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一首《明日歌》寫出了多少人在生活中的常態。我們在做一件其實並不太想做的事時,總是喜歡把事情拖到明日,也就是以後。「以後再說吧!」這句話我相信每時每刻都會有人說,可我們真的有以後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以後卻是無窮的。有時候我們必須幹一些我們並不想幹的事。
最常見的把事情拖到明日的就是還錢了,有人在向別人借錢時說:「明天還你,」或「下個月還你」或「等再說吧!」諸如此類的語句。他說的到是好聽,信誓旦旦,可當你明天真去和他要的時候他就又會說:「哎呀,今兒沒拿錢,就幾塊錢麼,我再給你去。」或者「真沒錢了,我明兒再還你吧!」等等,他們會有各種千奇百怪的理由來不給你錢再為自己開脫,這還是你去找他要的情況,你要是不去找他要,他就更不給你了。
其實他還巴不得你早點忘了不去找他要呢,一旦他開始拖,除非你毅力強,每天都去找他要,他才會煩而還你錢。但如果數目巨大,估計他就畏罪潛逃了。這種明日復明日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我們要儘快摸清一個人的性格品質,從而來判斷自己到底應不應該借錢給他,一旦借給了一個明日復明日的人,你的錢就多半要不回來了。
我們自己也應避免這個現象,像我們這種學生也喜歡在寫作業時明日復明日,總是把作業拖到最後才寫到最後的結果要不就沒寫,要不就草草弄了一份交了。這種現象在寒暑假最後一天尤為常見。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這個毛病,我們通常會在開學前最後一個晚上狂寫作業,這樣做的後果一般是因為沒寫完作業在開學後受老師的各種處置。這種現象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在假期中總是想「今兒太累了,明兒再寫吧!」正是這種明日何其多的心理把本可以分天完成的作業壓在最後,造成一個壞的結果。
從古至今,從中之外,基本上人人都會有點兒這樣的毛病,少數幾個沒有的就成了著名的偉人。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總都明日,以後,可到最後才知道其實根本沒有什麼明日,以後的。這是一個無限循環,時光流逝,歲月變更,時光匆匆,明日還有明日要幹的,今日事今日畢。
記憶裡有個小姑娘:她扎著兩個羊角辮,蹦蹦跳跳地向遠方,越來越遠,越來越遠……突然她回過頭,對著前方模糊的身影說:「姥姥,等我長大了,我就讓你過好日子,給你買好吃的……」
前方的那個身影看不真切,聲音也好似從遠方傳來:「好,好,姥姥等著。」夢突然醒來,周圍都是熟悉的環境,夢中的聲音縈繞在耳邊,我卻怎麼也記不起姥姥的臉。小時候,我總以為未來的日子還長,姥姥也會一直陪在我身邊,可現在,那些只是我以為罷了。那一年,我6歲,姥姥53歲。這一年,我17歲,姥姥53歲。她永遠地停在我6歲的那一年,我也再記不起她的臉,只記得,我曾對她許下的諾言,從來沒有兌現過,永遠也不能兌現了。
在我6歲以前,都是姥姥帶我,在我記憶裡,姥姥是個很能幹的女人,她做的飯菜比媽媽好吃,姥姥一個人操持著家裡的大小事,總是井井有條。那時候,姥姥是我最崇拜的人誰也比不上姥姥,媽媽也是。姥姥對我的教育,也是很周到,可以說,我現在身上大部分的優點都來源於姥姥。她從不溺愛我,總是告訴我:自己可以做的事情,絕不靠別人。因為如果那樣,自己就會很沒有用,姥姥待人溫和,鄰居們跟姥姥的關係都很好,我耳濡目染,也學練優寫,但遠不及姥姥。
是她告訴我用筷子要用右手,告訴我不隨便吃別人給的東西,告訴我自己的事情要儘量自己解決,還告訴我……我總是對她許下宏圖大志:「姥姥,等我長大了,我要帶你去月亮上看嫦娥姐姐,給你買好多好吃的,讓你過上好日子,給你買……」卻一個也沒有兌現過。我總以為,來日方長,總有機會,可後來,在她患上肺癌,就我遠去的時候,我才明白,哪裡有那麼多的來日方長?我的那些宏圖大志,到最後也不過是一張白紙。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間無情第一,它總會把你欠下的,變成還不起,直至最後,就連她的臉也再也記不起。原來,沒有那麼多來日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