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與人的通信正在向物物相聯、人機互動加速邁進。「得時則有勢,有勢則事成」,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通信企業唯有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才能加快轉型發展的步伐,在數字經濟浪潮中有更大的作為。
9月17日,以「5G賦能互聯,點亮未來之光」為主題的2020(第十七屆)北京網際網路大會在京都信苑飯店盛大召開。在大會分論壇「5G+智慧物聯論壇」上,分享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兼執行董事鄧浩嘉發表了主題為「聚焦5G促智聯萬物」的精彩演講,分享了萬物智聯和新基建方面的行業洞見。
趨勢一:萬物智聯、邊雲協同
近幾年來,物聯網快速發展,並與5G、人工智慧、雲計算、邊緣計算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合,產生「核聚變」般的作用,推動萬物互聯邁向萬物智聯。從「互聯」到「智聯」,雖然僅一字之差,卻代表了技術的劃時代革新。
那麼,萬物智聯的「智」是什麼?鄧浩嘉認為,「智」代表著雲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慧全面納入物聯網體系,將物聯網與AI和大數據深度融合,通過各類智能終端實現功能的疊加和豐富,為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提供便利服務。
因此,「邊雲協同」將是萬物智聯的未來。
趨勢二:數字「基」建帶來新機遇
2020年3月,我國出臺了「新基建」相關政策。其中,作為數字「基」建的領頭羊,5G對於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在鄧浩嘉看來,「新基建」就是以信息基礎設施創新監管方式、改造升級服務,以融合基礎設施優化資源配置和降低成本,以創新基礎設施推進民生保障、創新資源使用,統籌協調,全面提升政府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的治理能力。
當前,以數據驅動為特徵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推進,數據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在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生產關係變革中的作用愈加凸顯,從生產要素到生產力再到生產關係,全面系統的變革正在發生。
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重塑生產力,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產力是創造財富的能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基礎。數字產業化代表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和最新成果,數據驅動的新型數字產業體系正在加速形成。「可以看到,5G將帶來巨大的數字經濟市場空間。」鄧浩嘉表示。
「數據顯示,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10萬億美元左右,AIoT在智慧城市相關領域的市場規模約為9300億-1.7萬億美元。」鄧浩嘉分享道。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不計其數的智能設備正在遍及各個角落,一個萬物智聯的世界已經形成。
鄧浩嘉表示,在新的時代機遇下,分享通信正在快速布局智聯網,通過「ABCDEI+5G」賦能智聯網,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數位化水平。
要在智聯網時代擁有一番作為,除了仰望星空的夢想,還要有腳踏實地的行動。在產業方面,分享通信聚焦校企合作、工業網際網路基地、產業園區合作、創新中心、數據中心、產業基地等領域,聯合打造5G合作應用示範基地。同時加大對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大型數據中心、網絡安全、音視頻通信、物聯網作業系統等的創新布局,拓展5G應用,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更深層次看,在戰略規劃、產業布局的後面,是分享通信在技術方面的核心競爭力。那麼,分享通信的核心技術源自於哪裡?
「隨著應用場景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海量數據需要處理;為此,我們打造了自有的混合計算大連接平臺,提供海量數據處理能力。」鄧浩嘉介紹道。
混合計算大連接平臺,是一個開放平臺和生態環境,能夠解決雲計算、邊緣計算、家庭計算、個人計算的協議適配、海量連接等應用場景共性問題,促進各種應用場景簡易搭建、各種應用即想即建。
同時,分享通信還賦予了混合計算三個核心能力:算力自協同、算法自成長、場景自構建,使得混合計算能夠自適應不同的功能需求、自主搭建不同應用場景、自主配置不同物品連接流程、自如地滿足各行各業的需要。
為更好地建設物聯網體系,分享通信還自主研發了SIM OS系統,該系統專為物聯網而生,不僅可以服務移動通信運營商,還可以賦能物聯網生態、智慧城市和智慧衛星運營。
面向家庭用戶,分享通信重磅打造「家丞雲盒」,採用「邊緣雲」架構,利用創新的通信和數據安全技術,打造家庭數據管控中心,幫助客戶解決數據收集、數據安全存儲、數據分享等「痛點」,實現家庭和個人數據的跨設備、跨地域、安全便捷的管理。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包括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在內的新基建,勢必將在全球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實現智聯萬物,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創造社會發展新機遇、提供數字生活新體驗、實現智慧運營新模式、推動全球新發展是未來發展趨勢。「我真誠地希望大家可以『攜手共築智聯萬物,同心共創5G世界』。」鄧浩嘉最後倡議道。
END
作者:蔣雅麗
責編/版式:王禹蓉
校對/審核:範範
監製:劉啟誠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