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沒有什麼鐵飯碗
秦玉龍/文
鐵飯碗,顧名思義,飯碗乃鐵所鑄,堅硬非常,難於擊破。人們通常將其意延伸,指一個好的單位或部門,工作穩定,收入無憂。
這幾年,很多家長出於種種考慮,不再鼓勵子女去大城市或異國他鄉謀發展。於是,相當一部分大學畢業生回歸四五線城市或家鄉的小縣城,躋身到考編者大軍行列。
雖然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年輕人的職業選擇也很多元,然而,一年一度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考,依然是人們議論關注的熱點話題。在一些固有的觀念裡,體制內的工作不是木飯碗、泥飯碗,而是砸不爛、摔不碎的「鐵飯碗」。在一些經濟相對欠發達地區的人們看來,如果你有幸端上了這個飯碗,就意味著你這輩子吃喝不愁,衣食無憂,意味著你有可能從此將有機會步入仕途,奮鬥個一官半職,也好光宗耀祖……
說實話,人們眼熱那些端「鐵飯碗」的,認為他們是當今各階層各行業最受人「尊重」的職業,因為從你走上這個工作崗位的那天起,你就是「公家人」了。「公家人」是老百姓眼裡心裡真正的「精英階層」,是可以做大事的「能人」,是可以有「權利」為自己為家人為親朋為鄉裡謀福利的人,是走到那裡都會成為「座上賓」的人……
筆者有一個文友,他早年從師範院校畢業後,沒有像大多數畢業生那樣去教書,而是選擇進入了一個街道社區和幾個老太太一起掃小巷,發放避孕藥具,處理各家各戶的雞毛蒜皮,婆媳吵嘴,夫妻幹架。同學們頗為不解,問他為啥放著教師這麼好的職業不幹,窩在街道社區裡有啥意思?他笑而不答,好像很志得意滿的樣子。
若干年後,在一個朋友喬遷新居的宴席上,再次看到這位文友時,他已不是當年那個小辦事員了,已經成為某鄉的一把手了,理所當然是當天宴席上的「貴賓」,坐在首席,瀟灑面對眾星捧月的場面。宴席畢,我湊上前去和同鄉寒暄,方得知他這幾年是怎麼從一個街道辦事員努力奮鬥到現在「高度」的。
正如這位文友所言,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可以有很多選擇。早些年,「考編熱」折射的是一個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衡量的是人們的就業觀念和創業意識。隨著近年來幹部考核標準的逐步健全完善及相關規章制度的硬核執行,體制內工作人員和其他職業一樣,優勝劣汰已是必然現象,下崗、待崗甚至沒崗也不是稀奇事。如此看來,端「鐵飯碗」的人所面臨的壓力並不比端「木飯碗」「泥飯碗」的小。不信,你去問問那些已經端上「鐵飯碗」的「公家人」的感受。
有一位著名企業家表示,鐵飯碗的真正含義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
一位早年辭職去沿海地區自謀發展的朋友表示,體制內福利高,失業風險小,工作強度小,壓力小,這些都是老黃曆了。他當初辭職去南方,就是受不了晨昏顛倒的加班加點,心理壓力很大,導致嚴重失眠,甚至出現了抑鬱傾向。為了活得輕鬆自在,也為了換個工作環境,他才辭職去了南方。
當然,任何行業都有混日子的人,但如果你有夢想,有追求,想實現人生價值,在任何行業任何崗位上,都不可能輕鬆自在。只要你稍有懈怠,就有可能錯過機會和機遇。大企業的員工如此,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幹部職工也如此。
在他看來,那些把體制內工作視作鐵飯碗的人,基本上是不了解這個行業和崗位的局外人,也是缺乏上進心和創造力的人。以前,大學畢業生的首選是去外企工作,其次是自主創業,最後退而求其次才是去考編。如今,一些高層次人才把考編作為職業第一選擇,是一種家國情懷的體現。
前年,突聞那個已躋身縣城精英行列的文友也辭職了,驚問緣故,他笑而不語。如今,他回到生他養他的小山村,承包了幾百畝荒山,植樹造林,養殖土雞,閒來寫字畫畫,生活悠然自得。偶爾回城一趟,還不忘給昔日的朋友同事文友送一籃子土雞蛋……
作者/來源:秦玉龍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