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問答平臺有個問題引起了極大的圍觀:大學生該不該談戀愛?
按說,這個問題,本不該引起這麼大規模的熱議。因為,曾有人對校園裡的大學生進行街頭採訪:如何看待大學期間談戀愛的問題?幾乎所有人都回答:這是「必修課」。
也許是高中時代對異性的好感被班主任「扼殺」在萌芽狀態,很多學生高中畢業後,仿佛在報復逝去的日子一樣:上大學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在大學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許多學生家長也會鼓勵自己的孩子,大學的時候有機會「帶一個」給家裡看看。不過,大學裡戀愛的最終結果,非常像正態分布函數:大多數沒有走到一起(屬於正態分布的中堅力量),少數人修成了正果(函數兩邊很小的機率)……
其實,大學裡的愛情是最純真的。拋開房、車、工作、家庭背景,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撒手,是不受物質羈絆的最純粹的愛情。但是,不受物質羈絆後,「一言不合就分手」的機率也會大很多,許多大學生因為那句「性格不合」而分手就是例子。所以,這種更純粹更自由的感情,也是更脆弱的。
其次,「畢業意味著分手」成了許多大學生對於戀愛最刻骨銘心的痛。由於每個人所屬地域和家庭情況的不同,大學生情侶能夠選擇在一個城市發展的比較少,能夠頂著家裡的壓力堅持在一起的更少。這也是許多畢業生在畢業的那幾天「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原因……
話說回來,雖然校園裡的戀情脆弱,但是如果讓大家舉例,我相信我們都可以舉出自己身邊同學,親戚朋友在大學「愛情學業雙豐收」的例子,或者,自己本身就是這樣的「幸運兒」。不過,去「舉例說」已經證明了一切:如果這種情況是多數,我們應該舉例說的是「大學裡戀愛沒成的」。
說了這麼多,對於該不該談戀愛的問題,我們究竟該怎樣去面對呢?其實,能夠把握一個原則就行了,那就是:自己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就做好這個階段的事情。大學時代也屬於學生階段,仍然以完成學業為第一要務。如果在學習不受影響的情況下,談戀愛是無可厚非的。不過,做決定之前,想清楚,成功的機率很小。所以,且行且珍惜。
文|五味生活鋪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親,「關注」點一點,更多精彩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