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晚,泉州欣佳快捷酒店發生倒塌,受困人員70餘人,被救出40人。之所以引發關注是,是因為該酒店是當地安排的區級醫學觀察點,用來隔離從重點疫區來到泉州的工作人員。這起事故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反思呢?
這棟倒塌的大樓,沒有鋼筋混凝土的承重牆。在2017年也就是3年前,每一層還都是開闊敞亮的大廳,但後來要開酒店,於是拉來了水泥和磚塊,在4-7層砌牆,把大廳打成一個一個的小房間。經過一年的施工裝修,2018年6月酒店正開始營業,至今還不到2年時間。
除此之外,起初大樓在2-5層沒有地板,後來也加裝了地板。這些顯然都加重了大樓的承載重量,尤其是加裝隔間,無疑在原來的地基上增加了80個房間的重量。
2020年,隨著疫情蔓延,隔離觀察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防控手段。在市區內挑選一些經濟實惠的,對經營不會造成巨大衝擊的酒店作為觀察點是方法之一。可想而知,欣佳酒店所在大樓平時容納的人員數量要比作為觀察點之後要少很多。
在過去的兩年中,酒店並沒有出現重大的危險,但網絡中還是可以查到3次對欣佳酒店的處罰,原因都是沒有按照規定辦理住宿登記手續,因為管理不嚴才會有更多不符合登記要求的客人光顧,才有更多灰色收入。由此可知,這間酒店的生意並不興隆。
直到這次疫情,因為需要設立觀察點,來到泉州的人員被分散到各個觀察點進行隔離觀察。入住人員數量的增多,是壓倒這所大樓的最後一根稻草。可想而知,此前大樓的負重已經瀕臨極限。
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思:
第一:酒店裝修,由大廳改為隔間,承重增加,有沒有經過合理評估?
第二:三次處罰都是淺層的問題,為什麼沒有對酒店的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
第三:在定為集中觀察點之前,為什麼沒有對酒店進行系統檢查?
疫情期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減少出行減少聚集,結果事故出現後,很多人不得不又重新聚集,忙前忙後,這次事故到底有沒有辦法避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