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有時候「寫詩」與「寫文」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寫景、記事、狀物、抒情是寫作的關鍵,同樣也是古詩詞的核心。讀詩的同時,更要理解詩。這樣,隨著對詩詞的學習,自己的寫作水平也會逐漸提高。
如何通過學習古詩,來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今天,晨覽作文來教你如何將「古詩」與「寫作」結合在一起,跟著作者的思路進行思考和創作!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低頭思故鄉
舉頭望明月
疑是地上霜
主句剖析
床前明月光 / 你的所見和所聞
疑是地上霜 / 你的感覺和反應
舉頭望明月 / 你接下來的行動
低頭思故鄉 / 你的體會與思考
從看見(床前月光),到感覺(疑是),再到行動(舉頭望),最後是自己的感悟與思考(低頭思),這一連串的描寫,涉及到了場景、心理與動作,是一套較為完善的寫作思路。
另外,後兩句,「舉頭」與「低頭」這一進出結構,銜接了「明月」與「故鄉」,通過對月夜場景的渲染,讓遊子的思鄉情感自然的流露出來。
對於學生來講,按照這樣的思路完全可以寫出一篇完整的觸景生情、寓情於景類的文章。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譯文
朱雀橋邊長了叢叢野草,點點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唯有夕陽斜掛著。當年王導、謝安兩家大堂屋簷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劉禹錫教你「以小見大」
用小側面反應大境界,用小題材窺見大主題。
在寫作文時,想要描寫一些大事件、大場面,並非一定要加入一些很宏大的敘事,有時候通過對一些小景、小物的描寫來「以小見大」,反而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便是通過小事件來表現大主題,把「野草」、「夕陽」、「燕子」作為世事滄桑、盛衰興敗的見證人,曾經熱鬧的朱雀橋如今長滿了野草,往日名門望族家中的燕子也飛入了普通百姓家築巢,抒發了詩人對盛世榮枯興衰的感嘆與惋惜!這種落差的映襯,讓詩作產生了一種蘊藉含蓄之美,讓人餘味無窮。
何為「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是指在表現大題材時,作者不是直接敘述描寫大事件、大場面,而是著眼於小事情、小景物,通過這些小題材,來反映文章的大主題,該表現手法適用於記敘文、議論文等多種文體的寫作。
比如,通過一些小的外貌、動作、神態、言談等細微細節,來表現人物整體的性格特點;或者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見事例,來表現家國、親情、哲理等大主題。
如何養成「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1.善於觀察、積累與捕捉細節,從生活中具體、典型的素材中尋找切入點。
2.要學會思考與聯想,挖掘材料的內涵與寓意的關聯性。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
一簇簇的煙花仿佛是東風吹開的千樹萬樹的花朵,煙花紛紛,像天空的繁星一樣落下。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迴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譁。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這首詞作於南宋淳熙元年(一說為淳熙二年)。當時金軍頻頻進犯北境,南宋國勢日漸衰落,難以抵抗,而南宋的當權者卻不知反思進取,而是偏安江左,整日沉溺歌舞,粉飾太平。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只能將他滿腹的哀傷與怨恨,交織成了這首元夕求索詞。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可以稱之為「借景抒情」的最佳範本,它向我們展示了如何通過「景→人→情」這條關係鏈,逐步推進文章的敘事。
《青玉案》剖析
上半篇注重寫景,下半篇側重寫人。上篇通過對元宵佳節中的煙花、車馬、燈火的場景描述,渲染了一派笙歌鼎沸的熱鬧氣氛;下半篇再通過敘述景物中人的服飾、活動以及尋找「意中女子」這一事件,來寄寓情感,形成一種層次分明、內容豐富的敘事結構。
在詞作的最後,詩人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苦苦尋覓意中人時,作者突然語氣一轉,寫到「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原來那位女子不在這熱鬧的人群之中,而是在那燈火將盡的幽暗之處。
景→人→情
作者通過場景烘託出人物,再借人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既委婉表達了作者對於國家「歌舞昇平」現狀的惋惜,又鼓勵人們堅定信念,在困境中保持希望,也許在某個瞬間,形勢就會豁然開朗,柳暗花明,你苦苦尋找的答案,突然出現在那燈火闌珊之處。
這首詞作,將「借景抒情」寫到了極致,難怪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將這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總結為人生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髙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當下的學生面臨的最大寫作難題,就是沒有形成自己的寫作思維,僅僅依靠背幾首古詩,記幾個成語,是很難寫出寓意深刻的文章的,學習古人的寫作思維,站在寫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古人是如何寫人、寫景、寫事的,才能真正的掌握古詩詞的真諦,這樣隨著對古詩詞日積月累的學習,學生的寫作水平也能不斷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