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除了去看許多美景,去嘗你從未吃過的地方味道,肯定也是件要緊事,甚至可以說:中國這麼大,都想去嘗嘗。
在大眾視野下,第一次大範圍勾起這種欲望的「罪魁禍首」,可能是一部叫《舌尖上的中國》的紀錄片。
讓時間暫且回到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讓人們心甘情願地接受來自全國各地的食慾暴擊,知道了陳曉卿這個讓人「瘦」不了導演;
中間這位黑胖的中年就是陳曉卿
走到2020年,陳導的團隊已經捧出了更精良的《風味人間》系列的第二季,讓美感和食慾在你的神經末梢遊走還不算完,另有深耕一地的《風味原產地》系列在騷動,今年這個系列走到了大多數閩南人可能都沒什麼概念的西北方向——甘肅。
《風味原產地·甘肅》
牛肉麵、麵筋、釀皮、土豆... ... 隨便點開一集都是碳水化合物的爆炸。不過這些根植在當地人家日常生活裡食物,還不止於嚇倒海旅君。
片中真正給海旅君「致命」一擊的,是一隻餅——一隻配色方案複雜程度堪比敦煌壁畫的月餅。
/ 甘肅 · 永登大月餅/
是做月餅還是畫敦煌?紅綠黃黑白五色聚齊
八月的甘肅瓜果飄香,乾旱少雨的隴中高原盛產胡麻,這種飽含脂香的油料糧作物不會放過任何施展拳腳的機會,包括在月餅裡。論甘肅的月餅,得看永登人的手藝。
和好了勁道十足的麵團,擀平後得用香氣深沉濃鬱的胡麻油層層打底,再讓玫瑰、紅曲、薑黃、香豆、胡麻輪番在夾層裡增加風味。
甘肅月餅並不甜,而且也還談不上鹹,只能說是「香」,香得一言難盡。
這猶如年輪般細膩的紋理分層,複合的香氣不斷碰撞勢在必行。
「香」還不是永登月餅的全部,它的體積才讓南方人肝顫,直徑足有半臂長,簡直是月餅中的「橫綱」級選手。永登先人難道有心等比復刻眼睛所看到的月亮,才將月餅做得如此碩大?雖然沒有成功,但是隔著屏幕都讓人感受到了誠意。
這樣西北式豪邁令人震撼,在我們這樣的南方人眼裡,「永登月餅」幾乎是「無福消受」的同義詞。
還是來點小巧婉約的月餅好了,喏,先去看看江浙的月餅就很好。
/ 江浙 · 鮮肉小月餅/
值得排隊一小時,燙嘴的小餅現吃最妙
走到江浙地界,腦子裡浮現的多是「精緻」、「溫婉」、「富庶」這樣的詞,套在江浙特有的鮮肉月餅上,一樣成立:精緻小巧,掌心可託;看起來溫溫柔柔的小胖墩兒,內裡藏著肉汁滿滿的豬肉餡兒,財不外露。
蘇式月餅雖說也分鹹甜兩派,不過值得排隊等候,再不由分說地趁熱現吃的排面,是專屬鹹派的鮮肉月餅的榮光,也是這月餅很難走出江浙的原因。
餅皮是鮮肉月餅的靈魂,水油皮疊著油酥皮,一層一等繁複堆疊,咬下去跟下雪似的那麼酥;
鮮肉月餅是烙熟的,看做餅師傅熟稔地拿著倆竹片,不斷翻動著餅鐺裡的小胖月餅。就像一場沒有盡頭的黑白棋,贏家就是一個個望「餅」欲穿的排隊之人。
蘇式酥皮月餅裡雖然也有甜口的,可在甜口月餅的大分類裡,能把全國人民的中秋食譜統一起來的,得數廣式月餅。
/ 廣東 · 「一統江湖」廣式月餅/
甜蜜到你心慌,鹹蛋黃最好的歸宿
你在全國都能找到廣式月餅的足跡,含水量少,含糖量高,不易腐壞,結構穩定,方便運輸... 這些都是讓廣式月餅能攻城略地的理由,更何況它還真挺好吃的。
經典的雙黃蓮蓉月餅,大概是廣式月餅中的集大成者:餅皮油潤而不失鬆軟;蓮蓉要慢慢「炒」制到綿密之至;加上鹹蛋黃的鹹香,一顆不夠貪心地再加一顆。
——粵菜的那股子精緻勁兒,廣式月餅裡全有。
和雲南以地利,用宣威火腿做月餅的意圖不同,廣式月餅有段時間的思路簡直是在「炫富」:海味滿滿的XO醬可以搭著牛肉入餡;鮑魚海參這種過年的盆菜陣仗也可以入餡;時髦洋氣的抹茶也可以入餡。
「什麼金貴就把它做成月餅」的那陣風潮,跟地域經濟的騰飛肯定是有關係的。在「貨通天下」的廣東,師傅們做月餅的思路也「浪」。月餅似乎成了「人情貨幣」,有排場夠體面才重要,好不好吃倒沒什麼人真的在乎了。
月餅的食用性和功能性的高度統一該怎麼達成?近年來咱們閩南人倒是摸索出一套可行的方案。
/ 福建 · 異軍突起大月餅/
小孩子才做選擇,閩南人說:「都要!」
終於從甘肅走回閩南了,那先從海旅君所在的廈門開始講吧。
2017年「秋藝雅集」上的巨型博餅
來自外省的小夥伴們,臨近中秋就興致勃勃,不為別的,就為博餅:「廈門中秋節的幸福感太直接了,有吃有玩,博餅的獎品實用得能省下小半年的日用支出。」
博餅博些生活用品的做法,不知是由誰家開始的。早先「博」的真心是「餅」,一套被稱為「會餅」的博餅專用餅。
象牙制的狀元籌
傳播得最廣的民間戲說裡,把「博餅」的專利權歸給鄭成功,說是鎮守廈門時為慰藉將士們的思鄉之情發明了這種遊戲;然而根據民宿學者們的研究,博餅應該是從一種叫「狀元籌」的骰籌遊戲演變而來,是桌遊可食用化的結果。不過這些都不會影響大家對博餅的熱情,只要一腳踏進八月初一,就能聽見擲骰子的熱鬧勁兒。
博餅以廈門主陣地,這習俗在閩南並不全境共通,可吃月餅總歸是躲不掉的。廈門原也是廣式月餅的陣地,不過近年來,情況悄悄發生著變化,一支神秘的月餅勢力在漳州崛起。
你看這餅比姑娘臉大
在甘肅有永登人做大月餅,在閩南有漳州人會做臉大的月餅。相傳雛形是開漳聖王陳元光的妻子為他做的行軍乾糧,你看這個餅它又大又圓,像極了愛情不像甜甜的月亮~其實福建各地,都有些名不見經傳的原生土月餅。不過大多原料質樸,好像不夠體面...?
福州土月餅
吃貨拍了拍自己聰明的小腦袋瓜,既然大月餅原料太質樸,那就給它來個洋氣的「版本升級」!近年來湧現的大月餅們的用料,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貪心!2015年,從一個叫「味back」的品牌開始,大月餅開始在網上,為閩南月餅勢力開疆拓土。
就單說味back的大月餅裡,有幾樣閩南經典必然出現:又松又香的檳榔芋頭,蒸熟了搗細膩絲滑的芋泥,加糖,要甜;麻薯是食物界口感大BOSS,得經過不知多少次的捶打,達到拉絲的效果,要Q;只有兩樣素還是太小氣了,鹹蛋黃和肉鬆被拉在一起,要有肉感。
還要避免傳統月餅「油大口重」的通病,減脂減糖。
——光看這食材,就能篤定,這會是一隻好吃的大餅。
不會吧,不會真的人為月餅爭鹹甜吧?
小孩子才做選擇,閩南人:「都要!」
想吃這麼有料的大月餅嗎?
守著TravelLab,下周有驚喜噢~
~ 來評論裡聊兩塊錢的 ~
你最喜歡/討厭的月餅
是什麼風格?什麼口味?
來給彼此種草/拔草吧!
撰文 / 阿北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