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變大卻更難用 手機界面交互該何去何從

2021-01-10 中關村在線

2011年,三星Galaxy Note問世,5.3英寸的屏幕在當時被冠以」驚豔大尺寸「的稱號。在中關村在線三星Galaxy Note的相關評論中,」不能單手持握」的留言被頂到了最高的位置。時至今日 ,6英寸以下的手機都已經屈指可數,但手機的交互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三星GALAXY Note(I9220/白色)點評

如果說手機屏幕的增大是過去幾年的趨勢 ,全面屏的操作手勢就是順應潮流誕生的最終產物 ,但尷尬之處在於,全面屏的操作手勢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用。

01 單手操作的困局

全面屏操作手勢依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頂部的下拉懸停,又比如高高在上的返回,對於大尺寸手機來說這些部分都是操作上的死角地帶,用戶基本不可能完成單手操作,一如8年前那樣。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當然動用雙手就能解決部分問題,但目前對於大尺寸的屏幕而言,還沒有全套的交互方案來解決使用時的不便。

堅果手機

除此之外,動輒密密麻麻擠滿整頁的菜單選項,雖然能夠表現豐富的信息,但操作時卻頗有難度,誤觸與難以觸達對用戶來說都是考驗。你很難說這是出於實用角度進行的設計,連標榜UI設計和簡約風格的錘子科技尚且如此,表明安卓陣營似乎還未顧及到這些交互細節。此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安卓陣營的側滑返回在響應上給人一種延遲的感覺,尤其在IOS的對比下顯得更為明顯。

不知是否由於以上幾個原因,身邊不少的安卓用戶都選用了虛擬的三大金剛手勢,或者手機底部的小「藥丸」。天知道廠家為了增大屏佔比和去掉實體鍵花費了多少成本,但這也恰好側證了現在的全面屏交互不是那麼好用:起碼全面屏手勢應該完全替換掉組合按鍵式的操作。

02 好用的交互該是什麼樣的

對於手機交互來說,不外乎語音、觸控、按鍵和手勢這幾種實現方式。

有個特別有趣的現象,如今大多數手機都會在機身側面設置AI助手按鍵,快捷喚醒語音助手,這不禁令人懷念起曾經的堅果手機與閃念膠囊,但語音的應用場景及其有限,配合IoT使用可能會是未來語音交互的主場景。

此外,按鍵對於手機的作用正越發渺小,如今最常用的組合怕只剩是畫面截屏與音量控制。就算部分手機支持按鍵的自定義快捷功能,但實用性上早已打了折扣。有消息指出三星正研發無按鍵的手機,而魅族也曾眾籌沒有按鍵也沒有開孔的zero;雖然兩種嘗試目前看來都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但可以看出,按鍵對於手機來說並不是必要的存在。

更不要別提手勢,我想它只出現在微信搖一搖和手機搶紅包這兩個用途上,知道【搖一搖切歌】的用戶估計年齡也不會太小。

所以手機交互的最終落點還是觸控,這也確實是手機最常用的使用方式。好的交互手勢是符合用戶直覺與實際效用的。舉例來說,蘋果曾經的屏幕底端上劃呼出菜單欄,就是最符合使用邏輯的設計之一。原因無他,大拇指為軸驅動的觸控,由下往上的滑動最直接也最省力,如今類似的操作也出現在vivo系的手機身上。

但明顯如今的觸控顯然需要軟體層面的適配與進一步優化,以減少大屏帶來的不適。有句戲言說道,與蘋果的相似程度決定了安卓的全面屏操作流暢,這話並不全對,因為安卓陣營還是給出了自己的幾點思考。

努比亞Z20操作手勢

按壓操作就是其中的一個例證。以最近發布的手機舉例,包括努比亞手機的按壓,ROG 遊戲手機2的手機側面按壓和IQOO的側壓等,都能讓手機進入預設的操作模式。此外,以ROG 遊戲手機2為代表的雙屏操作也頗具實用性。

03 觸控式交互的演化

從全鍵盤的機型到三大金剛與home鍵的統治,現如今交互形式演化到了觸控。可以預見,手機屏幕似乎已經不允許進一步增大,摺疊手機也是如此,實際上摺疊手機也只是如今6+英寸手機的一類變種而已。並且在操作層面來說,屏幕的大尺寸並沒有給交互帶來太多正向的交互體驗。

那麼大尺寸屏幕的交互進化方向是會怎樣的?這裡還是拿曾經的錘子科技舉例,無論是分屏還是屏幕分區域的使用,堅果手機的【一步】和【大爆炸】等功能都為大屏的應用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分享信息、歌曲以及圖片等,利用一步拖拽功能可進行快速分享,同時文字處理也像PC端一樣便捷。這種類PC的處理模式,可以解決手機的多任務處理難題,它對效率的提升是絕對的,只是堅果手機的困境在於並沒有後續拓展【一步】的使用場景,或者說並沒有讓它流行起來,功能與實用性就顯得有些雞肋。

ROG 遊戲手機2分屏功能

另外,分屏雖然不是最優解,但分屏操作依舊適應大部分場景,可以預見分屏會越來越普及。然後當手機尺寸普及到6.5英寸甚至更大的時候,【一步】的操作模式與分屏都是很好的演進方向。

此外,如果要說曾經給人新奇感的觸控操作,3D Touch一定會有一票,可以簡單理解為電腦上的右鍵操作,按壓之下即可喚出子菜單。但如今大部分安卓(和iPhone XR)並沒有壓感屏幕,所以用長按喚出來代替壓感也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04 生產力的一環

即使手機很難維持生產力工具的設定,但它仍舊作為作業系統的一部分參與其中。實際上手機非常不適合生產力的定位,即使相當部分的人已經開始用手機代替電腦在工作;不過這個觀點好像要發生一些變化。

以蘋果的隔空投送舉例,已經可以實現在IOS多設備間交互;據傳谷歌近期也在完善相關的技術,以期望在安卓設備之間實現同樣的效果。近期來看,三星與微軟攜手,Galaxy Note 10系列可以將安卓系統的簡訊、通知以及屏幕等,與一臺 Windows 10電腦進行完全鏡像。此外,手機拓展塢當然也是交互的一類進化方向。

05 總結

如今的安卓操作陣營,在細節之處稍微遜色蘋果,並且生態方面不利於安卓設備的整合利用。但是,對於大屏的解決方案,蘋果也並沒有做到完美,這不僅是單手切換雙手就能解決的問題,好的設計與交互只需要用戶去使用,而不是去適應,大屏更會放大交互中的不便之處。

對於大屏當道的手機屏幕,包括摺疊手機,在既有的屏幕尺寸上把體驗做好,才是當下最要緊的事。不論未來屏幕的尺寸繼續延展,還是結合多元設備進行操作,交互的原則都是要儘量簡化,符合用戶的直覺。

蘋果今日熱機推薦:

蘋果年度旗艦iPhone XS 暑期大放送特惠搶券減400元,到手價7499元>>

蘋果大屏旗艦iPhone XS Max搶券立減400元,64GB版僅售8099元>>

蘋果iPhone XR爆款銷量冠軍搶券立減,64GB版勁爆價4899元入手>>

蘋果十周年經典旗艦iPhone X少量現貨搶購,64GB版到手價6099元>>

人氣手機iPhone 8,人人都買得起的iPhone,限量秒殺低至3799元>>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屏幕變大卻更難用 手機界面交互該何去何從http://mobile.zol.com.cn/724/7240499.html

http://mobile.zol.com.cn/724/7240499.html mobile.zol.com.cn true 中關村在線 http://mobile.zol.com.cn/724/7240499.html report 5177 2011年,三星Galaxy Note問世,5.3英寸的屏幕在當時被冠以」驚豔大尺寸「的稱號。在中關村在線三星Galaxy Note的相關評論中,」不能單手持握」的留言被頂到了最高的位置。時至今日 ,6英寸以下的手機都已經屈指可數,但手機的交互問題仍未得到解決。三星GALAXY Note(I9...

相關焦點

  • 手機小屏幕界面設計原則
    1997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個圈就畫在咱大深圳!畫圈的人是小平同志。2014年,還是這個春天,行動裝置的普及成為當下網際網路發展的又一次變革,我們在各種小屏幕上畫著一個又一個的圈,如今,用戶的移動體驗無意正在變得更好,因為越來越多的網站已經開始為行動裝置做了設計,設計師們也明白什麼更適合小屏幕。
  • 我眼中的大屏手機單手操作交互理念
    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單手操作已經越來越困難了,究竟多大的屏幕才是最適合人們使用的一個屏幕尺寸呢?曾經有一段時間,業內專家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大量 的討論,可是最終還是沒能定下結論。而在使用者當中,對於大屏手機單手操作的使用體驗的看法也是各有不同,下面這篇文章就是來自一個大三學生@懋懋懋啊_愛科技對於這個問題的想法。大屏手機的單手操作交互體驗,你有什麼想法呢?
  • 交互乾貨必收 | App界面互動設計規範
    在上篇《APP界面設計風格》確定下來後,產品經理(兼互動設計)還不用著急將所有的交互稿扔給設計師進行細緻的界面設計。在細節設計啟動前,拉上設計師和安卓前端開發、ios前端開發一起商議確定設計規範先吧!標準字重要:大字號普遍用於大標題、top導航,較小字號用在分割模塊的標題上。標準字一般:主要用在大多數文字,比如正文。標準字弱:普遍與標準色較弱組合用於輔助性文字如一些次要的文案說明。
  • 5~6英寸 你以為手機屏幕變大很多 其實比例變了
    最近受疫情影響,手機的發布會都轉戰線上。黃金三月,在本月有不少手機正式發布,一度成為科技迷的狂歡。而在本月發布的手機中,屏幕尺寸大多都在6英寸以上,讓不明所以的吃瓜群眾感嘆:怎麼又是大屏手機,我想要個5.5英寸的小屏手機就那麼難嘛?
  • 手機屏幕變大史,這些你知道嗎
    在過去的近20年中,世界各地的手機工程師都著力推動了手機屏幕的技術革命,我們每個人都親眼目睹了手機屏幕變大的技術浪潮,但你也許並不知道手機屏幕想要擴大,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 ,讓絕大多數用戶忘記了敲擊鍵盤的快感,後來的安卓手機也同樣擁有這兩方面特點,手機屏幕才真正戰胜鍵盤,成為手機主要交互工具,並成功擴大了自己的空間。
  • 嵌入式人機互動界面研究與實現
    選擇開發用的作業系統時,應考慮到該作業系統的主要應用方向,IOS、Symbian、PalmOS僅針對消費電子,Android側重於消費電子,Linux、WinCE主要應用於工業領域,VxWorks、QNX在軍工方面多有建樹。需要特殊指出的是蘋果公司IOS系統屬於封閉系統,開發者僅能針對應用程式界面進行開發,無法修改系統界面。
  • 5寸到6寸 你以為手機屏幕變大很多?其實是比例變了
    來源:中關村在線最近受疫情影響,手機的發布會都轉戰線上。黃金三月,在本月有不少手機正式發布,一度成為科技迷的狂歡。而在本月發布的手機中,屏幕尺寸大多都在6英寸以上,讓不明所以的吃瓜群眾感嘆:怎麼又是大屏手機,我想要個5.5英寸的小屏手機就那麼難嘛?
  • 5英寸到6英寸 你以為手機屏幕變大很多?其實是比例變了
    最近受疫情影響,手機的發布會都轉戰線上。黃金三月,在本月有不少手機正式發布,一度成為科技迷的狂歡。而在本月發布的手機中,屏幕尺寸大多都在6英寸以上,讓不明所以的吃瓜群眾感嘆:怎麼又是大屏手機,我想要個5.5英寸的小屏手機就那麼難嘛?
  • 讓手機周身皆可觸,超聲波平臺帶來交互方式新變革
    而在當時由於手機更多的位置還需要使用金屬材料,電容屏技術還無法在金屬上使用,所以才讓音量鍵、喚醒鍵不得不保留下來。 然而,當智慧型手機發展至今日,用戶對於手機除主屏幕外其它形式的交互需求變得更加強烈。一方面由於手機尺寸變大,5.8英寸屏幕已經淪為小尺寸手機,用戶越來越難以單手操控手機。
  • iOS10互動設計啟示
    文中指出,未來的設計將更注重產品的內容和操作體驗,降低其他因素對用戶使用上的幹擾。設計師則需要在界面設計中去把握「大」和「簡」的程度,以及思考如何通過更有限的手段和空間來傳達更多的信息和指引用戶來達到「精」的目標。(文章連結請戳:https://isux.tencent.com/ios-10-design-trends.html )。
  • 更大屏幕尺寸 全新交互體驗 三星Galaxy Z Fold2 5G評測
    一、屏幕尺寸更大 顯示效果更出色與前代產品相比,三星Galaxy Z Fold2 5G最為明顯的變化是屏幕尺寸變大。同時,主屏幕還支持120Hz自適應刷新率,視效更流暢,觸控體驗更及時。並且它可以自動調整刷新率以適配屏幕顯示內容,為用戶帶來更加舒適地觀看體驗。
  • 手機將被小型機器人取代,意味著屏幕的交互時代比重要下降了?
    「現在人人帶手機,將來人人會帶小型機器人,而要滿足這個需求,機器人需具備五大要素。」王耀南說,即具備感知功能、規劃功能、決策功能、運動功能、學習功能。在王耀南看來,「未來真正的機器人要具備情感交互、人機協作功能,並具備學習、語意分析等能力,才可以真正成為智能服務機器人。」
  • Android P發布:AI交互、新手勢、更省電、回歸生活
    更智能的交互體驗:融入 AI 和機器學習在 Android P 中谷歌提供了 Slices 和 App Actions 兩項交互上的改變,希望藉此改變了用戶與應用程式的交互方式- SlicesSlices 就是在 Google Search 搜索欄中直接提供已安裝程序輕量級交互操作,界面上設有應用程式某些功能的快捷操作,因此用戶無需打開應用程式就能操作完整應用程式中指定的某項功能,更快速、更便捷。
  • 洗衣機的操作界面交互分析
    從洗衣機的操作界面交互,我們可以學的哪些產品設計方法呢?最近家裡需要購買一個洗衣機,由於空間有限只能選擇波輪洗衣機,因為家裡有老人,在選擇過程中界面操作簡單成為我的一個重要的標準,但在某東上逛了許久以及和客服溝通我只好放棄了這個標準。
  • 人機互動更便捷 魅族mBack鍵使用體驗
    【手機中國 評測】隨著Android系統崛起,手機的智能化步伐逐漸加快,硬體配置在廠商之間激烈的競爭中越來越強,所承載的任務也越來越重,就連Android機常見的三顆虛擬按鍵也在廠商的深度優化中賦予不同的形狀及功能,例如三顆虛擬按鍵中間的小房子(HOME),如今大多被圓形、橢圓形等形狀取代,功能也隨之有所改變。
  • 怎樣把手機屏幕投屏到電腦上,實現「小屏變大屏」?
    有時候,我們可能有這樣的需求,就是把手機的屏幕投屏到我們的電腦上,實現「小屏變大屏」。那麼,怎樣把手機屏幕投屏到電腦上呢?其實,這個並不難,可以通過2種方法來實現。方法一:win7或更老的電腦系統,通過第三方投屏軟體來實現。
  • 你在用什麼材質的手機屏幕?科普手機屏幕的 知識
    屏幕作為手機與人交互的重要媒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手機屏幕的材質。市場上主流的屏幕依然是OLED屏幕的天下。但是LCD屏幕也不容小覷。見天就講講兩種屏幕的原理特性。首先你的了解主流手機的屏幕供應商。
  • 手機端iOS&Android模態界面對比【2019新版】
    用戶必須與模態窗口進行交互,才能返回父應用程式。這可以避免中斷主窗口的工作流程。模態窗口有時被稱為重窗口或者模態對話框,因為他們通常顯示為對話框。」「模態的反義是非模態的,非模態對話框不會鎖定主窗口,用戶可以在他們中間切換焦點。」
  • 顛覆四葉草設計 聯想VIBE X UI界面賞析
    不過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則是這款手機的全新VIBE ROM 1.0界面UI,該界面全面顛覆聯想以往的四葉草界面,也為用戶帶來更為出色地交互體驗。    在設置中,聯想VIBE X內置有多種更具人性化的特色功能。其中包含智能調節手機音量、智能解鎖屏幕和快捷操作等多種功能。不僅讓這款擁有5.0英寸顯示屏的聯想VIBE在單手操控方面更加便捷,同時也帶來了更好的人機互動能力。
  • 微觀角度:原型圖的交互說明該怎麼寫
    上一篇文章從寬泛的宏觀角度說明了輸出原型圖交互說明需要注意的事項,本篇結合圖例嘗試從微觀角度通過分類,闡述輸出移動端原型圖交互說明應該注意的細節。頁面元素交互說明的具體內容與之前提到的交互自查表的內容有關聯。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大類展開分析:模式與場景、頁面狀態、操作與反饋、數值限制條件和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