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在線、智慧交互,當智慧越來越耦合於數據的流動性,隨著科技和社會發展節點的交錯而至,作為智慧城市標準的踐行者與推動者,賽飛特數字瀑布背後的城市智慧化圖景鋪陳開來:「大數據+」、信息化、安全、環保、職業健康、節能、工程諮詢等,鏗鏘落子擲地有聲。
選取「SAFETY」諧音的青島本土企業賽飛特,持「大數據+」深耕安全技術服務領域近20年。疫情當下,賽飛特正圍繞數據資產、數據運營、數據智能、數據生態發展,提速布局應用場景新賽道。
賽飛特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迪說,因「新」機會重新認知並開啟「網際網路++」垂直服務,開闢出了新天地。
「遠程問診中心」開啟新賽道
走進賽飛特企業,只要來者戴上一部VR眼鏡,就可以隨時隨地在與「空氣」的觸摸中,學習到企業研發的虛擬實境安全培訓內容。
不僅如此,這是一個新業態新場景被重新定義的時代。賽飛特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迪直言,基於公司多年累積的數據與信息沉澱,才得以擁有敏銳的洞察。公司近期忙著進行「隱患大數據分析與知識圖譜」項目的研究,這將為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提供技術支撐。
數據連結,苟日新,日日新。
疫情之下,破舊出新,「將數據作為企業生命力」的賽飛特,提速了科技創新的步伐,其自主研發的「遠程問診中心」系統平臺,正持續發力安全與應急領域大數據。
據其研發團隊介紹,受疫情的影響,專家上門服務與指導有明顯限制。公司基於移動網際網路應用與專家庫支持,在青島市應急局的指導下,自主研發「遠程問診中心」系統平臺,結合「問安」APP,打破時間地域的限制,構建起企業、政府與專家溝通的新橋梁。通過視頻連線,實時問答,圖文解答的方式,協助企業接受專家線上指導,幫助企業解決專業需求。同時,根據企業提出的問題進行數據分析,做到監管有的放矢,關鍵問題重點整改治理。
目前,系統平臺與APP試運行效果良好,將為打造技術服務新模式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數據+算力+算法」運籌帷幄
「疫情對我們的業務板塊帶來了一定的衝擊」,李迪坦言,但是在「網際網路+」原先滲透率較低的領域,也因「新」的機會去認知並深拓「網際網路+」垂直服務,開闢出了新天地。
深耕安全技術服務領域近20年,賽飛特汲取了本土第一批網際網路企業的成長韌性、與生俱來的城市情懷。身兼國家智慧城市標準總體組理事角色,李迪視野闊達,堅信要以技術創新來提升企業競爭力,「可以說,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是產業發展的核心,也是企業未來最重要的資產。」
在發展的過程中,賽飛特始終堅持對標杜邦、挪威船級社等國際一流安全環保諮詢智庫。為此,我們不惜花重金「120萬元購買了挪威船級社重大事故災難情景構建軟體,協助我們為政府部門提供更生動的應急模擬服務。在轉型的過程中,堅持人工智慧賦能,目前正在構建基於應急、安全領域的知識圖譜及自然語義規則。」公司吸納NLP(自然語義分析)技術人才,經過不斷的技術磨合、系統測試,已經完成對部分地區加油站報告生成的系統研發。通過「技術+經驗」完美結合,大大減少了人力物力成本支出。 (下轉A2版)
從2001年企業初創期,在省內設立17個辦事處,至2010年進行全國13家分公司的戰略布局,當具備了「數據+算力+算法」的全方位能力,方可在安全與應急領域發揮大數據的真正作用。
被譽為青島「智慧應急」領域的大數據專家的賽飛特,在應用賽道上湧現出了未來城市場景中的「必需品」:加油站VR培訓系統、自動巡檢機器人等,其中三維可視化技術的融入,讓安全生產變得不再刻板。此外,賽飛特培育吸納的專業技術人才達300餘名,專業涵蓋安全工程、化工、電氣、機械、環境等,各領域兼職專家50餘人,是圍繞人才儲備的從量變到質變,一切水到渠成。
未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賽飛特,將圍繞數據資產、數據運營、數據智能、數據生態發展,加深應用訴求。
「城市生命線」的接力賽
對藝術品鑑賞情有獨鐘的李迪,擅長將頗具女性色彩的藝術眼光,融入到數據背後的潛在價值中,並擁有自己對大數據的解讀,「應用場景也是智慧場景,是數字靈感的藝術,也因人的參與不斷被賦予新意義。」大數據其實是網際網路和計算機結合的產物,網際網路實現了數據的網絡化,計算機實現了數據的數位化,兩者結合賦予了大數據生命力。
多年來持續釋放數據價值,賽飛特專注於「網際網路+安全」的基礎軟體與數據應用,在行業、產品以及技術維度上,都具備先進經驗,引發了應急管理領域的業內共鳴。在隱患排查、教育培訓等基礎工作方面,效率提升40%~50%;在能源、人力等成本支出方面,節約成本達50%以上。「以往需要兩天完成的工作,現在一天即可完成。」同時,李迪還敏銳地體察到青島城市生命線將迎來的新挑戰。城市發展「與建設對生命線工程影響越來越大,而煤、電、油、氣、水、通訊等生命線工程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要發展全方位監測預警體系,以及關鍵基礎設施的24小時不間斷監測。還要發展應急平臺建設與數據共享,進行水上和空中救援建設,提高海上救援能力,探索建立空中救援聯動機制。」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必須明確自己的使命、責任與選擇,助力去實現數字社會福祉的最大化。
■記者觀察
以創新驅動為使命
什麼才是科技創新的新價值方向?
當下,數字商業新周期已展開,商業邏輯已然進化為數據的生產、挖掘與數據之間的協作和競爭。對此,李迪說,自己非常認可騰訊提出「科技是一種能力,向善是一種選擇。」要為用戶創造真實的、長期的價值。同時,注重讓企業的產品服務與技術能力服務於公共利益與社會價值。
此外,企業家要富有「創新」精神,「企業不止,創新不止,以創新求生存,以創新促發展」。縱觀人類歷史雖然有250萬年,但人類的經濟增長史只有250年的歷史。第一次工業革命催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工業城市曼徹斯特,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催生出西門子、奔馳、杜邦、福特等世界級的工業集團,第三次工業革命則帶起了IBM、英特爾等電子業巨頭的發展。每一次工業革命都以創新為起點,也是經濟增長的最好驅動力。因此,企業家需要不斷從各種場合尋找創新的機遇,也是為行業和社會尋找新的增長機遇。「一年的企業靠管理,五年的企業靠制度,百年的企業靠文化。企業文化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姜姍
(文章來源:青島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