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簡單地用算法投餵用戶,而是用好內容為用戶打開眼界。這樣的內容平臺,也終將顯現出它獨特的內容價值。
作者 | 園長
編輯 | 楊晶
2020年就要過去了,那些刷屏的內容,你還記得住哪些?
它可能是《沒人能在南禮士路公園睡著》。那些為了省錢在公園裡搭帳篷的父母,正在為了孩子的病情徹夜難眠,不知將往何處去。
也可能是《冰場上的「勞倫斯先生」》。在國貿溜冰場,一個年過七旬的北京大爺堅持滑了21年冰。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老人家沒有妻子兒女,卻依然保持著對生活和美的熱愛。
還可能是《一個名字叫「餵」的女人》。這篇文章,講的是在一個老婦人在被人販子拐賣了幾十年之後,奇蹟般地找到了家。語言很樸實平淡,卻在朋友圈刷了屏。
這些優質、深度的報導,是從哪裡來的呢?
在騰訊新聞,你能看到這些
波瀾四起的大時代裡,最是平凡動人心,那些動人故事往往來自於普通人。這些好內容有一個共同的來源,他們的出品方都是穀雨實驗室。而穀雨實驗室的背後,是騰訊新聞。
現在,肯花大力氣打磨深度原創內容的媒體平臺少之又少,用算法給用戶「投餵」內容,似乎是一項成本低廉、穩賺不賠的生意。而騰訊新聞則走了另一條路,想用優質內容給用戶更新、更好的內容價值——打開眼界,打破信息繭房。
於是,我們能看到許知遠,在《十三邀》觀察和理解世界;能看到陳曉楠,在《和陌生人說話》中對話一個個普通人;能看到馬騰,在商業財經欄目《財約你》中,訪談正在改變世界的企業家和學者......
「第一個層次是信息安全感,我們提供靠譜、及時、專業的新聞資訊;第二個層次是提供能引發共鳴的差異化內容,產生審美愉悅感;第三個層次是希望讓內容產生美好,讓內容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
騰訊PCG內容出品部總經理賀國帥總結出了「三個層次」,代表著騰訊新聞所主張的價值願景。這能解釋騰訊新聞為什麼願意在原創深度內容上傾力投入,不計成本地為優質內容創造空間的「初心」。
騰訊新聞傾力打造的原創內容產品,其實遠不止以上這些。
2020年初,由故宮博物院、騰訊聯合出品的故宮過大年紀錄片《故宮賀歲》上線;4月,記錄疫情期間一個年輕商人拿著大把錢遊走中東、收購口罩的《口罩獵人》紀錄片上線;7月,專訪到了袁隆平、吳亦凡的深度人物特稿《時代 我》播出......
這些優質內容作品,都在用真實的記錄和深刻的思想,幫助用戶打開眼界,破除信息繭房,用一位自媒體人的話說,就是「在比拼聲量大小的年代仍保持價值思考」。
騰訊新聞在原創深度內容上的投入,還在於他們對深度內容在沉澱用戶價值上的準確認知。
企鵝智庫在2020年1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包括原創深度內容的熱點新聞類內容,能夠讓多達86.6%的用戶留下長期記憶,居於所有內容品類的首位。
這,就是騰訊新聞所言的長期價值。這種價值也正在被用戶和市場所認可。在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2019中國網絡媒體社會價值白皮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公眾認知與信息傳播調研報告》,以及工信部發布的《中國網絡媒體公信力調查報告》中,騰訊新聞在最具社會價值、滿意度和最具公信力三個方面都是商業媒體排名中的首位。
讓內容生根,讓IP發芽
騰訊新聞出品了這麼多優質深度內容、精品IP,它們有沒有一個共同的「母題」呢?對於這個問題,兩位騰訊網副總編輯楊瑞春和馬騰有著相似的見解。
楊瑞春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騰訊新聞深度原創內容的共性,在於都在為用戶打開眼界,為用戶提供更多、更具質感的信息;馬騰也認為,人如果只被算法不斷地投餵內容,是不會進步的,他們「希望像賈伯斯定義手機那樣,定義用戶的內容需求」。
他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楊瑞春分享了來自穀雨工作室的經驗。要貫通熟悉感和陌生化,仔細觀察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探索那些沒有被人關注過的人物故事和普通人的內心世界,讓用戶獲得一種真正發自內心的共鳴。「每個普通人的故事都是和你息息相關的。」楊瑞春說,穀雨非常強調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人性中的閃光點。
騰訊網副總編輯、穀雨工作室和立春工作室負責人楊瑞春
穀雨的另一條方法論是打造共通性和特殊性的統一。穀雨會關注人性,追問故事的背景,透過表面的價值判斷,潛入到普通人更深的精神層面。「我們都是講故事的手藝人。」楊瑞春說。
「我們有一支熟知一切傳播方式的隊伍。」馬騰也分享了《財約你》是如何讓深度、優質內容在當下的時代得到最廣泛的傳播。「內容的載體發生變化之後,我們的作品表達方式、傳播方式也在變,媒介技術的發展,讓我們更適應當前的傳播環境,而不是迎合受眾、內容降維。」
除了讓好內容在用戶心智中落地生根,騰訊新聞將著力打造更多的優質IP,並精心培育,讓他們成為深植在人們心中的的內容標杆。
在明年,騰訊新聞將重點布局五大內容賽道,包括:國風文化、現實人文、商業文明、女性力量和青春新勢,騰訊新聞持續與品牌共創美好內容,用內容成就商業與用戶之間的美好連結,進而實現認知價值和商業價值的提升。
對於什麼是核心IP,楊瑞春給出了三個判斷——首先,IP要具有高辨識度,獨特的內涵、標籤和受眾基礎;第二,IP要有高延展性,包容、開放,能夠和各種各樣的文化作品產生連接;第三,IP要有正向的價值觀,能夠穿越時代、地域甚至民族的界限,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沿著這個思路,不難發現騰訊新聞是如何構建IP的。作為網際網路內容平臺,騰訊新聞的優勢在於對傳播環境和用戶的深刻理解,然後用這樣的能力去挖掘有潛力、有價值的原生內容。
比如,楊瑞春負責的立春工作室,旗下有一檔明星演講節目《星空演講》,正是在節目研發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文娛領域的名人、明星的身上有著很多未曾發現的故事,產出了 「姚晨的關於中年女演員的危機」的討論、「佟麗婭要做兒子娃娃」等內容,並提供了這樣一個純粹的表達渠道。
除了娛樂類IP,騰訊新聞還很關注傳統文化類IP。比如2020年1月上線的節目《故宮賀歲》;2021年,騰訊新聞還將為名人開發個人IP,比如挖掘張文宏、俞敏洪等社會名人的個人價值;為城市打造城市IP,比如《知遇之城》《街頭高手》;聚焦女性話題IP,比如《不止於她》《叫你好看》《女人幫》等。
騰訊新聞希望用一流的內容創造力,把文化IP打造成一條連接的紐帶,將文化價值、內容價值、社會價值、商業價值、傳播價值最大化。
好內容的商業邏輯
廣告出現在什麼地方,最能吸引用戶?
自從廣告行業產生以來,這就是一個困擾廣告行業和廣告主的難題。企鵝智庫在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75.9%的用戶說,當廣告出現在熱點新聞、深度報導和有高質量的欄目裡面最具有信任感;而當廣告出現在標題黨內容或者公信力較低的平臺的時候,信任感只有4.7%。
這中間20倍的差距,就是騰訊新聞在幫助品牌獲取消費者信任感上最大的硬實力,這也是騰訊新聞的核心競爭力,是騰訊新聞深耕好內容的根本原因。
好內容本身,也是內容營銷的最大助力。
「好的內容和好的營銷,是能夠形成統一的。」賀國帥舉了一個《故宮賀歲》和酒類品牌進行合作的例子,在故宮過年的場景下,自然需要酒類的出現,一款古色古香的酒,也能夠在不影響質感的情況下,毫無違和感地和原創內容共生共榮。
現在,騰訊新聞也在傾力打造商業定製內容的能力。「我們不是單純的甲方和乙方的關係,而是一個共創的關係。」對於騰訊新聞的節目定製能力,馬騰特別做出了說明——這種合作並不是全盤圍繞著品牌轉,而是聯合生產內容,對品牌進行強化,達到價值觀的共識。
「好商業和好內容的關係,有點像魚和水的關係,在當前已經可以互相融入。好的商業內容,也能帶給用戶審美的價值。」賀國帥說。他還認為,「更高層級的內容營銷是創意」,想在騰訊新聞打造出「中國第一商業創意團隊」,做商業創意的供應商。
此外,優質內容對用戶的影響是全方位、全地域的。即使下沉市場用戶,也對優質內容有極高的渴求,他們更關心和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普通人的故事,而這正是騰訊新聞所擅長的——將普通人的心路歷程挖掘出來,把這些難以被關注到的故事點石成金,甚至升華成一個個IP。
「不要去小看素人的故事。」
楊瑞春說,「爆米花電影看得多了就覺得雷同,往往真正動人的電影展示的是小人物身上的光輝,它可以讓你不斷去回味,到最後成為真正的經典。」
從「事實派」到「打開眼界」,騰訊新聞一直不變的都是對事實的執著,對用戶價值的追求。
也正是這些優質、深度的內容,培育起了用戶對騰訊新聞的信任,這也必將給騰訊新聞帶來越來越多的商業價值。在算法投餵的時代,騰訊新聞將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用好內容擊破算法的繭房,搭建起用戶和品牌共建的引力場。