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金鷹杯」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啟動

2020-12-09 騰訊網

以文會友,續寫兩岸同宗同文血脈深情;攜手同行,為蘇臺青少年打造文化交流盛會,共赴一場盛大的寫作嘉年華。在省臺辦和省教育廳的關心指導下,在前四屆成功舉辦的基礎上,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臺灣聯合報系聯合主辦,南京晨報和臺灣好讀周報以及江蘇省寫作學會聯合承辦,金鷹獨家冠名支持的第五屆「金鷹杯」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本月正式啟動。兩岸小選手將通過初賽、複賽以及兩岸同題決賽,互學互鑑,攜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徵文中的優秀作品將同時在南京晨報和好讀周報上發表。

名師矩陣

喻旭初

江蘇省特級教師,曾任南京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

祁智

江蘇省作協副主席、著名兒童文學作家

沈國芳

江蘇省寫作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江蘇省傳媒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朱萍

江蘇省特級教師、北京東路小學校長助理、全國寫作教學名師

賈卉

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學科帶頭人、拉薩路小學課程部主任

意義重大

為蘇臺青少年打造文化交流盛會

江蘇是對臺合作大省,兩地聯繫非常緊密,經貿合作成果豐碩,文化教育交流日益密切。2016年5月,由時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率領的江蘇新聞文化參訪團赴臺參訪,與臺灣新聞文化界人士開展廣泛深入的交流,並商籤相關合作協議。

2016起連續四年,在省臺辦和省教育廳的關心指導下,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與臺灣聯合報系共同主辦,南京晨報和臺灣好讀周報以及江蘇省寫作學會聯合承辦的四屆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成功舉辦。主辦方通過在全省範圍內網上徵文、名家講座、兩岸同題作文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數萬名兩岸青少年參與其中,並組織優勝者赴臺參加頒獎典禮,為蘇臺青少年打造文化交流盛會。活動以其創新策劃和重大意義,受到省委宣傳部領導的充分肯定。

大賽回顧

十餘萬兩岸青少年參與大賽

回顧四屆徵文活動,每年9月啟動報名後,有百餘所學校的數萬名中小學生投稿參賽,除了南京的孩子,還吸引揚州、泰州、蘇州、南通、鎮江乃至外省學子前來「應戰」。歷經複賽,選拔寫作小高手參加兩岸同時同題總決賽。活動特別邀請知名兒童文學作家、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江蘇省寫作學會秘書長以及臺灣大師級名作家等,組成陣容強大的專家組,評審作文,並給予熱愛寫作的同學們有針對性的指導。

2017年起,歷屆徵文大賽分別舉辦江蘇賽區頒獎典禮,並在春節前組織獲獎選手組成江蘇赴臺交流團參加頒獎典禮。兩岸獲獎小選手充分交流,共上創意寫作課及名家講座活動。南京晨報和好讀周報互登兩岸獲獎學生作文。活動全程統一主題、統一LOGO,高水平高規格運作,參與度廣,關注度高。

陣容強大

名家坐鎮指導

作為一次高規格的徵文活動,本次活動特別邀請著名作家和特級教師喻旭初、祁智、沈國芳、朱萍、賈卉,以及臺灣大師級名作家,組成陣容強大的專家組,通過講座、交流,結合徵文題目給予熱愛寫作的同學們有針對性的指導。

本次活動將統一主題、統一LOGO。徵文分組科學,命題嚴謹。整個活動期間,新華日報、南京晨報、交匯點客戶端、愛南京客戶端將全程追蹤報導。

特別榮譽

1、徵文中的優秀作品將同時在南京晨報和好讀周報上發表。

2、一批知名作家、特級教師、寫作學會專家將給同學們有針對性的指導。

3、活動期間,新華日報、南京晨報、交匯點客戶端、愛南京客戶端將全程追蹤報導。

報名看這裡

報名靈活:可學校推薦報名,也可個人自薦

本次徵文活動面向小學一至六年級,以及初中、高中學生。報名截止日期10月20日。活動諮詢電話:58682336。

南京晨報小記者學校,由校方組織報名,推薦優秀學生代表學校參與徵文。

喜愛寫作的青少年也可以通過自薦渠道參賽,提交優秀代表作一篇至郵箱cbxjzzw@126.com,題材、文體不限,郵件標題請標註「兩岸徵文」,並在文末備註作者學校、班級和聯繫電話。

賽程嚴謹:經3輪角逐,優秀獲獎者參加頒獎典禮

評委專家組嚴格審核作品,從初賽選手中遴選出優秀者,進入複賽。複賽分小學中低年級組、小學高年級組、初中組、高中組,一組一題。現場命題,限時寫作。進入複賽環節的選手,將頒發「第五屆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優秀獎」證書。兩岸決賽將於12月6日舉行,題目統一由臺灣專家命題,分組同上,一組一題。各組選出首獎及兩岸評審獎各1名(共4組),及一等、二等、三等獎若干,另設「最佳指導老師獎」。

第四屆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

初中組首獎

鼓樓實驗中學孫昕瑤:

只有努力是我能做的

孫昕瑤高高的個子,文靜內秀,並不會很主動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如果你和她靜靜地聊天,會發現,這是一個很有思想和主見的姑娘。正如她決賽獲獎作文中所寫:「去想是誰的問題是無解的,每個人都不覺得自己有問題。但是,只有努力是我能做的。所以,繼續努力吧,希望換來一個無憾的明天。」

班主任家訪,印象最深的是「書多」

班主任周芯羽從初一開始帶班,老師眼裡,孫昕瑤非常內秀。「我第一次去孫昕瑤家裡家訪,印象最深的就是,滿滿的書。這個孩子從小讀書很多很廣泛,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孫昕瑤是班級的勞動委員,這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職務,尤其是到了畢業年級,很多同學都很忙,下了課放了學急著走,而孫昕瑤需要溝通協調好大家的時間,確保班級衛生。「她話不多,但是認真負責,和同學的關係非常好,大家也配合她的工作。」周老師教英語,這也是孫昕瑤的擅長學科。「她情感細膩,語言能力很強,文科方面更加突出。"

閱讀涉獵很廣很雜,喜歡的會看很多遍

進入初三,功課越來越忙,孫昕瑤依舊可以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樂趣。「最近在看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因為閱讀理解練習中總會用他的作品,所以就比較感興趣。」從小喜歡看書的孫昕瑤自稱涉獵很雜,小學有一段時間非常迷動物小說,當時並不主流,甚至被認為是「沒用的書」。「我覺得看書是一種內心獲得,找到情感支持,找到精神共鳴,不應該是為了得到某個分數或者某種結果而去看的。」但事實上,這些年所有讀過的書,共同為孫昕瑤構造了她的文學素養,落筆寫作文時更多的素材、更多的觀點。「我喜歡的書,會反覆看,每一遍的感受都不一樣,有時遇到苦惱時,書中也會有答案。」

書法八級二胡十級,專注且有耐心

在徵文大賽中,孫昕瑤漂亮的書寫也給評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學時家門口就有個教書法的叔叔,我看著就覺得這樣的字好美啊,於是就和他學了。」練字一開始是一件枯燥的事,但是孫昕瑤堅持了下來,軟筆書法八級,並且也培養了她的耐心和專注力,從顏體到柳體再到王羲之的行書,孫昕瑤在練字的過程中,也對古典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除了書法特長,這個姑娘五年級時就考到了二胡十級。「我媽媽業餘愛彈鋼琴,所以從小我對樂器有興趣,真正開始學的時候父母讓我在鋼琴和民樂中選,我聽了一次二胡演奏就喜歡上,於是就選了二胡。」選擇很容易,真正堅持下來很不容易。「練二胡很苦,手非常疼,但自己選的,而且真心喜歡,就想取得一定的成果,至少能拉奏出好聽的旋律。」

父母工作很忙,支持孩子興趣

孫昕瑤的爸爸媽媽工作很繁忙,平時學習基本都是靠自己,但是家庭給她營造了一個很好的讀書環境。在爸爸的記憶中一直有一個很溫馨的畫面。「在她很小還不認字的時候,爺爺抱著她,一個字一個字指著讀繪本,偶爾不小心拿倒了,她就會很快糾正爺爺。」爸爸說,在學習上家長給不了實際幫助,更多的就是支持,支持孩子的愛好,疏導孩子的情緒。「她的作文一直還不錯,參加兩岸徵文大賽時和我們商量,我們也非常支持她去試一試。」

【寫作小經驗】

■ 課堂質量很重要

孫昕瑤喜歡文科,擅長寫作,這和老師的教課方式也有很大關係。「我們老師的課堂參與度很高,比如初三第一階段教詩歌,余光中的《鄉愁》,會讓我們自己學著仿寫,做成PPT,這個互動過程中,我們對文本本身的理解更加深入。」

■ 每周摘抄一兩句

進入初三,孫昕瑤的時間更加緊張,但她會堅持每周在自己的摘抄本上摘抄一兩句話。「可以是自己覺得很美的詩句,可以是某個文本打動你的話,記下來就是寫作的素材。」

第四屆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

高中組首獎

南京河西外國語學校相瑞嘉:

我不是「總在做題的人」

在相瑞嘉的獲獎作文中,她化身巴西總統發表對亞馬孫雨林大火的看法與觀點:「」被評委評價:作為一名高中生,可以站在國家總統的立場分析多方利弊,有理有據,有禮有節,非常不易。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相瑞嘉作文中展現出來的風採與素質,事實上與她一路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

性格活潑,上了臺也不怯場

「我比較活躍,性格開朗,從高一開始,學校的外語節、藝術節、辯論賽、演講比賽都積極參加,還是主持人!」相瑞嘉是個可愛的姑娘,說話語速很快,第一印象就是「這是個語言能力很強的女生」。果然,從小到大,相瑞嘉一直是很願意表達自己的孩子,上了臺也不怯場,幼兒園大班的時候開始學古箏,三年級就過了十級。高中學習很緊張,但是她並沒有讓自己成為那個「全部時間都在做題的人」,而是有張有弛,她認為,學習本身不僅僅是學科本身,綜合能力的提升才能讓自己未來成為更有價值的人。

喜歡辯論,具有批判性思維

決賽作文能夠獲得特等獎首獎,相瑞嘉覺得「也是巧了」,這種並不應試的作文題恰恰很合她的口味。「這個題目確實和我們平時的練習作文很不一樣,同一件事給了不同維度和立場的意見素材,然後再由自己選一個人物身份發表觀點,這不就是我們的辯論嗎?」小姑娘很開心,比賽現場看到題目的時候仿佛看到了知音。「我是校辯論隊的,代表學校參加了南京市中學生五四辯論賽,我是二辯。」相瑞嘉說,作為二辯,需要承接一辯的觀點,接受對方辯手的質詢。「我很喜歡辯論,培養自己批判性思維能力,教會我多角度多方面看待問題,有的時候,需要等待,才能真正看清一件事情的本質。」

擅長英語,刷美劇練語感

不僅僅是語文有特長,相瑞嘉的英語也非常突出,初中的時候獲得過全省英語類比賽特等獎,高中時獲得過希望之星南京賽區一等獎。「我很喜歡語言,學習語言也沒有什麼捷徑,就是要記要背,但是一旦你走進去,會被語言背後的文化深深吸引。」相瑞嘉學英語也有自己的一些增強興趣的小方法,其中最喜歡的就是「刷劇」。「美劇和英劇都是不錯的學英語的素材,我自己比較喜歡看《生活大爆炸》《唐頓莊園》《神探夏洛克》,還有神盾漫威系列的電影。」

熱愛閱讀,關注社會與人

在媽媽的眼裡,相瑞嘉最大的特點是「愛看書」。「從小就很喜歡看書,一路上的學校也都很重視閱讀,也讓她養成了很好的閱讀習慣。」相瑞嘉喜歡看小說和散文類作品,喜歡的作家會把他的大多數作品看一遍,例如東野圭吾。「很多人喜歡他的作品因為情節很吸引人,我除了情節,還特別喜歡他的小說中對社會現象的剖析,對不同階層不同境遇的人的關注與同情。」相瑞嘉還喜歡看王小波和馬爾克斯的小說,喜歡巴金和冰心的散文,而這些作品也潛移默化地成為了她寫作的靈感來源。

【寫作小經驗】

■ 首先要多看書

相瑞嘉覺得,寫作文就是一個厚積薄發、水到渠成的事情,看書是寫作的「捷徑」,在不能獲得很多實踐經驗的時候,需要通過大量閱讀給自己積累寫作的素材、文本的構架方法等。

■ 其次要多記錄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相瑞嘉建議,日常閱讀甚至是刷手機的時候,遇見那些打動自己的文本就應該及時記錄下來,可以作為未來寫作的論據、素材、抒情升華的句子。

第四屆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

小學低年級組首獎

曉莊學院第一實驗小學 李彥兮:

滿分作文的秘密

作文從未被扣過分是種怎樣的體驗?於金鷹杯第四屆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小學低年級組首獎得主、就讀於曉莊學院第一實驗小學的李彥兮而言,並不覺得特別,就像習慣於語數外常年300分。今天,記者帶你走近這個真正學有餘力的孩子。

談獲獎:用童話解釋人生哲理

李彥兮的獲獎作文標題是《八手怪賣氣球》。「從前,有一隻怪物,他不缺頭也不缺腳,長得非常像人,就是長了八隻手,所以人們稱他為『八手怪』。」在這篇看起來像童話的故事最後,當時三年級的李彥兮用了這樣一段文字收尾。「而敢於反抗暴力、追求自由的白氣球卻成為了氣球之王,和黃氣球們一起飄到了那溫暖的藍色國度……」

在兩岸徵文大賽評委、江蘇省特級教師朱萍看來,這道有難度的題目,恰恰考驗了低年級組小選手的想像力。「李彥兮另闢蹊徑,構想了一個八手怪的奇特故事。故事裡的白氣球渴望自由,並帶著眾多黃氣球飄到了溫暖的藍色國度。想像力豐富而獨特,語言生動又流暢」。

時隔一年再次回憶參賽體驗,李彥兮形容「拿到題目時感覺有難度」。小姑娘解釋,最後的結尾得益於平日裡閱讀了大量歷史書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和生活,然而黃氣球們卻不敢去追求,白氣球敢於追求自由,並喚醒了黃氣球們內心對自由的渴望,帶著它們一起飄到了屬於它們的家,溫暖的藍色國度」。

小姑娘坦陳,決賽結束後,內心是有點矛盾的。一方面覺得特別緊張,因為從全省選拔出的寫作小高手都在現場,那麼多人,總感覺每個人寫得都比自己好;同時又很激動,因為覺得自己寫作水平一直不錯,對獲獎抱有很大的希望。

愛學習:作文一直得滿文

李彥兮的自信來自於一直都優異的語文學科,尤其作文,從一二年級的看圖寫話,到三四年級考試中的作文,小姑娘開心地相告:「到現在作文還沒有被扣過分。」這樣的好成績並不局限於某個學科,上小學以來,她語數外三門均衡穩定,300分是常有的事。

「兩三歲時錄音機裡播放的唐詩,聽著聽著就會背了。」李彥兮的媽媽相告:「孩子從小記憶力好,上小學後尤其喜歡看語文書,低年級時語文課本上的課文,不管有沒有背誦要求,基本都會熟背。在課堂上的專注度也高,當堂消化吸收。」

曉莊學院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蔣樂萍從二年級接手李彥兮所在的班級。「這是個自己想優秀的孩子,記憶力好、閱讀面廣、情感細膩,表現得較同齡孩子更成熟,但寫作中又保持了童趣」。

李彥兮的父母都參與孩子教育,同時又尊重孩子的興趣。孩子喜歡寫字,就從大班時開始學習書法,如今軟筆書法已經通過九級,篆、隸、行、楷樣樣通。孩子體驗後不想上文化類輔導班,父母同意並配合,到四年級了仍未參加其他培訓。孩子愛玩,就每周末帶她去公園,進行各種戶外運動。「她玩什麼都會玩得很好,混在一群男生裡踢足球,也能踢得很棒。」李彥兮媽媽說。

讀歷史:已看完《史記》《資治通鑑》

學有餘力讓李彥兮有更多的時間用來閱讀,閒暇時的她總會不自覺地抱起書本,每天的閱讀總時長在兩個小時左右。

受爸爸影響,李彥兮尤其偏好歷史書,從一年級開始讀注音版《四大名著》,二年級更換為白話版。「其中尤其喜歡《三國演義》,刷了好幾篇青少年版的版本後,開始看原著。」小姑娘還讀完了青少年版的《史記》《中國上下5000年》《世界歷史》《資治通鑑》。

小姑娘還和大家分享了自己閱讀中的好習慣:拿起一本新書,會先把內容大概看一遍,然後再仔細看,精彩的地方會多看幾遍,她還特別喜歡先猜一猜後面是什麼內容,覺得特別有意思她還建議大家有計劃地讀書,讀完一本才開始讀第二本。

【寫作小經驗】

■隨時隨地記錄靈感

有靈感就記錄下來,口述給媽媽,請她幫忙記錄在手機上,生活中的吉光片羽都將演化為詩行文字。

第四屆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

小學高年級組首獎

南京育英外國語學校 楊鈺萍:

每晚都會做夢的故事家

金鷹杯第四屆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決賽環節,當時就讀於察哈爾路小學六年級的楊鈺萍同學,以一篇包含著濃濃中華傳統文化的《捨得》,斬獲小學高年級組首獎和兩岸評審獎雙料冠軍,這樣的殊榮,在全江蘇同齡孩子中獨此一份。獎項背後的小姑娘是個每晚都會做夢的故事家,她笑著說:「通過做夢創造故事,也是一個練筆的好方法。」

赴臺領獎被贊「大將風度」

時隔一年回憶寫作現場,楊鈺萍稱拿到這個題目時並沒有絞盡腦汁的思考過程。「當時正在讀林清玄、王守仁的書目,看到這個題目,一下子就想到了『捨得』,甚至有些興奮,感覺遇到了擅長的話題。」

「當時這樣理解這個題目的:白色氣球在一眾其他色的氣球中顯得特立獨行,有人可能覺得它象徵著童年、象徵著快樂,但在我的印象裡,這隻被放飛的氣球象徵的其實是自由,於是構思了一個自由和束縛的主題。」雖然寫作時感覺頗佳,楊鈺萍也客觀地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了評價:「並不算是特別高明,但勝在條理清晰、思想深刻,評委老師才會看好吧。」

兩岸徵文大賽評委、江蘇省特級教師賈卉在評審現場這樣點評楊鈺萍的作文:「一張圖片,一段時間,一間教室,一個思想,一個小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裡放飛了自己,貫通了歷史與自己,悟到了舍與得的辯證。讀到這樣的的文字,我想起最近在接觸關於深刻學習的一些文章,作為一個小學生,在作文中體現的領悟無疑是有深度的。與思想相比,文字還有點生澀,但通順明晰,因此不掩其光華。」

2020年初,楊鈺萍和獲獎代表一起赴臺領獎,在新北市政府禮堂舉行的頒獎典禮現場,頒獎嘉賓、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羅國俊先生點名盛讚楊鈺萍「大將風度」。

30分鐘寫600字作文

關於成績,楊鈺萍謙虛地說:「我並不是學習很突出的學生,作文也不是一直都能得高分。」她分析自己寫作亦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題目正好符合我長期以來的積累、契合價值觀,或者平日裡構思的幾個腦洞,那就會發揮得很好,一篇600多字的文章大概30分鐘就可以寫出來了,行文也會比較流暢。不幸遇到一個以前沒想過,又不太感興趣的題材,寫作過程就比較艱難。這是不太好的習慣,要及時克服」。

看似輕鬆的寫作背後是大量的積澱。楊鈺萍說平時常常發呆,留一點無聊空想的時光。「這時候腦袋裡常常會萌生幾個很新穎的腦洞、新鮮的句子,及時記在一個專用的小本子上,再找時間把它們拿出來練練筆。」楊鈺萍還吐露了自己的一個小秘密。「我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晚上還是經常會做夢。如果早晨醒來還能記得夢中的場景,甚至夢中的一些話,就會把這些場景及時記下來」。

閱讀讓自己一路向前

楊鈺萍說,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學校、老師和家人都給予很大的幫助。「比如瀰漫著濃濃書香氣的母校察哈爾路小學,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我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成長為一個熱愛讀書、寫作的少年。升入初中以來,發現身邊還有很多寫作很厲害的高手,更讓我堅定地認為:獲獎只代表過去的榮譽,更應當做一個向前、向希望看的人。」

小姑娘還有個喜好——在書架前亂逛。「我會尋找一些書名比較吸引自己的書,再從中尋找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書目,從而又發掘到新的閱讀方向,比如因《福爾摩斯探案集》而對懸疑探案類的書籍產生興趣,由此開始接觸東野圭吾的書。這樣的閱讀習慣,也幫助我用一個新的視角來看世界」。

「我還習慣於在閱讀中進行批註,第一遍是瀏覽整本書,屬於粗看;然後再精讀一遍,此時就要把自己感興趣的章節標出來;等到第三次、第四次甚至第五次重複去看時,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批註。當我們不停地再去翻看自己的批註時,就像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這本書,也會收穫一種完全不同的見解。」

【寫作小經驗】

■收集點滴創意,及時練筆

寫作需要主動出擊,如大量閱讀的積累,主動構思新穎的腦洞、新鮮的句子,捕捉生活中每一個鮮活的場景,不但要及時記錄下來,還要把它們當做練筆的素材,多想多練多寫,自然行文流暢。

相關焦點

  • 第五屆「金鷹杯」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盛大頒獎
    兩岸青少年徵文活動,既是對合作協議的推進落實,也成為蘇臺交流合作中的一大亮點。可以說,這是兩岸共同參與的寫作嘉年華,更是兩岸青少年以寫作為載體的一次互動交流活動。兩地青少年真正零距離接觸,揮灑青春、書寫夢想,這正是兩岸同文同宗、同根同源的生動寫照。五屆徵文大賽關注度與年俱增,收穫了社會各界好評,社會影響力顯著,孩子們受益良多。
  • 第五屆金鷹杯兩岸徵文大賽複賽題目權威解讀!
    賽事回顧陪伴大家四屆的「金鷹杯」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贏得良好口碑,讓一大批兩岸寫作小高手脫穎而出,站在更高的文化交流平臺上得到鍛鍊,收穫成長。2020年9月,第五屆「金鷹杯」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如約而至,面向小學、初中、高中學生徵集作品。相當數量的學校由校方組織報名,推薦優秀學生代表學校參與徵文。
  • @所有人 第五屆「金鷹杯」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決賽本周日開賽
    第五屆金鷹杯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決賽名單出爐!本次徵文大賽於今年9月正式啟動,11月15日,約3000名優秀小選手參與了線上複賽。經過評委專家組十餘天的仔細審稿,最終從複賽選手中遴選出優秀者晉級決賽。進入決賽者,將角逐此次大賽江蘇賽區特等獎、一等獎及二等獎。沒有入圍決賽的複賽選手,將分獲三等獎和優秀獎。具體獎項將在決賽後統一公布。
  • 兩岸同題,腦洞大開!第五屆「金鷹杯」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決賽在寧...
    中國江蘇網訊 以文會友,續寫兩岸同宗同文血脈深情;攜手同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創美好未來。12月6日,在省臺辦和省教育廳的關心指導下,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臺灣聯合報系聯合主辦,南京晨報、臺灣好讀周報和江蘇省寫作學會聯合承辦,金鷹獨家冠名支持的第五屆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江蘇賽區決賽在南京市金陵小學仙林湖校區舉行。
  • 首屆兩岸青少年好家風好家訓徵文大賽啟動
    原標題:青少年徵文大賽正式啟動「義方既訓·家道穎穎」首屆兩岸青少年好家風好家訓徵文大賽23日正式開始。據了解,本次徵文大賽緊扣「家風、家訓、家規」等主題,面向兩岸三至六年級小學生,初中、高中(中職)學校學生徵集文學作品。作品體裁為故事、討論、雜談、隨筆等。
  • 江蘇首屆兩岸青少年徵文活動:以文會友書兩岸情深
    中國臺灣網2月16日南京訊 以文會友,續寫兩岸同宗同文血脈深情。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由江蘇省臺辦、省教育廳指導,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與臺灣聯合報系共同主辦的首屆「南京晨報·聯合杯」兩岸青少年徵文活動成功舉辦。兩岸攜手舉辦徵文活動,在江蘇還是第一次。
  • 廣東惠州:第二屆「紅棉杯」全市中小學生徵文大賽啟動儀式
    ——「惠州文明、有你有我」全市中小學生徵文大賽在惠州博羅長城學校啟動,即日起至10月20日,全市在校中小學生均可參賽。為了進一步加強全市青少年文明建設,充分發揮全市廣大青少年創建文明惠州的生力軍作用,大力弘揚社會公德、樹正氣的文化氛圍,特舉辦此次徵文比賽,同時通過徵文形式給全市同學提供創作平臺,提高學生文學修養,鍛鍊學生寫作能力,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 首屆河北省青少年科普徵文大賽頒獎典禮
    2020年7月15日下午4時,在河北美術學院報告廳進行了首屆河北省青少年科普徵文大賽頒獎典禮暨第二屆河北省青少年科普徵文大賽啟動儀式 由河北省科普作家協會主辦的「首屆河北省青少年科普徵文大賽」於2019年底舉行,大賽覆蓋了我省五個地市,近30餘所中小學參與其中。
  • 激揚文字、放飛夢想 第五屆「二中·半島杯」學生記者徵文大賽正式...
    12月5日,由青島二中教育集團、半島傳媒、青島市作家協會、青島盟諾學校聯合舉辦的第五屆「二中·半島杯」學生記者徵文大賽正式啟動。本屆大賽繼續設中英文兩個組別,半島都市報官微、半島新聞客戶端也同時開放了網上報名、投稿埠,大賽猶如冬日裡的一股暖流,再次掀起了島城學子文學的夢想和創作的激情。
  • 報社動態丨首屆兩岸青少年「好家風 好家訓」徵文大賽揭曉
    義方既訓·家道穎穎「好家風 好家訓」徵文大賽圓滿結束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大力倡導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引導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維護血脈相連的同胞情,發揮好家風、家訓、家教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由語文報社、福建省平潭社會事業局、前鋒日報(臺灣)和福建省平潭融媒體中心聯合主辦,福建省平潭兩岸國學中心、福建省平潭進修學校以及平潭時報承辦的「義方既訓·家道穎穎」首屆兩岸青少年好家風好家訓徵文大賽於7月23日正式開啟。
  • 兩岸徵文大賽總決賽頒獎禮在臺灣舉行,南京這個三年級小丫一人獨獲兩項大獎
    2月4日,兩岸徵文大賽總決賽頒獎典禮在臺灣舉行。南京晨報副總編輯仲曦、首席記者孫文帶領獲獎的19名南京學生代表赴新北市參加了頒獎典禮。南京市金陵小學三年級學生侯歆瑜一人獨獲兩岸首獎和兩岸評審獎,這是此次徵文比賽的最高榮譽。南京晨報赴臺交流團合影留念,二排右一為聯合報社長項國寧。
  • 第四屆龍少年文學獎 40名兩岸青少年獲獎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龔小莞)昨天上午,2017年第四屆龍少年文學獎頒獎儀式在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上舉行,40名兩岸獲獎代表領取了獲獎證書和簡繁體獲獎作品集,其中16人來自臺灣。
  • 第四屆龍少年文學獎在廈舉行 40名兩岸青少年領獎
    廈門晚報訊(記者 龔小莞)昨天上午,2017年第四屆龍少年文學獎頒獎儀式在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上舉行,40名兩岸獲獎代表領取了獲獎證書和簡繁體獲獎作品集,其中16人來自臺灣。據了解,「龍少年文學獎」是大龍樹(廈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臺灣龍圖騰文化有限公司共同發起,兩岸青少年共同參與的文學創作交流活動。自2014年首屆起,每屆圍繞一個主題,面向兩岸青少年徵文,並評選出一、二、三等獎。今年,「龍少年文學獎」徵文從覆蓋面到參與人數均突破歷史,收到的兩岸中學生來稿9138篇。
  • 《中國校園文學》第五屆小作家杯及第三屆教師文學作品徵文公布...
    [摘要]第五屆小作家杯全國中小學生徵文共收到參賽稿件16萬餘篇,經過評委們公正公開公平的評審,共選出三等獎水準以上稿件62篇,其中特等獎3名,一等獎10名,二等獎15名,三等獎34名。 《中國校園文學》專家座談會暨第五屆小作家杯、第三屆教師文學作品徵文終評會在京舉行(附獲獎名單)
  • 2017海峽兩岸青少年「漂母杯」母愛·愛母主題 散文詩歌大賽
    2017海峽兩岸青少年「漂母杯」母愛·愛母主題散文詩歌大賽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漂母是秦漢之際淮河邊上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以漂洗絲絮為業,在韓信少年困苦時給予了慈母般的關懷,慷慨分食與他,並激勵韓信奮發圖強。
  • 《中國校園文學》第五屆小作家杯、第三屆教師文學作品徵文終評揭曉
    《中國校園文學》專家座談會暨第五屆小作家杯、第三屆教師文學作品徵文終評會現場會議由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新任《中國校園文學》主編張亞麗主持《中國校園文學》第五屆小作家杯、第三屆教師文學作品徵文終評會評審團《中國校園文學》第五屆小作家杯、第三屆教師文學作品徵文終評會評審團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高洪波回顧了《中國校園文學》的權威性和歷史性,回憶了當年由李鐵映的老師韓作黎發起並得到李鐵映熱情支持進而創刊的歷史。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第五屆「夏青杯」朗誦大賽即將啟動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連續四屆成功舉辦「夏青杯」朗誦大賽的基礎上,將於2017年1月啟動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五屆「夏青杯」朗誦大賽。現將大賽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主辦單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二、大賽賽程:2017年1月至10月三、比賽項目:本次大賽設立朗誦和影視劇角色配音兩個比賽項目。四、大賽組別:大賽分成人組和青少年組。
  • 「民族心、中華情」兩岸四地青少年徵文演講比賽在澳門舉辦
    「民族心、中華情」兩岸四地青少年徵文演講比賽在澳門舉辦 2019年07月21日 20:1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發)  中國臺灣網7月21日訊(特約記者 巫桐) 7月19-21日,由澳門辛亥﹒黃埔協進會聯合兩岸四地相關團體舉辦的2019年(第十三屆)「民族心、中華情」兩岸四地青少年徵文演講比賽在澳門成功舉辦。
  • 2020寧夏全國科普日暨第五屆寧夏青少年科學節啟動
    9月19日,2020年寧夏(銀川)全國科普日暨第五屆寧夏青少年科學節主場活動在寧夏科技館啟動。銀川地區的科技志願者、學會科技志願者、新消息報小記者代表、部分社區居民、中小學生代表及寧夏科協幹部職工2000餘人參加了當天的活動。
  • 「六·五」環境日武漢市舉辦青少年環境繪畫徵文大賽
    原標題:「六·五」環境日武漢市舉辦青少年環境繪畫徵文大賽6月5日第45個世界環境日,為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廣大青少年的環境保護意識,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環境行為規範,促進武漢市的生態文明建設,武漢市環保局、市教育局聯合在漢陽鍾家村小學舉辦了「2016年武漢市『六·五』環境日青少年環境繪畫徵文大賽」活動。同學們用手中的畫筆展示著自己的繪畫才能,用繪畫和文字記錄下自己對美好環境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