業的謹嚴深度。目前學校擁有6個名師工作室,數量位列全市第一。
輔仁的尚文傳統源自「輔仁以友,會友以文」的特有理念與文化使命。輔仁辦學伊始,已經呈現出辦學的開放性;至今仍強調學校文化的包容性、課程文化的豐富性、教學風格的多樣性,充分詮釋了課程的「多元寬度」。
校本教材
輔仁課程的「寬度」,貫徹「活動即課程,課程即活動」的理念:以全員參與的閱讀、書法課程和學生生涯規劃課程作為校本課程中的必修課程,體現校本課程開設的基礎性原則;以「人文常識、團隊領導、實驗探究、語言表達、心理教育、創業設計、國際視角、審美創作、形體運動」等主題的校本選修課程,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選擇性;以「行走蠡湖」為品牌的系列活動課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增強了全體學生學習的參與性,以「非遺」文化傳承課程,增強了學子的本土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以「智慧校園」體系化課程,增強學子對教育現代化的直觀理解,由此實現教學效益的質變式飛躍。
輔仁課程的「寬度」,還踐行著「學習即體驗,體驗即學習」的宗旨:江蘇省優秀課程基地——輔仁生物學科基地擁有一流的軟硬體設施,目前已經覆蓋了國家課程全部20個實驗教學類別,確保了人人都有動手實踐的機會。在每四年評審一次的江蘇省教學成果獎評比中,生物基地《依託「生物科學探究基地」,著力促進學科教學變革》項目榮獲基礎教育類特等獎。
在富於「寬度」的課程建設中,輔仁深化了對素質教育的認識:素質教育之「校」,是眼觀社會六路、耳聽世態八方、具備現實關注與擔當意識、並從中發掘知識趣味的生命園地;素質教育之「教」,不單純訓練學生應試的熟練度,而是更注重強化學生審美的敏感度,突破教學文本囿限,將學生眼光引向「生活」這本富藏無與倫比的教科書;素質教育之「學」,不是服役式的「被學習」,而是自由激發趣味、自為探索生活、自覺品悟生命的主動進程,以求學之藝替代獲知之技,化固定 「知識」為能動 「識知」,由「學知」進階至「學情」、「學性」,終至綜合性的「學人」。
百年巡覽,輔仁守望人文的情懷、探求人文的步伐永無止境,永不停息;十秩耕耘,輔仁始終行吟於人文厚土之上,在吸納傳統的基礎上積極變革、執著創新,將貫徹人文性的辦學信仰薪火相繼。
無錫市教育局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