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當前,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已經成為社區防控工作的重頭戲。但想要做好眾多返京外籍人士的防疫服務工作,首先要跨越的就是語言關。為協助一線防疫工作者克服語言障礙,北京市豐臺團區委聯合各高校成立了一支多語種翻譯志願服務隊,精準高效開展疫情防控語言翻譯工作。
來自北京語言大學英語翻譯專業的杜瀟穎是名1999年出生的「準00後」,也是一名豐臺團區委招募的疫情防控語言翻譯志願者。3月14日上午,在接到翻譯任務後,她立刻與大紅門街道時村社區防疫工作人員取得聯繫,遠程連線外籍人士,為他實時翻譯。「如何購買生活用品」「哪裡可以取外賣」「14天隔離期滿後該怎麼做」……這些問題和困惑都是外籍人士非常想了解的,杜瀟穎耐心地解答,一一給出專業翻譯。這位「翻譯官」贏得了社區防疫工作人員的肯定,更讓這些異國朋友感受到安全與 溫暖。
近日,由豐臺團區委啟動的語言翻譯志願者項目,根據主要疫區國家返京人員疫情防控需要,定向招募英語、義大利語、韓語、日語、波斯語5個語種志願者。招募消息一經發出,就得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4所高校老師和學生的積極響應,短短兩天,成功選拔招募28名語言類專業大學生志願者,其中包括精通波斯語的稀缺人才。有了語言翻譯志願者的支持,一線防疫工作人員在與外籍人士溝通中有了「同聲傳譯」,讓「外防輸入」更加精準、高效。
自隊伍成立以來,豐臺團區委積極與區外辦、區衛健委、區公安分局以及一線社區對接需求,建立語言翻譯志願者溝通群,防疫工作者可隨時向志願者們提問、求助。如今,豐臺區內多個社區及企事業單位都能享受到這項防疫語言翻譯服務,志願者通過電話、微信等線上服務方式,為有需要的基層單位現場連線,實現「點對點」翻譯,配合一線防疫工作者做好外籍人士有關疫情防控提示、信息登記、體溫監測等工作,化解雙方交涉困難、語言不通的難題。
戰「疫」攻堅,「語」你同行。充分發揮科技力量,還將為更多外籍人士防疫搭建語言溝通的橋梁。「請您外出時一定戴口罩。」來自英國的史密斯,正在手機微信上使用「疫情防控外語通」在線查詢系統,通過裡面的英文提示語句認真了解中國的防疫事宜。「疫情防控外語通」由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開發,面向在華來華留學生和外籍人員提供疫情防控和治療方面的語言服務。截至3月12日,該產品含有韓語(朝鮮語)、日語、波斯語、義大利語等14種語言,50個句子,分手機端、網頁端和卡片版,還有專門的中外語言場景對照視頻。
日常注意事項、入境注意事項、就診常用句……「疫情防控外語通」上都有涉及。比如「疫情防控外語通·診療用語」卡片版主要用於解決外籍人員診療過程中的醫患跨語言溝通問題,中外雙語對照,包括28條診療用語,幫助醫生快速了解患者的症狀、接觸史、病史和用藥史等。「今後,語種和句子數量還會根據國內外疫情最新形勢需要繼續增加。」該中心副主任田列朋說。
田列朋介紹,「疫情防控外語通」可根據不同需求靈活組合內容,可供醫療機構、教育機構、機場港口、航空公司、外交外事機構、海關、社區管理部門使用,也可以直接提供給留學生和外籍人士使用,為防止境外疫情輸入、繼續防控好國內疫情以及對外傳播中國抗疫經驗,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