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飛特借力「大數據+」布局城市智慧化圖景

2020-12-18 東方財富網

實時在線、智慧交互,當智慧越來越耦合於數據的流動性,隨著科技和社會發展節點的交錯而至,作為智慧城市標準的踐行者與推動者,賽飛特數字瀑布背後的城市智慧化圖景鋪陳開來:「大數據+」、信息化、安全、環保、職業健康、節能、工程諮詢等,鏗鏘落子擲地有聲。

選取「SAFETY」諧音的青島本土企業賽飛特,持「大數據+」深耕安全技術服務領域近20年。疫情當下,賽飛特正圍繞數據資產、數據運營、數據智能、數據生態發展,提速布局應用場景新賽道。

賽飛特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迪說,因「新」機會重新認知並開啟「網際網路++」垂直服務,開闢出了新天地。

「遠程問診中心」開啟新賽道

走進賽飛特企業,只要來者戴上一部VR眼鏡,就可以隨時隨地在與「空氣」的觸摸中,學習到企業研發的虛擬實境安全培訓內容。

不僅如此,這是一個新業態新場景被重新定義的時代。賽飛特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迪直言,基於公司多年累積的數據與信息沉澱,才得以擁有敏銳的洞察。公司近期忙著進行「隱患大數據分析與知識圖譜」項目的研究,這將為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提供技術支撐。

數據連結,苟日新,日日新。

疫情之下,破舊出新,「將數據作為企業生命力」的賽飛特,提速了科技創新的步伐,其自主研發的「遠程問診中心」系統平臺,正持續發力安全與應急領域大數據。

據其研發團隊介紹,受疫情的影響,專家上門服務與指導有明顯限制。公司基於移動網際網路應用與專家庫支持,在青島市應急局的指導下,自主研發「遠程問診中心」系統平臺,結合「問安」APP,打破時間地域的限制,構建起企業、政府與專家溝通的新橋梁。通過視頻連線,實時問答,圖文解答的方式,協助企業接受專家線上指導,幫助企業解決專業需求。同時,根據企業提出的問題進行數據分析,做到監管有的放矢,關鍵問題重點整改治理。

目前,系統平臺與APP試運行效果良好,將為打造技術服務新模式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數據+算力+算法」運籌帷幄

「疫情對我們的業務板塊帶來了一定的衝擊」,李迪坦言,但是在「網際網路+」原先滲透率較低的領域,也因「新」的機會去認知並深拓「網際網路+」垂直服務,開闢出了新天地。

深耕安全技術服務領域近20年,賽飛特汲取了本土第一批網際網路企業的成長韌性、與生俱來的城市情懷。身兼國家智慧城市標準總體組理事角色,李迪視野闊達,堅信要以技術創新來提升企業競爭力,「可以說,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是產業發展的核心,也是企業未來最重要的資產。」

在發展的過程中,賽飛特始終堅持對標杜邦、挪威船級社等國際一流安全環保諮詢智庫。為此,我們不惜花重金「120萬元購買了挪威船級社重大事故災難情景構建軟體,協助我們為政府部門提供更生動的應急模擬服務。在轉型的過程中,堅持人工智慧賦能,目前正在構建基於應急、安全領域的知識圖譜及自然語義規則。」公司吸納NLP(自然語義分析)技術人才,經過不斷的技術磨合、系統測試,已經完成對部分地區加油站報告生成的系統研發。通過「技術+經驗」完美結合,大大減少了人力物力成本支出。 (下轉A2版)

從2001年企業初創期,在省內設立17個辦事處,至2010年進行全國13家分公司的戰略布局,當具備了「數據+算力+算法」的全方位能力,方可在安全與應急領域發揮大數據的真正作用。

被譽為青島「智慧應急」領域的大數據專家的賽飛特,在應用賽道上湧現出了未來城市場景中的「必需品」:加油站VR培訓系統、自動巡檢機器人等,其中三維可視化技術的融入,讓安全生產變得不再刻板。此外,賽飛特培育吸納的專業技術人才達300餘名,專業涵蓋安全工程、化工、電氣、機械、環境等,各領域兼職專家50餘人,是圍繞人才儲備的從量變到質變,一切水到渠成。

未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賽飛特,將圍繞數據資產、數據運營、數據智能、數據生態發展,加深應用訴求。

「城市生命線」的接力賽

對藝術品鑑賞情有獨鐘的李迪,擅長將頗具女性色彩的藝術眼光,融入到數據背後的潛在價值中,並擁有自己對大數據的解讀,「應用場景也是智慧場景,是數字靈感的藝術,也因人的參與不斷被賦予新意義。」大數據其實是網際網路和計算機結合的產物,網際網路實現了數據的網絡化,計算機實現了數據的數位化,兩者結合賦予了大數據生命力。

多年來持續釋放數據價值,賽飛特專注於「網際網路+安全」的基礎軟體與數據應用,在行業、產品以及技術維度上,都具備先進經驗,引發了應急管理領域的業內共鳴。在隱患排查、教育培訓等基礎工作方面,效率提升40%~50%;在能源、人力等成本支出方面,節約成本達50%以上。「以往需要兩天完成的工作,現在一天即可完成。」同時,李迪還敏銳地體察到青島城市生命線將迎來的新挑戰。城市發展「與建設對生命線工程影響越來越大,而煤、電、油、氣、水、通訊等生命線工程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要發展全方位監測預警體系,以及關鍵基礎設施的24小時不間斷監測。還要發展應急平臺建設與數據共享,進行水上和空中救援建設,提高海上救援能力,探索建立空中救援聯動機制。」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必須明確自己的使命、責任與選擇,助力去實現數字社會福祉的最大化。

■記者觀察

以創新驅動為使命

什麼才是科技創新的新價值方向?

當下,數字商業新周期已展開,商業邏輯已然進化為數據的生產、挖掘與數據之間的協作和競爭。對此,李迪說,自己非常認可騰訊提出「科技是一種能力,向善是一種選擇。」要為用戶創造真實的、長期的價值。同時,注重讓企業的產品服務與技術能力服務於公共利益與社會價值。

此外,企業家要富有「創新」精神,「企業不止,創新不止,以創新求生存,以創新促發展」。縱觀人類歷史雖然有250萬年,但人類的經濟增長史只有250年的歷史。第一次工業革命催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工業城市曼徹斯特,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催生出西門子、奔馳、杜邦、福特等世界級的工業集團,第三次工業革命則帶起了IBM、英特爾等電子業巨頭的發展。每一次工業革命都以創新為起點,也是經濟增長的最好驅動力。因此,企業家需要不斷從各種場合尋找創新的機遇,也是為行業和社會尋找新的增長機遇。「一年的企業靠管理,五年的企業靠制度,百年的企業靠文化。企業文化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姜姍

(文章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相關焦點

  • 哈爾濱「雲端織網」拓展大數據應用 「城市大腦」繪就智慧新生活
    因為背後有一個被喻為「城市大腦」的智能系統——平房區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在支撐。 「城市大腦」就是新型智慧城市的數據智能中樞。目前,圍繞城市運行管理的「痛點」「難點」「堵點」,哈爾濱市正不斷深化拓展智慧應用場景,通過創新、深化智慧應用建設,力爭實現城市的智慧治理。
  • 山東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圖景
    右圖: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隊警務航空大隊配備有無人機30餘臺,在支撐全市警務實戰的同時,也服務城市治理和經濟建設。  數據驅動,讓城市更智慧。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山東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全面提速。
  • 如何用大數據形容智慧城市?
    導讀 把智慧城市比作一個人,物聯網就是感官,移動網際網路是神經,雲計算是強壯的體質和心臟,大數據是智能的大腦。智慧城市,如果離開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和數據使用,智慧就是空談。
  • 北鬥+智慧城市迎發展機遇,軟通智慧三大布局打造核心競爭力
    軟通智慧首席產品官郭銀波主持會議北鬥+智慧城市迎發展機遇軟通智慧三大布局打造核心競爭力《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隨著「北鬥+」和「+北鬥」應用的深入推進,由衛星導航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將繼續保持較高速度增長。
  • 中國城市智慧化蛋糕越做越大 網際網路巨頭爭相蠶食市場
    原標題:中國城市智慧化蛋糕越做越大 網際網路巨頭爭相蠶食市場   中新網南京4月27日電 (記者 申冉)「江蘇整體跟全國的雲計算產業鏈拉開有一年以上的距離,不如上海、浙江、北京。」27日,阿里雲總裁胡曉明面對現場千餘名江蘇省內的開發者和創業者,毫不猶豫地說出這句話,作為其長達近一小時的「現場推銷」的開場詞。
  • 徐州:「智慧城市」駛於「智慧停車」,大數據為社會治理...
    如一些城市的部分區域人員、車輛密集,但停車位有限;而其他區域停車位過剩,得不到充分利用,導致資源浪費。部分駕車人難以獲取停車位信息,尋找停車位時間成本過高。發展智慧停車,正是直擊這些「痛點」。所謂智慧停車,就是用新技術讓停車變得更智能,自動、科學引導車輛停放,實現停車資源合理配置,緩解停車壓力,提升城市停車管理能力,讓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
  • 廣東加速建設全國首個5G城市群 專家大咖共繪未來出行圖景
    5G技術提升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信能力,擴展了信息世界的想像空間,通過與大數據、AI技術的深度結合將極大地豐富交通行業的應用場景。國家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兼水運局局長李天碧表示,5G的大帶寬、低延時、廣連接等特性,為交通裝備、基礎設施、運輸服務和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方案,為交通運輸智慧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 借力大陸金融科技發展 臺資銀行加速「智慧化」轉型
    新天地支行的「變身」,是富邦華一順應大陸金融市場變化、推動自身「智慧化」轉型的縮影。  總部位於上海的富邦華一,是大陸首家全牌照運營的臺資銀行,目前在大陸10個省份布局了27個網點,資產總額突破千億元人民幣,在大陸臺資銀行總資產規模中佔據「半壁江山」。
  • 位置大數據賦能行業繪製智慧城市MineData 3.0發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四維圖新董事長吳勁風在大會致辭中表示,世紀高通作為四維圖新旗下專業大數據公司和RTIC標準推廣應用以及產業化的主要單位,一路走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MineData也成為了四維圖新集團在智慧城市方向的重要布局。伴隨3.0平臺的落地,希望大數據能為更多行業帶去更優化、更深入的解決方案。
  • 大數據讓城市更「智慧」
    技術為城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雙井街道打造「井井有條」大數據平臺,建立算法和模型,對城市運行的各個方面進行監測,全面掌握城市情況和變化趨勢,提前發現問題,制定解決方案,給出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智慧方案。實時監測 城市管理更高效 「這裡數據異常,馬上發給執法車。」
  • 打造地圖大數據, 智慧城市建設或將迎來爆發期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以「時空大數據平臺-新型智慧城市的大腦」為主題從智慧城市建設的現狀、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問題、新型智慧城市內涵、時空大數據產業發展之路等方面對當前智慧城市如何解決「大城市病」、時空大數據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提出自己的看法。王家耀表示,對於當前城市普遍出現的「城市病」現象,地圖大數據創新工作委員會必須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 大數據「中臺」技術構築「智慧城市」-「阿里」城市智慧大腦
    智慧城市業務層共性能力單元逐步下沉,支撐平臺層(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時空信息平臺等)逐步擴張,聚合成為城市大數據平臺、城市信息模型平臺、共性技術賦能與應用支撐平臺,形成強大的數據資源樞紐和能力賦能中心,成為向下統接智能基礎設施、向上驅動行業應用的智能運行中樞。
  • 借時借勢借力優化區域經濟布局
    借時借勢借力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五論學習貫徹市委七屆十三次全會精神 鐵嶺日報評論員 智者,順勢而謀市委全會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鐵嶺的交通、區位、產業等優勢,完善區域政策和空間布局,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聚集,打造「一軸兩帶一區」的區域經濟布局。借天時,打造「沈大哈長」沿線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軸。
  • 2035年深圳智慧城市長啥樣?智慧產業生態聚集,北鬥太空大數據成第...
    活動在深圳商報社大廈舉行,包括張曉新在內的3位國內知名智慧城市領域專家,以「2035年深圳智慧城市暢想」為主題,對深圳未來的智慧城市圖景進行了探討。聚集智慧產業生態研討會上,張曉新表示深圳擔負國家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重任,應配合國家戰略搶佔世界制高點。
  • ...場景化思維驅動智慧城市建設——訪維智科技聯合創始人陳文亞
    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作為領先LBS位置智能領域的人工智慧平臺公司——WAYZ維智科技,在戰「疫」打響之時,便及時與中國預防醫學會、中科院等機構合作,借力各方專家力量,利用空間大數據和AI位置智能技術,為國家衛生防疫部門、地方政府及公共安全系統提供每日不間斷服務,利用位置大數據回溯歷史軌跡,尋找緊密接觸人群,預測高危傳播區域,以及協助進行病毒傳播動力模型分析,為疾病防控提供了決策依據和技術支持
  • 疫情視角的智慧城市數據治理建設-智慧水務數據治理實踐與思考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新冠疫情給智慧水務建設帶來新的契機新冠疫情的爆發給智慧城市的建設帶來了挑戰和反思。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進程,城市規模日益擴大,城鎮化率越來越高,通過智慧城市的建設來應對突發事件,提升城市的綜合治理水平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 解讀| 《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技術大綱(2019版)》
    今年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繼續做好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與應用示範的試點工作。「隨著社會管理精細化水平的提高,社會各界對測繪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要求也越來越高。測繪技術與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高新技術不斷融合發展,測繪新技術不斷湧現,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和新型基礎測繪體系逐步形成,這也為智慧城市建設奠定了基礎。」武文忠表示。
  • 大數據平臺管理人、車、屋:江埔街海塱村向「智慧鄉村」邁出一大步
    和所有外來人口密集、人員流動性大、商業活力強的「城中村」一樣,海塱村也面臨著安全管理難的問題。今年7月,由江埔街投入資金並聯合企業共建的「智慧海塱」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目前,該平臺依託網際網路技術,通過整合村內『人、車、物、環境』多維數據初步實現了『智慧停車』、『智慧出租屋』、『智慧垃圾分類』動態管控。」駐村組組長劉志文介紹說。
  • 如何加速智慧城市建設進程| 騰訊WeCity加速器圓桌觀點精選
    智慧城市可以帶來什麼價值?理想的智慧城市圖景是什麼?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數據可以發揮什麼價值?智慧城市共建者還能做什麼?圍繞「城市與未來」、「數據與價值」、「機會與貢獻」三大議題,騰訊WeCity加速器日前召開了智慧城市線上圓桌論壇。三位學員代表帶著班級研討的精華,與院士學者、行業大咖齊聚線上進行了深入探討。
  • 滴滴智慧信控系統嘗試 用大數據解決城市堵車難題
    一是缺乏對城市路網廣域檢測數據獲取能力。大多數城市的道路網絡交通態勢感知前端設備不完善,存在覆蓋率問題、設備可靠性問題、數據連續性問題,難以滿足交警業務的精細化管理需求。二是缺乏對新型網際網路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