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者,別讓自己孤獨

2020-12-11 阿里云云棲號

作者 | 溪洋來源|阿里巴巴雲原生公眾號

「社會之所以能夠運作,並不是人類有意使然,而是因為它是進化過程中出現的人類秉性。確切地說,它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_——《美德的起源》馬特·裡德利_

所謂「助人者自助」,或許協作、互助這種能力就是我們為了滿足人類與生俱來的一部分「個體私慾」而進化來的,讓自己和他人都能從中受益。 在開源社區中,這一點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開源」本身就是一個社會性事件,它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協作以及由協作帶來的創新。特別是隨著雲原生成為大勢所趨,企業 IT 技術體系越來越朝著原生化、標準化的思路演進,這些都推動著開源來到一個新的黃金年代。

不得不說,今天的開發者是幸福的:雲讓基礎設施使用起來像水、電一樣便利;雲原生將分布式的應用門檻不斷下放;開源社區幫助開發者找到各種為自己所需的基礎軟體。剩下的,就是需要開發者自己去思考如何利用好這一切,比如通過主動融入更大範圍的學習、交流、溝通圈子,以及藉助開源社區的能力等方式,讓產生於開發者群體中的「分布式」和「社交方式」的決策形成事實標準,進而讓每一位開發者自己成為推動技術發展浪潮的主角。

OAM 社區 Maintainer Roy:我和社區一起成長的那些事兒

幾天前,我們和開源的雲原生應用標準定義與架構模型 OAM(Open Application Model)社區 KubeVela 項目的新晉 Maintainer —— Roy 進行了一次對話。現在的 Roy 是韓國漢陽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的一名在讀研究生,一位陽光大男孩兒。當被問及平時有哪些愛好時,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了「寫代碼」和「跑步」。

Roy

GitHubID:@captainroy-hy

從 OAM 剛發布開始,Roy 就投入了積極的貢獻。作為全球首個定義雲原生應用標準與架構模型的項目,2019 年 10 月開源的 OAM 和 Roy 一樣,都是年輕而快速生長的:年輕的 OAM 在今年鋒芒顯現,被評選為「2020 年度十大開源新銳項目」;年輕的 Roy 憑藉自己的貢獻成為 OAM 核心實現 KubeVela 項目的核心 Maintainer,需要從更加全局的視角幫助項目發展。

我們向 Roy 了解了他成為 Maintainer 的心路歷程,並且從中得到了一些關於如何看待開源精神、貢獻社區以及對 OAM 的理解等問題不一樣的答案。

「發現 OAM 源於尋找雲應用模型落地方案」

Roy 在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是「雲計算與雲應用編排」,解決的問題是幫助應用開發人員屏蔽掉由底層基礎設施帶來的複雜性和差異性,使他們更好地運用雲平臺上豐富的應用管理能力,來構建和編排規模龐大且複雜的雲原生應用。這在現階段是非常具有挑戰的一個課題。

隨著雲原生領域的迅猛發展,開源社區也湧現出了許多與之相關的開源項目,Roy 會經常關注一些雲原生相關的開源項目。在他看來,OAM 的價值在於以一個俯瞰整個雲原生領域的視角,通過建立全新的應用定義與交付模型,在應用層提供了一個用於構建和交付雲原生應用的標準規範,這給過往一直專注於基礎設施層的雲原生領域開闢了全新的前進方向。

因為看到 OAM 實現的目標和自己的研究課題非常接近,加之有阿里巴巴、微軟這樣的大型企業背書,再加上自己對 OAM 社區核心初創成員過往開源經歷的「背調」,Roy 逐漸建立了對 OAM 的信任,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跟隨」。

「第一次貢獻與代碼無關,但很重要」

Roy 對 OAM 的貢獻是從翻譯 oam-spec 的英文文檔開始,「當時我在 Issue 裡看到有開發者提出了這樣的需求,在孫健波老師的牽頭下就著手開始翻譯。這個過程對我理解 OAM 的幫助很大,因為我需要將說明從頭到尾完整地學習一遍」。

除了翻譯文檔,Roy 還介紹了很多除了寫代碼之外的社區貢獻方式,比如:

在社區裡提問題,甚至是提出對現有功能的質疑和吐槽,這些可以讓項目成員更好地了解如何幫助用戶;回答其他成員的問題。如果你發現有的問題需要一遍遍地回復,就可以編寫或者更新 FAQ 文檔,以便給有相同問題的人員隨時參考;提供實踐 OAM 的具體場景以及遇到的問題,基於具體場景的實踐問題可以幫助社區快速定位用戶需求;提出新功能設計的想法,希望項目在未來具備什麼功能、為什麼需要該功能、初步實現思路,等等,都可以在社區中提出來,你會發現其他人也有類似的痛點,最終社區可能會推動實現這一新功能;幫助項目進行教育和推廣。你可以通過任意方式的分享去幫助 OAM 教育和影響用戶,比如在用戶群中討論、撰寫案例和博客文章等。「OAM 是一個新項目,大家可以做出的貢獻很多。其中,代碼是一種重要的方式,但絕不是唯一的,你總能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參與到社區中來,而且一定會從給社區的貢獻中收到回饋」,Roy 說。

「作為學生開發者,我是如何快速融入 OAM 社區的」

Roy 現在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投在 OAM 項目的維護上。支撐他可以這麼做的原因除了還在學校、時間比較自由之外,還有兩個非常強的動力:一是通過參與 OAM 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不斷增長;二是看到自己參與的項目真的能幫到很多開發者,並且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用起來,可以收穫滿滿的成就感。

但作為一名在校研究生,一開始想要融入這樣一個偏向工程實踐的社區並不容易。缺少雲原生領域在業界的實踐經驗、對一些成熟項目的知識盲區,對 Roy 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曾經有前輩向我介紹一個出現在生產環境中的問題,因為包含很多術語,一開始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說什麼。直到他們給到具體的例子,甚至把代碼都貼出來才能看明白。對實踐場景的不熟悉,很容易導致我對功能需求的認識出現偏差。」

然而這些挑戰也恰恰是 Roy 希望通過社區補齊的能力:「社區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實踐,這和你自己去學習課程、閱讀教程完全是兩個概念。」

在開源中持續學習為了克服這些困難,Roy 首先是 Push 自己去學習和摸索相關的基礎知識。雲原生本來就是一個比較新且綜合的領域,就拿 Kubernetes 來說,涉及的知識點、功能點非常多,有著不低的學習門檻。Roy 和我們分享了他利用開源社區進行學習的一些經驗:「首先我會通過開源社區去學習並整理出一些官方最權威的文檔,同時會看一些成熟的基於 Kubernetes 的開源項目。因為這些項目在落地過程中被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了相對成熟的實踐參考,當我們遇到相似問題時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學習對象。」

通過交流補充實踐向社區裡的前輩們請教,是 Roy 補齊自己實踐短板最有效的方式:「在社區中,我有機會和許多技術能力很強的前輩交流,比如和阿里雲高級別的技術專家直接溝通,這對我來講是非常寶貴的機會」。他認為社區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溝通交流,不要「閉門造車」。只有大家對同一個問題有了相同的認知,並且對解決方案達成一個初步的共識之後,再去動手寫代碼,才是社區裡協作解決問題的高效方式。

「成為 Maintainer 的過程,讓我對 OAM 的理解更完整」

從實際參與社區到晉升為 Maintainer,Roy 大概經歷了四、五個月的時間,幫助 KubeVela 完成了不少 Feature 的具體實現,得到了項目創始團隊和現有 Maintainer 的認可。通過這些工作,讓 Roy 自己也對 OAM 「以應用為中心」的理念有了更完整的理解。在他看來,OAM 的出現及其目前的成績,是雲原生領域自然發展進程中的一個必然:

「雲原生發展到現在,特別是 Kubernetes 出現以來,可以說經歷了一個野蠻生長的階段。它提供了高度可擴展的能力,讓大家可以把幾乎任意形式的軟體都集成到這個平臺上來。這一方面促進了 Kubernetes 和雲原生的發展、繁榮,但也使平臺上的應用管理變得非常複雜。」

作為一個一直關注云原生和 Kubernetes 領域的開發者,Roy 認為過往的開源項目基本圍繞基礎設施層,而 OAM 第一個提出了「以應用為中心」的理念,並且在不久前通過 KubeVela 的開源,將 OAM 的模型和 Kubernetes 運行時以更貼進 PaaS 平臺用戶和 PaaS 平臺構建人員的方式,進行了完整實現。

「成為 Maintainer 對我來說是一種認可,也需要我承擔更多的責任。未來,除了更多地傾聽社區反饋、不斷增強 OAM 及其子項目的能力之外,我也會向更多的開發者去普及 OAM 和相關開源項目的理念,幫助用戶更快上手實踐 OAM,就像孫健波等前輩做的那樣」,Roy 表示。

「希望和更多開發者共建『應用管理生態」

談及對於 OAM 項目未來的發展,Roy 最希望的就是能夠推動「下一代的、完全開放的應用管理生態」的逐步成熟。他認為 OAM 的發展,包括 KubeVela 的開源,已經搭建好了一個標準的雲原生應用平臺框架,這個框架具備高度的可擴展性和靈活性,對用戶也非常友好,提供了不少開箱即用的應用管理能力,而更重要的是,這個框架還給了整個社區一個「一鍵組裝」雲原生生態能力成為 PaaS 的最佳路徑,這樣一個完全開放的、基於雲原生社區能力的應用管理生態,其實已經初見雛形。

這次聊天最後 Roy 表達了這樣的期待:「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到 OAM 社區尤其是 KubeVela 項目中,一起去建設這個日趨繁榮的應用管理生態,讓越來越多的平臺團隊能夠快速輕鬆的構建出強大而功能豐富的 PaaS,讓應用開發人員真正享受到雲原生帶來的美好體驗。」

後記

「個體私慾與互助並非絕不相容」。

在和 Roy 聊完天后,我們對「開發者」、「開源社區」和「市場」之間的互相成就,有了一次非常直接的體會:開發者的貢獻成就開源,開源推動技術發展成就企業,而企業又給開發者帶來了更多的便利。

所以開發者,別讓自己孤獨,這是一種美德,也能很好地幫助到你自己。

本文為阿里雲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獨立開發者如何擺脫孤獨綜合症
    如今,許多人都習慣在大公司工作,即周邊圍繞著各種各樣的同事不斷地提出各種新理念,並進行廣泛的交流,但是大多數獨立 開發者仍然選擇待在自己的房間或車庫中安心工作(很多獨立開發者都租不起一間屬於自己的辦公室)。而對於我們這些在家辦公的人來說,總是很容易患上獨立開發者孤獨綜合症。 不過請不要為此焦慮,我將在此分享一些有益的內容幫助你逃出這種心理深淵並回歸人類文明。
  • 送給孤獨症兒童的禮物
    4月2日是「世界孤獨症日」。4天前,十幾位獨立遊戲開發者聚集在一起,為孤獨症人群組織了一場48小時的Game Jam。對於他們而言,這也是一次學習孤獨症知識的課程——1小時「培訓」,48小時「實踐」,這些遊戲開發者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在座各位都是獨立開發者,心中有愛和力量,希望我們發揮自己的力量,為孤獨症點燃一束光。」
  • 孤獨的人,別再熬夜了
    你把期待都丟到了夜裡,特別是一個人的時候,你希望自己不要那麼孤獨,你希望自己在想念一個人的時候,也能夠以同樣的方式被別人想起。你期待一個電話,一條信息,亦或只是一個無釐頭的表情包。你知道嗎?夜晚最難熬的,不是無聊到不知道幹什麼的時候,而是你從來都不被別人想起的時候。
  • 觸樂夜話:Game Jam與孤獨症
    我們跟著這些獨立遊戲開發者一起度過了48小時,在這段時間裡,他們要為孤獨症人群以及想要了解孤獨症的大眾做出遊戲,而我們要記錄下這個過程,以及那些在遊戲之外的故事。孤獨症是一個十分嚴肅的主題,所有人在面對它時都顯得小心翼翼。
  • 心理學:別害怕孤獨,孤獨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在孤獨中,有時低落的情緒會營造一個棄之的悲憐的境地,每走一步都舉步維艱悲憐了自己,悲憐了世界。而孤獨幫助我們理解生活,發現人生的本質。情緒有好有懷,低落會不分場合地襲來,孤獨就是讓我們看到自己變化的內在世界,而無聊的人卻習慣逃避孤獨。
  • 孤獨傷感迷茫失望的句子,致心累的自己
    四、別把自己幻想的太重要,先想想別人憑什麼一定要懂你,憑什麼又一定要對你好。 十二、 喜歡孤獨,是因為等那個人,又不知道錯過那些人。最後才發現自己在等孤獨。
  • 嬰幼兒患孤獨症的早期信號 媽媽別忽視
    嬰幼兒患孤獨症的早期信號 媽媽別忽視時間:2017-02-28 10:31   來源:媽媽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嬰幼兒患孤獨症的早期信號 媽媽別忽視 兒童孤獨症又稱孤獨症、自閉症,起病於嬰幼兒期,多見於男孩子。
  • 孤獨的人,別晚睡
    夜已經很深了,萬家燈火被攔在厚重的窗簾之外,房間裡靜的只聽得到自己的呼吸聲。黑暗像一隻無形的手扼住你的思緒,你覺得孤獨至極,世界浩渺,別人的身邊總有人陪,唯獨你,寂寞如雪。這樣的次數多了,你便開始明白:沒有人會永遠陪著你,人生來來去去是常事,最終的結果無非是與孤獨的自己和解。也許你已經發現了,孤獨是晚睡,總是更容易想起傷心事。
  • 人民日報評論員隨筆:別讓手機成為「孤獨手雷」
    「仿佛,能聽到一種叫做『孤獨』的草木,在周圍生長的聲音」。低頭之際,指尖的喧譁,替換了現實生活中的噓寒問暖和溫情問候,遺留給他們的,就只剩下了孤獨。   其實,孤獨的又何止是親朋父母,更包括玩手機的自己。正如一句歌詞所說的:「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 人害怕的不是「孤獨」,而是孤獨時遇到的「真實的自己」
    「孤獨不可怕嗎?」想想自己曾經也有過因為「孤獨」而感覺快要窒息的經歷,確實並沒有太多底氣在這裡大放厥詞的說「孤獨並不可怕」。而這樣輕率的判斷,也是對那些曾經因為「孤獨」吃過苦、受過傷的朋友的不尊重。所以你說,這時候究竟是孤獨本身自帶「可怕」屬性,還是孤獨對我們造成何種影響,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呢?在剛剛我們提到了這樣一句話「每個人的回答都在字裡行間透露著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及對自己和自己未來的期許」,我覺得它用在這裡也非常的合適。
  • 孤獨症誤區:了解孤獨症,別再說孤獨症就是孤獨引起的了。
    孤獨症,從字面上看貌似是由孤獨引起的一種症狀,那事實確實是這樣的嗎?從定義上看,孤獨症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育障礙、興趣狹窄和欣慰方式刻板,多數患者伴有精神發育遲滯。因此,如何正確認識孤獨症,儘早進行醫學幹預,是家長的一種責任與擔當。
  • 希望孤獨的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消除孤獨的方法
    昨天我關注的公眾號,推送了一條「我把微信通訊錄翻了一遍,沒找到可以說話的人」這條消息,歐文將孤獨分成了三類:第一類是「人際孤獨」,第二類是「心裡孤獨」,第三類是「存在孤獨」。細細看完全文以及留言,才真實知道現在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孤獨了。
  • 你感到孤獨嗎?談談我自己是怎麼和孤獨相處的
    誰一個人坐著,一個人睡覺,一個人走路,誰充滿活力,一個人抱著自己,你會在森林的孤獨中感到愉悅。其他人則喜歡獨處,當他們遠離同胞無休止地交談時,他們在孤獨中更好的成長。不幸的是,在現在的社會,孤獨是痛苦的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例如精神疾病和成癮。因此,我認為人們知道如何獨自度過時間非常重要,以一種健康的方式而不是將其視為一種懲罰,而是作為一個人成長的機會。因此,我試著安利四種我自己與孤獨的相處模式。
  • 「流蘇」答應我,別便宜任何一個男孩子,自己孤獨終老好嗎
    別著急,總有一個男孩子會手捧一束花走到你面前然後溫柔地對你說:「不好意思,讓一下」。答應我,別便宜任何一個男孩子,自己孤獨終老好嗎?Promise me, don't cheap any boy, oneself lonely end all right?我是一個高冷的人,我那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高冷氣息,讓我得了風溼性關節炎。
  • 享受一個人的孤獨:活出自己
    偶然間,看到圖書架上放著一本劉同寫的書——《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有一段題記:也許你現在仍然是一個人下班,一個人乘地鐵,一個人上樓,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發呆。然而你卻能一個人下班,一個人乘地鐵,一個人上樓,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發呆。
  • 孤獨患者丨孤獨的人真的很可恥嗎?
    ——山本文緒」孤獨成為常態的原因▽據調查近80%的人至少偶爾會感覺到孤獨超過70%的人認同圖源pexels接下來需要尋找自己興趣所在點>當你在生活中找到能夠吸引自己注意力的事物那麼心情會由此變好狀態也會精神飽滿熱愛是孤獨最懼怕的武器
  • 看透心,認清人,你再孤獨,也別交往這五種人!
    但你的善良,要看對誰,別給錯了人,否則寒了自己的心。與人交往,靠真心相待。做人,要清清白白,對得起別人,還要對得住自己。誰都不比誰矮一截,別卑微到塵埃裡,別委曲求全。「鳥擇高枝而棲,士擇明主而仕」。如果沒有遇到合適的人,寧願一個人孤獨著,也不要去交往。
  • 怎樣預防孤獨症 孤獨症症狀別忽視
    孩子患上了孤獨症,這對於孩子的生長發育與未來發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對於孤獨症疾病爸爸媽媽一定要多加注意,積極的幫助孩子預防。孤獨症是一種孩子孤獨症,屬於精神科的一種疾病,家裡有孩子患上了孤獨症,對於家人來說是很不幸的一件事。孤獨症無法治癒,只能長期的進行康復訓練。怎樣預防孤獨症?孤獨症的表現有哪些?想知道的話就請看下文吧!
  • WAVE SUMMIT+2020深度學習開發者峰會報名啟動
    開發者的狂歡日!AITISA、LF AI & DATA 基金會、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還將聯合為飛槳社區核心開發者們頒發「PPDE 飛槳開發者技術專家」證書。第一,「我變強了」,年輕程式設計師掃碼一下(很快啊),就看到了自己脫髮後的樣子,面對這樣的互動,在場開發者估計也只能感嘆一句「人艱不拆」……第二,在生態夥伴展區,大會還邀請了不同行業多個生態夥伴,展示了豐富多樣的落地場景,讓開發者們面對面感受產業智能化。
  • 品味孤獨,讓你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三毛說,我們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價值,過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裡的參與。於是,孤獨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們惶惑不安。其實孤獨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難以忍受。在孤獨中,可以更好地成長。01、選擇孤獨,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2月15日,方艙醫院內的考研哥上了微博熱搜。他是一名大三學生,邊治療邊複習考研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