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據教育部發布《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2019年普通本專科招生914.90萬人,比2018年增長了15.67%。大學生入學人數逐年增長,意味著今後大學生就業的形勢會越來越嚴峻。
高等教育的普及,帶來的是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如果一位高中生學生在考上大學後,想畢業後更好地找工作,不能單單只靠一張大學學歷證書,最好要有對口專業的加持,這樣在競聘的時候增加優勢。
生物工程專業,院校招生人數下降
生物工程專業的本科生對口就業難,幾乎成為眾所周知的事情了。在2015年-2019年麥可思發布的《中國大學生就業藍皮書》中,生物工程專業就憑藉著就業率低、薪資和就業滿意度較低,成為不受青睞的專業之一。而且,從數據上來看,2016年以後,各院校生物工程專業的招生人數也在減少。可見生物工程專業人才趨於飽和。
如果高中生在報考專業的時候,想的是為了更好地就業,最好不要把生物工程專業當成是首選。因為,一般普通生物工程的本科生對口就業,都是在食品、製藥等行業從事著較為基礎的操作工作。想要在職業上謀求更好的發展,就只能繼續深造,才有機會在高校、科研機構、生物製藥企業工作。所以,生物工程本科生的發展非常有局限性。
化學專業,本科所學知識偏向理論
在眾多專業中,化學專業屬於基礎學科裡的專業,像這樣的專業畢業生,就業一直是比較難的。就拿《2018屆畢業生月收入較高的主要本科專業》的報告來說,數據顯示,畢業3年後月收入較高的專業前10名榜單裡,沒有化學專業的身影。
化學專業畢業的學生,收入低的原因,主要有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人數多。像一些綜合類大學、理工類大學、財經類大學、醫藥類大學等等,基本都有開設化工類相關專業。還有就是,化學專業的本科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偏向理論性的,畢業後難以實際操作應用。所以,該專業人才、就業崗位都趨於飽和,不建議報選。
歷史專業,就業面窄,行業用人趨於飽和
在教育部公布的紅牌專業(低就業率、高失業率、就業待遇低)中,歷史學生的畢業後,就業情況同樣不佳。最主要的原因是,歷史學就業面窄。相關專業畢業的學生,基本上只能考公務員、做歷史老師或者進博物館工作。但是,因為該專業文科類院校招生人數多,畢業後學生就業競爭就壓力大,有的工作崗位已經飽和。
【話題討論:你還覺得哪些專業不能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