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小區裡
居民私扯電線給電瓶車充電
很容易引發火災等事故
近日
大明湖街道東西菜園子街
130個電瓶車共享充電樁
在居民樓前投用
解決了這一難題
而且,充電的價格也相對便宜
01
充滿電只需八毛錢
這些共享充電樁分布在縣東巷和縣西巷兩個社區的居民樓前。倆社區4400戶居民,街道粗略統計,電瓶車保有量至少在500輛左右。
小區建成早,大部分居民樓沒有停車棚,「飛線」充電現象非常普遍。「作為老舊小區整治提升的一部分,去年我們就著手籌備安裝充電樁,希望徹底解決飛線充電問題。」
根據居民樓分布和場地情況,縣西巷社區安裝了76個,縣東巷社區安裝了54個,總共投資50萬元,充電樁佔地面積不足半平方米,可同時為兩輛電瓶車充電。充電樁防水,雨天充電也毫無壓力。
居民使用充電樁需要先辦卡,根據電瓶車款式、電壓等情況,用電量分三檔:A檔0.08元/小時,B檔0.15元/小時,C檔0.35元/小時。「居民普通電瓶車以A檔為主,普通電瓶車充滿電一般只需八毛錢,到C檔的電瓶車基本是較大的電動三輪,可以說非常便宜。」大明湖街道副主任範小龍介紹,「價格便宜,能夠吸引居民使用,飛線充電的就越少」。
充電樁投用後,預約辦卡的越來越多,尤其是低層住戶。「我肯定願意大家都用安全的充電樁,如果真有電瓶車飛線充電時出了事故,我家首先遭殃。」一樓住戶王先生說。
02
試點者的「經驗談」
價格和家庭用電差不多推廣效果就不錯
小區電瓶車共享充電樁並非新生事物,從去年開始,濟南市就有不少區域試點,或充電車棚或充電樁,只是形式略有不同。時過一年,電瓶車共享充電的鬥爭效果也開始顯現。
去年8月,三箭銀苑小區安裝了2組40個充電樁後,私拉電線的情況改善了不少。三箭銀苑所在的杆石橋街道已經安裝了10處可讓電瓶車集中充電的車棚,覆蓋轄區80%的地區。
居民可以刷卡付費,現又增加了二維碼支付,充電費比家庭用電每度貴一毛錢左右。」杆石橋派出所負責消防的民警李磊告訴記者,因為實際效果比較好,近期還將在三箭銀苑B座、省委一宿舍、濟南大廈和國際財富中心等人流量較多的區域安裝充電車棚。
6日下午,二七新村街道居民毛女士從微信小程序上看到,她放在「智慧車棚」的電瓶車即將充電完成。原來,毛女士的電瓶車裡安裝了一塊「晶片」,車子進入車棚區域內,電子設備自動讀取晶片,向車主的手機推送確認車輛看護信息,充電同時還能對電瓶車進行除硫養護。
這是今年9月5日,二七新村街道在泉景天沅·鴻園建設的「智慧車棚」,目前3處車棚已有400戶居民使用,費用基本和家用電費持平。而且這些充電裝置是免費安裝的,廠家通過商務合作模式回收建設成本。
03
「一元錢」的坎
充一次電超過1塊錢 居民就可能把線扯回來
充電樁建起來,用戶多了,街道的「安全目標」和運營商的「盈利目標」才能雙雙實現。但運營商發現,「一元錢」對共享充電樁的推廣是個坎兒。一家科技公司負責人喬路早在3年前就投入這一行業,根據他在南方城市推廣的經驗來看,一輛48V的電瓶車充滿電一般用時10小時,需1.5度電,因此定價決不能超過1元。「可能大家看慣了一元快充,超過這個心理預期,推廣起來難度就大了。」
一家做智能充電樁的科技公司負責人趙先生告訴記者,他們的充電樁在推廣階段,目前免費安裝,「光賺點電費差價」。北新街社區83號院、2號院、6號院;華聯廣場;道德商城……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社區找到他們公司,要求安裝電瓶車智能充電樁,這些小區的運行情況也還不錯,工具機二廠廠區的智能充電樁,使用率甚至達到了120%以上。
在記者採訪過程中,大明湖街道居民孫先生就表示:「一旦共享充電比自己充電貴,大家很可能再把線扯回來,如果政府能投入補貼,或者運營商採用免費充電依靠廣告盈利的模式就好了。」
04
專家觀點
解決電瓶車充電隱患 不能僅靠禁令
據消防部門統計,95%以上的電瓶車起火都是發生在充電環節,電瓶車起火致人傷亡事故中90%發生在門廳、過道和樓梯間等部位。
根據山東省公安廳下發的《電瓶車消防安全五條禁令》,嚴禁在居民住宅區的樓梯間、樓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公共區域停放電瓶車或為電瓶車充電,也嚴禁私拉亂接充電線路為電瓶車充電。對拒不改正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濟南無憂註冊安全工程師事務所總工程師亓祥民為多個街道、部門擔任安全顧問,他認為,在小區建立電瓶車充電樁,對充電方式及時間進行自動管理,能解決因充電過久造成短路、元器件高溫等火災事故隱患。通過車輛集中停放,也規範了小區設施管理,使社區更有秩序。電瓶車充電安全的問題,除了依靠法規禁令,也需要社區治理環節更積極地探索解決之道。
來源: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