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
泉州五中、南安一中、永春一中!
泉州多所學校「命中」高考作文題!
2019全國高考今早(7日)開考
第一科是語文
全民關注的作文題新鮮出爐!
泉州考生採用全國Ⅰ卷
↓↓↓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麼忙,勞動太佔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麼快,勞動的事,以後可以交給人工智慧啊!」也有的說:「勞動這麼苦,這麼累,幹嗎非得自己幹?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今年全國高考的作文題
在高考前已有不少高手押中了題
人民日報於高考前一天
在微信公眾號平臺推送了一篇文章
《高三最後一課,老師說:你們再看看卷子,我再看看你們》
準確命中了語文(全國Ⅲ卷)的作文題
↓↓↓
泉州本土的押題高手也有不少
——
泉州五中今年1月份
全年段寫過勞動的主題作文
且指定的文體也是演講稿
↓↓↓
南安一中2019屆高三早讀材料
永春一中校質檢作文題
都不約而同地和本次高考作文題的
「勞動」主題緊密關聯
↓↓↓
石獅市石光中學的
模擬考作文題也提到本次高考作文
↓↓↓
2016年
泉州市教育局曾舉辦過一場
「中國美 勞動美」
泉州市中小學生主題實踐活動徵文比賽
參加該屆比賽的同學不少人
今年恰好參加了高考,可謂是頗有遠見
↓↓↓
還有泉州晚報評論版
5月20日早已談過此話題
更為巧合的是
原定於下周一刊發於泉州晚報評論版
《勞動是成長的必修課》
也在說「勞動」
↓↓↓
所以小夥伴們
多讀書重要,多看報紙也很重要!
說不定你就能提前知曉高考題目啦!
▽
那麼
今年高考作文題有什麼特點
怎樣才能寫好?
王立根與孫紹振兩位名家特別撰文分析——
為中華傳統文化立言
王立根(全國中語會常務理事,福建省語文學會名譽會長,《讀寫》雜誌、《海峽讀寫研究》雜誌、海峽語文網主編)
今年高考作文仍然秉承了語文學科「立德樹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的獨特優勢,但與往年有很大不同。從立意上看主題已定:歌頌勞動的意義,體裁已定:寫成演講詞,思路已指明:正說,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反說,糾正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的錯誤想法。提供的材料真是綱舉目張,考生只要循路識斯真,不偏離題意和要求就可完卷,說難其實不難!
但如何才能寫得更好?要知道演講稿像議論文一樣要論點鮮明、邏輯性強、富有特點,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議論文。它是一種帶有宣傳性和鼓動性的應用文體,經常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和藝術手法,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其一,通過對思路的精心梳理,對材料的精心組織,使演講內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條理;其二,不要講套話空話要親切感人,有內涵有文釆。要表達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獨特感受,見識與情懷。真誠地寫自己之所想,要表達我們對勞動生活的熱愛、對文明和美好的嚮往與追求!
在行文特別要注意的是,對同學的錯誤認識的批評要和風細雨,如「學習忙不要勞動」「科技進步了有人工智慧了,不需要勞動」「有錢了不要勞動」,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想法,要耐心說服不可盛氣凌人,說清勞動是一種奉獻,更是一種分享。分享勞動,也就是分享快樂,分享幸福,分享累累果實。此時可講講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講講古今中外名人的論述,如有名人曾說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等。當然,不一定要逐條批評,要緊扣「從我做起」,貼近自己,貼近自己的生活,才更感動人!
今年高考命題,命題者已將骨架搭好了,我們只要先審題,看清楚題目的要求、指向,思考一下這題目打算怎麼演講,怎樣才打動人,哪種演講容易落於俗套,哪種演講更有創意、寫得有血有肉即可!
高考作文是傳統傳承,離開文化的傳統,就無法真正理解中國的精神內涵,也無法遇見真的語文教育。今年高考作文題第一句就是「民生在勤勤而不匱」,可見作文訓練應該和這個偉大的傳統對接,讓學生不斷認識一個民族的風華!
抓住語境上的現場感
■孫紹振(著名教育家、作家、文藝理論批評家,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原副會長)
2019年福建高考作文卷最精彩的亮點是文體上要求:演講稿。這個亮點太亮了,可以說,是歷史性的巨大突破。
傳統的科舉考試,乃至百年的作文命題,都是做文章,從來沒有一次命題的文體要求是演講稿。在潛意識中,很多人都以為寫文章和演講沒有多大差異。語文課程標準是閱讀、作文和口頭交流三位一體的。作為口頭交際的演講和作文雖然作為兩個不同的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上,二者通常是混為一談的,就是演講比賽也是背講稿。因為高考並未把口頭交際作為考核的內容,故演講就被淹沒了。這就造成了我國國民素質在現場口語交流方面的薄弱。演講和作文在規律上,有重大的區別。對這樣的區別無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如果作為演講稿拿來照本宣科地念,效果肯定很差。
寫文章和演講最主要的差異,就是語境上的現場感。演講的語言,至少要相當口語化。演講時,在現場互動,在鼓動,在率性,在幽默等方面,都有相當豐富的特殊規律,這是一門嚴肅的學問,是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門學問很大。
今年全國卷出現這樣的題目,實在是為我們語文教學敲響了一聲遲到的醒世之鐘,正是由於我們的語文教育家、語言學者的知識結構上的不足,導致我們社會各階層人士在現場交流時,往往離不開念講稿。眼睛看著稿子,眼睛是靈魂的窗子,拿著稿子,就把現場交流的窗子關閉了。結果是眼大無光,目中無人。
聲明:本文為原創稿件,版權歸泉州晚報社所有,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來源:東南早報綜合泉州通、人民日報等
記者:羅倩雯
編輯:莊珊珊
審核:趙鵬雲 等
點亮小花,
祝同學們金榜題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